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为给种植走马胎入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种植走马胎与野生走马胎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比种植与野生走马胎的色谱特征,并用分光光度法对比测定其多糖的含量。【结果】野生与种植走马胎的薄层色谱特征和多糖含量基本一致。【结论】种植走马胎与野生走马胎的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可代替野生走马胎入药。  相似文献   

2.
网箱养殖与野生黄姑鱼肌肉营养成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测定了网箱养殖和野生环境下黄姑鱼的肌肉营养组成,对两者的营养成份进行比较,采用现时的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矿物质、氨基酸、脂肪酸。结果表明:野生和网箱网箱养殖黄姑鱼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8.57%和17.55%;粗脂肪含量为1.86%和0.91%;灰分含量为1.81%和1.51%;常量及微量元素种类均比较齐全;18种氨基酸总量为22.03%和20.2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46%和9.31%,4种呈味氨基酸含量为7.56%和8.14%;主要脂肪酸有5类12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总量的61.6%和63.5%,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两者之和的含量为10.7%和10.1%。结论网箱养殖黄姑鱼肌肉中营养组成与野生的比较接近,其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脂肪酸含量丰富,并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3.
野生与人工栽培黑木耳多糖提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野生与人工载培黑木耳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几种方法.实验结果证明,野生黑木耳子实体的可溶性多糖含量高于人工栽培黑木耳子实体内可溶性含量,而且野生比人工栽培黑木耳多糖的提取所需时间长.用NaOH溶液和草酸做提取剂可获得较多的木耳多糖.80℃是提取木耳多糖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取云龙野生和人工培养两种黑木耳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多糖,紫外分光光度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粗多糖含量。结果:在8.0-48.0μg/mL线性范围内,回收率为99.03%,RSD为0.66%(n=6),测到野生和人工培养黑木耳中多糖的收率分别为18.48%和18.29%;野生和人工培养黑木耳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9.21%和8.20%。结论:野生黑木耳比人工培养黑木耳中多糖的含量高,生长环境对黑木耳多糖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取套作和单作种植方式与野生商洛丹参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检测其丹参酮、丹酚酸和丹参多糖及总黄酮含量,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商洛丹参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商洛野生丹参中丹参酮、丹酚酸B、丹参多糖及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925%、9.27%、3.14%和2.895 mg/g;其次是套作丹参S1和S2样品,其中S1含量依次为0.834%、7.07%、2.52%和2.666 mg/g,S2含量依次为0.848%、7.14%、2.53%和2.711 mg/g;单作丹参含量最低,但不同种植方式的丹参质量均达到国家药典标准。套作丹参质量优于单作,可见实施经济林下套作,既能减小与野生丹参药用成分含量差异,又能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局面,本研究可为丹参规范化种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4种野生食用菌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4种常见的野生菌类雷窝子、花脸蘑、黄蘑、榛蘑的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野生食用菌中的水分含量较丰富,钙、锌元素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氨基酸多达18种,多糖含量均在200g/kg以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对汉中地区的省沽油等8种野生食用植物中营养元素和部分植物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评价其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8种野生食用植物宏量营养成分和有益矿物质含量存在差异,铅和汞含量均未超标.色氨酸为石蒜和垂盆草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含硫氨基酸为其余6种野生食用植物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除了石蒜,其余7种野生食用植物乙醇提取物的FRAP值>300μmol/g和DPPH·清除率>50%,显示出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而其活性与酚酸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2=0.861 7、0.914 5,P<0.01).  相似文献   

8.
对常德市盛花期野生马齿苋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矿物元素、氨基酸进行了定量分析,以评定盛花期野生马齿苋草粉的饲用价值. 结果表明:盛花期野生新鲜马齿苋水分含量为90.15%,其草粉干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94%、5.89%、25.18%、15.77%、30.22%;钙、磷、镁、锌、铁、铜、锰每百克的毫克量分别为970.96、570.36、3131.98、5.69、29.14、2.03、4.16;干物质中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2.96%,其中除色氨酸以外的7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5.47%. 与盛花期苜蓿草粉及甘薯叶粉相应营养成分的比较结果表明盛花期野生马齿苋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是一种较好的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对鲤鱼生长及肌肉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氨基酸微量元素、多糖酸微量元素及无机微量元素,添加在鲤鱼饲料中,进行对比饲喂试验,并对各组试验鱼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肌肉营养成份及肌肉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元素的各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等量添加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多糖酸微量元素,明显优于无机微量元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比无机微量元素分别提高8.8 %、10.2 %;多糖酸微量元素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比无机微量元素分别提高5.9 %、3.7 %.氨基酸微量元素与多糖酸微量元素对鲤鱼增重率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每kg饲料添加多糖酸微量元素Fe150mg、Cu3mg、Zn30mg、Mn13mg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野生及人工培养香菇和黑木耳中粗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野生及人工培养的香菇、黑木耳中多糖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结果:在10~60μg/m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为0.47%(n=6)。