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个人碳交易是一种直接针对个体消费者的碳减排市场机制,旨在通过引导、管制和鼓励等方式改变消费者高碳能源消费模式,形成低碳能源消费模式,以实现碳减排目的.本文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构建了个人碳交易体系下消费者能源消费效用优化模型和福利变化测度模型,并运用中国电力消费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量与初始碳排放权、能源价格呈显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量与交易成本呈负向相关关系;初始碳排放权正向影响高排放者和低排放者的能源消费量;交易成本正向影响低排放者能源消费量、负向影响高排放者能源消费量;由于缓冲效应的存在,能源价格对消费者能源消费量的影响不显著;个人碳交易体系下,高排放者是福利的受损方,而低排放者是福利的获益方,实现了高污染者向低污染者的补贴,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该研究成果对于今后个人碳交易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后补贴时代”的市场化发展,提出建立面向下游消费者的道路交通碳交易机制以接力补贴政策的退坡。以消费者年均综合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碳交易机制下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选择模型,并计算分析碳交易市场均衡碳价及其影响因素;然后基于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道路交通碳交易机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最后以现实世界中的典型车型作为案例,对模型进行数值验证与情景分析,进而得出相关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碳价与均衡碳价的关系是影响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市场碳价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在碳排放成本方面优势逐渐显现,理性的消费者将更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与电能碳排放因子,可导致均衡碳价下降,进而提高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占比;通过合理调控初始碳配额与市场碳价可增加社会平均福利。因此,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引入道路交通碳交易机制可有效驱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选择行为的转变,促进道路交通低碳转型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阶梯电价作为一种电力定价方式,将环境成本纳入电力成本核算体系,要求高用电量群体承担较高的电力价格。但这一定价方式违背了规模经济中平均成本随需求量增加而降低的规律。鉴于此,本文基于个人碳交易理论,构建阶梯电价的定价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不同电力消费群体间电力价格差距,研究成果为能源商品价格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碳交易政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评价该政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中国30个省(市) 2009–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并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价中国碳交易政策对可持续经济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1)碳交易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地区的可持续经济福利增长,相对于碳交易非试点地区,试点地区的可持续经济福利提高了0.122万元/人. 2)碳交易政策对东部试点地区的可持续经济福利的影响相对最大,为0.202万元/人,同时,随着清洁能源消费和研发投资增加,碳交易政策能显著促进东部试点地区可持续经济福利水平提高. 3)碳交易政策对可持续经济福利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滞后期约为两年.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碳限额交易机制下碳交易价格对供应链碳排放的影响,我们引入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建立制造商处于领导地位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供应链分散决策模式和集中决策模式下碳交易价格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供应链分散决策模式还是集中决策模式,对于清洁型制造商和低减排成本中间型制造商,碳交易价格的上升会使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减少;对于高减排成本中间型制造商,随着碳交易价格的上升,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呈现先减少再增加最后再次减少的趋势;对于污染型制造商,随着碳交易价格的上升,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就最优单位碳排放量而言,集中决策模式下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低于分散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的物流配送路径问题,引入考虑车辆载重和速度的碳排放度量方法,以TSP为基本参考模型,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 将该模型与传统的仅考虑经济费用的路径优化模型进行比较,说明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的路径安排策略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 通过数值实验探讨了碳交易、碳价格和碳配额对物流配送路径策略、碳排放量和总成本的影响. 并根据数值实验结果提炼出了一些对物流企业如何控制成本和降低碳排放的配送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外包制造下,为分析碳交易对低碳供应链影响和研究低碳供应链协调机制,基于外包制造分别构建由一个低碳产品制造商、一个普通产品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参与的分散决策博弈模型和集中决策博弈模型.基于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时最优解,首先,剖析碳交易对两种产品最优定价、需求量、单位外包制造费用和利润的影响;其次,分析碳交易下两种产品对环境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最后,运用Shapley值法实现低碳供应链协调.研究主要得到:1)分散决策时,在碳交易下低碳产品生产商可以通过提高单位外包制造费用来增加利润;2)当单位普通产品与单位低碳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比小于3时,无论分散决策还是集中决策,碳交易不仅可以降低两种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还减少消费者剩余;3)运用Shapley值法可以根据低碳供应链成员的贡献有效分配低碳供应链成员利润,避免边际损失,实现低碳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选取1955~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和人均GDP数据,建立了基于三次方关系的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均GDP的EKC模型,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线性回归系数和二次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GDP之间存在"N"型EKC曲线,且不存在拐点;能源强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N"型EKC曲线,但存在拐点。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和熵权评价法表明:人均GDP增加是能源消费增加的驱动力,能源强度的降低能抑制能源消费的增加;能源强度的扩展模型和最佳子集回归表明:对能源强度影响最大的是工业能源强度,其次是工业结构,然后是第三产业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9.
