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针对供应商的资金约束问题,研究了需求不确定条件下,两个竞争的制造商如何通过资金补偿策略改善供应商的资金约束问题.建立了包含两个竞争制造商,一个供应商在内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给出了制造商的均衡补偿及均衡订货策略,进而分析了制造商的资金机会成本和供应商的资金水平对均衡补偿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资金机会成本或供应商的资金水平低于某个临界值时,两个制造商均提供资金补偿;当资金机会成本或供应商的资金水平高于某个临界值时,两个制造商均不提供资金补偿;其余情况下,只有一个制造商提供资金补偿.最后,当供应商不提供批发价折扣时,越多的制造商进行资金补偿,供应商的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2.
信息不对称的委托销售合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零售商不知道供应商边际成本的收益共享合约.在该Stackelberg博弈中,零售商在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首先决定自己得到的收益比例,供应商再决定委托销售的产品的零售价格,通过显示原理分析了收益共享合约在不对称信息下的双方策略,并与完全信息下做了比较,结论表明,供应商的成本信息影响供应链成员利润及渠道总利润,共享供应商的成本信息是有价值的,算例检验了结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时,供应商成本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制造商对产品最终定价偏离最优值,使得制造商利润受损。研究显示通过供应商成本信息共享,制造商可以达到利润最大化,但信息共享不能给供应商带来更多的利润,因此供应商不愿意共享成本信息。为了促使供应商参与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参与方应投资建立安全的通信系统,以保证共享信息不被泄露。同时引入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建立一个公平的利润划拨机制,该机制使得最后的利润划分只取决于各参与方的议价能力,与通信系统投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4.
相乘型需求下VMI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Stackelberg收益共享机制及收益共享与返利机制来协调市场需求函数为(零售价格与不确定因素)相乘情形下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通过推理分析得出:Stackelberg收益共享机制在零售商收益共享比例等于其占供应链成本比例时能完美协调分散式VMI;而在零售商收益共享比例大于其占供应链成本比例时不能完美协调分散式VMI.收益共享与返利机制能完美协调分散式VMI,供应商和零售商收益比Stackel—berg收益共享机制中各自收益大,且按返还给供应商收益共享比例和零售商收益共享比例在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分配增加的供应链收益.  相似文献   

5.
在由单个制造商和供应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供应商的资金限制以及私有的生产努力成本信息显著影响制造商的采购策略。为深入探索这一动态,所构建的买方直接融资模式下的斯塔克伯格博弈模型结合了供应链金融和信息不对称的概念,与现有文献相比呈现出独特性。研究涉及信息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场景,着重分析了制造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何制定最优采购合约,同时深入探讨了制造商获取信息的类型和精度如何影响供应链各方的决策与收益。研究发现,供应商的资产抵押物价值、获得的信息类型和信息的精确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造商的采购价格和贷款利率决策。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不同类型的信息对可交易范围产生差异效应。当制造商免费获得信息时,提高信息精度率有助于信息劣势下的制造商做出更合理的决策,从而实现更高的预期利润。然而,当制造商需要支付获取信息的成本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信息精度率并非总是越高越好,而是受到信息获取成本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针对由多个竞争供应商和两个竞争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供应商存在供应不确定,零售商拥有需求信息,供应商通过决策成本减少努力水平和批发价格来响应零售商需求信息.建立了一个多阶段博弈模型研究零售商垂直需求信息共享问题.结果表明,当努力成本系数充分小时,完全信息共享是一个均衡策略,即两个零售商会免费地与供应商共享需求信息.当努力成本系数充分大时,两个零售商在向供应商收取一定的费用后会与供应商共享需求信息.此外,在一定条件下,预测误差越小、努力成本系数越大、供应不确定程度越低、供应商数量越少、供应商的最优支付费用越多.  相似文献   

7.
以装配系统为研究对象, 考虑在VMI模式下, 当制造商采取设定库存责任期以抵御市场需求时间不确定的风险时, 供应商的最优供货时间决策和制造商最优的库存责任期设置. 文章分别建立了单供应商对单制造商和多供应商对单制造商的主从博弈准时供货模型, 通过数学证明和遍历算法找到了供应链双方在不同模式下的最优选择. 研究结果证明制造商并 不应该选择过长的库存责任期, 而供应商之间的不同步供货会对供应链整体造成巨大损失. 并且通过对比集中与分散决策下的供应链绩效, 给出实现系统协同的必要条件. 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证明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研究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下游零售商构成的面向单一短生命周期产品和不确定市场需求的两级时间竞争型供应链的分销系统.供应链的上下游双方对市场需求波动的预测是信息不对称的,建立了最优承诺配送时间、订货量和批发价格的决策模型.通过和完全信息下,供应链上下游最优决策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供应链上下游间共享需求波动信息的潜在价值及单一价格契约、收益共享契约和回购契约对信息共享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零售商对市场需求波动的预测值小于实际值时,单一价格契约不能达到供应链协调;而合理的收益共享契约和回购契约将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和整个渠道利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量价格折扣的非对称信息供应链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关系中各个经济体与最终市场的接触程度不同,造成各级供应商之间关于市场需求信息的不对称。以S tacke lberg模型为基础,研究短生命周期产品二级供应链的协调问题。设计制造商占主导地位的供应链中基于价格折扣实现信息共享的协调机制。通过比较价格折扣机制协调下各方的收益,证明数量价格折扣不但能促使零售商传递信息,还可以提高供应链整体收益和满足市场需求。上述结论表明通过有效的价格折扣机制可以促进供应链协调、降低零售商市场风险和减少产品短缺现像,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的库存协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供应商和制造商组成的上游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供应链成员企业各自独立决策时的库存成本,以及供应链系统集中决策时的库存成本.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分散决策与共同协商相结合的库存协调方法,探讨了不同信息环境下的库存协调策略.在分析对称信息下协调策略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协调策略及其有效性条件.最后,用一个算例说明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需求信息共享激励与供应链契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供应链中的不同需求特征和基本订货策略出发,分析了零售商的订货决策和供应商的生产决策,并对供应商在信息共享前后的库存水平、机会成本以及利润进行比较,说明了供应商在实现信息共享后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零售商则未能从中获益.因此,要促进零售商实现信息共享,则必须通过供应链契约的合理设计,具体规定一些契约参数或利益分配方式,实现供应链上双方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以供货价格和交货提前期这2个契约参数为例对供应链契约进行设计,从而通过契约参数的变化,使零售商获取更大的利润,促进其实现信息共享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更新信息的两级供应链双向期权合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两级供应链系统,在不确定性需求实现前,零售商能获取不确定性需求更新信息,零售商直接从供应商处购买确实已订量以及期权量,供应商有两次生产机会满足零售商订购需求.在分散控制系统中给出零售商最优双向期权订购策略和供应商最优生产策略,得出:双向期权能改善成员对不确定性需求响应程度,鼓励双方间风险共享,改善成员收益函数.在采用双向期权和回购合同相结合的分散控制系统中,给出期权价格和回购价格最优值,指出协调合同能增加零售商收益.  相似文献   

