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结构特性对传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EALR)结构特性(高径比、喷嘴结构、喷嘴位置、两管中心距)对气含率、液体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得出了反应器的较优结构尺寸。在冷模试验优选出确定结构的EALR中进行了苏云金杜菌的发酵实验,与传统的机械搅拌罐相比,苏云金杆菌的发酵周期可缩短9h左右,发酵水平可提高35%。  相似文献   

3.
三相下喷式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和传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相非牛顿型流体体系中,对下喷式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和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气速、液速、导流筒直径与反应器直径比、固体装填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浓度及其流变特性对它们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含率和传质系数随气速的增加而增加,而液速对其影响较小。在实验条件下,发现最优的导流筒直径与反应器直径比在0.4 ̄0.5这一范围,最优的固体装填量约为ψ=0.03,同时提出了气含率和容积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环流反应器对干空气的增湿效果,分别测量了不同液位和气速条件下环流反应器的进出口气体湿度值,比较了进出口气体湿度变化和增湿效果.并在低液位条件下建立了水分传递的传质模型,推导出传质系数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在空气和自来水体系的环流反应器实验中,气体增湿效果显著,证明了采用干空气增湿方法浓缩母液的工艺可能性.但由于实验中采用的环流反应器内径小、气速低,单位时间内干空气带走的水分有限,为提高母液浓缩效率可采用降低反应器高度、增大反应器横向尺寸和气速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简述了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的研究历史,重点分析了该反应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动态,展望了今后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今后开展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所得结论对开展开发应用研究和加速该反应器在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多通道压差技术测定了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连续操作时不同操作条件下上升管不同轴、径向位置压差波动信号,并借助压差信号的标准偏差分析反应器上升管的流型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上升管中不同轴、径向位置的压差波动方式不同;流体随表观气速变化经历过渡流区和湍流区两个流域;循环流对上升管下端的流体波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NaOH-CO2-H2O体系,研究了4种不同扰流内构件及其组合型式对管式反应器传质性能的影响。以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GaV作为衡量传质效果的评价指标,考察了液体流量L、气体流量G、不同扰流内构件及其组合型式对KGaV的影响。结果表明,KGaV随着液体流量增大而提高,气体流量的变化对KGaV的影响较小;中心扰流内构件和管壁扰流内构件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管式反应器的KGaV;与空管相比,中心扰流内构件加入后管式反应器的KGaV提高了8%~47%,管壁扰流内构件加入后KGaV提高了15%~46%,中心与管壁组合扰流内构件加入后KGaV提高了19%~65%;通过比较4种扰流内构件对KGaV的影响可知,U型叶扇的传质强化效果最好,平面叶片的传质强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计一种气液混合射流的方案,在搅拌釜式反应器底部加装气体分布器,生成泰勒涡流。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反应器内涡流流动特性及传质机理。结果表明:搅拌釜式反应器内泰勒涡流随旋转雷诺数变化的演变规律与常规泰勒反应器内涡流的演变规律类似;泰勒涡流的生成在搅拌釜式反应器原有的全混流流型中构建出局部的平推流区域,降低了返混;平推流区域随着旋转雷诺数的增加而扩大,在临界旋转雷诺数工况下可使反应器气相均布性提升28%,溶氧速率提升5倍左右,有效地改善了反应器内流动状况,强化了气液间的传质效率。研究结果为突破常规泰勒流反应器反应空间小的局限、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理论研究依据,对釜式反应器的改装具有普适性,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设计流化床反应器,对三维统化床中射流区下喷射流与乳化相之间的传质过程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利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了传质系数,并给出了射流与乳化相间的传质数与射流速度的关联式,还考察了流化气速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影响体积传质系数Kla的因素有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内固体粒子的粒径大小,气体速度,液体速度等。  相似文献   

11.
气液相际传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气液相际传质的三膜模型.该模型认为,气液相际传质有三个阻力膜层:气膜、液膜和界面阻力膜.本文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并且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三膜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两相间传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化学法测定了空管中的液-固传质系数,得出了无因次准数关联式,并验证了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用电化学法测定了固定床中液-固间的传质系数,并得出了准数产式jd=1.18Re^-0.505。  相似文献   

13.
考虑气液界面附近的湍流特性,建立了多组分气液相际传质的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推导了运动气泡在多组分液体中的传质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滴流床中不同填料在O2-N2-H2O系统中传质实验的研究,得出了液相传质系数与能量耗散的关联式,同时对喷淋密度对全塔压降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找出了连续气相滴流与脉冲流状态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俄歇能谱仪分析国产316Ti和321奥氏体不锈钢在650℃流动钠中浸泡4000、5000、8000、10000n后试样表面组成相类型、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沿横截面变化及试样表面腐蚀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国产316Ti和321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流动钠中浸泡后有明显的质量迁移效应。液态钠中所含碳向钢中扩散,钢中Ni、Cr合金元素向流动钠中扩散,引起钢增碳和Ni、Cr元素减少,钢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组成相及显微组织发生明显变化。其表面组成相为铁素体、奥氏体和M_(23)C_6型碳化物,无σ相·随浸泡时间延长,表面铁素体量增多。表面组织为粒状α+M_(23)C_6+γ;次表层组织为晶界α+M_(23)C_6+γ;心部组织为σ+γ或晶界α+M_(23)C_6+σ+γ,在晶界铁素体层和心部组织之间有一无α、无σ相的碳化物沉淀区(M_(23)C_6+γ)。随浸泡时间继续延长,表层粒状铁素体层深增加,晶界铁素体层和碳化物沉淀区向心部延伸。试样表面产生腐蚀沟槽、晶界腐蚀和腐蚀坑及腐蚀裂纹,浸泡时间再延长,腐蚀加剧。321钢比316Ti钢质量迁移效应明显,腐蚀抗力差。  相似文献   

16.
选用几种液液体系,研究了浓度推动力引发的界面扰动对传质速的增强效应,实验在扩散槽中进行,利用激光全息干涉装置拍摄了界面现象的全息图,结果表明,由于界面扰动,传质总系数可增大1.5-4倍,获得了传质系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7.
对Dg16新鞍形塑料填料的流体力学和传质特性进行了实测和对比研究,并与尺寸相同或相近的拉西环、矩鞍形和弧鞍形等填料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与Onda关联式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g16新鞍形填料具有优良的流体力学特性和传质特性;该填料层压降、填料因子、液泛气速和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其中最大偏差为±17%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气体在无机微孔膜中的传递机理,利用渗透法原理建立了一套测量微孔膜传递性能的装置,用于测定渗透系数及努森系数。文中讨论了HagenPoiseuile方程、Adzumi方程及Zaviska方程对无机微孔膜的适用性以及传递性能的测定原理和实验手段,测定的微米级范围的基质膜的努森系数在0.1~1.0之间。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模拟图解积分法求气相吸收总传质单元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UCDOS的支持下,采用全中文人机对话的形式,应用ABASIC语言编制了求气相吸收总传质单元数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获得了最大吸收液浓度,最小液气比及出塔吸收液浓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萘升华技术研究了圆柱状颗粒随机堆放构成的床层中颗粒与气流之间的传质规律,考察了颗粒尺寸及床层高度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实验研究的范围是Re=7.45×102~1.83×104.本文提供了两个对流传质的实验准则方程,可供有关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