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小康 《科技信息》2011,(27):I0351-I0352
单向交通组织规划改变了车流原有的运行状态,使得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行车速度发生变化,单向交通影响区域的路网容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已知规划区域节点0D的条件下,通过交通仿真获得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运行车速,利用时空消耗法,计算出单向交通和双向交通组织状况下的路网容量,再运用比值法建立了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路网容量辨别模型,对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路网容量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2.
为化解城市内部医疗资源利用"倒三角"和居民就医需求"正三角"之间的对立关系,结合分级诊疗模式的主要特征,探讨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主要影响因素的选取依据,通过剖析步行交通阻抗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范围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测度交通可达性的改进潜能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西安市城三区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准确衡量步行交通阻抗是分级诊疗模式下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交通可达性测度建模的关键点,而步行交通阻抗系数的确定需要同时考虑路段通行条件和交叉口过街设施条件;西安市城三区社区卫生机构的交通可达性呈现不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其成因可归结为规划政策调整带来的医疗资源暂时性短缺、土地供给不足造成的设施选址不合理以及复杂城市道路环境引发的步行就医交通阻碍;因此,决策部门在构建城市分级诊疗体系时应科学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机构。  相似文献   

3.
运用空间句法从道路等级、换乘次数、交通可达性和整体协调度四个方面对郑州市地铁规划线路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地铁线路内部的道路等级、换乘次数、交通可达性、整体协调性相差较大;环状线路的道路等级高于非环状线路,市中心地区的线路等级高于市区外缘;市区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地铁线路存在着换乘不便的问题;地铁线路在市中心地区的规划布局走向基本合理,部分线路承载的交通流量与线路的交通可达性、布局走向与整体协调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非机动化交通模式包括自行车出行和步行2种方式,这种可持续化的绿色交通出行模式具有健康、环境友好、便利、廉价以及有益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优势。荷兰是推广非机动化交通模式较为成功的国家,具有完善的非机动化交通基础设施。为控制小汽车使用量的增长,政府在近20年中,建立了持续的政策并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鼓励非机动化交通模式在该国的发展。但是基于非机动化交通模式更适用于短途出行的特征,它最终无法取代其他交通模式。因此,如何将非机动化交通模式与其他模式,尤其是公共交通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每个城市的可持续化交通发展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不但要考虑交通出行效率目标最大化,还要使交通系统的资源消耗最小,环境污染最低。本文在以打造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针对出行的机动性和可达性,同时考虑环境容量、土地利用等约束条件来建立交通结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针对老年人群的就医出行特征引入了公交出行阻抗的概念,在GIS技术支持下设计了以服务老年人群为出发点的城市高等级医院交通可达性测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侦测了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医院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交通联系方式是保证可达性测评针对性及有效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应该对服务老年人群的高等级医院交通可达性进行准确的专门测评;得益于"公交都市"战略的实施,西安市已形成较好服务于老年人群就医出行的高等级医院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制约医院交通可达性提升的成因可归结为禁锢型、拮抗型和磨合型,城市规划管理者在谋划破解医院低可达性问题时需结合不同的成因类型采取相应的行动对策。  相似文献   

7.
区域交通状态分析的时空分层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决区域交通状态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区域交通状态时空分层模型及其建立方法。根据区域交通状态分析需求,设定交通拥堵的不同截值,把路口状态划分为不同层次,建立了时空分层模型。该模型含盖了交通网络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交通参数,包含交通网络时空信息和交通状态信息,得到路口可达性和路段连通性的分析结果,解决了目前区域交通状态自动分析中模型建立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分层模型能够把路网中不同交通状态的路口分离为具有不同可达性的层次,能够从中分析出路口可达性、路段连通性和路网交通状态的变化,并能够直接表示时空状态信息。该建模方法和分析方法可以直接用于交通状态的自动分析中,所提出分层模型也可用到交通诱导和交通控制中。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研究——以南京老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京老城区土地开发强度的研究,总结出影响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的因素包括交通区位、商业区位以及历史风貌区保护等方面.基于南京市2050年地铁站点周边用地可达性,构建南京老城区土地开发强度模型.从商业网点规划、历史风貌区保护等社会、历史条件对模型进行探讨,最终实现南京市老城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影响因素出发,将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分解为交通效益和集聚效益,并建立可达性提高计算模型进行量化.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的16个车站为例对可达性提高计算值和住宅价格增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例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约为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年可达性提高的5倍,并且在城市轨道交通开通前后就已经释放;各个车站因自身的区位及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位置不同,对其影响范围内房价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幅度分布在2%~18%之间,并呈现郊区大、市中心小的趋势.该方法可以为规划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发利益还原及车站周边土地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区间阻抗下的多路径交通分配,首先定义区间阻抗下节点与路径的鲁棒成本;然后在鲁棒成本概念基础上建立鲁棒最短路模型,并重新定义了区间阻抗下的有效路径;接着依据有效路径集的鲁棒成本,改进Logit模型,确定每条有效路径的选择概率,由此得到多路径交通分配结果。并用一个算例对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合理有效,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锋 《科技信息》2009,(31):J0108-J0108,J0111
