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总结针灸器具的沿革与发展历史,理解其演变的成因,思考其对针灸技法发展、理论建构、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影响。首先对针灸器具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这一范畴的根据;汇总了古今针具、灸具的分别使用情况、创新的节点、现代的境况等,建构了新的论述逻辑;探索了针灸器具的演变趋势与人们的主动选择,挖掘了促成这种沿革的客观动因,反思了针灸器具的变化对“针灸学”本身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思考了中医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中的抉择与姿态。  相似文献   

2.
孙氏曰:“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何则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不能如此,虽能愈疾,兹为偶差、非医差也。”可见孙氏确是一位医德高尚,各科学术兼精的医药大师。他对于针灸学术尤为重视,贡献颇多。曾有“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药不针灸,大不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的铭言。并对当时的所谓“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的时弊流言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是:“愚人妄针必死,不能起生人也”的缘故。孙氏为发展针灸学术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孙思邈逝世1000多年后的今天,研究他的针灸学术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梳理了针灸的学术传统,认为由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条件,针灸传统一直在不断变化。秦汉时期,针灸的理论和实践非常实用,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金元时期,由于儒家理论的影响而变得死板固化;民国以来,科学化是针灸的主要学术思潮;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针灸又回到了金元的传统。临床针灸医生则一般采用中西医兼用。西方有科学针灸和传统针灸两个不同方向的流派,分别实践着自己的理论。无论在过去、现在或是将来,针灸的学术形态都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8,(7)
1998年6月。全军第四届针灸学术研讨会在天津成功召开。会后记者采访了本届大会承办者、空军天津医院中医理疗科主任、全军中医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平衡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第一位针灸学博士——蒋戈利。蒋戈利出身于湘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时家境十分贫寒。从小学到中学毕业。他都是半工半读。凭着勤奋和毅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中医学院中医系。不幸的童年和艰难的家境,  相似文献   

5.
王健  王颖 《科技信息》2007,(19):244-244
针灸不仅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预防疾病、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针灸学在延缓衰老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本文对近年针灸在养生中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针灸养生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针灸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构建了基于Flex J2ee技术的中医针灸穴位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不但能满足针灸学从业人员的科研与临床需要,还可以辅助实习医生或是普通群众学习针灸穴位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中医在美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引发的中西医论争。19世纪末,仅有少数美国人对中医的针灸与药物颇有兴趣,将其作为一种来自东方的新奇疗法进行尝试与研究。中医作为华人移民的主要医疗方式,因其疗效颇佳,也逐渐吸引了普通美国民众前来就医。囿于中西文化差异,又涉及当时美国医学界的"正规"与"非正规"之争,在美中医开业者就中医药有效性、合法性和科学性等问题与反对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论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他们一方面怀有对中医药疗效的自信,另一方面汲取西方医学知识,因地制宜,应对挑战,既显示出中医文化在异域环境中的生命力,也呈现了中西方医学交流对人们健康观、疾病观与治疗观的重塑。  相似文献   

8.
 通过总结心身医学起源与发展历史,概述现代医学心身疾病治疗现状,阐明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心理因素对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但现有心身治疗手段仍存在很大局限。回顾了中医学中的心身医学理念及特色,指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自始至终秉承了心身合一的思想,五行针灸便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代表性针灸学派。梳理了对五行针灸这一自然疗愈针灸学派的的源流、传承及诊疗特色。基于现代心理学回归东方这一背景,展望了五行针灸未来的发展。指出东西方两种文化必然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五行针灸这一源于中国的心身疗愈方法定会与蓬勃发展的心身医学一道携手前行,更深入、更有效地帮助受心身疾病困扰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兽医针灸学的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兽医针灸学术交流,各国学者间的互访等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与中国科协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在国际兽医针灸协会和日本兽医针灸协会的积极协助  相似文献   

