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娉 《世界博览》2010,(11):55-56
“千百种人就有千百种的命。但95%以上的农民工的最终归宿,就是在为中国的城市化贡献出自己几十年的青春或是心血后,仍旧得回到家乡,有的甚至带着一身的伤残病痛无辜地死在自己那一亩三分的薄地里。”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五年,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这首诗里一开头就写道:“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这两句诗高度地概括了陈毅同志本身的最突出的特点,他既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又是一位中外闻名的诗人。一九六二年,臧克家发表《陈毅同志的诗词》一文,其中也说:陈毅同志“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元帅原来是诗人啊。”“将军——诗人”,正是理解陈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诗词的一把钥匙,找到了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大门,看清楚他这一时期诗词的特点。首先,由于他是“将军——诗人”,  相似文献   

3.
占全境十分之七最近,我在马柯斯将军政府所控制区域的希腊山地里,住了一个月.在这期间,我参观过许多乡村,看见过五月八日至十日参加格里维那(Grevena)三天战役的民主军,出席过人民的许多集会.我曾经看见过在工作中和在战斗中的自由希腊人民,我曾经和他们的希望以及痛苦,更重要的还有他们对胜利的信念,生活在一起过.  相似文献   

4.
我的手中,拿着一张刚刚进入流通领域的崭新的欧元。观察欧洲,常常有感于它的波澜不惊。它不爆“冷门”,不出“热点”,但在平和宁静中,它的变化却是天翻地覆的。它曾是分裂最深、动乱最多、战争最残酷、版图变动最剧烈的地区,战后几十年却一反其千百年历史的常态,稳步而坚定地走向了和平与联合。体味欧洲的变化,惯于从媒体中获知世界“热点”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份宁静、一份深思、一份希望?——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5.
“夔东十三家”是李自成牺牲后,转移到三峡地区的大顺军余部,联合当地武装力量而形成的抗清集团。他们继承了李自成时代大顺军不屈不挠的优良传统,十数年如一日,坚守民族气节,与清军进行了顽强的殊死战斗,以自己的生命去实践民族大义,其斗争精神是可歌可泣的。他们保境安民,休养生息,对三峡地区的经济开发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作为程度补语,“死”类词极性意义的获得是两次词义跃升的结果。词义跃升的推动力源于人的认知途径和“死”类词词义特殊性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鸡儿赶蛋     
“前庭后院如鸡儿赶弹儿相似.”“赶蛋”词颇陌生,注家因误注为“母鸡急着下蛋”.“赶蛋”是鸡的繁殖现象,鸡雌雄相交之前互相赶  相似文献   

8.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文字正确、精密地记录语言.英语的标点符号是多种多样的,破折号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标点符号.它主要是表示文字中注释性的部分和层递的意思.“破”就是点破,注明的意思,“折”就是中断、转折的意思.“注释性”和“层递”有许多不同的情况;有的表示夹注或进一步的补充,有的表示提示下文,援引成文或总结上文,有的表示意思的突然或飞跃,有的表示迟疑或中断,有的表示声音的延续,有的表示数目或路途的始末.所以破折号的任务是繁重的,它是一种最难用的标点符号,表示许多意义,也表示情态和声音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重现古战场     
今年6月底,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葛底斯堡镇附近的一块开阔地带,只见旌旗飘扬,鼓角齐鸣,炮声隆隆,杀声四起,身着古军装的两军正在展开一场殊死拼斗。霎时间人们仿佛又看到了百多年前美国南北战争时的那场扣人心弦的浴血厮杀。原来,这场“战斗”是为了纪念葛底斯堡战役125周年而进行的。1861年7月1日至3日,由罗伯特·李将军率领的7.5万同盟军(南军)和以乔治·米德率领的9万联邦军(北军)在葛底斯堡进行了一场空  相似文献   

10.
“皖西事件”,是指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以“改造”鄂豫皖苏区的党、改、军为借口,先从皖西苏区和在皖西地区战斗的红四军动手,后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全面展开的一场大规模的内部“肃反”运动.其时间之长、杀人之多,危害之大,都是我党历史上罕见的.  相似文献   

