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个人碳交易是一种直接针对个体消费者的碳减排市场机制,旨在通过引导、管制和鼓励等方式改变消费者高碳能源消费模式,形成低碳能源消费模式,以实现碳减排目的.本文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构建了个人碳交易体系下消费者能源消费效用优化模型和福利变化测度模型,并运用中国电力消费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量与初始碳排放权、能源价格呈显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量与交易成本呈负向相关关系;初始碳排放权正向影响高排放者和低排放者的能源消费量;交易成本正向影响低排放者能源消费量、负向影响高排放者能源消费量;由于缓冲效应的存在,能源价格对消费者能源消费量的影响不显著;个人碳交易体系下,高排放者是福利的受损方,而低排放者是福利的获益方,实现了高污染者向低污染者的补贴,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该研究成果对于今后个人碳交易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后补贴时代”的市场化发展,提出建立面向下游消费者的道路交通碳交易机制以接力补贴政策的退坡。以消费者年均综合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碳交易机制下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选择模型,并计算分析碳交易市场均衡碳价及其影响因素;然后基于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道路交通碳交易机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最后以现实世界中的典型车型作为案例,对模型进行数值验证与情景分析,进而得出相关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碳价与均衡碳价的关系是影响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市场碳价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在碳排放成本方面优势逐渐显现,理性的消费者将更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与电能碳排放因子,可导致均衡碳价下降,进而提高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占比;通过合理调控初始碳配额与市场碳价可增加社会平均福利。因此,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引入道路交通碳交易机制可有效驱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选择行为的转变,促进道路交通低碳转型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家电产业的低碳转型是助力实现“碳中和”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落实家电产业的“双碳”目标是一项涉及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系统工程.目前低碳转型政策主要集中于对生产供给侧和生产者的环境责任规范设计,对消费需求侧的碳减排问题关注不足,缺乏直接针对消费者的碳责任规制措施.为此,本文在考虑消费者碳责任的基础上研究供需协同的家电产业碳中和方案,提出建立以电价规制、环保积分制、押金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从需求侧着力引导供给侧绿色转型;建立消费者与政府、生产商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三方协同推进家电产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探究不同演化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博弈系统存在三个演化稳定点,分别对应家电产业碳中和的三个阶段,其中,政府在产业低碳转型的起步和发展阶段起主导作用,市场机制驱动价值共创的成熟阶段为理想状态,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碳中和的必要路径;生产商的决策行为受消费者的策略选择影响,体现于消费行为的低碳转型倒逼生产端的绿色创新与清洁生产;个人碳积分、电价规制等激励政策能够有效促进消费行为模式的转型升级,而环保押金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绿色消费意愿.基于博弈分析和系统仿...  相似文献   

4.
为控制碳排放量,实施低碳政策以促进低碳供应链管理是必然选择.考虑由多个制造商、销售商和需求市场构成的供应链网络,分析两种减排政策:碳税和碳限额与交易政策,探讨两种减排政策下供应链网络成员的优化问题及均衡条件,以及两种减排政策的均衡条件,构建两种减排政策下的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基于欧拉方法求解模型,给出算例,分析碳税政策下,不同碳排放阈值下网络均衡结果的变化及最优的碳税税率确定问题;探讨碳交易政策下,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对网络均衡结果的影响,给出最优碳信用的分配方案;最后对两种政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碳交易政策下的碳排放量低于碳税政策下的排放量,碳交易政策下的网络总利润高于碳税政策下的总利润.碳税政策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压力,碳交易政策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剑 《系统管理学报》2012,21(6):721-728,735
人类对资源的使用量急剧扩张,已经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以低能耗、低污染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同时也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对当前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指出低碳时代供应链管理值得重点关注的几个重要方向:“碳排放”成本在供应链上的分布与科学度量;低碳供应链的生产与运输模式选择与优化;不同回收和再制造模式下,低碳供应链的运作优化;考虑顾客选择行为的低碳供应链的运作优化,引入碳交易市场的供应链运作优化;低碳供应链的能源供给与生产运作的协调与优化;以及低碳供应链上不同利益主体间运作的协调与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碳限额交易机制下碳交易价格对供应链碳排放的影响,我们引入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建立制造商处于领导地位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供应链分散决策模式和集中决策模式下碳交易价格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供应链分散决策模式还是集中决策模式,对于清洁型制造商和低减排成本中间型制造商,碳交易价格的上升会使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减少;对于高减排成本中间型制造商,随着碳交易价格的上升,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呈现先减少再增加最后再次减少的趋势;对于污染型制造商,随着碳交易价格的上升,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就最优单位碳排放量而言,集中决策模式下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低于分散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7.
