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电磁场考察磁场强度和磁化时间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135 T和 220 T磁感应强度下,磁化煤和水,可明显改善水煤浆的流动性;磁场适当短时间作用于淮南洗精煤和北宿煤,会使水煤浆析水率降低,稳定性得到改善在 220 T磁感应强度下,磁化时间对北宿煤不同浓度的水煤浆性能影响较大,在低浓度下,短时间磁化煤和水比空白样所制得的煤浆粘度小、析水率低、浆体疏松 相似文献
2.
选用三种商用分散剂与造纸黑液磺化、缩合处理液,通过复配使用研究了表面张力的变化以及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之间的匹配直接影响水煤浆的性能,合理的添加剂复配可明显提高水煤浆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用硅胶石蜡熔融共混体系来模拟熔铸炸药非均相体系的流变特性。通过改变硅胶的疏水化程度以及硅胶在体系中的质量分数来研究非均相体系流变学性能。改变硅胶与石蜡间的相互作用是调控非均相体系流变学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这一发现,制备了两亲性的梳型共聚物十八胺接枝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SMAC),通过改变十八胺的接枝度以及SMAC在非均相体系中的质量分数可以大大降低非均相体系的稳态黏度。 相似文献
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采用模板法制备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的聚苯乙烯接枝聚氧乙烯(PS-g-PEO)共聚物膜.将其与滴涂法制备的平滑膜进行比较,考察PEO含量、表面形貌对共聚物膜表面浸润性的影响.将制备的膜进行退火及水浸泡处理后测其接触角变化.结果表明:退火和水浸泡处理可使共聚物膜表面浸润性发生可逆改变,退火后共聚物膜表面接触角增大,水浸泡后接触角减小.其中退火后的PEO含量为40.9%的共聚物平滑膜进行水浸泡处理后,膜表面接触角由65.1°减小到53.3°,而对应的共聚物粗糙膜表面接触角由150.0°减小到60.9°,实现了超疏水到亲水的转变.不同处理条件下PEO链段聚集状态不同,退火及水浸泡处理使PEO链段发生翻转,导致膜表面浸润性发生可逆改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试验,在磁化杯中,对淮南洗精煤和北宿煤的成浆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磁化杯内磁化水、煤、和水煤浆,对水煤浆的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淮南煤、北宿煤经过磁化杯磁化后,水煤浆均比空白试样粘度低、流动性好。但两种煤磁化后煤浆的析水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咔唑二硫代甲酸苄基酯(BCBD)为 RAFT 试剂,苯乙烯(St)、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和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A-mPEG)为共聚单体,合成了具有不同 mPEG 和 P(A-mPEG)链长的两亲梳型嵌段共聚物 P(St-co-DMAM)-b-PDMAM-b-P(A-mPEG)x,利用1H-NMR 和 GPC 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将此共聚物用于聚丙烯腈(PAN)薄膜的表面吸附改性,探讨了PEG链长及含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接触角测试表明,该聚合物可很好地吸附在膜表面,并明显提高膜的亲水性.随PEG链长及其含量的增加,嵌段共聚物的改性效果增加;在适宜条件下,经聚合物吸附改性后,PAN 膜接触角由72.2°降低至24.8°;改性 PAN 薄膜表面牛血清蛋白(BSA)吸附量最低降至0.672,μg/cm2,为未改性PAN膜的11.1%左右. 相似文献
7.
徐祖顺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2):142-145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结构明确,规整性好的两亲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到甲酯接枝聚氧乙烯(PMMA-g-PRO)并以IR,NMR和GPC方法表征了两亲接枝共聚物,通过定性和定量测试,结果证明两亲接支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两亲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与大分子单体的结构,分子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徐祖顺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3):253-255
以两亲接枝共聚物--聚苯乙烯接枝聚氧乙烯(PS-g-PEO)和聚人酸甲酯接枝聚乙烯(PMMA-g-PEO)作为乳化剂,选用合适的方法测试了丙烯酰胺(AM)在胶束和液滴中的分配系数-考察了两亲支共聚物的浓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分配系数与两亲接枝共聚物的浓度成正比关系,PS-g-PEO作乳化剂时,ηPS-g-PEO+0.176cE^0.985,而PMMA-g-PEO作乳化剂时,ηPMMA-g-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制有机纳米的光电器件。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含长链烷基的8-氨基喹啉衍生物,2-十二烷基丙二酸二(8-氨基喹啉)酰胺(H2A)两亲配体,研究了亚相不同金属离子对其成膜性能的影响,特别是不同浓度的亚相Cu^2 和不同铜盐对H2A成膜性能的影响。结果:Cu^2 离子对H2A具有特殊的配位作用。结论:新型配体与铜离子的特殊配体作用,可使其单分子膜或多层膜在化学传感器方面存在潜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造纸黑液处理物和 8种添加剂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一定处理后的造纸黑液可直接用作水煤浆添加剂.酸化液经过滤后,不溶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磺化,磺化产物与其他 8种添加剂相比性能良好.其用于淮南煤制水煤浆 (煤浆浓度 65% )呈油状,粘度较低 (400~ 500 mPa.s.)性能稳定,与工业 TEAXCO气化装置作用的添加剂 (水剂 )制取的水煤浆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焦化厂3种工业废水制备的水煤浆的性能并与自来水制备的水煤浆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3种工业废水可以制备出性能较好的水煤浆,而且,某些废水制出的水煤浆在性能上,特别是稳定性上好于用自来水制出的水煤浆. 相似文献
12.
