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六○年春季在鄂西北进行了为时两个月左右的野外调查工作,结合地质和地貌情况,完成湖北省江北区与襄南区较大河流的水量调济线路勘测任务,于四月中旬以后到达均县草店人民公社及武当山地区。为了搜集均县水利情况及将来远景规划等资料,曾偕陈全顺君由草店步行去均县城,然后复由均县城步行回草店,两次均沿发源于武当山之曾河谷地来往,注意沿途的地貌情况与第四纪堆积物性质。均县城位于汉江之南岸,为汉水丹江口水库主要淹没区域,正在紧张迁往丹江口。同时为了对武当山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解,搜集资料,所以又偕周纪根与庄初德两君由草店向南攀登武当山的最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2,(Z1)
石景山区有三处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擦痕遗迹,分布在模式口、隆恩寺和八大处。这些冰川遗迹,是自五十年代以来,由李四光、孙殿卿、李捷等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相继发现和鉴定的,是华北地区几百万年前遗留下来的罕见的地质实物资料,对进行第四纪冰川学、气候变迁、地质构造、地质勘探等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04,(10):54-54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的第四纪冰川基岩冰溜面遗迹旁,面临永定河,背靠翠微山,冰川擦痕清晰,集中而大片,保存十分完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的一座建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旁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实地调查所搜集的资料为依据,从地质基础、地貌特征、冰川地貌、冰川堆积物等方面,论证了九宫山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存在,为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增添了新证据。文中在冰川地貌、冰川堆积物的鉴定和分析基础上,首次提出九宫山划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的看法,并与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试行对比,对于湖北第四纪古地理、古气候和地层划分的研究,都将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庐山现已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依据,论述了庐山的地质基础与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一致性、谷宽岭狭平行排列、里平外陡相差悬殊),庐山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所造成的表皮构造,与庐山成冰条件的分析等问题。文中强调指出,庐山第四纪冰川应为海洋型冰川,当时降雪量丰富,积累与消融均强烈,冰川可塑性大,运动速度快,冰川作用能大,所以即使庐山面积不大,也形成了巨大的U谷(如王家坡、七里冲、大校场)与大量冰碛物。尤其是最近在羊角岭冰碛物下,发现寒武系页岩被冰川挤压所造成的岩层弯曲的表皮构造,提供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重要新资料,是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铁证。  相似文献   

6.
7.
描述了秭归庙河一带的冰斗、漂砾、冰川谷及冰水阶地等冰川遗迹,该古冰川的发现有利证实中纬度地区中低山第四纪时冰川运动的存在.为了探讨该地第四纪经冰川作用,从影响冰川形成的机制(降水、温度和雪线高度)出发,通过与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对比,来进一步阐明秭归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基于庙河阶地中钙结岩中δ^18O的分析,恢复了该地第四纪冰期时的古气温和降雨量,第四纪冰期时温度和降水分别为一3.1~+3.2℃和776~1155mm,这种气候背景条件有利于低山冰川作用的形成,总结出庙河第四纪时的冰期.  相似文献   

8.
1973年我们曾赴浙江天目山作了古冰川重点考察,后以《天目山第四纪冰川纹泥的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下面简称《发现》),在《科学通报》1974年12期作了报导。在1977年地貌学术讨论会上顾嗣亮同志提出的《浙江天目山的第四纪冰川纹泥问题一与“天目山第四纪纹泥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商榷》[10](下面简称《商榷》)。他把我们在天目山发现的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全世界大冰期时代,中国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问题,在三十年代争论甚激.有些学者如巴博尔等认为中国东部不存在第四纪古冰川.1931年李四光教授带领学生在江西庐山进行实地考察,获得许多第四纪冰川的证据,1937年完成《冰期之庐山》一文,公诸于世,受到中外许多学者的承认和应用.学者威斯曼、柯萨尔斯基等一致肯定庐山冰川遗迹是存在的.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李四光教授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学说立论依据不足,在成因上应  相似文献   

