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品的售后服务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通常会采取捆绑销售或单独销售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考虑消费者的异质性并引入竞争导向型企业,通过构建Hotelling以及复制子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企业短期均衡价格以及长期演化稳定的销售策略.研究发现:较高的售后服务成本会促使一方采取捆绑销售策略并使得双方均获益,捆绑销售策略将与单独销售策略共存;非基本消费者比例越高单独销售策略越有利,单独销售策略将成为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相比较竞争导向型的企业而言,利润导向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捆绑销售策略;仿真分析表明高售后服务成本下采取跟随策略的非理性企业会被淘汰,而在低售后服务成本下这一类型企业将会存在于市场上.  相似文献   

2.
当强势供应商同时销售滞销品和畅销品时,通过分析其捆绑销售策略与单独销售策略,探讨了捆绑销售策略对供应链带来的双重影响.结果表明,强势供应商的捆绑销售策略确实能提高滞销品销售量,但也会形成两类新的冲突.一是利润冲突,供应商捆绑销售降低了零售商尤其是供应商自身的利润,不利于整个供应链发展;二是订货量冲突,供应商捆绑销售在提高滞销品订货量的同时降低了畅销品的订货量.建议供应商在捆绑销售的同时进行促销努力以缓解两类冲突,使扭曲的捆绑型供应链得到协调.  相似文献   

3.
研究拥有不同初始基本市场需求量的生产商如何选择其销售渠道问题,建立了链与链竞争模型,分析了不同渠道结构的最优决策,进而得到市场均衡渠道结构.结果表明纯集中渠道及混合渠道都可能成为均衡.如果两制造商的初始基本市场需求量相差不大时,纯集中渠道是均衡;如果两制造商的初始基本市场需求量相差大且产品替代性高时,混合渠道结构是均衡.当制造商拥有绝对高的初始基本需求量时,选择集中渠道是该制造商的占优策略,集中渠道中制造商独自的广告投资将超过分散渠道中制造商和零售商共同的广告投资.  相似文献   

4.
在线信息产品捆绑定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在线信息产品交易各方的互动关系,考虑网络接入商与信息产品生产商各自市场垄断力的对比,研究了两者进行价格决策的先后顺序对信息产品捆绑的最终价格和对信息产品厂商采用捆绑销售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两者同时进行价格决策时,两者均分市场利润;当两者进行序贯博弈时,先决策价格者将获得先动者优势,且消费者在此情形下的总支付将大于当两者同时决策时的总支付;信息产品厂商采用何种捆绑策略与其决策顺序无关,仅与被捆绑产品的捆绑价值参数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预售交易中可能会发生实物价值与消费者估值相差较大的情况,使消费者在选择预售时存在很大的风险.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将期权理论引入到预售策略中,建立期权预售模型,求解出最优订购量和最优期权执行价格,并与普通预售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消费者的估值范围和批发价格均存在某个临界值是零售商选择预售策略的关键,当估值范围或批发价格大于该临界值时,期权预售策略优于普通预售策略,且消费者风险厌恶系数越大,期权预售的优势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异质产品市场的国内外双寡头销售商垄断销售背景下,本文借助Hotelling模型研究了概率销售和传统销售策略作为决策变量的动态博弈演化过程,系统演化的结果表明零售商策略的选择受消费者对概率销售的认同程度以及产品差异程度的双重影响,同时兼顾不同类型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当消费者对概率产品的认同度足以弥补产品差异的损失时,消费者会选择概率产品,否则消费者会选择传统销售产品;对于一些不确定群体以及对概率销售完全不消费群体等特殊群体的消费者采用传统销售和概率销售相结合的灵活销售策略.本文的结果对概率销售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概率销售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考虑由制造商、零售商和具有低碳环保意识的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其中零售商主导供应链,并在纯实体渠道、纯网络渠道和双渠道三种策略中进行选择.本文建立考虑渠道间碳排放差异和销售成本差异的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零售商的最优渠道选择策略.研究发现:实体渠道与网络渠道的单位碳排放差异是影响零售商渠道选择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地,给定其他因素,随着实体渠道相对于网络渠道的单位碳排放水平增加,零售商应依次选择纯实体渠道、双渠道、纯网络渠道.而渠道间碳排放差异对零售商渠道选择策略的影响也会受到渠道间销售成本差异的调节.进一步分析零售商最优定价决策发现:当零售商选择双渠道策略时,随着实体渠道相对于网络渠道单位碳排放水平的增加,零售商应降低实体渠道销售价格,而最优网络渠道销售价格依赖于渠道间碳排放差异的大小.同时,零售商可通过开通新渠道来影响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从而增加零售商自身的利润.  相似文献   