碳价、交易成本及减排效果问题是个人碳交易研究的核心。在现实中,碳交易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无效率的讨价还价;相比企业碳交易,个人碳交易的交易成本更高,进而影响消费者报价策略。本文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情境下的报价博弈模型,研究了交易成本对消费者报价策略的影响。同时通过数值模拟法对比了个人碳交易与阶梯电价在减排效果上的差异。研究发现适中的排放权初始碳配额量是消费者报价博弈行为开展的基础;博弈模型存在两个纳什均衡点,交易成本对买卖方双方的报价策略影响不同;个人碳交易机制的节能减排效果更优。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期望为中国未来个人碳交易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消费者碳敏感情形下,研究了竞争制造商的采购策略选择问题.建立了两个制造商分别选择生产策略或低碳采购策略的四种模型,得到了最优零售价格,批发价格以及供应链各方的最优利润.研究发现:较低的消费者碳敏感度会促使制造商均选择生产模式,使双方陷入囚徒困境.当消费者碳敏感度适中且碳减排差异较大时,制造商均选择低碳采购并实现Pareto改进.然而,当消费者碳敏感度较高且碳减排差异较小时,均衡策略为制造商选择差异化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碳配额交易机制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有效的碳减排市场激励手段.为了探究此机制下企业生产、减排和碳交易的最优决策以及低碳技术的扩散度,构建了低碳技术-传统技术两种减排博弈模型,分析各参数对最优决策的影响;同时,以WS小世界网络为载体,设计演化规则,利用数值仿真探索各要素对低碳技术扩散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碳配额和竞争强度升高对减排水平、碳价格和碳交易量提升无益,但产量与碳配额正相关,与竞争强度负相关.宏观层面,低碳技术的扩散程度取决于企业间竞争强度以及碳配额水平,碳配额的降低以及企业竞争强度的减弱都能够促进低碳技术的扩散.与补贴机制相比,碳配额交易机制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即碳配额交易机制能够促进低碳技术扩散程度并令企业获得更高利润.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双碳”目标,促进低碳产业发展,政府采取碳税、碳约束以及碳交易等碳减排政策推动企业低碳转型,而再制造为企业碳减排提供了有效途径.在知识产权保护下,授权再制造模式成为原始制造商增加收益并应对再制造品市场竞争冲击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授权再制造构建并对比分析三种碳减排政策下原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博弈模型,以探究政府碳减排政策对授权再制造供应链影响.研究主要得到:1)三种碳减排政策下,单位碳税额、碳排放上限值及碳交易价格是影响原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生产与定价决策的重要因素,原始制造商可以通过降低单位授权费用增加利润,但三种碳减排政策并不总是对再制造商有利;2)政府实施高税率的碳税政策、低限额的碳约束政策或者高碳定价的碳交易政策均能为再制造商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且再制造产品销售量还受消费者偏好与两种产品碳排量比值大小影响; 3)三种碳减排政策均能够降低供应链对环境的总影响,当单位碳税额与碳交易价格相比较小时,碳交易政策最利于环境保护且实现两种产品制造商双赢.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low-carbon policies on channel coordination for a two-echelon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one supplier and one retailer. Four different models are considered: the basic model, the carbon emission model,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model and the carbon tax model. We find that the government policy on all carbon emission models is not universal among the firms as well as the customers.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policy is always better than the carbon emission policy and the carbon tax policy when the allocated carbon emission quotas are greater than the carbon emissions.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policy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mechanism which can motivate the supply chain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supply chain prefers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policy with higher carbon price to other policies. In the framework of Stackelberg game with the supplier as the leader, for each carbon policy, the paper present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with the all-unit wholesale quantity discount contract (AWQD). We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low-carbon policies on channel coordination for the foul" low-carbon policies.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examine our findings.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和由两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分别建立了制造商处于领导地位的Stackelberg 博弈模型. 给出了这两种模型的最优零售价、批发价、单位碳排放量和各方的最优利润,分析了两种渠道结构下碳税和消费者环保意识对制造商单位碳排放量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 研究发现,对于清洁型制造商,政府碳税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加会使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减少;对于污染型制造商,政府碳税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加会使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增加. 进而指出,为降低制造商的单位碳排放量,针对清洁型制造商,政府应提高碳税,针对污染型制造商,政府应降低碳税.  相似文献   

13.
