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矿井巷道周边出现地质异常体时需要及时进行探测,查明其范围及特征,为治理技术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文章结合淮南某矿13221工作面回风巷周边地质异常体,采用并行电法和反射地震波法相结合,详细探查与分析了异常区域的分布特征及其富水特征。其综合结果判断参数多,对异常体判断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垃圾渗滤液浸染土壤的污染范围、程度及扩散实时动态情况,利用并行电法系统对室内渗滤液浸染模型开展测试工作。根据垂向和面上两种扩散形式,采用不同布置方式,分别得到三维反演立体电阻率值和电极电流变化曲线图。实验结果显示,三维立体成像和不同时刻电极电流变化趋势两者结合使用,可圈定渗滤液浸润垂向和面上扩散特征,具有时空控制的全面性。此项技术可为实地污染区的探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基于并行电法的重阳木根系空间分布探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测树木根系的空间分布,对了解树木的生长及移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并行电法技术进行树木根系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探测试验,通过在重阳木周边7.5 m×9.5 m范围内布置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多测线联合反演得到三维电阻率图像。结果表明:探测范围内的根系分布呈现出南测密集,北侧稀少的特征;探测区域根系根径范围主要分布在200~300 mm;深度为0.46 m位置处根系量最大且根系生物量最多;重阳木根系下方土壤中含水充足,结果图呈现了根系与地下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该成果在研究树木根系空间分布范围及特征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矿井工作面底板水害探查方法较多,双巷三维并行电法是其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通过室内实验模拟双巷三维并行电法中AM法采集系统和ABM法采集系统,分析两种探测系统的优缺点,为工作面底板水害探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采集数据各有特点,对于异常体均有明显反应。AM法数据采集效率高,但采集数据量有限,其探测结果的收敛性稍差;ABM法数据采集量较大,异常目标体收敛性较好,对工作面内底板岩层异常区的空间范围判断准确。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滑坡体对营运高速公路的危害以及探测滑坡体地质特征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高密度直流电法这一新型阵列电探方法的工作原理及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运用α、β、α2电极排列方式对公路滑坡体进行探测,通过对探测数据格式转换、二维反演,输出二维地电断面图,根据地电断面图的特征推测出滑坡体的覆盖层厚度和滑移范围,为全面有效治理滑坡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岩石岭水库总干渠三门头段渗漏调查为依托,考虑到渠道处于岩溶发育区,提出采用并行电法多维成像和地质雷达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查明隐患的原因及分布.在分析综合物探技术探查可行性的基础之上,基于并行电法技术可快速收录海量的地电数据体,为堤身二维渗漏探测和堤底隐伏缺陷提供数据支撑,结合雷达映像图可有效识别出溶洞的发育特征.现场应用表明,不同高程的二维电阻率图像反映出堤身渗漏隐患体的范围及埋深,并勾勒出隐患区在堤身上的空间连通性;并行电法的三维成果揭示出溶洞在渠底的立体结构形态,有效避开了常规伪三维电法布置的复杂问题;地质雷达法能有效高分辨识别出溶洞发育的范围;成果有效揭示了三门头段堤坝渗漏主要与该段存在隐伏型充填溶洞有关,并且溶洞在堤底以及堤坝上下游已形成渗漏通道.采用并行电法多维成像技术和地质雷达可有效查明岩溶区堤坝渗漏的病症,为堤防隐患的有的放矢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电法超前探技术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3944-3946
探讨了巷道前方存在低阻地质异常体时的电阻率表现特征。结合对某煤矿辅1、辅2两条巷道超前探测的实例,介绍了电法超前探技术的工作方法、解释方法和应用效果。探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探查地层含水性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浅层断层探测技术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层断层探测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现场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查明地表附近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最新活动时代,为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避让或采取抗断措施等提供依据。浅层断层探测常用的方法有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法、地球化学法等。结合各探测方法的原理,分析了各探测方法在适用介质条件、探测深度、探测分辨率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验证。根据各探测方法的特点,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型条件下的浅层断层探测的优选方法及方法组合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矿井电法探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并以宝泰隆集团一矿为例,探讨了矿井电法在探测煤层富水性中的应用。实际揭露资料验证说明,该方法探测煤层富水位置和范围是非常有效的物探方法之一,能为井下水害预报和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煤矿复杂地质构造判断的准确性,利用矿井震波超前探测和瞬变电磁法相结合的方式可进行有效探查.通过对袁店二矿断层超前综合探查,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技术对矿井复杂地质构造体分辨能力较强,对构造体的空间特征及其含水状况判断准确,超前探测效果较好,可为矿井安全稳定生产提供技术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东峰矿二采区回风大巷在掘进期间与未知小窑火区连通,导致产生多源火区.由于火源位置隐蔽、漏风通道复杂,难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火区进行治理.为了准确探测火源位置及范围,提出了测氡法初探火源,用磁探法、自然电位法进一步确定火源位置及范围的地面氡-磁-电联用技术,并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地面氡-磁-电联合探测技术探测出较精准的火区面积约为950m2,井下钻孔测温圈定高温区域面积约为450m2,约占氡-磁-电联合探测面积的47.3%,且基本位于联合探测的火区范围内,验证了火源探测的准确性,可为后期火区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下给水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水体外泄。因此需要及时查明其出水破损位置,利用物探方法可以进行有效探查和定位。采用电法探查技术进行管道地电剖面重建,利用漏水区电阻率低特征进行判断。通过淮南某小区漏水区域应急数据采集,结合现场地层条件进行电剖面分析,依据低阻异常找出漏水点,为现场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易兵  刘四新  薛建  翁爱华 《河南科学》2007,25(6):1026-1028
