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首先构建包含银行破产机制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DSGE模型,并基于带有随机波动率的货币政策规则测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从微观银行层面探讨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信贷活动的影响,并运用SVAR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信贷风险和实体经济活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进而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2)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会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3)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会通过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而对实体经济活动带来紧缩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央行优化货币政策调控以防范金融风险,推进“稳金融”和“稳预期”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自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政府多次提出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区间目标,文章新提出基于灵活损失函数的最优灵活时变货币政策规则模型,并新构建混频混合创新时变系数随机方差回归模型(mixed-frequency mixture innovation time-varying parameter vector regression model with stochastic volatility,MF-MI-TVP-SV-RM)进行混频测度,使之具有函数、规则、系数和频率四个方面的灵活时变性,然后从32种代表性规则形式中混频筛选和测度适合中国新时代的最优灵活时变货币政策规则.实证分析表明:第一,与常系数和时变泰勒规则容易高估相比,最优灵活时变货币政策规则的利率平滑系数具有明显更小的规模和波动范围,且呈现灵活时变特征;第二,最优灵活时变货币政策规则具有灵活时变的正向敏感的非对称性通胀缺口偏好,且基本呈现顺周期特征;第三,最优灵活时变货币政策规则具有灵活时变的宽跨度的对称惰性区间产出缺口偏好,且呈现顺逆周期交替特征;第四,最优灵活时变货币政策规则具有线性Phillips曲线特征且规则系数进入新常态后趋于平稳.为此文章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通过数理模型探讨了历史信息锚定预期对最优相机抉择和规则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然后结合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历史通胀信息外生给定和内生政策决定两种情况下,两种类型的最优货币政策和无货币政策情况下的社会福利.研究结果表明:从平均意义上看,历史信息锚定的存在在历史通胀较小的情况下会提高最优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会削弱规则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一期政策有效性来看,货币政策实行即使在价格灵活调整的情况下也总是有效的,并且不管锚定程度如何,规则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要略大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从多期政策有效性看,如果存在跨期历史信息锚定,针对供给冲击实行的货币政策,政策有效性在一期提升社会福季利后,会产生后续持久的负效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制定应避免陷入政策自我实现的通胀预期陷阱.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具有资本流动的扩展随机动态均衡模型, 分别在资本流动、国内利率、国内产出波动、外国利率、外国价格波动的条件下, 通过数值分析,探讨了货币财政政策及其所伴随的风险对增长率、产出波动率、通胀率、汇率、货币需求、货币替代的政策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 货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随着资本流动、国内利率、外国利率、外国价格波动而变化.对于较低的国内利率, 资本流动性显著影响货币财政政策对增长率、产出波动、 通胀率和汇率的作用效果. 对于较高的国内利率, 资本流动性不影响货币财政政策对增长率和产出波动的作用效果. 低产出波动国家中资本流动对货币财政政策作用效果的影响与高产出波动国家的相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边限检验方法和1979-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法定和事实开放程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金融变量对金融开放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金融交易法律法规的放松及跨境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均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但其增长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金融发展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此外,金融开放具有降低世界产出、利率及原油价格对经济冲击的作用.最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人力资本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金融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不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2002年-2018年间274维月度经济金融数据,通过改进不确定性相关测度方法,采用高维因子模型实现中国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的分离测度,并在利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其关联动态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SV-TVP-FAVAR模型就二者对产出波动、价格波动的冲击动态进行计量检验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经济不确定性与金融不确定性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波动特征,并且新常态时期以来金融不确定性水平明显大于经济不确定性;2)金融不确定性是引起经济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而经济不确定性对金融不确定性的影响则相对较低,特别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时期以来二者的交互影响主要表现为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单向影响;3)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均是引起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但相比之下,金融不确定性冲击对经济波动和价格波动所产生的放大效应更大且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滞后性和持续性.