8.
将捆绑定价策略引入到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分析了网络运营商(MP)和信息服务提供商(SP)关于捆绑定价销售策略选择的决策.探讨了收入共享契约在捆绑销售策略下的协调效率.研究表明:捆绑价值参数影响着产业链各主体的利润,成为决定销售策略选择的关键.收入共享契约在捆绑销售策略下的协调效率不稳定,捆绑价值系数和各成本参数的共同作用会使协调作用降低,甚至失效.为此,给出了基于MP与SP合作满意度的Nash谈判收入分配模型,该收入分配机制在捆绑销售策略下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个由制造商、零售商和租赁商三者组成的且面临外部C2C转售平台入侵的租售混合渠道供应链,考虑消费者对购买和租赁产品的价值感知存在差异,研究消费者价值感知差异系数对C2C转售平台入侵和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价值感知差异系数(下称“感知差异系数”)较大时,C2C转售平台不会入侵;当感知差异系数为中等或较小且入侵固定成本和单位生产成本均较小时,C2C转售平台则会入侵,该入侵使得零售商和租赁商均减少订购数量,从而对零售商、租赁商和制造商均产生不利影响;但当感知差异系数中等偏大时,入侵能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预售环境下,存在消费者估值不确定和消费者搜索成本时,销售商的最优定价和配给决策.建立一个两阶段模型,考虑一个销售商出售单一新产品给若干具有战略行为的消费者,消费者根据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佳购买时机,销售商则考虑消费者的战略行为,决策最优的两期价格和预售期配给量.研究结果表明,预售期的配给量取决于单位产品的采购成本.当且仅当单位产品的采购成本介于特定范围内时,销售商应采用预售策略,此时折扣预售策略总是销售商的最佳选择.否则销售商应采用正常销售策略.研究还表明,当消费者的风险成本系数较低时,消费者的搜索成本越高,销售商的预售价格和总利润越低.否则,消费者的搜索成本越高,销售商的预售价格和总利润越高.  相似文献   

11.
Current literatures assume that a consumer's willing to pay(WTP) for a bundle is equal to the sum of his or her separate reservation prices for the component goods and concludes that mixed bundling is superior to pure components in a monopoly market. However, full mixed bundling is a discount conduct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consumers, and the price of the bundle must be lower than the sum of the prices of two products, which must be considered in a consumers' WTP for the bundle.Then, if consumers' reservation prices are heterogeneous and subject to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we can draw opposite conclusions: Full mixed bundling is disadvantageous to firms when Stackelberg pricing.The profit under full mixed bundling is less than that under pur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2.
新产品捆绑上市的鲁棒定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产品信息缺失的上市困境,从传统的供应链合作上市向产品合作上市推进,根据成熟产品和新产品信息的不同,探讨了零售商的四类上市策略,旨在发现哪种策略更有利于新产品推广.研究表明,当两产品捆绑后具有一定互补性时,"捆绑上市+部分信息"策略下零售商的利润完美地逼近"捆绑上市+完全信息"策略,远高于"单独销售+完全信息"策略,凸显了产品合作的价值,使得零售商无需获得新产品的所有信息,就能有效推进新产品成功上市.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垄断企业产品质量改进与过程创新的最优控制问题,考虑参考质量和参考价格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建立了双参考效应下的动态控制模型,分析系统稳态均衡及投资策略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下,存在可行的参数取值使系统为鞍点均衡,企业稳态投资受到产品质量、边际生产成本、参考质量及参考价格的影响。随着参考质量的增大,企业对质量改进的瞬时投资率不断增长而对过程创新的瞬时投资率不断下降,两种瞬时投资率随参考价格的增长而下降,且符号相同时投资组合具有互补性。企业通过对质量与创新投资策略的选择提升消费者需求及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在以旧换再背景下,针对消费者细分市场(同时存在原始消费者和新晋消费者),研究制造商的生产与定价策略.首先,根据两类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提出了五种市场需求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制造商的五种决策模型,并提出了各决策模型的最优生产与定价策略;其次,以原始消费者所占市场比例为分析变量,对制造商五种最优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制造商的最佳策略选择边界.研究结果表明当两类消费者均对再制造产品有需求时,制造商可以获得最大市场份额;而制造商对最佳生产与定价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分析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取值边界的大小关系.最后,采用数值仿真对上述结论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贸易信用融资和银行外部融资是两种常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零售商的异质性,构建了核心企业主导的贸易信用融资模型,探讨了零售商异质性如何影响核心企业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选择.结果表明,核心企业的贸易信用分配最优决策存在且唯一,受零售商市场需求和初始资本异质性的影响;在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核心企业会优先放贷给市场需求大而资金最缺乏的零售商,可能拒绝部分零售商贷款.对比核心企业回购担保的银行外部融资情形发现,如果外部融资成本没有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则当零售商市场需求或初始资本的异质性程度较大时,核心企业优先选择贸易信用融资模式向零售商贷款;当零售商初始资本的异质性程度较小时,核心企业优先选择为零售商的银行贷款进行担保.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中存在盗版产品情形下,研究了网络外部性对信息产品定价策略的影响.信息产品提供商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质量以控制盗版.在产品质量外生情形下,给出了提供商的三种信息产品定价策略,并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对产品定价与提供商利润的影响.在产品质量内生的情况下,探讨了网络外部性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小的网络外部性对信息产品定价策略没有影响.较大的网络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出现盗版产品,致使提供商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然而,较大的网络外部性导致提供商收益减少.此外,较小的网络外部性会促使提供商降低产品质量,而较大的网络外部性会激励提供商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