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四氨基铜酞菁与Keggin型磷钼钒杂多酸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35℃下通过离子交换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配合物——氨基铜酞菁/磷钼钒杂多酸荷移配合物.对这种产物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配合物中仍然保留着酞菁的环状结构和杂多酸的笼状结构,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中特征吸收峰出现一定程度的红移,说明两者之间是以化学键的形式发生了键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PMO)/NaClO/NaBr氧化体系氧化微晶纤维素(MCC)得到单羧基纤维素(Microcrstalline cellulose,MCC),采用高碘酸钠将单羧基纤维分子上C2和C3位的相邻仲羟基氧化成醛基,得到双氧化纤维素(Double oxidation cellulose,DOC)。以DOC和对氨基苯甲酸(Aminobenzoic acid)为原料,通过希夫碱(Schiff base)反应合成纤维素基衍生物-双氧化纤维素接枝对氨基苯甲酸希夫碱(DOC-A)。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接枝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和示差扫描量热(DSC)检测中间产物MC、DOC和终产物DOC-A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备新型纤维素接枝对氨基苯甲酸希夫碱,合成的DOC-A具有新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4-硝基邻苯二腈与2,4-二氯苯酚为原料,经还原、重氮化、偶合合成了4-(3,5-二氯-2-羟基苯)二氮烯基邻苯二腈,然后与尿素、钼酸铵和金属盐在熔融状态下合成了三种4-(3,5-二氯-2-羟基苯)二氮烯基取代的金属酞菁.用IR,UV-vis光谱对产物进行测定和表征,对比了三种化合物吸收光谱.结果表明,4-(3,5-二氯-2-羟基苯)二氮烯基金属酞菁与无取代酞菁相比,Q带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且红移大小顺序为镍酞菁、钴酞菁、铜酞菁.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原位同步合成了四硝基取代酞菁铜/介孔二氧化硅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等对四硝基取代酞菁铜/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发现四硝基取代酞菁铜在介孔二氧化硅中以单聚体和二聚体两种形式存在,且以二聚为主.XRD检测结果表明:四硝基取代酞菁铜/介孔二氧化硅复合膜仍保持了原来的介孔结构,SEM检测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四硝基取代酞菁铜可以均匀地分散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5.
两种单氨基取代不对称酞菁锌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缩合法合成了两种单氨基取代的不对称金属酞菁配合物、2-氨基-9,10,16,17,23,24-六烷氧基酞菁锌(Ⅱ)[(RO)6(NH2)PcZn(Ⅱ)](R=n-C4H9,n-C10H21),同时合成了两种对称酞菁配合物、β-八烷氧基酞菁锌(Ⅱ)[(RO)8PcZn(Ⅱ)](R=n-C4H9;n-C10H21)。用UV-vis、元素分析、IR和TOF-MS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取代基、溶剂的性质等因素对Q带λmax的影响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Na_2O—CaO(MgO)—B_2O_3—Al_2O_3—R—H_2O体系中,应用水热晶化法首次合成了4种新型微孔硼铝酸盐.吸附性能的研究及孔径分布的计算表明这4种硼铝酸盐为新型分子筛类材料;结构中的硼经红外光谱研究,证明其存在状态为三配位和四配位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双核酞菁的前体化合物2,2-二[4-二(3,4-二腈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以其与4-硝基邻苯二腈、硝酸钴在融熔状态下合成了一种新型双核钴酞菁配合物.通过红外、紫外、核磁及热质量等手段对前体及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红外、核磁表征验证了前体结构式与理论相符,紫外光谱的Q带和B带反映了配合物的碳骨架结构,热质量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氮气中拥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四-(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酞菁铜的合成及气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板法在有机碱DBU的催化下,以4-(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邻苯二腈及3-(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邻苯二腈为原料合成了四(α-(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酞菁铜和四(β -(2-(2-二乙烯氧基)乙氧基))酞菁铜.制备了其旋涂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原子力对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取代基位置对...  相似文献   

9.
以2-氨基吡啶、氯乙酰氯为原料合成2-(2-氯乙酰胺基)吡啶(中间体),再以2-(2-氯乙酰胺基)吡啶、长链叔胺(十二胺,十四胺)为原料,乙腈为溶剂合成目标产物氨基吡啶表面活性剂(Ⅰ,Ⅱ).利用IR和HNMR对中间体和目标产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β-萘氧基酞菁钴/二氧化锡复合材料,利用UV,IR,XRD,TG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紫外光谱中出现了酞菁特征吸收,并且出现Q带的红移现象,红外光谱中出现了M-O的振动吸收峰,在XRD谱图中显现出SnO2晶粒变小,说明-萘氧基酞菁钴与二氧化锡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1,3,4,6 四 O 乙酰基 2 脱氧 2氨基 β D 吡喃葡萄糖盐酸盐,三光气,芳胺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N 取代 N' (1,3,4,6 四 O 乙酰基 2 脱氧 β D 吡喃葡萄糖 2 基)脲类化合物,产物结构经IR,1H NMR,HRMS(ESI)确认.  相似文献   

