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假设企业家具有成熟型时间偏好不一致特性下,企业采用股权、普通债及或有可转换债(CCB)对企业融资.基于双曲贴现函数模型、利用资产定价理论,得到了成熟型企业家管理下的企业股权、普通债权及或有债权价值的解析解,并分析了时间偏好不一致对债券企业最优券息、杠杆率以及破产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偏好不一致的企业家在CCB融资下选择的券息更小、破产成本更低;企业家利用CCB融资会降低企业破产水平,减轻因企业家时间偏好不一致而导致的企业提前破产风险;此外,在时间偏好不一致作用下,CCB转换比例越低,股东的风险转移动机更加明显,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企业杠杆率. 相似文献
2.
3.
综合考虑产品市场竞争强度、需求波动和技术冲击,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最优资本结构模型,探讨环境动态性、战略资产与融资决策间的关系:先在目标函数中直接引入需求波动和技术冲击,通过改变选择战略资产的企业数,间接引入产品市场竞争强度;随后,设计了两个激励相容约束.利用数值试验,证明了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策略是投资于战略资产;债务融资有利于实现战略资产上的价值,但其前提是建立有效的外部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中由于对发行机构缺少激励机制,致使进入资产池的资产具有很高的违约率,这一现象引发了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此,考虑投资者的收益依赖于资产池的质量合约设计模型。假设投资者时间偏好一致,而发行机构时间偏好不一致。基于资产证券化最优合约设计和时间偏好不一致理论,构建了动态的委托代理模型,解析地给出了合约的执行时刻、激励费用与平均激励成本表达式,并分析了时间偏好不一致特质对其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最优激励费用执行时刻、激励费用和平均激励成本与资产池的资产规模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时间偏好不一致特性不影响合约的最优执行时刻,但增加了激励费用与平均激励成本;本文的结论与从信息角度研究的结论类似,时间偏好不一致特质也解释了资产池的"风险分散效应"和"信息成本效应"之间的效应权衡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合约理论框架下建立一个带有内生信贷约束条件的模型,量化研究随机流动性冲击下的企业债务能力、流动性需求及风险管理最优策略。内生信贷约束条件将企业家对偿还贷款有限承诺所导致的道德风险与企业资产回收率这两个影响债务融资能力的内外因素自洽地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研究结论表明:考虑到随机流动性冲击,债务能力权衡了企业的还款违约成本与投资不足的机会成本,由推导得到的模型最优解的显性表达式可知,关于资产回收率、投资项目收益率和成功概率的边际债务能力均是递增的;从企业期望收益最大化出发,企业家提前持有流动性资产对潜在的流动性需求提供保障是最优策略,并且当流动性冲击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时,流动性资产的最优持有规模随着流动性冲击波动率的增加而增加;当短期收入不确定且对冲该异质性风险有成本时,适当暴露于该风险是企业的最优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作为内生因素的代理冲突会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以及信用风险,为此构建了股东风险转移下的代理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运用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方法,研究股东风险转移以及投资不足所形成的代理问题及其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信用价差以及托宾q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结构化模型相比,股东风险转移以及投资不足形成... 相似文献
7.
