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余华《活着》的现代寓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华的《活着》具有象征性;寄寓着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具有反复叙事、语言简洁的寓言文体特征。因此,《活着》是一部现代寓言性质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被称为“天书”,不但是因为其形式、语言的现代性,还由于其内容的丰富繁杂。《尤利西斯》中的母亲形象影射的是“祖国母亲”。小说反映出作者对于故乡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愫,突出了乔伊斯小说中所共有的“祖国”主题。  相似文献   

3.
摘要:《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并称为近代四大小说杂志。《月月小说》与前两种相比,不仅是刊登小说最多的一种,而且在杂志的商业操作、内容的娱乐性以及围绕读者转移的文化品位等方面都显示着独特的个性;《月月小说》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于其后创刊的《小说林》,在近代小说杂志的发展中体现着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  相似文献   

4.
《儿子与情人》集中描写了主人公保罗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莫瑞尔太太及两个情人米莉安、克拉拉之间的感情纠葛。这既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又是一部成功的心理分析小说。劳伦斯巧妙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描写与“戏剧化的诗”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在描写主人公保罗、他的家庭和生活时,采用现实主义直接、简单的语言风格;在描写大自然的美与两性关系时,采用诗的意象和韵律。适当的时候,还穿插了方言的使用。这种独特、多变的文风一方面映射出《儿子与情人》故事的现实性、复杂性,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突出了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复杂性,使小说主题得到成功阐释。  相似文献   

5.
王丽妍 《科技信息》2012,(32):I0084-I0084
《喜福会》这部小说中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冲突不断出现。《喜福会》中的中国移民母亲在中国出生和长大,中国文化植根于她们心中,她们在中国的早期生活与来美国后的生活截然不同,她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反,女儿们在美国出生和长大,她们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她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是美国式的。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正是形成母亲和女儿冲突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从《裸者与死者》中几个主要人物来分析,小说具有双重主题:其一是存在主义主题,小说具体表现了在诸多异己力量危及之下人的挣扎与无奈,并着重描述了权力的毁灭性作用;其二是人性主题,小说深刻地揭示出兽性与人性在人类心灵中的搏斗。  相似文献   

7.
高行健短篇小说《母亲》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小说的语言和叙事风格都有创新。尽管强调叙述语言的重要,但是本篇小说还是带有一定故事性的。这篇小说的背景是令人发冷的,但所表达出的感情却是持久的、感人的。尽管作者多次表明自己在母亲去世之后很少想起母亲,但从叙述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深厚真挚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带有强烈的悔恨和谴责。  相似文献   

8.
《喜福会》是一部关于中国母亲与美国化女儿之间的冲突的小说。移民身份的双重性使得该小说中的母亲与女儿们在双重文化中进退两难,而且还令她们面临身份危机。而这种母女双方在双重文化中进退两难的境地和身份危机导致了她们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草房子》是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小说的叙述多次涉及死亡。其死亡叙事充分体现了三方面的特征:即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诗意的叙述;死亡是儿童精神成长的特殊契机。  相似文献   

10.
从《寒夜》和《儿子与情人》两部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母亲一儿子一情人关系、矛盾冲突以及解决方式等方面.可以发现两部小说在表现家庭伦理、情感问题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台湾“大河小说”则是这一支流中的丰碑。其创作以钟肇政和李乔为代表。钟肇政的《浊流三部曲》、《台湾人三部曲》是台湾当代乡土文学的里程碑;李乔的《寒夜三部曲》是继《台湾人三部曲》后台湾当代文学发展的又一丰碑。这三个三部曲在选材、内容、创作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特质,共享“大河小说”之称。它们的出现在我国新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台湾同胞爱国主义的颂歌,是伟大民族的泣血诗章。  相似文献   

12.
《草房子》是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小说的叙述多次涉及死亡。其死亡叙事充分体现了三方面的特征:即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诗意的叙述;死亡是儿童精神成长的特殊契机。  相似文献   

13.
看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总体印象是前半部比后半部好,愈看到后来,愈感到不像小说《水浒传》,甚至落入《新××××》、《戏说××××》的窠臼。笔者作为小说《水浒传》多年的爱好者,感到电视剧《水浒》似乎“委屈”了这部伟大的古典名著。以下作些简单的评说。电视剧《水浒传》前半部,其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大体上能够表现出原著的精神;林冲的“不怕官,只怕“管”,一忍再忍,直至无法可忍,终于奋起反抗,上了梁山;鲁达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毫不计较个人利害,而且是“杀人须见血,救人须见彻”,见义勇为,确非一般;…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1911年发表了《家》;时隔22年,中国也发表了一部同名小说,那就是巴金的《家》。两部《家》讲述的都是家族如何走向衰亡,逐渐分崩离析的故事,都是“旧家庭的历史”。同名同题小说在中日作家的笔下并不多见,但岛崎与巴金却还有《春》、《新生》...  相似文献   

15.
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紧密地结合社会,反映了现代美国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暴力、革命、自由、人性和种族歧视。也许莫里森并不想在她的小说里展现出存在主义,但《宠儿》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特征,如:人生的无意义:面对虚无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行动反抗生存的荒诞从而探求生活的真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小说《三国演义》的读者减少了,但其永恒魅力并没有褪色,主要表现在:影视传播、网络传播超过了纸质传播;《三国》应用研究火热;《三国》衍生现象较多。  相似文献   

17.
美国女作家尤多拉·威尔蒂的小说《乐观者的女儿》时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理性反思。作者提出了对父亲的批判继承,对母亲的重新发现与认识,对女儿身份的重新商榷,这些前瞻性的构想具有超越时代的精神。这篇小说也成为了一部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进行反思的元小说。  相似文献   

18.
魏晋志怪小说中有影射夫妇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内容,志人小说中有描写家庭生活的篇章;唐宋以来的文言传奇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宋元话本中有较完整的短篇家庭小说;《水浒传》中有众多市井家庭生活的描写,它们共同构成的“家庭小说”传统为长篇家庭小说奠基之作《金瓶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越南汉文小说《圣宗遗草》是一部优秀的传奇小说集。其中《鼠精传》模仿了中国小说《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中的《决戮五鼠闹东京》,《百家公案》最早刊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而黎圣宗则卒于公元1497年,可知《圣宗遗草》乃伪作,非黎圣宗所作。《圣宗遗草》或以寓言游戏笔墨,或藉鬼神影射人间,具有深厚的思想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激愤。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的巴金研究,进入了一个研究视野更开阔、研究意向更加多元的新阶段。21世纪对巴金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仍然是个持续不衰的话题;有关巴金的研究大部分成果集中于他的《家》、《寒夜》、《憩园》等作品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家》、《寒夜》等小说引发的对巴金家族小说的关注是研究的新热点;对巴金散文创作尤其是《随想录》的关注依旧是巴金散文研究的重点;新世纪的巴金研究对创作主体的思想、人格结构、内涵及其意识、道德观、文艺观的方面投入不少关注;还有不少研究者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巴金作品,所取得的成果颇有深意。但巴金研究在新世纪也存在着薄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