12.
利用延伸PVA膜法,对1,4,5,8——四氨基蒽醌(以下简称TAAQ)的二色性光谱,在220nm以上的领域进行了测定。并结合 pariser—parr—pople(PPP法)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光谱归属。又用谷崎等人提出的新的解析理论计算了长轴及短轴跃迁的取向子向量成分。  相似文献   

13.
以苯胺为原料,经酰基化、碘仿两步反应合成得到了目标产物4-氨基苯甲酸,并采用IR、1H NMR和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酰基化反应时催化剂AlCl3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4-氨基苯乙酮产率的影响,以及碘仿反应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滴加4-氨基苯乙酮速率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在最佳合成条件下,4-氨基苯甲酸的产率可达94.0%。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四-α-(2,2,4-三甲基-3-戊氧基)酞菁钴和二氧化锰双催化剂修饰的玻碳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催化剂对分子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活性,考察了取代酞菁钴和二氧化锰的比例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双催化剂比单独的取代酞菁钴和二氧化锰对分子氧还原都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四-α-(2,2,4-三甲基-3-戊氧基)酞菁钴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为1∶4时,该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氧还原动力学过程由O2从溶液中扩散到电极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5.
将铁负载于纳米纤维素上制得铁改性纳米纤维素(Fe(OH)_3@CNFs),并将其作为吸附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磷。探讨了吸附磷饱和的Fe(OH)_3@CNFs的再生性能,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再生液、再生液浓度和脱附次数对Fe(OH)_3@CNFs再生的影响,对再生前和再生五次后的Fe(OH)_3@CNFs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0.5 mol·L~(-1)的NaOH溶液对材料的再生效果最好。材料经吸附-脱附再生循环后,再生第五次的Fe(OH)_3@CNFs的丝状结构表面发生了轻微的刻蚀,表面负载的铁元素含量从23.38%下降到22.98%。同时,材料再生前后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接近,说明功能性官能团无明显变化。再生后的Fe(OH)_3@CNFs对磷的吸附容量从24.58 mg·L~(-1)下降到16.60 mg·L~(-1),说明再生后的材料仍能保持较好的吸附能力,且可以实现材料的多次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统计缩合法合成了2种新型两亲性3∶1不对称酞菁锌,1-(对羟甲基苯氧基)-六烷氧基酞菁锌(RO)6(HOCH2phO)PcZn(II)(R=n-C4H9;n-C5H11),并用UV-Vis光谱、元素分析、IR光谱和TOF-MS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考查了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测定并研究了它们在DMF,DMSO及DMSO与H2O的混合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CoPc(β-OC6Cl5)4/SnO2复合材料,利用UV,IR,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Pc(β-OC6Cl5)4/SnO2复合材料在紫外光谱中出现了酞菁特征吸收Q带的红移,红外光谱中出现了M-O的振动吸收峰,并且在XRD图谱中显现出SnO2晶粒变小,这说明CoPc(β-OC6Cl5...  相似文献   

18.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大孔交联微球.将氯甲基化的交联聚苯乙烯(CM-CPS)和井冈霉素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进行胺化反应,得到一种新型聚苯乙烯支载井冈霉素功能高分子微球.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BET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并研究了该树脂对硼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探讨了该树脂的吸附机理和吸附能力.结果表明:该微球对硼酸有很强的配位吸附作用,其动态吸附量达到13.75 g.L-1(湿树脂).  相似文献   

19.
在有机碱1,8-二氮杂双环[5,4,0]+-7烯(简称DBU)存在下的醇溶剂中,以四-α-(3-吡啶氧基)-邻苯二腈与无水氯化钴为原料,通过模板法合成了四-α-(3-吡啶氧基)-酞菁钴[α-(PyO)4PcCo].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激光解析飞行质谱(MALDI-TOF)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低功率微波发生器和Surfatron放电腔,以单体酞菁酮(CuPc),为原则,通过表面液激光发氩微波等离子体合成了酞菁酮聚合物(PPCu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