随着我国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的是我国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利用"绿色交通理念",适时发展非机动化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交通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可达性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城市交通规划问题,从定义、内涵和评价模型3方面对现有5种交通可达性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大连市中心城区早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达性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辨析了交通可达性与机动性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关系,提出了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思路。与传统规划不同,该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更加以人为本,更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布设轨道交通网络,考虑可达性约束与轨道线网合理规模约束,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优化的双层模型。该模型上层为一个多目标函数,其使得总出行时间最少,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最少及总换乘次数最少;下层通过容量限制分配方法将客流在轨道交通线网上进行分配。算例结果表明,运用该双层模型可对所有可能的轨道交通线路进行筛选,并得到最优的线路网络布设方案。该模型可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对线路网络进行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城市交通规划问题,从定义、内涵和评价模型3方面对现有5种交通可达性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大连市中心城区早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出行的可达性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辨析了交通可达性与机动性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关系,提出了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思路。与传统规划不同,该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更加以人为本,更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5.
震后交通应急调度是地震救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震后交通生命线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将震后道路里程、车辆速度、行程延误、交通负荷度以及路网连通可靠度等因素遴选为震后交通生命线系统的交通阻抗效用指标,提出将这些效用指标转化为一种广义交通阻抗即运输时间的理论方法,考虑到震后应急物资调度是基于时间链的动态过程,假设调度至受灾点的物资是被连续消耗的,进而建立震后多需求点多服务点应急调度的双层决策优化数学模型,给出双层规划问题的动态优化算法,得到最优的应急调度连续可行方案.通过一个仿真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高效的路网交通协调控制方法,在宏观传输模型的框架下,通过交叉口网格化来分析交叉口处的交通流行为,构建用于方案快速评估的宏观仿真模型.然后以最优化交通运行为目标,建立路网交通协调控制的双层规划模型.将宏观仿真模型和双层规划模型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基于改进宏观交通模型的交通协调控制方法.最后以虚拟路网协调控制为例,针对3种不同交通需求,将文中方法与Transyt-7F优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方法是有效的,尤其是在高需求交通状态下,该方法优于Transyt-7F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定义了交通微循环系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交通微循环功能特性,从分流干道交通、疏解交通拥堵、提供安全舒适出行的目标出发,构建了交通微循环多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并运用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分析优化目标.上层模型在满足路段饱和度和最大改造能力的约束条件下,使交通微循环的可达性最高、投资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下层模型采用动态均衡模型对交通流进行配流.并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实时交通采集数据,获取合理动态规划最优路径,提出了考虑驾驶员出行行为因素的交通阻抗优化方法.研究了基于实时交通状态因素的动态路网优先等级指数的确定方法,重构了动态路径诱导交通网络模型,大大降低了路网的复杂度;基于多源实时数据,研究了动态路径诱导交通阻抗优化的计算方法,实现了路网的动态路径诱导,并通过GIS平台进行了仿真分析.该方法更符合驾驶员行为习惯,对于改进Dijkstra算法在动态路径诱导中的应用具有操作优势和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环境交通容量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给出城市环境交通容量确切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环境污染的评估及机动车污染物的分析,研究了机动车产生的污染物特性,筛选出NOx作为机动车主要影响城市环境污染的污染因子,认为NOx与机动车数量的相关性强,与车速没有明显的关系。建立了环境交通容量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影响机动车交通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得出了交通环境容量、交通容量、环境交通容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该结果可为城市的规划改造、环境质量的保证及机动车数量的控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科特迪瓦陆路交通网络的可达性,以陆路交通网为基础数据,采用ArcGIS软件,对科特迪瓦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交通可达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特迪瓦交通网络可达性总体上良好,绝大部分区域可达性时间在3.00 h以内,呈现出“以各级行政区划中心为核心、沿公路网向外可达性时间增加”的空间分布规律,且行政区划等级越高,行政区划中心的可达性越差;不同等级行政区划单元的整体可达性时间绝大部分在2.00 h以内;不同等级的行政区划中心基于交通网络可达性的服务范围相对于原来行政区划单元的面积变化程度基本上在60.00%以内,经济越发达、交通网络建设状况越好、面积越小的行政单元,服务范围越会增大,反之则越会减小.该结果可为科特迪瓦相关部门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