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十车道高速公路复杂的交通环境,考虑交通量及货车比例双重因素影响,采取全面试验设计方法,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4种车道管理方案开展仿真模拟研究,以平均车速、路段通行能力、冲突数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车道管理方案评价方法,基于多组合交通条件下的车道管理方案评分提出十车道高速公路不同车道管理方案适用条件。结果表明:针对十车道高速公路,当交通量≤1 000 pcu/(h·车道数)时,宜在左侧一条车道禁行货车;当交通量>1 000 pcu/(h·车道数)且货车比例≤30%时,宜在左侧三条车道禁行货车;当交通量>1 000 pcu/(h·车道数)且货车比例>30%时,宜在左侧两条车道禁行货车。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评价城市结点对外交通模式的合理性,考虑路网均衡状态下的出行成本、路网容量和服务水平等因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路网效率测度指标.应用该指标构造测试路网,分析了不同交通量水平、不同对外交通需求结构下城市结点对外交通组织模式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在城市内部路网富余通行能力不大的情况下,当干线公路交通量小于750 pcu/h时,干线公路可直接接入内部道路系统;当干线公路交通量在750~2 000 pcu/h且主要为出入境交通时,宜将对外交通引入城市结点快速干道系统,通过快速干道系统集中组织对外交通;当干线公路交通量大于2 000 pcu/h且存在较为集中的过境交通时,宜设置直接式过境通道分离过境交通.所提出的路网效率测度指标和研究结果对城市结点对外交通组织方案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在养护期间通行能力及安全性,结合实际工程,采用VISSIM软件建立宁沪(南京—上海)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作业区交通仿真模型,对宁沪高速全线不同断面交通量、封闭车道数、限速、工作区长度4个主要影响交通组织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计算不同变量组合条件下共72种工况的交通延误及交通冲突数指标,并建立特定交通量条件下,交通延误、交通冲突数与封闭车道数、限速、工作区长度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交通量、封闭车道数、工作区长度对交通延误有显著性影响,封闭1车道时,交通量为1 100 veh/(车道·h)是显著分界点,小于该值时,每个区间增长率为20%~30%,大于该值时,增长率达到100%;封闭2车道时,650 veh/(车道·h)的交通量是分界点。交通量和封闭车道数对交通冲突数有显著影响,其规律与交通延误类似,但影响幅度更大。宁沪高速交通量小于500 veh/(车道·h)的断面,推荐封闭2车道、限速80 km/h、工作区长度4 km的交通组织;交通量为500~800 veh/(车道·h)的断面,封闭1车道,其他措施不变;交通量为800~1 100 veh/(车道·h)的断面,推荐封闭1车道、限速60 km/h、工作区长度2 km的交通组织;交通量大于1 100 veh/(车道·h)的断面,不建议进行全天候封闭施工,可根据小时交通量系数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考虑宁沪高速不同断面的平纵线形、路面平整度等因素的仿真分析结果更符合现场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高速公路作业区合流处经常发生的排队拥挤问题,将作业区警告段常用的固定限速改为可变限速控制,并通过车流波动理论研究限速标志与检测器位置之间的合理距离。应用VSSIM微观仿真软件模拟作业区在不同限速方案下运行状况,并选取合适的评价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在到达流量大于作业区通行能力的情况下,可变限速控制方案可有效减少通过作业区路段车辆的延误时间和排队长度,不仅提高了车辆通过作业区的效率,且可以明显缓解作业区合流压力,提高道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杨迪  徐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8):12276-12285
为提高高速公路施工区的通行能力,降低交通冲突率,本文结合不同车辆的动力特性、运行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对鹅公岌隧道上盖工程施工期间的拟建施工疏散道路提出5种速度管理措施,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和对比分析,并结合仿真数据对拟建施工疏散道路的设计和速度管理方案进行了评价和改进。改进方案中将原来的三车道并在一起,转弯半径由15m增大至100m,弯道限速值由20 km/h增大至40 km/h。结果表明:对施工区道路采取层级限速措施可有效降低车辆在施工路段的行程时间、延误、排队长度和冲突率;采用三级限速措施可使拟建疏散道路两个行驶方向的冲突率均降低0.6次.米-1;改进方案中80%以上的车入口弯道之前将车速控制在40km/h左右。可见,针对不同车型采用不同的限速值可以缩短车辆在施工路段的行程时间,并有效减少车辆的平均延误。  相似文献   

6.
