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和2014年,河南灵井遗址出土的距今10万年左右的许昌人头骨化石引起古人类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显示晚更新世早期中国境内可能并存多种古人类成员,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者基因交流产生。许昌人为中国古人类演化的地区连续性以及与欧洲古人类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本文回顾了许昌人化石的发现历史、复原和研究过程,介绍了许昌人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骨质工具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灵井遗址未来工作前景。许昌人化石及伴生的文化遗物为探讨当时人类的体质特征、行为方式及中国古人类的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2007年—2014年,在河南许昌灵井遗址发现了两件距今10万年左右的人类头骨化石,相关论文2017年3月3日发表于《Science》杂志。研究显示,许昌人头骨呈现出东亚古人类、欧亚大陆西部尼安德特人和晚更新世早期现代人镶嵌的形态特征。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人类成员之中,许昌人可能代表一种新型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化石复杂的体质特征反映出晚更新世早期中国古人类的演化模式,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人类地区的连续性以及人群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古人类学界对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过渡阶段古人类成员的演化地位一直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是:他们是由本地的古人类连续进化而来?还是外来人群的成功入侵者?最近在河南灵井遗址发现的两件距今10.5—12.5万年前的古人类——许昌人的头骨化石,为探讨这一阶段中国古人类的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组与美国华盛顿大学Erik Trinkaus等合作的研究显示,许  相似文献   