野生香菇和黑木耳中多糖含量分别为9.52%和8.54%,人工培养的香菇和黑木耳中多糖含量分别为8.36%和7.77%。结论:此方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为香菇和黑木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菌草无粪栽培白蘑菇和棕色蘑菇,按照营养成分的相关测定标准测定白蘑菇和棕色蘑菇的粗蛋白、氨基酸、多糖、脂肪酸等一般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与传统常规栽培蘑菇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草无粪栽培蘑菇的营养成分接近或略高于常规栽培蘑菇,其中菌草无粪栽培白蘑菇和棕色蘑菇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蘑菇高出28%和30%;氨基酸总量比常规栽培蘑菇分别高30.5%和20.13%,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常规栽培蘑菇分别高16.0%和14.2%;菌草无粪栽培蘑菇油脂含量与常规栽培蘑菇的油脂含量相近,所含脂肪酸组分不同,但是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都占脂肪酸总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谢宇  饶军 《江西科学》2001,19(3):166-168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证,阐明了小毛莨的形态特征、自然生态分布和药理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初步的引种栽培实验,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小毛莨这种野生资源植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四叶参中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勤  刘布鸣  邓立东  白先群 《广西科学》2008,15(2):176-177,180
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中药四叶参(Codonopsis lanceolata Benth.et Hk.F)的氨基酸成分,并比较四叶参中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是,四叶参中鉴定出16种氨基酸成分,水解氨基酸总量为5.70%,游离氨基酸总量为4.17%。四叶参中含有16种氨基酸,结合状态和游离状态存在的氨基酸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以信阳地区栽种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和采摘时间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水溶性总糖含量(%)在同期春季茶样中差异不显著,含量范围为(8.69~9.62),冬茶中最高(20.90);总黄酮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信阳本地种2最高(9.65);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茶树品种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信阳本地种1(2.96)本地种2(1.86)福鼎大白茶(0.35),随采摘时间变化显著,且氨基酸种类及其含量差异不同;茶多酚总量(%)在春季茶样中含量范围为7.17~8.38,冬茶中含量最低(0.59),但单酚类物质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随采摘时间变化显著,而冬茶中除没食子酸含量比同种春茶增加81.69%外,其他单酚物质含量均显著下降;生物碱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明显,随采摘时间延后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野生稻是宝贵的遗传资源库.云南有较丰富的野生稻资源,研究对云南及其它来源的野生稻和栽培稻茎、叶和稻米中氨基酸含量及碳、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涉及的几种材料中茎叶内总氨基酸质量比差异较大,小粒野生稻最高56.8 mg/g,野生的元江普通野生稻最低22.8 mg/g.换算的C/N和蛋白质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2~38和6%~20%.对野生稻茎、叶和相应的稻米中氨基酸总量及氨基酸组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并初步探讨了茎、叶中氨基酸含量在评价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石斛兰属石斛组6种石斛多糖、醇溶性成分、石斛碱和氨基酸含量4项指标的差异,为石斛种质资源鉴定、分类和药材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石斛组6种石斛,分别采用硫酸-苯酚法、热浸法、气相色谱法和酸水解法测定多糖、醇溶性成分、石斛碱和17种氨基酸含量。6种石斛干茎中多糖、石斛碱、醇溶性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6种石斛中多糖质量分数介于6.92%~26.90%,其中流苏石斛多糖含量最高。醇溶性成分质量分数为3.82%~13.01%,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线叶石斛,其余石斛除含量最低的流苏石斛外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仅线叶石斛检测到含有石斛碱,质量分数为0.019%,低于中国药典规定。6种石斛氨基酸含量丰富,总氨基酸质量分数介于3.18%~8.09%;氨基酸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已包含17种氨基酸的全部信息,可作为功能氨基酸的描述性指标,丝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3种氨基酸为石斛组石斛特征氨基酸。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表明,多糖含量与醇溶性成分、氨基酸总量之间呈负相关;醇溶性成分与氨基酸总量之间呈正相关。石斛组中6种石斛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表明6种石斛的药理作用不同,应根据其成分和含量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庭园8种常见野菜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定了内蒙古庭园常见野生蔬菜篇蓄、猪毛菜、马齿苋、龙葵、地肤、藜、反枝苋和野葵的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维生素C和17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庭园野生蔬菜维生素C含量超过一般栽培蔬菜,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含量都比较高,是一类既有营养又有保健作用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吴茱萸、细柱五加和华人参木不同部位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及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结果表明:3种五加中的大部分微量元素分布趋势一致,但华人参木各部位的锰元素含量很高,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它部位4-5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比较、评价不同产地半夏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硫酸-蒽酮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对不同产地半夏药材中的总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和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产地的半夏药材中总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和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半夏药材的质量受产地影响较大,经聚类分析可将39份来源不同的半夏药材分为Ⅲ类,第Ⅰ类产地主要为云南、贵州地区,这类药材中总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和生物碱的含量普遍偏低,综合质量较差;第Ⅱ类产地为甘肃,质量居中;第Ⅲ类产地为四川,这类药材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较高,综合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