研究能够满足出口车速平稳过渡的逐级限速方案,对提高出口区域车辆平稳运行及安全提升有重要意义。利用无人机采集高速公路出口车辆运行参数,分析出口车辆运行特征,考虑驾驶员对相邻限速标志的认知反应,构建了连续限速标志设置间距计算模型,建立了高速公路出口不同级别的限速方案,利用驾驶模拟试验对设计的不同限速方案进行分析及评价。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二级限速方案中,限速值为60-40km/h的限速标志间距为160m;三级限速方案中,限速值为80-60-40km/h的限速标志间距分别为:300,80m,限速值为90-60-40km/h的限速标志间距分别为300,85m;四级限速方案中,限速值为100-80-60-40km/h的限速标志间距分别为295,160,80m。利用驾驶模拟器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逐级限速方案的平均减速度指标小于1.3 m/s2,均在驾驶舒适性阈值内;随着限速级数增加,车辆离散幅度显著降低,表明逐级限速方案对出口车辆运行速度有明显管控效果;四级限速方案可使在分流鼻端车速标准差、平均减速度、V85分别控制在5.23km/h、0.52m/s2、54km/h左右,极大了满足车速平稳过渡要求。可见,借助模型定量优化的逐级限速方案可以显著提高出口车速过渡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高速公路上大型车移动瓶颈影响效应及其对交通流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选取跟车距离标准差、速度标准差、车辆变道率和平均延误作为交通流稳定性评价指标,以大型车混入率为研究对象,对基本参数、车辆参数和可变参数进行设计,对不同的交通量、单向车道数、纵坡坡度条件下的交通流运行状态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交通量小于1 500pcu/h、车道数大于2、大型车比例小于60%、路段或路段坡度小于4%时未形成移动瓶颈,交通流稳定性高;随着大型车混入率增加(大于60%)、交通量大于1 500pcu/h、车道数为2、纵坡坡度大于4%的路段易形成移动瓶颈,车流的跟车距离趋向于大型车的跟车距离,速度离散性增大,稳定性降低;大型车混入率大于80%、交通量接近道路通行能力、车道数为2、坡度大于5%的路段,移动瓶颈效应会相互影响,严重时造成交通阻塞,交通流状态很不稳定。据此,将交通流稳定性划分4个等级。  相似文献   

8.
交通稳静化是缓解人车冲突、促进人车和谐的有效模式.在明确交通稳静化相关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以信阳市为例,进行中小城市居住小区交通行为调查,依据不同的道路等级提出相应的居住小区交通稳静化优化方案,并通过VISSIM软件进行微观仿真研究,以期为缓解居住小区内"人车冲突"提供可行方案,并探索居住小区交通"人车和谐"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交通稳静化的相关概念主要有庭院式道路、生活性街道、家园地带、共享街道等,信阳市居住小区早、晚高峰期的交通量总体差别不大且构成比例接近,但机动车交通量波动较大;(2)实施"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的等级优化措施切实可行,居住小区的交通稳静化方案在保障行人安全、提升行车效率、维护交通秩序等方面效果显著,且对于非机动车的不利影响较小;(3)交通稳静化优化对于改善住区交通秩序、提升住区居住品质有着重要作用,且中小城市居住小区人车混行交通稳静化模式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修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公路桥梁的交通量急剧增长,且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过桥重载交通逐年加大,在对这些公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中,受不可避免的条件的限制,会出现各种质量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个公路桥梁的正常运营和行车的安全与舒适。因此,合理地解决公路桥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对整个公路桥梁的修建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METANET基本模型在预测交通拥堵路段时误差较大的缺陷,对车速和流量模型进行修正.提出高速公路可变限速修正模型并确定了可变限速阈值和变化频率;应用仿真对模型进行校准、验证和应用效果分析.仿真结果显示,修正模型的应用可降低交通总运行时间28.6%~33.2%,提高通过总车公里数1.8%~3.0%,提高通过总交通量2.00%~3.27%,证明了修正模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可变限速变化阈值取10 km·h-1及变化频率取5 min时的组合效果最佳,可降低交通事故率50%.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通行能力,进行了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基于仿真模型的建模流程,分析了交通组织的影响因素,剔除了对结果影响微弱的因素,并对仿真模型中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提出了基本假定。以东港(东营—海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建立了单向封闭的交通组织仿真模型,通过对比车速的仿真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模型有效性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邻2个施工路段之间的最小间隔应大于6km;上游渐变段长度推荐最少为30m,缓冲段长度推荐为300~500m;下游渐变段长度推荐最少为30m,缓冲段长度为100~200m;考虑到施工现状和交通设施的利用状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建议取80~100m;随着限速标志与上游合流点的距离增加,行程车速先增加,后逐渐降低,限速标志设置位置推荐为作业区前800m。  相似文献   

12.