4.
发现“许昌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起源于非洲已成主流观点。但是,在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不久前出土的距今8万~10万年的“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对中国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提出了挑战。作为发掘队的领队,本文作者饱含激情地讲述了这一重要发现的经过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在我国考古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迄今在辽宁境内发现了代表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初步建立了辽宁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发展序列。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10余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存和生活状况、人类文化的发展、传播和古人类的迁移、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根据这些材料探讨与旧石器晚期文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古史传说还是考古发现的事实都充分表明,黄土高原在中华民族形成历史和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都曾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远古人类的家园中华民族起源于我国的这片土地上,这是我国科学家通过对在我国发现的大量古人类遗址和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而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是迄今在我国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相对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在这片地区,有迄今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古人类文化遗存。该遗址年代为距今180万年,遗址中发现有用火的遗迹,还有经打制的刮削…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的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都反映了古人类的狩猎生活.山西峙峪遗址发现野马、野驴的牙齿数千枚,其古人类被称为"猎马人";内蒙萨拉乌苏遗址则因发现几百只羚羊角而使古猎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包括有上、下两个文化层,其时代距今分别为1.5~1.9万年和2.2~2.6万年左右。该遗址位于当时平原河流的天然堤上,是古人类在河边进行短期活动留下的遗迹。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北京平原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和自然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的古环境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是在北京平原的首次发现。依据对遗址区剖面中段(包含了上下两个文化层)沉积样品的沉积相特征以及粘土矿物、化学元素和孢粉等古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了2.6万年前后至1.4万年前后古环境的演变过程。古人类活动遗址所处地貌部位为古永定河冲积扇的河间冲积平原。古环境分析表明,文化层出现前后的这一段时期,一直以干冷气候为主,草本花粉占绝对优势,中后期温湿度有所增加,尤其上下文化层之间曾有一个短暂而明显的较为温湿的时期,出现了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在下文化层形成之后,由于气候转湿,河流水量增加,洪泛加剧,古人类活动范围有可能限于其他地势较高的地区,后期气候又有所变干,古人类活动才又涉足本区,因而形成上下两个文化层。晚更新世晚期干冷气候背景下,古人类活动遗址在北京、内蒙和黑龙江等地的发现表明,当时的古人类已具有能抵御干冷气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安徽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区划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地质遗迹特点、现状和保护对策的讨论,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具有地层剖面有显著代表性、构造形迹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古生物化石丰富、地貌景观奇特、古人类遗址广泛分布和有独特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温泉分布等特点,并从安徽省180处左右地质遗迹点中归纳出安徽省18处主要地质遗迹,分析了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巫山蓝家寨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距今2 4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喜马拉雅水麝鼩(Chimmarogale himalayicus)、小臭鼩(Suncus etruscus)、微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等骨骼标本。这些骨骼标本的鉴定和研究反映出春秋时期三峡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气候,水土保持良好,有繁茂的森林环境;当时遗址古居民食物资源丰富,但人类居室及室内卫生条件等比较落后;古遗址人类居住点的室内环境比较阴暗、潮湿,并且有多种昆虫、食虫目动物等与人类伴栖。蓝家寨遗址食虫目(Insectivora)、翼手目(Chirortera)动物骨骼研究,为分析三峡地区春秋时期古环境、古居民生活与居住条件、三峡地区环境演变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上述动物骨骼标本也是首次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以后古文化遗址中被发现。该项工作为今后开展动物考古中的小哺乳动物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标本观测数据,并且在鉴定标准及工作方法等方面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蓝田辋川锡水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辋川锡水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南侧的秦岭山区。经过初步试掘,从锡水洞内的堆积层中发现了许多石器、骨器、木炭屑和灰烬层,以及哺乳动物化石。通过分析研究认为,锡水洞是古人类曾经居住生息过的地方,而且这些古人类具有使用火的能力。根据哺乳动物化石的种类和时代,可以确定锡水洞遗址属中更新世早期,即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似乎与蓝田猿人有一定联系。这一发现,对蓝田人的文化、住所、用火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科技》2010,(4):88-88
<正>[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泥河湾盆地发育了良好的更新世连续河湖相地层,并且蕴含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和哺乳动物化石,在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磁学、旧石器考古和早期人类演化等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汉至唐时期历史文化遗址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陕西省汉至唐时期历史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古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地形特征上,陕西省古遗址集中分布在坡向为正南、西南和东南,海拔450m左右,坡度0~10°的平原区。点线分析发现古遗址集中分布在距河流10km的范围内,表明古遗址有线性分布的特征。核密度分析显示汉至南北朝时期遗址点集中分布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其他地区分布比较散乱;隋唐时期主要分布在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平原。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巫山蓝家寨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距今24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喜马拉雅水麝鼩(Chimmarogale himalayicus)、小臭鼩(Suncus etruscus)、微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等骨骼标本。这些骨骼标本的鉴定和研究反映出春秋时期三峡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气候,水土保持良好,有繁茂的森林环境;当时遗址古居民食物资源丰富,但人类居室及室内卫生条件等比较落后;古遗址人类居住点的室内环境比较阴暗、潮湿,并且有多种昆虫、食虫目动物等与人类伴栖。蓝家寨遗址食虫目(Insectivora)、翼手目(Chirortera)动物骨骼研究,为分析三峡地区春秋时期古环境、古居民生活与居住条件、三峡地区环境演变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上述动物骨骼标本也是首次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以后古文化遗址中被发现。该项工作为今后开展动物考古中的小哺乳动物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标本观测数据,并且在鉴定标准及工作方法等方面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考古发现的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址等发掘的墓葬资料,可反映出三峡古人类的埋葬习俗(直肢葬、屈肢葬、能肢葬等),出土的随葬品可判断同时期人类生活、生产情况、以及宗教意识、母系氏族社会的社会形态等,对这些资料的整理研究,有助于人们更进一步真实地复原当时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有考古资料,从考古学的角度,概述了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与类型、文化特征及文化渊源,证实了该区域新石器文化是在古人类文化的基础上而产生,并不断地汲取其它文化因素,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区域地方性新石器文化.  相似文献   

18.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旧石器文化遗址地层和古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包括有上,下两个文化层,其时代距今分别为1.5-1.9万年和2.2-2.6万年左右。该遗址位于当时平原河流的天然堤上,是古人类在河边进行短期活动留下的遗迹。  相似文献   

19.
面向考古遗址三维重建,以安徽凌家滩遗址为例,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和基于融合结果的古地层三维建模方法.根据无人机航拍数据、大范围钻探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田野考古图及文本资料,着重研究解决这些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在空间基准、时空尺度和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问题,进而构建了该遗址古地表三维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面向考古遗址时空分析的地理空间统计、空间关系和最优路径分析等应用研究方法.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为考古研究提供了直观科学的可视化平台,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大范围遗址中各类遗迹的时空关系,为推演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依据.本研究深化了地理学与考古学的交叉应用,为数字考古提供新的思路,也拓展了历史地理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科技资讯》2004,(5):54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是举世闻名的北京人遗址所在地,被称为“北京人之家“.周口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了27个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的化石集中点,周口店因化石埋藏之密集,出土古人类化石及其伴生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之丰富而震惊世界.1987年12月11日,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