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依据改变水口侧孔射流方向来控制结晶器内钢流流动状态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大方坯连铸结晶器新型四分切向水口.对不同类型水口(直通式、四分径向以及四分切向水口)浇注条件下大方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水流动形态和温度分布状况进行了流体动力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四分切向水口不仅可以使结晶器内钢水形成上、下两个回流,并能够产生较强的水平旋流.该水平旋流能降低钢水的冲击深度,抑制钢液面波动,促进夹杂物上浮,还具有促进钢水过热耗散的效果.与四分径向水口相比,新型四分切向水口能减弱射流对初生坯壳的冲击,均匀横截面坯壳厚度.此外,该旋流状态使热中心上移,自由液面附近钢水的温度可提高2~6℃,改善化渣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快速造型中,待树脂淹过已固化层并稳定后,才能进行扫描。由于树脂的粘性较大,流动性差以及固化层表面张力的作用,如果完全靠树脂的自然流动达到液面静止,时间较长,本文设计了一种刮平装置,能够使液面尽快稳定下来,时间显著缩短,并提高了成型效率及成型精度  相似文献   

3.
唐振兴  李娜  牛丽光 《科技信息》2012,(20):434-434
一、蓄能器的类型 蓄能器分充气式、弹簧式和重力式三大类。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充气式蓄能器。充气式蓄能器利用压缩气体(一般为氮气)储存能量。使用前先充人一定压力的气体。当外部系统的压力高于蓄能器的预充压力时,油液压缩预先充人蓄能器内的气体,当外部系统的压力低于蓄能器的预充压力时,蓄能器中的油液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流向外部系统。充气式蓄能器又分为直接接触式和隔离式(活塞式、气囊式、隔膜式)等几种。  相似文献   

4.
静液压储能传动车辆动力源系统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静液压储能传动车辆动力源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分析了动力源系统中主要元件液压泵和液压蓄能器的特性与选择,系统中的关键元件之一的储能元件———气囊式蓄能器的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蓄能器的压力比、多变指数等参数的变化对能量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结构类型和容积合适的蓄能器及较低充气压力的蓄能器,可有效地增加回收能量并减轻车辆重量。  相似文献   

5.
CSP结晶器内钢液面动态失稳现象的水模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1的水力学模型对双侧孔水口下CSP结晶器内部流场流动进行了瞬态研究.结果表明,液面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加剧现象,称之为"液面动态失稳".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下液面动态失稳的规律,用示踪实验法研究了流场内部的流动特征,分析了"液面动态失稳"与内部流场运动关系.液面的动态失稳现象主要是结晶器内的湍动能由下而上聚集并迅速耗散引起.  相似文献   

6.
对光滑粒子动力学(SPH)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高精度的耦合动力学边界处理方法,保证粒子的无穿透条件,通过液面粒子的支持域求和准确施加自由液面条件,准确预测水流的翻卷、破碎效应。建立洪水流动的简化模型,分析防波堤对洪水的阻碍作用,准确预测洪水流动中各种三维特征。应用SPH模型对三维圆柱形水体坍塌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SPH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从而验证了SPH模型模拟剧烈自由液面流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王娟  郭晓军 《山西科技》2009,(5):108-109,111
太钢第三炼钢厂结晶器液面控制系统一直存在着使用精度差、液面波动大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实际生产状况的分析,总结现场生产经验,结合自身连铸机的特点,采用预测控制思想与传统PID相结合,得出一种简易的预测控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结晶器内液面波动和流动规律,基于相似原理,采用1∶1水模型,通过着色流体观察流体流动方式和采用DJ800水工数据采集系统对结晶器内液面波动进行测量,对比研究FTSC薄板坯连铸在2种不同结构的浸入式水口(SEN)工作时拉坯速度对结晶器内液面波动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结晶器宽度、SEN类型、浸入深度相同时,随着拉速增加结晶器液面波动幅度增大,2孔SEN相比4孔SEN的最大波高更小,在高拉速时更适用;在大断面1.5m生产时,2种SEN的最大波高均有所增大。4孔SEN比2孔SEN多形成2个对称成略带向上角度的上部流股,从而多形成2个旋转流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蓄能器在机械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其工作的稳定性影响着系统正常运转,故此为了保证蓄能器稳定工作,本文设计了一种既能检测蓄能器工作状态,又能充氮的装置。1工作方式结构如图1所示。与蓄能器对接前,将阀杆11拧紧,直至封住阀体9的通路,然后将蓄能器上部螺母拧开,并与充氮装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耦合数值求解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LF精炼炉盖内气体流动的速度分布状态以及液面附近惰性气体氩(Ar)的流动行为和分布.结果表明:露弧加热期和埋弧加热期炉盖的合理抽气压力分别为-200~-250 Pa和-120 Pa;底吹氩气量过小不能在液面上部弥散,而增大到20~50 m3·h-1,在液面附近弥散且流动分布状态相似,有利于液面附近惰性气氛的保持;液面距钢包上边缘的距离增大,氩气在液面上部回旋的区域扩大,可防止钢液增[N]或[O].  相似文献   