本文的研究从不确定性视角深入探究了现代经济与金融体系的交互影响机制,为强化预期管理、优化宏观政策调控提供了新的经验依据和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数据研究了股权溢价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对股权溢价变动的传导机制问题.我们的主要发现如下:1)产出差、通货膨胀率和投资者情绪冲击对股权溢价有统计显著的动态影响,而利率冲击对股权溢价的影响比较有限; 2)这些冲击对股权溢价的变动具有一定的状态依赖效应,产出差冲击在经济衰退时期对股权溢价的影响更大,而CPI、情绪和货币政策冲击在经济扩张时期的影响更大; 3)这些因素冲击对股权溢价的解释能力主要来源于对预期收益的解释能力,而来源于对现金流消息和折现率消息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小; 4)市场情绪冲击对股权溢价的变动有最大的解释能力,因此充分发掘投资者情绪变化信息更有可能提高短期股权溢价预测的效果.我们的研究揭示了经济基本面、市场情绪和货币政策冲击对股权溢价的动态影响和传导机制,可以为预测模型的构建和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从货币政策的两大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出发,提炼货币政策影响大宗商品市场的作用机理,选取2006年7月至2015年3月的月度数据,并构建MSVAR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市场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存在显著的区制转换特征,即上行期、平稳期、下行期三种状态;三种状态下,货币政策冲击都可以很好地解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但作用机制明显不同;非预期货币供应量变动会强化货币供应量对大宗商品市场的预期影响,而非预期利率变动会弱化利率的预期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主要通过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影响,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影响效应则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近10年宏观经济数据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框架下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成本渠道的存在性。通过VaR模型脉冲响应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带来短期通货膨胀现象,说明货币政策能够影响经济的供给方面。应用GMM模型验证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是否存在成本渠道。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成本渠道显著存在;银行体系不能过滤基准利率的波动,反而使贷款利率的波动大于基准利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经济现实,放松企业同质性(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和"完美银行"的隐含假设,将国有、民营的"二元"信贷错配和商业银行脆弱性特征引入带有金融加速器效应的DNK-DSGE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约束条件的不同,金融加速器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放松了"完美银行"假设,外界微小冲击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双重扩大(收缩)机制,使得金融加速器效应更加显著,又由于我国典型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二元"信贷错配的存在,造成了我国整体外部融资风险升水的杠杆率弹性被低估,对金融加速器效应又具有一定的冲抵效应.模拟结果还表明,信贷错配和商业银行脆弱性特征叠加的外部冲击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货币政策对调控通货膨胀效果最好,对调控总产出效果欠佳.同时其外部冲击具有传递性和持续性,并且这种持续性会延长1~2个季度.本研究可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背景,将风险资本要求和监管惩罚因子植入银行目标利润函数中,构建新的理论模型, 探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银行资本监管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在机理,理论研究表明:风险资本要求的提高或惩罚力度的增强会使最优贷款供给对利率的敏感度减少,当融资市场不完全时, IS曲线将变得更为陡峭并向左下方移动,从而降低了宏观经济的均衡产出.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估计结果显示: 2001-2008年期间,资本监管在我国具有信贷紧缩效应,通过信贷行为的传导对经济增长有显著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资本监管会加剧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基于符号约束识别的GVAR模型,并用以考察中国和美国的信贷市场冲击对全球41个国家的不同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紧缩性信贷市场冲击对本国实体经济有显著的负效应,但仅限于短中期;而美国信贷冲击对本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具有相当大且持久的负影响.中国信贷冲击的跨国效应较小,且主要通过贸易渠道.