采用高分辨率电法对吉林省九台市营城煤矿采空塌陷区进行探测.实践证明,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和探地雷达等在研究采空塌陷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上均具有很好的作用.通过采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探测效果,为今后开展采空塌陷区的探测与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周杰  王逢睿  王捷  赵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8):12194-12202
水-岩作用是岩体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分探查是研究其水-岩作用的基础。利用微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性探查石窟岩体水分来源、水分分布及水分的时空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微波测湿技术可有效探查浅表层石窟岩体的水分来源和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长期监测条件下,可测试不同深度岩体水分变化的时空特征,同时能够可视化展示石窟岩体水分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微波技术为石窟岩体水分探查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便捷可靠、无损检测、可视化探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电法是常用的物探方法,在水库大坝探测方面也经常用到.文中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原理和反演分析方法,采用高密度电法对霍林河水库大坝渗漏情况进行了探测试验,采用"单极-单极"阵列方式分别对大坝的4个断面进行了渗漏探测试验,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大坝渗漏原因.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有效地探测了霍林河水库大坝渗漏情况,检验了防渗处理的效果,为大坝防渗加固提供了依据,也进一步验证了高密度电法在水库渗漏探测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明掘进巷道前方是否存在异常区,排除富水构造给煤矿生产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法超前探测方法,探查巷道掘进前方的地质情况。巷道超前探测、超前预报对于煤矿的安全掘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例说明,采用综合物探手段对掘进巷道超前探测,可以达到仅采用一种物探手段而不能达到的效果。在实际工程勘探中,可以准确反映出巷道前方地质异常体的空间特征,为矿井防治水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探测地质体结构的一般方法,重点介绍了爆破地震波的特征及地震波的探测方法.又对最近发展起来的面波勘探技术做了分析,重点论述了瞬态瑞利波频散特性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实验了一种可以控制的爆破地震波震源,该震源利用水介质的均匀性及各向同性、不可压缩等特点,减少了爆炸冲击波对周围岩体介质的损坏,又保持了爆炸波功率大,能够提供尖锐的脉冲信号,频域范围大的特点,从而改变了爆破地震波震源不能重复和难以总结其规律的状况.利用瑞利波探测技术和可控爆源,对茅坪滑坡体进行了地质体结构探测,并对其地质体的分层特性做了详细分析,与钻孔勘探结果和挖竖井探测结果比较,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结合瞬态瑞利波分析方法,该可控震源在地质体结构探测中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密度电法对葛亭煤矿矿井采掘工作面进行超前探测。结合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通过数据采集,相对富水性判别,即时成果显示形成以"高密电法仪"为核心的采掘工作面水灾预防技术,实现掘进工作面前方富水性预测。为井下工作面的水害预报和防治提供可靠依据,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因场地条件限制和干扰因素较多,地震反射、电法等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城市岩溶探测中很难实施。利用地震波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层析成像技术对深圳地铁14号线进行岩溶精细探测,将获取的井间地震波初至走时进行反演,并对数据处理与分析进行研究,最终获取地下介质内部波速结构,并以此判断岩溶发育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地震CT层析成像技术能较好查明基岩面起伏形态,并能以小于1 m的分辨率精细探测地下岩溶发育规模,其探测结果与钻孔资料高度吻合。该方法的成功引入为城市轨道交通岩溶探测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其探测成果可作为重大工程建设可靠的地质参考依据,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客观实际,详细分析了渗漏产生的成因以及渗漏体与周围介质的物性特征,并对渗漏探测的内容与目的、探测技术与方法选择等进行研究.文中结合两个工程实例说明综合物探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渗漏探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为渗漏封堵及加固设计和处理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渗漏探测的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和未来重点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