11.
储层流动单元被应用于油气田开发储层描述以来 ,对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内油气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气分布规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有助于指导油气开发不同阶段开发方案的制订、实施和完善。作者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 ,以双河油田为例 ,重点分析解剖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 ,探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层次性的关系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阶梯波法,测试了声级计的时间平均声级,即等效连续声级Leq功能,并对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标准差不大于0.053dB,实测值和理论值相差不大于0.10dB.说明采用该方法测试声级计Leq功能准确度和稳定性较好,可作为测试声级计Leq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上低渗透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逐年增加,为了经济高效地动用这部分储量,对低渗透气藏进行合理的分类至关重要。以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气田群为例,优选米无阻流量、渗透率、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饱和度、含气饱和度、气层厚度6个评价参数,综合应用于海上低渗透气藏分类,建立了海上低渗透气藏的分类评价方法。综合考虑目前海上气藏的开发特点,各分类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等因素,把低渗透气藏细分为4个亚类,确定了各评价参数的分类界限,并提出了各(亚)类低渗透气藏的开发建议。分类评价方法细化了对海上低渗透气藏的认识,避免了针对不同类型的低渗透气藏采用固定的分类标准带来的分类误差,可以较好地筛选出在目前海上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下适合开发的气层,对类似气藏的分类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有效实用的求解油藏热流固耦合渗流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有限元法为主,结合有限差分法,用有限元法求解耦合温度场方程和岩石耦合变形方程,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流体耦合渗流方程,发挥有限元法网格技术和单元划分灵活的特点及处理复杂的油藏边界优势,兼顾了有限差分法在流场分析方面的成熟应用,使复杂的热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得以完整求解,取得了单由有限元法或有限差分法难以取得的效果,是一种新型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常用的相渗处理方法是对有代表性的相渗曲线归一化,但对整个油藏区块归一化难以反映储层非均质性,分区归一化的分区指标又不十分明确。流动单元能较好的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及流体的渗流特征,本文将流动单元作为不同分区,引入流动层指数作为分流动单元的依据,按流动单元对相渗曲线归一化。以某油田为例,将储层分为四个流动单元,其归一化的相渗曲线差别明显,表明不同流动单元的储层渗流差异较大,反映出的油田开发动态也大不相同。该方法为油田开采准确利用相渗曲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藏勘探阶段 ,利用录井地化热解资料可以准确地求取原油粘度和含油饱和度。在此基础上 ,建立储层油相渗透率与含油饱和度关系模型 ,避免了在资料较少情况下求取油相渗透率的不确定性。根据流体渗流理论 ,利用原油产能指示参数预测模型可以对产层进行原油产能预测。对胜利油田不同层位、不同流体性质、不同含油性等储层的 33口井 42层产能预测结果与试油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利用该方法能进行早期产能预测 ,并且能够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致密砂岩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需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实现有效开发。压裂施工中由于毛管力作用压裂液的渗吸现象会造成储层渗透率降低,从而降低采收率,因此开展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渗吸伤害机理研究对储层保护和提高压后产能具有深刻意义。以临兴致密气区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渗吸实验模拟从压裂到返排整个过程中压裂液与储层之间的渗吸作用机理,探究了渗吸液相、压裂液黏度、岩心渗透率以及渗吸时间四种因素影响下的压裂液渗吸伤害规律,并利用灰色关联法量化分析各因素对渗吸伤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液黏度和压后焖井时间与储层伤害率呈正相关关系,与返排率呈负相关关系;岩心渗透率与伤害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返排率呈正相关关系;压裂液渗吸对储层的伤害率较地层水大,返排率则低于地层水;各因素对致密砂岩气储层渗吸伤害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压裂液黏度压裂液渗吸时间岩心渗透率。研究结果为压裂施工现场的压裂液体系优选及焖井时间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中非均质性的表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描述技术 ,特别是储层非均质性定量描述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非均质性的合理表征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介绍了包括垂向上细分层策略、细化相渗类型及辅助技术 ,单网格的非均质性界定和渗流规律研究及单网格层次体现流体物性的非均质性等储层非均质定量描述的数值模拟表征技术 ,其目的在于缩小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的非均质性表征尺度 ,保证油藏地质模型与油藏数值模型的准确对接 ,提高预测精度和指导生产的效能  相似文献   

19.
涡街流量计作为一种基于流体振动现象的流量计 ,以其适应性强等优点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日渐广泛 ,但涡街流量计的环境相关参数较多 ,容易在使用现场被忽略而影响流量计正常性能的发挥 ,本文介绍了在使用现场对涡街流量计进行校准的原理与有关技术 ,并举例说明了实施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注蒸汽吞吐热采技术已经成为开发稠油油藏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蒸汽波及范围外的油层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因而油藏流体物性可以分为两个区。针对双孔介质中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热采井蒸汽波及区和未波及区流体的流动性质的差别,提出了试井问题所必须采用的径向流体复合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蒸汽在上下盖层的热损失问题。建立了内区考虑热损失的径向流体复合模型,求得了无限大地层情况下的拉氏空间解,并通过数值反演方法作出了相应的样板曲线,并且对样板曲线作了相应的敏感性分析,为稠油开发油藏压力动态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