中国信贷市场的本国冲击能解释中国产出近10%的波动,但无论是本国效应还是跨境传导,总需求冲击仍是驱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最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开放经济国家,同时又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两个经济特征可能从以下三方面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首先,进口中间品的价格可能影响厂商的生产成本;其次,农产品价格尚未放开(多为政府指导定价特征)可能使得食品定价方式与非食品定价方式不同;再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影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均衡,进而影响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以往有关中国通货膨胀的研究文献不同,本文从微观主体的动态最优决策出发,构建了囊括上述三方面影响的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模型,并引入了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食品部门中前瞻型企业占主导,约占2/3,非食品价格调整时期约为三个季度;包含二元经济和开放经济因素的实际边际成本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但用利率度量的货币政策直接供给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运用混合创新时变系数随机方差向量自回归模型(mixture innovation time-varying parameter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 with stochastic volatility,MI-TVP-SV-VAR)构建中国金融状况指数(MFCI)测度中国金融状况,并基于非对称多重分形去趋势交叉相关分析法(multifractal asymmetric detrende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MF-ADCCA算法)分析MFCI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预测能力.以我国2000-2017年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各金融状况变量的权重均具有灵活时变性,股票价格、债券价格、房地产价格在MFCI中的权重较大;MFCI在样本期间能够与实体经济发展保持趋势上的一致性,且领先于实体经济发展(EC)的变动;基于MF-ADCCA算法的非对称相关性检验得出MFCI与EC具有持久的交叉相关性,MFCI的下降会导致EC的下降,MFCI的上升会导致EC的上升;MFCI对EC的交叉影响改变了单独序列本身的非对称影响,说明中国金融状况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前期影响作用存在,MFCI具有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预测作用.跨期相关性检验得出MFCI对实体经济的预测作用在6个月内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已有引水规则的引水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引水规则的有效改进型式,以及改进规则下受水水库引水量的确定方法.该改进规则同时考虑了调水水库和受水水库的蓄水状态,并且在受水水库采用双引水控制线型式(引水控制线上限和下限).若调水水库可调水,当受水水库蓄水状态处于引水控制线下限之下,即缺水量较大时,满引;当受水水库蓄水状态处于引水控制线上下限之间,即缺水量较小时,引水量为满引与不引之间的线性插值;若受水水库蓄水状态处于引水控制线上限之上,即无缺水时,不引水.最后以辽宁省水资源联合调度北线工程为背景,采用多核并行PSO算法求解基于该改进引水规则的跨流域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结果表明该改进引水规则在保证供水的情况下,提高了(特别是丰、平水年的)引水效率,减少了引"弃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交互效应非线性动态面板模型的Blinder-Oaxaca分解,适用于剖析履责/失责企业收益差距成因等社会经济问题.本文基于企业收益对企业行为,政策调整和金融市场冲击等的动态响应机制,将交互效应,动态项引入非线性静态面板模型,仿真检验交互效应,动态面板模型Blinder-Oaxaca分解的有限样本性质.结果显示:企业行为,政策调整和金融市场冲击异质影响履责/失责群组收益,两者收益差距能有效地被交互效应,非线性动态面板模型的Blinder-Oaxaca分解解释.禀赋效应与歧视效应的整体仿真相对误差仅为0.07%,Blinder-Oaxaca分解具有良好的相对估计精度和有限样本性质.  相似文献   

17.
基于软计算的生产要素对地区经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对中国31个地区采用GA-ISODATA算法分类的基础上,遵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生产要素固定资产、人力资本、耕地面积到经济产出的模糊影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3年阶段,科技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不同的,发达地区固定资产、人力资本投入的作用大于欠发达地区,而耕地面积的作用小于欠发达地区;对不同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现大于固定资产投入的现象;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治理协议有时却会产生加快气候变化的结果,在未来《巴黎协定》的新治理框架下应努力避免"绿色悖论"的再次发生.本文立足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情,通过对于"绿色悖论"效应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以及预测研究,较为全面地描绘了"绿色悖论"效应的触发机制.理论模型的研究表明在完全竞争市场,化石能源开采遵从Hotelling法则,当利率是外生给定且在两阶段中保持不变时,预期逐渐上升的碳税将会导致"绿色悖论"效应;而在持续增长的利率变动下,碳税的改变程度将快于利率的变化,"绿色悖论"效应变得不可逆转;碳价格政策会使污染物排放具有通常的商品市场属性和资本市场属性,应防止由于碳市场而引发的非正常价格波动和潜在的通货问题.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在1999年通过《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修订稿)》之后并未出现能源价格的连续下降状况,即不存在"绿色悖论"效应,但是这一结论也与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减排体系以及能源的市场化水平等因素有关.通过CGE模拟发现在供给侧改革冲击,碳税政策以及RD补贴政策的不同外部条件冲击中,供给侧改革对于未来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最大,单独的碳税政策不会引发"绿色悻论"效应,而碳税政策与考虑资本市场反映的供给侧改革情景下,引发"绿色悖论"效应的可能则大大提升,即中国将面对有条件"绿色悖论"效应的风险,碳税与RD补贴的组合政策节能减排的效果是最好的.最后,本文为降低我国减排政策的市场风险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计了基于生产函数和神经网络的多主体仿真经济系统,建立了利率政策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规则性与相机性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模型设计了企业的存贷款规则及中央银行的利率规则,通过模拟相机性与规则性利率政策下宏观经济的不同特性,对比分析了两种政策的适用场景.发现规则性的利率政策有助于使经济平稳,而相机性的利率政策虽然可能提升经济状况,也会带来较大风险。最后结合我国现阶段新常态的宏观经济形式,对利率政策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