针对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的物流配送路径问题,引入考虑车辆载重和速度的碳排放度量方法,以TSP为基本参考模型,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 将该模型与传统的仅考虑经济费用的路径优化模型进行比较,说明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的路径安排策略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 通过数值实验探讨了碳交易、碳价格和碳配额对物流配送路径策略、碳排放量和总成本的影响. 并根据数值实验结果提炼出了一些对物流企业如何控制成本和降低碳排放的配送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强制碳减排政策下,企业希望通过寻租等手段逃避减排责任的动机强烈,而现行的环境规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过多的寻租空间.构建基于SWARM的碳交易市场仿真模型,模拟不同寻租环境下碳交易市场排放权交易,从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三个方面衡量市场运行效率,考察碳排放权免费分配方式下,不同寻租环境对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寻租行为会通过改变初始配额的分配总量和结构,影响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但对市场价格波动没有显著作用.寻租行为对市场运行效率"不降反升"的影响反映出初始配额免费分配法并不能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减少政府对碳交易市场的干预,从免费分配方式向定价出售或拍卖方式过渡,不仅能明确价格信号,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还能从源头上切断企业寻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频组合模型的中国区域碳市场价格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的中国区域性碳排放市场受到交易制度,异质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碳价呈现出非线性,非平稳,多频率等特征,风险较为突出.研究碳价的预测方法,有利于碳市场风险管理.传统的单一模型不能全面刻画碳价波动特征,论文构建多频率组合预测模型.运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将碳价时间序列分解为互不耦合的模态分量;将这些分量分为高,中,低频部分,分别选择适合三种不同频率模态下的预测方法NAR(non-linear autoregressive),WNN(wavelet neural network),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确定其输入输出结构以分类预测;利用PSO-SVM集成碳价分类预测结果,发现:与NAR,WNN,SVM,GARCH等单模型相比,论文的多频率组合预测模型精度更高,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碳价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力市场和碳市场的发展,将需求响应和碳交易机制引入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调度中,有助于引导用户和系统运营商优化用电和调度计划。通过分时电价和需求响应激励补贴等综合型激励措施引导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并基于IGDT(information gap decision theory)理论构建了考虑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以及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随机优化调度模型,并通过KKT条件和大M法将双层模型转化为单层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引入需求响应和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之后能够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环保运行。  相似文献   

17.
考虑由制造商、零售商和具有低碳环保意识的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其中零售商主导供应链,并在纯实体渠道、纯网络渠道和双渠道三种策略中进行选择.本文建立考虑渠道间碳排放差异和销售成本差异的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零售商的最优渠道选择策略.研究发现:实体渠道与网络渠道的单位碳排放差异是影响零售商渠道选择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地,给定其他因素,随着实体渠道相对于网络渠道的单位碳排放水平增加,零售商应依次选择纯实体渠道、双渠道、纯网络渠道.而渠道间碳排放差异对零售商渠道选择策略的影响也会受到渠道间销售成本差异的调节.进一步分析零售商最优定价决策发现:当零售商选择双渠道策略时,随着实体渠道相对于网络渠道单位碳排放水平的增加,零售商应降低实体渠道销售价格,而最优网络渠道销售价格依赖于渠道间碳排放差异的大小.同时,零售商可通过开通新渠道来影响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从而增加零售商自身的利润.  相似文献   

18.
针对零售商主导供应链在碳交易和消费者低碳偏好下的减排合作决策问题,以供应商不减排投资分散决策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供应商减排投资的斯坦伯格博弈和垂直纳什博弈不合作模型及集中决策合作博弈模型.给出了供应商减排投资和选择垂直纳什博弈的条件,分析了零售价、减排量、需求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变化.研究发现,供应商投资减排,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均增加且供应商利润在垂直纳什博弈均衡时比斯坦伯格博弈均衡时大,但斯坦伯格博弈和垂直纳什博弈均不能实现低碳供应链协调;特定条件下的垂直纳什博弈和集中决策的零售价格低于供应商不进行减排投资下的普通产品零售价格,即低碳并不一定高价.指出零售商具有选择与供应商进行投资减排合作的动力,从而构建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共同决策批发价格的纳什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来实现供应链减排合作与利润分配.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