10.
印支运动完成了玉龙山由海到陆的转变,上新世之前,玉龙山海拔高度仅500~1000m。上新世以来,玉龙山褶皱隆升的幅度在3000m以上。在山体上升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玉龙山产生了四次更新世冰川作用,并发育有现代冰川  相似文献   

11.
蜿蜒在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中的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我国东南山区的最高山峰.这里第四纪时发生过冰川吗?这是地学上十分敏感的问题,许多年来一直吸引着我们.李四光教授对庐山冰川的问题曾作了非常详细的考证,许多人也深信不疑.但是,持相反意见的却也仍有人在.武夷山第四纪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庐山的所谓“泥石流”不是真正的泥石流.形态既不像,又不符合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它们是在第四纪冰川作用与冰后期流水作用下,受地质构造、岩性控制的产物.从沉积相特征看,不是泥石流堆积物,而是典型的季风海洋性冰川的冰碛物.  相似文献   

13.
太白山奇观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主峰,位于陕西省周至、眉县、太白三县境内.最高峰海拔3767米.近年来登山者络绎不绝,但因山势险峻,路途遥远(从山脚到顶峰约150公里为无人区),山上气候变化无常,绝大部分登山者都半途而废.笔者一行于1989年盛夏,在太白山东北坡选择了一条最捷路线,穿过原始森林,登上了绝顶"拔仙台".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区,我们看到了千姿百态、奇妙绝伦的第四纪冰川所雕刻的地貌风光和奇特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太白池光"绝顶拔仙台,是一个面积约八万平方米的三角形平台,岩石裸露,草木难生,站在最高处极目远  相似文献   

14.
李四光教授生前曾致力于中国第四世纪冰川研究。其成果后来集于《中国第四世纪冰川》(科学出版社)与《李四光全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中。他与当时一些中外反对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论,基本上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同意。建国后又再一次引起不少人争鸣,最近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迭出,很有再一次讨论其分布与冰川类型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 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崂山古冰川遗迹的地质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庐山冰川活动遗迹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最近几年庐山科学考察,发现了乌龙潭岩石表皮构造,并对采集的冰碛石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曲率计算和显微组构分析,岩石应力-应变规律表明其均是冰川作用的产物;基础地球物理测量资料的研究也表明,庐山断块山地是郯庐大断裂的南延部分,它的运动形式受鄱阳湖断陷盆地内部地堑-地垒构造系统的控制,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与区域构造的升降程式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晴日里,远眺玉龙雪山,可见两条淡绿晶莹的冰川悬挂于主峰扇子陡的两侧,这便是玉龙十三景中的“绿雪奇峰”。位于云南西北部地区的玉龙山是北半球最南的一座雪山,纬度已近北回归线,地史上的冰河期中,曾有发达的冰川下延到海拔2700米的地方。浩荡的冰流,借助于陡峭的山体斜坡,以万钧之力刻削出奇特的冰川谷和千姿百态的冰川地貌。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退缩,便留下了冰川谷;冰川中挟带的石块泥沙也一路沉积下来,形成各种“冰碛”地貌。还有在岩石上留下的各种  相似文献   

19.
论黄山第四纪冰川与冰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现场考察所搜集的资料为依据,论述了黄山的地质基础和地貌特点;证实了李四光同志发现与提出的黄山第四纪冰川活动的科学论据,并对黄山广泛分布的冰碛物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划分为四个冰期.尤其是在调查中,于谭家桥冰碛扇上公路两侧的排水道底部,发现一处紫红色网纹极为发育的泥砾,很似庐山鄱阳冰期的产物。并在谭家桥冰碛扇公路西侧发现一处第四纪冰川作用表皮构造,至今泥砾仍挤压在下伏寒武系页岩被扰动了的基岩面上,为黄山第四纪冰川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创建的。本文在简要叙述李四光同志解放前为此学说奠基而进行的实践和论战的事迹后,着重地介绍了解放后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李四光同志先后组织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工作中心联络组”和“第四纪冰川考察队”,亲自指导广大地质工作者,对全国各地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重大的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卓越的贡献。最后说明在粉碎“四人帮”后,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召开了多次会议,进一步推动我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发展,为四个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