碳配额初始分配是碳市场建设与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考察配额初始分配对跨期碳市场效率影响,深刻理解初始分配与储存及借贷间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充分发挥二者协同作用,提高跨期碳市场效率.本研究构建了考虑配额分配的两期碳市场效率模型,考察了初始分配对无储存和借贷、单独储存及储存借贷混合三种机制下的跨期碳市场效率影响.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无储存和借贷机制下的跨期碳市场有效性严格依赖于初始分配,当初始分配有效,跨期碳市场有效,否则无效.当首期初始配额充足时,单独储存机制下的跨期碳市场有效,跨期均衡价格满足Hotelling规则.当首期初始配额不足时,单独储存机制下的跨期碳市场无效,且第一期价格大于第二期贴现价格.储存借贷混合机制下的跨期碳市场配置有效,跨期均衡价格满足Hotelling规则,且其有效性与初始分配无关.  相似文献   

10.
以基于自主体模拟和投入产出模型为建模手段,在宏观层面构建了中国17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模型,在微观层面构建了部门细分的企业创新模型。模型通过微观企业自主体的创新驱动宏观层面部门间投入产出关系、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趋势的演化。研究发现,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使得能源消费峰值和碳排放峰值出现的年份存在不确定性。能源消费峰值年份在2025年至2036年期间呈现正态分布;而碳排放峰值年份在2024年至2033年间呈现正态分布;其中,能源消费峰值出现的概率最大年为2031年,概率为23.57%;碳排放峰值出现的概率最大年为2029年,概率为33.51%。以多次模拟的平均值分析,中国未来能源消费量的高峰约出现在2031年,高峰值为5146Mtce;中国碳排放高峰出现在2029年,峰值为2.7GtC。  相似文献   

11.
在强制碳减排政策下,企业希望通过寻租等手段逃避减排责任的动机强烈,而现行的环境规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过多的寻租空间.构建基于SWARM的碳交易市场仿真模型,模拟不同寻租环境下碳交易市场排放权交易,从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三个方面衡量市场运行效率,考察碳排放权免费分配方式下,不同寻租环境对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寻租行为会通过改变初始配额的分配总量和结构,影响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但对市场价格波动没有显著作用.寻租行为对市场运行效率"不降反升"的影响反映出初始配额免费分配法并不能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减少政府对碳交易市场的干预,从免费分配方式向定价出售或拍卖方式过渡,不仅能明确价格信号,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还能从源头上切断企业寻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1日我国实行新个人所得税法.个人可支配收入不仅受到直接税(如个人所得税),同时也受到间接税(如消费税)的影响.这两种不同的税收对社会福利、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到底会有怎样的影响?我国的消费税应该做出怎样相应的改革?本文建立一般经济均衡模型分析征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消费税对社会福利水平及宏观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以2010年经济运行数据作为基期校准各项参数,通过大量模拟计算显示,适当降低消费税税率、乡村居民个人收入税税率和适当调高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税税率,有利于乡村居民社会福利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其次,加大第一产业进口,或者减少第二产业出口,有利于两类居民社会福利水平、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增加;另外,第一产业净进口与第二产业净出口同步增长时,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是,第一产业将受到巨大冲击.最后,文章指出效用函数的替代弹性对社会福利总水平精度比生产函数的替代弹性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总量管制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下,发电商在机组优化调度过程当中应将碳交易成本在模型中一并加以考虑.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商还面临着电价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借鉴风险价值和条件风险价值方法刻画电价风险,并定义鲁棒利润和条件鲁棒利润描述发电商的利润,提出考虑碳排放权交易和电价风险的发电商优化调度模型.借助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电价场景,将所建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进行求解.通过10机24时段系统的算例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发电商可以利用该模型优化发电,平衡利润和风险,根据碳排放权价格的高低做出出售配额或购买配额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企业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公众的公共健康水平,阻碍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与方法,围绕公共健康损失赔偿大小,研究了公众与高污染企业能源消费行为策略选择的互动机制;运用数值实验建立了公共健康损失赔偿较小、公共健康损失赔偿较大以及公共健康损失与企业额外收益均较大三种博弈场景,展示了决策参数的不同取值和初始状态改变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场景下,公众参与下的企业能源消费行为演化路径的速度与策略均有差异.公众与高污染企业的策略主要由公众健康损失赔偿、企业转型成本及额外收益共同决定;公共健康损失赔偿较大、污染企业实行能源转型策略比例达到95%以上与企业额外收益足够大时,公众与污染企业最终分别演化为不参与环境管理和实行能源转型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公共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领域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灾区.居住建筑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个体特征导致居住建筑能耗不但与建筑自身有关,更与居住者的行为意识、生活习惯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相关学者对居住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在进行分析时并未将每户家庭建筑面积考虑在内,而每户家庭建筑面积是导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产生"稀释效应"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所得结论有失偏颇.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建筑能耗的"稀释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在入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扩展的STIPAT模型,并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对"稀释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验证了每户家庭建筑面积对建筑能耗的确存在"稀释效应",从而为学者的研究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预测地铁线路未来牵引能耗.有助于评价线路的牵引用能效率、节约能源.地铁牵引能耗影响因素众多且呈非线性关系.因此基于历史数据建立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对地铁牵引能耗进行预测.首先,将牵引能耗的影响因素分为供电系统、线路条件、列车属性、运营组织及环境因素五类,并选取线路可变影响因素作为模型输入;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寻优,适用度函数设计采用交叉验证方法:最后,基于模型最优参数对牵引能耗进行预测.案例结果表明,交叉验证方法有助于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