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文化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领域。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控制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意识形态。在批判大众文化的同时,他们讴歌精英文化的乌托邦指向和批判功能。在当代社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一样,事实上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通过文化批判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的企图是注定不会成功的,真正具有变革社会功能的,只能是具体的物质实践。  相似文献   

2.
文化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领域。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控制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意识形态。在批判大众文化的同时,他们讴歌精英文化的乌托邦指向和批判功能。在当代社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一样,事实上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通过文化批判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的企图是注定不会成功的,真正具有变革社会功能的,只能是具体的物质实践。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以此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国家教委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针,这是符合当代科学文化及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符合当代大学生培养实际情况的正确方针。联系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实际,如何贯彻这一方针,是我们当前深化工程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导向舆论阵地和新领域时代.面对新形式、新条件,普通高等高校不断的在加强网络教育宣传,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制教育机制,是社会网络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新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现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在自己的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被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所吸引,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剖析大学生网络文化的现状及其特点,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与创新",提出当代普通高等大学生网络文化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把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建设的形式创新提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影响与校园文化的熏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然受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影响,为此,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作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培育与影响大学生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吸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社会文化批判理论,这套理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强烈批判,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对我国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启示。当前,中国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文化标准化、商品化、过度娱乐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方向引导大众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创新,鼓励大众传媒正确引导大众文化消费,为大众文化消费注入更多的理性因素,以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7.
王晓龙 《科技信息》2007,(20):6-6,4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思想道德领域里的变化更为强烈。当代大学生都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从小到大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时代的变迁、思想的撞击、观念的碰撞等诸多因素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结合时代特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解决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思想困惑和道德困惑,解释新的社会道德伦理观念,同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思潮宣扬对西方文化中宏大叙事的否定,对现代西方科学文化的客观性、理性标准进行批判,以此来消解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现代西方文明对人的束缚。这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体系也产生了冲击,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的形成也产生重要影响。厘清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探究其对青年大学生的双重影响,理性重塑适应青年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和伦理模式是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韩馨 《科技信息》2010,(24):I0044-I0044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多元化媒体的深入,包括互联网上信息的快速传播等,不可避免地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也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素质的全面提升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入手,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寻找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社会责任感在当代社会越来越重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物质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物质社会责任感削弱甚至缺乏的现状.生态问题是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已成为高校德育的新课题.本文以生态德育为契机,对如何利用生态德育加强大学生社会物质责任感培养进行了探索,目的使当代大学生能更好地担负起时代、社会、国家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显得越来越突出,当代大学生中也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卫生健康知识,成为教师、卫生防疫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根据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分析了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并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问题也不断地凸现出来。文章从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这几个方面来揭示当代大学生道德困境的成因,并针对这几个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应适应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教学思想,变“灌输”为“沟通”,创新教学方法,变“注入”为“交流”,建构一套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对话式教学和比较式教学的教学机制和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学生所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解决好学生心目中的疑难问题,这是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生心目中地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化最优越之处是它渗透式、陶冶式、隐蔽式的“无意识”教育,能起潜移默化作用,是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很受欢迎的行之有效的载体和方式,对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培育“四有”新人,乃至对全社会精神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管理;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有鲜明的成才导向;要发挥大学生主体意识,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要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培育和构建各有特色的“校园精神”;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6.
朱晓娟 《镇江高专学报》2005,18(1):76-77,80
人类的文明车轮已驶入21世纪,当代大学生在纷杂社会的影响下也逐渐"理性"、"务实"起来.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却是脆弱的进步.因而,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需要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对德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网络越来越密切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网络文化已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对高校德育教学内容、方法、形式、任务等带来巨大的挑战,对德育教育遇到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德育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精英教育已成历史.现今的高等教育,常让教师感觉没有成就感;学生中更不乏半途而废,完不成学业之人,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生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厌倦学习,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受学习动力的支配,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因此,开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研究,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5个学院大一到大四学生3 650人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教育因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逐步实现,我国大学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多,其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缓解面对就业时的心理压力,当代大学生应从心理上明确自我,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