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恒星形成是天体物理学的基本课题之一,而大质量恒星的形成与演化对研究银河系乃至宇宙的演化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于大质量恒星形成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CO分子外向流的观测对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过程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CO分子外向流的研究现状,对于CO分子外向流的观测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冷分子气体外流的准直因子与外流气体的质量,中心星光度,谱线宽度以及与外流气体速度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还研究了已知的外流源在银盘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小质量的外流源准直性较好。在恒星早期阶段,小质量的外流源及其中心的星体可能处于更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3.
按喷流与周围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把外向流的喷流驱动模型分为2大类,对其中几个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了今后模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恒星形成区L1641S的H波段的偏振成像和KS波段的近红外成像的结果. 反射星云Re50和Re50N分别坐落在该区域的南北. 两个星云的偏振图像均呈现出高偏振度和中心对称的特点, 表明星云内的发射主要以尘埃的单次散射为主, 且尘埃的尺寸较小. Re50N星云中存在两个红外点源, 其中IRS1是两个星云的红外照亮源, 也是该区域CO外流的驱动源, 而点源IRS2可能提供了星云光学波段发射所需的大量光子. L1641S的外流结构符合表面散射模型, 外流的倾角大约为30°. 通过偏振弧结构, 我们进一步证认了Re50N星云的双极型结构.  相似文献   

5.
利用德令观测基地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对OrionB做^13CO(J=1→0)和C^18O(J=1→0)成图观测,二者均有双极外向流结构,^13CO是2个方向的处流很不对称,中心位置与CO(J=1→0)外向流大致相同,与CO(J=1→0)外向流相比,C^18O的外向流中心向北偏移约1.5’。  相似文献   

6.
介绍分子天文学及其在天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在分子云大尺度分布、分子云与恒星形成、拱星包层和恒星演化晚期、天体脉泽等方面的主要成果和进展;讨论了分子天体化学发展的情况及其重要意义;并提出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研究课题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提出用准直因子与分子外向流质量之间的关系,分子外向流动量变化率和质量变化率与中心源的光度关系,统计地推断作为外向流驱动源的中心星是单个存在的,还是成团的,或是尚未探测到。  相似文献   

8.
提出用准直因子与分子外向流质量之间的关系,分子外向流动量变化率和质量变化率与中心源的光度关系,统计地推断作为外向流驱动源的中心星是单个存在的,还是成团的,或是尚未探测到.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高性能单片机C8051F020作为数控直流电流源的控制和测量核心,实现了电流设置、控制、输出、测量和显示.采用C8051F020内部的两路12位DAC电压输出,通过通道切换方式实现大电流和小电流的高精度指标要求;采用C8051F020内部的A/D实现负载电流的采样.通过控制继电器选择合适的主电源电压,提高了电源效率.系统还通过保存电流设置值,实现了普通旋钮仪表的位置调节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用红外光度法测量糖液过饱和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含细晶的过饱和糖浆在加热升温至饱和温度时,对光的透射有最小值.据此用红外光度法测量了糖浆的过饱和度。试验中糖浆的透射光和温度的测量由单板计算机实时处理,并打印和显示测量结果。研究了细晶粒度、预结晶作用等因素对测量误差的影响.给出了适宜的细晶粒度、细晶用量及分散剂的筛选等实验结果。用适当制备的细晶及敏感的测温探头可使测量时间减少至每次5min.  相似文献   

12.
根据Kovacic和Qziomek提出的用红外光谱中对位取代苯环碳氢键面外弯曲的吸光度与单取代苯环碳氢键面外弯曲的吸光度之比,来相对地表征聚对苯撑的分子量的原理,利用标准曲线,以红外光谱法测定了不同反应时间聚合所得的聚对苯撑(PPP)的分子量。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既不能溶解、也不会熔融的导电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含有微晶(10~102μm)的蔗糖过饱和溶液,随着溶液被加热升温,其红外吸光度在饱和温度时有最大值.在饱和温度以上,吸光度迅速下降。峰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饱和温度.本研究的目的是据此发展一种新的饱和温度以及过饱和度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700多颗在银道面附近2.2μm红外源的计数统计,求出了红外源的真实密度分布D(R)和红外星的光度函数(M);由此,求出了年青红外源的总数为1.652×10~9颗及它的产星率为0.83个/a.  相似文献   

15.
使用美国五大学射电天文台(FCRAO)的14m无线和新建立的QUARRY接收系统对中心区CO(2-1)谱线呈现双峰特征的2个PMS星P11和V1515Cyg进行了CO(1-0)的谱线成图观测。观测表明,无论是PP11还是V1515Cyg,其CO(1-0)谱线都在大范围内表现出双峰谱型。分析PP11和V1515Cyg红、蓝2个速度峰和峰谷速度上的等强分布可以发现,与主序前星成协且具有CO双峰谱的分子云中可能存在2种运动:一种是低速的与视线方向成某个角度的大张角的双向运动,它可能是PMS星形成前双极外向流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张角变大,速度变小);另一种是起因于PMS星风的向四外发展的膨胀的壳层运动,而在壳层内密度分布是高度团块性的,这种团块可能是新形成的PMS星与母分子云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分子云碎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彩色红外航空象片调查分析济南市东部地区大气污染源的方法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探讨了遥感技术作为一个提供数据源的潜在有效手段在城市环境评价、监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药残留量检测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原理,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实验研究.选取菠菜作为叶菜代表,用偏最小二乘建立校正模型,并对模型的通用性进行验证.实验表明,校正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理想,但模型的通用性还需要改善,同时还讨论了基于多信息融合技术在农药残留量检测中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对于红外光度法测量晶浆饱和温度、过饱和度的系统误差作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系统误差来源包括:微晶的增溶效应(即Gibbs_Thomson效应)、细晶的预结晶作用、测温时的传热滞后、模/数转换精度及其它如操作过程引入的误差等。实验测量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蔗糖晶浆,用红外光度法测量其饱和温度的误差为272K~272.5K。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研究了一种新的测定环境水中低含量磷的方法——磷铋钼蓝光度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青海德令哈观测站13.7m射电望远镜对暗分子云核L183作成图观测,选用的谱线为C18O(J=1-0).与Swade利用NH3(1,1)谱线所作的等积分强度图比较,发现NH3图中的2个极值位置位于C18O密度分布的低密度谷区.由于NH3的辐射与尘埃的红外辐射分布相关,所以C18O分子密度的减少是因为尘埃吸附.因此利用CO分子无法观测到恒星形成早期处于坍缩边缘的暗分子云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