10.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份量。如何上好针灸学,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掌握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常用的诊疗技术,常用穴位及常见病的配穴处方,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针灸医学起源于四万年前的我国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1.
 针刺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在中国治疗妇科疾病有着悠久历史。20世纪80年代,针刺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在西方医学也确立了合法地位,其学术成果现在已经为国际学术界公认。本文概述了针刺在女性生殖障碍领域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和水平,尤其是针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包括针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胚胎着床及妊娠率的影响,针刺治疗PCOS机制研究,针刺对PCOS促排卵的临床疗效;分析国际竞争态势,分析国内研究落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展望国内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微循环是西医判断人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患者大多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它和癌的转移、复发与恶化成正相关的关系。经络状态是传统中医辩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中医经络现代研究肯定了体表穴位与脏腑功能的相关联系,当人体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的伏安特性(V-A)也随之而产生明显的变化。郭林新气功的呼吸导引、势子导引和意念导引强调的正是在气功态下对人体经络有意识的锻炼疏通,所谓“经络通,百病消”。采用显微摄相机、MCIMPS系列微循环图象处理及多参数测量系统,连续三年对坚持练郭林新气功的数十名患者进行微循环参数和血液粘度的跟踪检测。自1995年起又增加了用JXT-2经络穴位图示诊断仪同时检测上述患者的经络V-A特性曲线。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望对郭林新气功疗效检测提供可靠的定量判据,从而为人体生命科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针灸疗法,包括针灸和艾灸.针刺又分为刺入人体内的针灸和不刺入人体内的梅花针(又称为皮肤针).笔者发明研制的梅花针艾灸器(梅花针磁疗艾灸器)是根据中医理论,将针刺、艾灸(磁疗)相结合的实用新型的针灸器具,有温经通络、补气助阳、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的梅花针艾灸器产品已获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14.
 立足当前中医、针灸理论建设与临床发展实际,分析了针灸、中药内服理论与方法的差异及二者结合的优势。分析表明,针灸和中药内服在切入方式、效应机理、辨治视角等多个方面均有不同,二者联合应用能补充彼此之不足,具有较大临床优势;药物外治法是针药结合的重要研究向度。  相似文献   

15.
 自春秋战国至今,针灸学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传统针灸学体系、现代针灸学体系和后现代针灸学体系,论述了这3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与所处时代的多学科研究关联。分析表明,《内经》成书时代盛行的是道家的术数学、阴阳五行学说、天人相应理论,传统针灸学体系中,许多关键问题都是运用术数学、阴阳五行学说、天人相应来解释的;现代针灸学体系则是对针灸疗法进行解剖学角度的、生理学角度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角度的、神经生物学角度的多学科研究的结果,关于经络问题的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则更为广泛;后现代针灸学可以理解为系统针灸学,是在反思现代科学的还原论缺陷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针灸学进行的研究,也是多学科研究的一个过程。未来针灸学的创新和发展仍然需要多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以学者自我期许的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重视的是著述之文,而轻视文人之文,他对作者文德的论述偏于学者一面。他的文德论虽然沿用了传统的道德文章合一之言辞,但实际是旧瓶装新酒。章学诚讲文德是从天人性情之辨的高度,超越一般的道德文章论,也比单纯的才性论多了一层天人之辨的内涵,是站在讲明大道的学术高度上的深思。其文德论大体包括“临文必敬”、“论古必恕”和“立言为公”三个方面。既要发挥著述者个体的天性,又要努力以天下为公为学术的目标,也就是追求公私、天人之统一才是章学诚论文德、论学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医研究是一个“从临床到实验室”,再从实验室回归临床的循环。作为中医体系一大分支“针刺”,深入研究的前提即是其相对明确的疗效。通过梳理“针刺治疗便秘”的成功案例研究,结合临床科研经验,分析了现代针刺的研究思路。中医疗效来源于大量临床经验,因此临床疗效观察大多作为针刺临床科研第一步,初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可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穴方优化选择,得到疗效最好,临床最容易操作的规范化治疗方案。进一步采用与安慰剂对照的优效性随机对照试验证明针刺的净治疗效应;针对不同类型疾病,可选择与“金标准治疗”对照的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针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量人体穴位的电位或电阻来诊断人体内部状态是中医诊病的一种方法.目前,国内有不少单位已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将人体穴位的电位、经输入网络、A/D转换、计算机处理,以数据或图表输出,使穴位诊断工作智能化,便于对病例的数据收集和统计.  相似文献   

19.
 中医针灸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研究证实,针灸通过体表刺激将信息传输到人体,在脑内整合处理,进而输出指令,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整体功能,达到改善机体状态、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神经调控技术风头正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16年开展一项名为“刺激周围神经治疗疾病”的计划,该计划类似于电针疗法。本文就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针灸与脑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和特征总结,从神经调控角度阐释针灸的效应机制。理解针刺调节中枢及外周运行机制,将对针灸神经调控技术的人工智能化研发具有重大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