主干公路上交通量和大型超重车的增加,对公路的破坏力越来越大。水泥混凝土路面造价高,病害发生后修补费用更高,且小面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效果不佳。因此,最好方式是在路面设计及施工时有预防路面病害的思路和措施。除了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外,就预防路面病害的其他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针对移位左转交叉口的交通冲突问题,提出了一种移位左转交叉口渠化模型.综合分析路段交叉口预信号与主交叉口信号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绿波控制理论,以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绿波控制的移位左转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模型,利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基于VISSIM仿真,分别从交叉口饱和度、左转交通量、直行交通量3个方面对该方案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武汉市中山路与民主路交叉口的数据验证该方案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交叉口饱和度大于0.8时,该方案的改善效果显著;优化后的移位左转交叉口总车均延误和左转车均延误较优化前下降了7.6%和48.2%,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当左转交通量占交叉口总交通量比重较大时,采用优化后的信号控制方案,交叉口总车均延误的降低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智慧高速公路收费广场交通分布不均衡、拥堵的问题,在空间资源一定的前提下,提出开放潮汐车道的措施,探讨最佳开放数量。首先,以京雄智慧高速雄安北主线收费站为研究对象,分析车道的潮汐交通流特性,论证设置潮汐车道的可行性;其次,选定潮汐系数分别为0.6,0.7,0.8,0.9,将交通量划分为A-F共6个等级,建立VISSIM收费站仿真模型;最后,以收费站工作日早高峰为例,分析各方案的交通量等仿真结果,确定不同交通流状态下潮汐车道的开放数量。结果表明,收费站出口为主要车流方向时,潮汐系数为0.7且交通量为C-F级,以及潮汐系数为0.9且交通量为B级时,宜开放1条潮汐车道;潮汐系数为0.8和0.9时,C-F级交通量下分别开放2条、3条潮汐车道;其他情况下不开放潮汐车道。依托具有通勤功能的京雄智慧高速公路雄安北主线收费站,研究潮汐车道的最佳开放数量,可为智慧高速公路出入口车道的调控提供参考,对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并详细阐述了所采用的2个评价指标,同时也阐述了实行单向交通流组织所需满足的条件.然后以绍兴市区北海小学-绍兴一中周边道路网为例,分析了该区域实施单向交通流组织的可行性,并提出了2个实施单向交通流组织的方案.最后,利用TransModeler交通仿真软件分别对2个单行方案的预期效果进行仿真,并利用2个评价指标分别对这2个方案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价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单行方案2的预期效果略优于方案1的预期效果.单向交通流组织方案2现已应用于绍兴市区北海小学-绍兴一中周边道路中.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未饱和状态下交通流不确定性对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实施效果的影响,针对单交叉路口定时控制信号周期时长优化问题,通过分析比较交通流不确定性、周期时长设计、控制实施效果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依据区间数多属性决策评价方法,在属性权重完全未知、属性值为区间数且对方案无偏好的情形下,提出了基于相离度和可能度的交叉口信号周期时长多属性决策模型,最后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北京市某相交路口晚高峰时段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周期时长区间决策方法可行有效,且当该交叉口交通流量比介于[0.804,0.909]时,机动车平均延误、交叉口通行能力分别较Webster方法优化了17.4%与6%.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铁路、公路及其它工程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交叉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地对道路交通造成影响,阻碍正常的交通运行.本文依托对合肥南环铁路上跨包河大道收费站这一典型案例,通过对交叉工程施工过程中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分析,对施工期间的交通疏导方案进行验算和修正,使施工期预留的交通条件满足正常的交通需求.本文所采用的理论分析、计算及分阶段分析评价方法,可用于同类型涉路工程建设方案的参考,将施工期间道路通行能力及组织方式由感性判断提升到理论分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安全保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安全影响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及安全保障措施,对陕西咸阳地区农村公路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专家意见,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安全的因素有交通量、交通组成、路侧特征及线形特征;适用于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安全评价的10个指标为平曲线变量、竖曲线变量、白天平均小时交通量、摩托车比重、路侧事故数、路侧伤亡事故数、路侧净区满足率、路侧深度、离散危险物密度及横向距离;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危险度宜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且不同危险度等级应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福州市地铁1、4号线换乘节点东街口站施工区为例,通过调查分析项目施工对交叉口交通的影响,提出交通改善措施. 设计出以公交优先为理念的4个交通组织改善方案,并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和专家分析法进行方案评价,选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标志优化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超常规发展,原有的道路交通标志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安徽省正在大规模开展道路限速和指路标志的整治.文章从道路交通标志的现状入手,通过调查、分析、试验和检测,参照行业部门的规范和要求,对道路交通标志的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在省道官昭公路(S222)试验路上进行了实施,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