不完全信息的离散型模糊随机多准则决策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状态概率与准则权重均为区间数且准则值有缺失的离散型模糊随机多准则决策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信息集结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区分准则类型和确定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水平后,首先根据准则类型利用最大、最小算子计算方案集在不同状态下有缺失值的准则上的正、负理想值,再通过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水平与正、负理想值补充方案集在不同状态下缺失的准则值,然后参照准则类型与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水平集结方案集在不同状态下赋值为梯形模糊数的准则值并进行规范化,接着利用熵与离差最大化分别构建规划模型以求解最优状态概率分布与最优准则权重向量,进而得到方案集的综合评价值并确定排序,最后给出具体算例.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DC型养老金投资者通常可以将保费投资于金融市场中无风险资产、风险资产以及通胀指数化债券3种资产。在均值-方差准则下,为了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因素和保障参保人利益,将通胀风险、波动风险、工资风险以及保费退还条款引进投资模型中。利用博弈论思想和随机最优控制技术,通过求解一个扩展HJB方程组,得到了最优时间一致性投资策略和有效前沿的解析表达。最后,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了有、无保费退还条款两种情形下的最优投资策略。此外,还分析了一些主要参数对最优投资策略和有效前沿的影响,并给出了经济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一个更合理的最优契约模型,本文在经典的连续时间代理模型中假设委托人的时间偏好是不一致的且是成熟型的,采用拟双曲贴现函数刻画时间不一致性偏好过程.本文研究了委托人的时间偏好不一致性对委托人的值函数和最优薪金支付边界的影响.与经典的连续时间代理模型相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熟型委托人的值函数和最优薪金支付边界随时间不一致性偏好程度增大而降低.也就是说,为了弥补来自时间偏好不一致性的不确定风险,时间不一致性偏好的委托人比时间一致性偏好的委托人倾向于以一个更低的薪金更早地、更频繁地支付给代理人,使代理人更早地如实披露现金流.这表明委托人的时间不一致性偏好对最优契约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时间不一致性偏好与扩散模型的最优分红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考虑具有时间不一致性偏好的企业管理者的最优分红策略.假定企业盈余资金由一般扩散模型描述,管理者的偏好由准双曲贴现函数刻画,目标是最大化破产前的累积红利现值.基于管理者对自己未来偏好的认识,分别考虑幼稚型和成熟型管理者的最优分红策略.首先利用随机最优控制方法,得到了两类管理者优化问题的HJB方程及验证定理.然后以常系数扩散模型为例,得到幼稚型与成熟型管理者的最优分红策略及最优值函数的解析式,并对分红策略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常系数扩散模型下具有时间不一致性偏好的管理者倾向于提前分红,其中成熟型管理者比幼稚型管理者更倾向于发放红利;此外,通过对幼稚型与成熟型管理者施加合适的破产惩罚,可使得幼稚型与成熟型管理者的最优策略与无破产惩罚的时间一致性偏好管理者的最优策略相同. 相似文献
11.
债务悬空会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进而阻滞其开展正常的投融资活动。为此,提出一种以股权和现金进行混合偿付的谈判式债务悬空应对方法,使用常数相对风险厌恶(CRRA)效用函数刻画债权人效用,并利用HJB(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给出了谈判过程中债权人的最优资产配置。引入资产变现成本,对现有债务再谈判理论中的讨价还价博弈过程进行改进,解决了谈判中的权益分配问题,进一步使用结构化信用衍生产品定价方法,得到了公司资产、债务、股权价值与内生性债务再谈判边界的显式解。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关于波动率的\"微笑型\"信用价差曲线和关于债务期限的\"驼峰型\"信用价差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提出的混合偿付式应对方法有望显著降低企业的发债成本,并可有效控制其信用风险和财务杠杆;特别地,企业经营风险越高,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Leland(1998)于美国芝加哥财务联合会上提出的企业资本结构态模型,结合我国实际从理论上论证该模型在我国运用的可行性,并用我国沪深两市冶金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部分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可以运用并深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可转换证券与风险投资 --可转换债券的信号传递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了一个可转换债券契约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在该模型中,创业者拥有信息优势,他们在开始签订投资契约时已知投资项目的状态信息,而风险投资者不知道,创业者可以通过转换价格向风险投资者传递项目的状态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创业者会选择较高的转换价格,而低水平的创业者则会选择较低的转换价格,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将不同水平的创业者区别开来。可转换债券的这种甄别功能能够减轻风险资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下经济着力于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主要依赖各资本要素的推动.由于投资过程依赖于资本存量的动态调整,AK型企业能够全面刻画实体企业的动态发展过程.本文探究了混合担保模式下AK型企业的最优投融资选择及变化趋势,通过计算既定权益,给出公平担保成本的计算公式.数值模拟部分说明:对于投资额来说,资本存量和增长率呈正向激励,固定担保费和波动率呈反向抑制;对于融资量而言,\"债务保守之谜\"成立;企业所需支付的股权份额与固定担保费呈互补效应,增长率和资本存量的增加会降低该份额,而波动率的增加则会增大该份额;企业的债务积压效应较弱,存在资产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市场的不完备性,本文基于效用无差别定价原理,研究公司证券主观价值,分析最优资本结构,计算最优破产触发水平. 本文发现:1)对于给定的债券发行量,随着非系统风险增加,股权主观价值逐渐减小,财务杠杆逐渐增大,这一结果与完备市场相反;2) 与完备市场下资本结构相比,非完备市场下最优财务杠杆较小,债权的收益率溢价较大;3)股权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溢价随着公司收益流增加而减少;4) 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和非系统风险对破产选择、股权和债权的主观价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