11.
一、何为双向形象词 古汉语语句中,某一词用法灵活,前后顾盼,兼有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两类词义形象,我们就称它为双向形象词。 “军”在“左传”中独用40次,21次具有双向形象性: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左·僖30》) (2)吴军楚师于豫章(《左·定2》) “军”与“晋”相连是“晋国的军队”,与地点“函陵”组合是“驻扎在函陵”。沈玉成正是译作“晋军驻扎在函陵”。可见“军”在句中是“军队驻扎”之意,相当现代的一个主谓词组,它具有一个静态的实体词义形象——军队,又兼有一个虚泛的动态词义形象——驻扎。实际上,它是“晋军军[于]函陵”的简约说法,象现代汉语把他“他叫我,我读书”简化为“他叫我读书”的兼语式结构一样,本着汉语立主干而略枝叶、忌繁复而尚简约、轻形式而重蕴含的构句精神,“军”一词在句中前后贯通,一体而兼二用,具有双向形象性。 汉文的艺术可塑性极强,形简意丰,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三年以来,日本南部水俣湾地区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起初口齿含糊,继而耳聋眼瞎,最后神经错乱,躯体弯曲,惨叫而死。一时病人有增无减,医生无计可施。人们把这种病以地命名,称作“水俣病”。六年后,科学家们证明是当地化工厂排出含有甲基水银的废液污染了水质,使鱼虾体内产生毒素,人们食用这类鱼虾后,便患“水俣病”。一九五五年,富士山下一家炼锌厂排出含镉废水污染了饮用的河水,当地居民先是关节酸痛,后又骨头剧痛,多数患者在剧度痛苦中死去,也有病人因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而  相似文献   

13.
浅谈“大战略”和“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关于“大战略”和“国家战略”的研究甚为活跃。西方所谓战略一词,来自希腊语Stratēg(?)s,原意为“将道”或“统率术”。18世纪以前,战略同战术一样被视为纯属军事问题。甚至到19世纪前期,所谓战略仍然是专指军事战略。普鲁士著名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一书中为战略所下的经典定义说:“战略就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这个思想一直为西方军界所公认。  相似文献   

14.
明清易代之际,李自成余部转移到三峡地区,联合当地武装力量,组建了著名的“西山十三家”,又称“夔东十三家”。他们继承了李白成时代大顺军的优良传统,坚守民族气节,与清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以自己的生命去实践民族大义;同时,他们保境安民,修养生息,对三峡地区的经济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顺治二年(1645)到康熙三年(1664),“西山十三家”十数年如一日,战斗于三峡,生息于三峡,辉煌于三峡,颠覆于三峡,表现出浓烈的“三峡情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谈两个问题:(一)第一数学归纳法(简称“一归”)和第二数学归纳法 (简称“二归”) 的关系,指出“一归”和“二归”是等效的,并加以证明;(二)数学归纳法与反证法的关系,指出数学归纳法可用反证法来代替,并加以证明。 (一)“一归”和“二归”的关系设N表示全体自然数的集合;P(n)表示含有自然数n的一个命题;“A(?)B”表示A和B互为充要条件;“(?)”表示“任意的”或“所有的”;“(?)”表示“有一个”“存在一个”。所谓“一归”是指,对(?)一个P(n):  相似文献   

16.
die 和它的名词形式 death,形容词形式 dead,现在分词形式 dying,是在英语中,表示“死”的基本词,用得最多,最广泛,以其为基词的短语表示“死”的也非常多。本文除去该词,列出其他表示“死”的词或词组215条,并就其中的某些条目谈谈自己的看法。1978年第6版 the Pocket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中 die 的解释:(Of person or animal)cease to live,expire,(of illness,hunger,etc,by  相似文献   

17.
申泮文院士的学术经历中,“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困难的十年,但并不是荒废的十年.在“文革”中,申泮文殚精竭力、寻找机会进行科研,服务祖国.这个时期的工作为他迎来自己科学事业的春天奠定了基础.申泮文讲述了在“文革”中开展的彩色电视机荧光粉的制备、金属氢化物的合成、腐植酸的研究和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综述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OK”一词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说“OK”,也都知道“OK”的意思。但是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则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早在1565年,在英国人的遗嘱中就出现这个词。有人说,它起源于美国内战时期,讲德语的美国人说“OK”表示“OBER KOMMANPO”(最高统帅),当时美国有过这一军衔。有人说,某个德国新闻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闽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人民武装,保卫土地革命果实。闽西子弟积极参军参战,先后组成“五个军”并上升为中央红军,这些部队正是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成长为新型人民军队。1955—1965年间,闽西子弟有71人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以上军衔。纵观闽西籍开国将军入伍履职经历,大多从事政治动员、机关党(事)务、技术军种等。这种“政工群体”现象,有着深刻的客家文化底蕴,自古有之、根深蒂固的“崇正”观及其所展现的以天下为己任奉献的家国情怀、崇文重教光宗耀祖的家教家风、不尚空谈注重实干的务实作风,对闽西籍开国将军成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百兽之王”,勇力超群、威猛无比的恐龙,因遭人暗算,在族群中突然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染病,于是,一场惨不忍睹的悲剧发生了:恐龙纷纷倒下,一批批死去……恐龙之死,悲哉壮哉。即使是“龙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