13.
一种简单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一种简单供应链即一个供应商和n个零售商的两级供应链之间的需求信息共享所产生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共享可以减少供应商的存储水平,降低供应商的期望费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供需双方的产能矛盾问题,研究了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制造商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设计激励供应商扩大产能投资.在机制设计中,制造商决定提供给供应商的契约参数,供应商则需要对最佳的产能投资水平进行决策.本文以批发价格契约情况为比较基准,以集中式决策情况为系统协调的标杆,分别从收益的角度和产能的角度,设计了收益共享契约和补偿契约两种激励机制.模型研究表明:补偿契约可以实现系统最优的产能投资水平,而收益共享契约却没有达到协调的效果.接下来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收益共享契约不能协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契约进行改进,并论证了改进后的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刺激供应商扩大产能投资,实现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15.
As one of the basic inventory cost models, the (Q, r) inventory cost model of dual suppliers with random procurement lead time is mostly formulated by using the concepts of "effective lead time" and "lead time demand", which may lead to an imprecise inventory cost. Through the real-time statistic of the inventory quantities,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ecise (Q, r) inventory cost model of dual supplier procurement by using an infinitesimal dividing method. The traditional modeling method of the inventory cost for dual supplier procurement includes complex procedures.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effectively, the presented method investigates the statistics properties in real-time of the inventory quantiti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finitesimal dividing method. It is proved that the optimal holding and shortage costs of dual supplier procurement are less than those of single supplier procurement respectively.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both suppliers have the same distribution of lead times, the convexity of the cost function per unit time is proved. So the optimal solution can be easily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classical convex optimization methods. The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verify the main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16.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性的异质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在外生批发价格的情形下,研究制造商在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生产成本信息分享策略:均分享、仅分享一个零售商和均不分享.研究发现,在零售商的成本估计值均大于真实生产成本的情形下,当市场竞争不激烈时,制造商的最优策略为均分享,否则,为均不分享.当存在零售商的成本估计值小于真实生产成本的情形下,制造商的信息分享策略与市场竞争程度和退货成本有关.随着退货成本的增加,当市场竞争程度非常激烈时,制造商越不愿意分享生产成本信息,否则,制造商越愿意分享生产成本信息.成本信息分享在市场竞争激烈或非常激烈的环境下能改进所有供应链成员的利润.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博弈理论,研究了市场需求不确定条件下,无返还政策、完全返还政策和部分返还政策等三种政策对竞争性零售商行为、制造商的销量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低市场需求状态下,返还政策降低了零售商的价格竞争风险,减少销售量,而高需求状态下,返还政策则加强了价格竞争,增加了销售量;在制造商边际生产成本足够低的情况下,返还政策能够增加制造商的利润,同时,在选择部分返还政策时,如果返还比例选择合理,可以使部分返还政策下制造商的利润要高于完全返还政策下的利润.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a two-stage production system with n job orders where each job needs two sequential oper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two in-house production facilities, the manufacturer has another option of outsourcing some stage-one operations to a remote outside supplier. The jobs with their stage-one operations outsourced are subject to a batch transportation delay from the outside supplier before their respective stage-two operations can be started in-house. The problem is to design an integrated schedule that considers both the in-house production and the outsourcing with the aim of optimally balancing the outsourcing cost and the makespan. The problem is NP-hard. We have developed an optimal algorithm and a heuristic algorithm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conducted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to validate our model and algorithms. Our modeling and algorithm framework can be extended to handle other more general cases such as when the outside supplier has a production facility with a different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when there are many outside suppliers on a spot market.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中零售商对制造商回收成本的分摊行为对闭环供应链决策的影响。考虑了两种不同的分摊方式:1)零售商直接为制造商分摊一定比例的回收成本;2)零售商与制造商通过协商(bargaining)的方式确定成本分摊机制.建立了零售商分摊的闭环供应链模型(CSR)和制造商、零售商bargaining分摊的闭环供应链模型(CSB),并进一步将这两种模型与无成本分摊下的集中与分散决策的闭环供应链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与无成本分摊的分散化闭环供应链相比,成本分摊对制造商和闭环供应链系统始终有利,且bargaining的分摊方式优于零售商直接分摊的方式(CSB(?)CSR).其次,CSR模型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情况均得到改善,但CSB模型中零售商的利益受损(低于保留利润).因此进一步利用两部收费制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对CSB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得契约参数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情况均得到改善.最后,运用算例分析了参数对模型均衡及契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