工业废水用于制备水煤浆,有利于其资源化利用,降低工业废水的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为了探究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对水煤浆黏度、稳定性和燃烧特性的影响,选用Na+、Ca2+两种金属离子进行实验研究。成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a+、Ca2+存在时均会增加水煤浆的黏度,并且Ca2+的增黏幅度明显高于Na+;Na+、Ca2+对水煤浆稳定性的影响较小。燃烧特性研究表明,Na+、Ca2+水煤浆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降低,最大燃烧速率增大,Na+对燃烧特性产生的积极影响比Ca2+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5,20,30℃环境下测试了温度对2种酯类聚羧酸接枝共聚物在水泥浆体中的分散和吸附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吸附量与分散性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甲基丙烯酸(MAA)主链接枝聚合物(PC1)有更好的分散性能,丙烯酸(AA)主链接枝共聚物(PC2)在分散方面表现出更大的温度敏感性;PC1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要大于PC2;PC2在高温条件下出现吸附量降低的异常现象,证明了聚合物分子出现了部分的结构破坏,而PC1并未出现这个现象;PC2在低吸附量的条件下就能达到较大的分散度,对水泥颗粒的分散效率高于PC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两亲嵌段共聚物的细胞毒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四噻唑蓝比包法、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对体外HeLa细胞的毒性进行研究,并与增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进行比较。结果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对HeLa细胞的毒性远低于聚氧乙烯蓖麻油,仅在400μg·mL^-1浓度对HeLa细胞的细胞相对增殖百分率为62.8%,表现为轻度细胞毒性。结论与增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栩比,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嵌段共聚物细胞毒性极低.在医学研究上有较为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季胺盐(QASDMAEMA)-溴代乙烷(MAEB)、溴代丁烷(MABB)、硫酸二甲酯(MADMS)及磷酸三甲酯(MATMP)季胺盐和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溶液自由基共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类新型阳离子两亲共聚物.用元素分析确定两亲共聚物的组成,详细地研究了两类单体的共聚活性,比较了Finemann-Ross法和线性化(YBR)法,并得出四对共聚单体(MAEB/St、MABB/St、MADMS/St及MATMP/St)的竞聚率,其分别为:rMABB=0.44, rSt=0.15; rMAEB=0.66, rSt=0.36; rMADMS=0.66, rSt=0.27; rMATMP=0.34, rSt=0.49.最后,用Price-Alfrey的Q-e关系式研究了单体的共轭性和极性因子. 相似文献
16.
通过渗流对比实验、原子力显微观察及电镜扫描等手段分析海博型两亲聚合物对O/W乳状液渗流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由于两亲聚合物是接枝了疏水基团的特殊结构聚合物,当其浓度超过临界缔合浓度(wCAC)时能够形成空间性的、强黏弹性的超分子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在渗流过程中与分散相乳化油滴相互影响,增强体系的黏弹效应,使渗流阻力呈现"爬坡式"上升的不稳定特征;两亲聚合物浓度超过wCAC时,两亲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使O/W乳状液体系的渗流阻力增大、渗流不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以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共聚物(m=环氧乙烷数,n=环氧丙烷数,其中:m和n值分别对应m=16和n=18,m=16和n=6,m=16和n=2),苯基-4-戊烯(1-苯基,1,1-二苯基和1,1,1-三苯基)和1,3-双(二甲基丁基溴化铵)-2-丙烯酰氧基丙烷(碳链个数分别为8,12和16)作为功能单体,室内合成了系列两亲聚合物样品。通过稳态荧光实验、动态光散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系统考察m/n值,苯基和碳链个数对两亲聚合物聚集行为和聚集体形貌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油水界面性质影响。研究发现,两亲聚合物溶液在固体表面吸附后形成空间网络状结构;在溶液体相中,随着m/n值,苯基和碳数增加,聚集体尺寸增加,聚集体形貌更密集;对于油水界面性质和乳化原油能力,随着m/n值,苯基和碳数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和接触角变小,乳化油滴尺寸越小。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和4臂聚乙二醇引发己酸内酯开环聚合制得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IR1、H-NMR和GPC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该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中PEG组分具有结晶性。共聚物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聚集体,聚集体的水合直径小于50 nm。高浓度共聚物在水性介质中会发生凝胶-溶胶转变,在凝胶-溶胶转变温度以下,共聚物形成凝胶网状结构。共聚物中PEG组分的结晶性、在水相中生成的聚集体的水合直径以及凝胶-溶胶转变行为均与聚合物的组成以及分子形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无外加探针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 /聚氧乙烯两亲嵌段共聚物 ( PluronicF1 2 7,简为 F1 2 7)在铂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探讨了 F1 2 7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根据 F1 2 7在水溶液中不同形态聚集体扩散系数的测定 ,得知球形胶束生成的第一临界胶束浓度 c1,c,m为 3 .72× 1 0 -4m ol· L-1,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变的第二临界胶束浓度 c2 ,c,m为 1 .49× 1 0 -3 mol· L-1,并由探针芘在F1 2 7溶液中的稳态荧光各向异性的测定得到证实 .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不同的加料方法和不同加料顺序合成了聚苯乙烯/丙稀酸共聚物,并在吡啶中以发烟硫酸为磺化剂进行磺化制得磺化苯乙烯/丙烯酸(St/AA)共聚物。测定St/AA共聚物阻垢率的实验结果表明,部分滴加2种单体的混合物所得聚合物阻垢性能最好,最大阻垢率达98.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