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库车河、克拉苏河等7条露头剖面和克拉1井、克拉2井、克拉3井岩芯的精细描述,结合压汞、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研究认为:对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得出如下重要认识:①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②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粒内孔、杂基内溶蚀微孔、胶结物内溶孔;③储层的孔隙结构为细孔—中喉型。④该组储层以低孔低渗Ⅱ类储层为主,低孔中渗Ⅲ类储层次之。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大涝坝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岩性剖面存在多套隔夹层,对油气藏开发具有较大影响。通过沉积学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表明,沉积环境不同,隔夹层成因、特点和分布规律有较大的差异。浅湖环境形成的Ⅰ1型隔夹层厚度最大,连续性最好;分流间湾环境形成Ⅰ2型隔夹层及河道间环境形成的Ⅱ1型隔夹层厚度较薄,连续性差;泛滥平原环境形成的Ⅱ2型隔夹层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同时,隔夹层的分布规律与其所处中长期基准面旋回背景密切相关。Ⅱ1型隔夹层分布于中长期旋回上升半旋回中下部,且一般发育于高可容纳空间的短期旋回上升半旋回的上部;Ⅰ1型、Ⅱ2型隔夹层在中长期旋回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转换处;Ⅰ2型隔夹层位于中长期旋回下降半旋回下部。在巴什基奇克组剖面上,由下至上隔夹层厚度大致由薄变厚,在中长期旋回的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转换处隔夹层厚度最大,然后向上隔夹层厚度变薄。  相似文献   

3.
地层的力学特征是井身结构设计和钻井液设计的重要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F区扩径较高的延长组为研究对象,通过三轴压缩实验、巴西劈裂等室内实验得到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内聚力、内摩擦角和抗张强度等静态岩石力学参数,通过声波时差、密度等计算其动态岩石力学参数,建立动态和静态岩石力学参数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工区的压裂资料,反演出延长组的地应力分布,进而计算出地层的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建立地层的三压力剖面,为延长组的井身结构设计和钻井液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四川彭县小渔洞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常伴随二叠系飞来峰灰岩出现。该文着重介绍了丙寅沟出露较好的飞仙关组地层剖面,分析岩石组合特征(基本层序的划分、顶底界线讨论等)、动物群面貌(着重介绍Claraiawangi和C.stachei化石带),并与同期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5.
以KS地区的砾岩研究对象,通过XRD衍射、岩石力学实验研究了该地区砾岩地层的基础物性、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砾岩砾石颗粒主要是泥晶灰岩和灰质云岩组成,基质主要由碳酸盐岩、黏土矿物、石英和长石类矿物组成;砾石和基质强度差异较大,砾石的的压入硬度分布在569.39 MPa~1379.33 MPa,平均值为973.46 MPa,是砾岩基质硬度的2-3倍;砾岩地层的岩石力学参数变化范围大,砾岩未浸泡钻井液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分布在59.74 MPa~75.5MPa,而浸泡现场钻进液后砾岩抗压强度下降较明显,下降幅度约为42.7%;砾岩脆性较强,峰值应变小于2%,在浸泡现场钻井液后脆性更为明显,峰值应变小于1%,砾岩破坏形式以劈裂为主,绕砾是裂缝扩展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某地区砾岩岩石力学特性,取岩心开展三轴压缩、巴西劈裂等力学试验,获取杨氏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和抗张强度等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深度归位,经测井曲线标准化等预处理后,使岩心岩石力学参数与测井数据匹配,将纵波时差、体积密度等测井数据与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数理统计法拟合,构建岩石力学参数的测井预测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岩石力学参数,结合地应力、地层孔隙压力资料,计算地层坍塌压力、破裂压力等井壁稳定性评价参数。与实际的钻井和压裂工程的资料对比表明,基于试验数据构建的岩石力学参数模型较为合理,对研究区块砾岩地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在渝东南地区中石炭统黄龙组中,发现了丰富的志留纪牙形刺化石,因此黄龙组必须解体为2个岩石地层单位;将志留系的地层新建立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水江组;它是一套灰白~灰黄色细~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时见重结晶现象和角砾状;与上覆石炭系黄龙组或二叠系梁山组假整合接触,下伏志留系韩家店组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8.
基于一体化网络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平台,以C语言为基础,研发了岩石力学参数评价系统,包括:孔隙压力、杨氏模量、泊松比、体积模量、最大最小主应力、岩石强度、地层破裂压力、井壁坍塌压力、出砂指数、压裂裂缝高度预测等10多个评价参数.采用模块化开发,功能稳定,功能扩展性强,能够随时动态挂接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9.
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砂岩段为近年来下古生界碎屑岩油气勘查的重点领域。岩石力学参数特征研究对地应力分析、钻探设计和压裂改造等方面意义重大。通过对某地区柯坪塔格组下砂岩段取样,利用MTS"岩石物理测试系统"开展了对岩石的声学和力学同步测试。分析了岩石力学参数饱气/饱水、阶段变化时的特征。区分砂、泥岩提取志留系测井纵横波时差校对关系;并在实验基础上拟合出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动静转换公式。通过岩石密度、波阻抗和泥质指数得出模拟地层条件下岩石抗压强度计算公式,抗张强度暂取经验值。最终获得志留系各井岩石力学参数测井解释剖面,并对抗压强度实测值和计算值进行检验,误差较小,从而证明该分析计算方法和剖面都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寻找作为层序界面的冲刷侵蚀面与不整合面,认为延长组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存在穿时性。延长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为克拉通盆地,其沉积层序特征:①三级层序在盆地内厚度变化不大,发育稳定;②沉积坡折带为主要的坡折类型,不会形成巨厚的低位体系域砂体;③物源控制了湖平面之上砂体的分布,坡折带控制了湖平面之下砂体的分布;④整个层序结构具有多物源多旋回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11.
页岩储层地应力预测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致密页岩储层进行水平井钻井和压裂时,必须精确确定页岩气储层地应力。在分析页岩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给出考虑页岩横观各向同性的地应力计算模型,并建立声波测井资料求取页岩横观各向同性力学参数的关系式,据此研究页岩气储层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分析孔隙压力及地层升沉作用对地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横观各向同性性质对地应力分布有较大影响,当水平与垂直方向弹性模量之比达到4时,水平地应力平均增加144%,而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泊松比之比达到2.2时,水平地应力平均增加16.5%;当孔隙压力变化2.4MPa时,水平地应力平均增加13.8%,而地层升沉作用对地应力的影响不大。将预测模型用于Baxter页岩的地应力预测,预测结果与其地层瞬间闭合压力(ISIP)最大误差仅为1.2%,证实模型准确可靠,可为页岩气水平井的钻井和压裂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区域内的活动断裂,划分岩体断块结构,结合原地应力测量和数值计算方法来评估区域岩体的原岩应力,从而确定研究区域的冲击危险区;然后通过次生应力测量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确定采场及巷道周围次生应力的分布情况。根据对研究区域冲击发生的条件的研究,确定可能发生冲击的采掘布置方式及地点,从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付俊  周罕  王凯  郭国祥  吴灿萍  余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3):10106-10111
玉维高速紧邻金沙江西岸,全程共30座隧道,隧道占总里程的52.55%,隧道建设中极有可能遇到复杂地质问题及地应力的影响。以玉维高速科色特长隧道地应力特征为研究对象,完成了6个点的地应力测试工作及岩石室内物理力学测试,结合构造稳定性、岩爆分级、隧道空间布置分析理论完成了该隧道工程地质意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应力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以似线性增长趋势,整体表现为“浅部以走滑型地应力场为主、深部以正断型地应力场为主”的规律;地应力特征表现为“浅部区域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深部以垂直应力为主”;各测点的最大剪应力与平均应力之比值均未达到稳定临界值,隧道周边的构造相对稳定;岩爆级别随深度逐渐增大,但级别为中等至轻微;隧道方位分析表明,隧道(右幅)K24+995至K25+730段隧道方位不利,K25+730至K28+200段隧道方位有利。  相似文献   

14.
以西部某地区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丰富的压裂改造资料、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分析深部地层实测地应力的大小与方向,建立了适用于砂砾岩储层的地应力评价模型并计算地应力单井剖面.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构造模型构建合理的三维空间数值模型,以单井地应力为基本约束,利用有限元法对工区现今三维地应力场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工区地应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利用岩石声发射Kaiser效应测试地应力的原理、方法以及测试技术,根据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岩体测点处地应力方程.按6个特殊方向对所取岩样进行制取,并对岩样进行声发射测试,由此结果计算出单向正应力值和3个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其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疆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在压裂施工过程中,通过微地震监测存在水平裂缝的可能。利用凯瑟尔实验测定该区块水平地应力大小及构造应力系数,建立了该区块组合弹簧模型的地应力计算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分析了七东1区地应力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七东1区地应力状态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分界线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区块西北部最小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处于逆断层应力状态;区块东南部最小水平主应力小于垂直主应力,处于正断层应力状态,中间存在走滑断层应力状态过渡带;因此压裂裂缝形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即东南部为垂直裂缝,西北部压裂形成水平裂缝。分析结果与水力裂缝形态的分布规律一致。该地区存在水平裂缝的新认识,将对压裂工艺的改进及提高小层动用程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地应力和岩石抗拉强度对爆破效果的影响,本文利用颗粒流程序(PFC2D)开展数值模拟实验,用单孔爆破实验效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考虑炮孔间的相互影响,从裂纹形态、应力场及能量场三个角度来分析双孔爆破实验结果。结果表明:(1)双孔爆破在地应力为40~60 MPa时裂纹才会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地应力小于40 MPa时,随着地应力的提高,平行于炮孔方向的裂纹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而垂直于炮孔连线方向的裂纹受到抑制作用较大。(2)地应力在0~5 MPa时,摩擦能和动能衰减最严重;地应力在20~40 MPa时,岩体内部应变能峰值最高。(3)抗拉强度每增长10 MPa,裂纹数量会减少约80%,同时,岩石抗拉强度对能量场的影响也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大同矿区地应力测量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大同矿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和瓦斯突出形成的冲击地压、采矿工程围岩破坏等动力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对策,采用改进型CSIRO空心包体应变计,对大同矿区进行了四个测点的应力解除测量实验以及室内温度标定和围压率定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利用地应力计算机程序优化求解出每个测点地应力张量,再结合矿区地质构造分析地应力与矿区地质构造的关系.通过研究,获得了大同矿区的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建立注水诱发应力场变化定量评价的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分析注水过程中超孔隙压力与应力场演化规律,揭示注水诱发地层活动的力学机制。计算结果表明:注水形成的超孔隙压力控制局部应力场分布,一方面导致垂向、水平有效应力减小,Mohr应力圆左移,地层活动趋势增加;另一方面削弱注水层段水平地应力的作用效果,导致主应力差值减小、Mohr应力圆直径缩小,易于地层稳定。注水诱发地层活动与岩层渗透性能、吸水软化与构造应力环境等组合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