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痕量钴镍的催化极谱同时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钴(Ⅱ)镍(Ⅱ)在丁二酮肟、亚硝酸钠、磺基水杨酸和NH_4OH-NH_4CI的溶液中,均能产生相当灵敏的催化波,其峰电位分别为-1.27V(钴)和-1.08V(镍)(Vs,S.C.E).在浓度为1.0×10~(-10)~1.0 ×10~(-6)g/mL(钴)和1.0×10~(-9)~1.0×10~(-6)g/mL(镍)的范围内,峰高与浓度成线性关系.用该方法同时测定了水体中、头发中、高纯氧化铜及钴矿中的痕量钴和镍.还测定了维生素B_(12)和C中的痕量钴.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吸附溶出催化伏安法测定痕量锗的方法。该方法最佳体系为0.15 mol/L KCl+1.0×10~(-3) mol/L 3,4-二羟基苯甲醛(DHB)+2.0×10~(-3)mol/L EDTA+3.0×10~(-3)mol/L V(Ⅳ),pH2.15。其线性范围为1.2×10~(-10)~6.O×10~(-8)mol/L,最低检出浓度为3.6×10~(-11)mol/L Ge(Ⅳ)。  相似文献   

3.
随着半导体材料的发展,近来对薄膜半导体材料的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国外己采用了各种分析方法,如离子探针质谱、放射化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及化学光谱分析法。 我们结合任务要求及现有条件,开展了用化学光谱法分析硅外延层中的某些重金属杂质的工作。方法的要点是以氢氟酸与硝酸为腐蚀液,控制不同的时间,将硅的外延层逐层腐蚀下来,然后在密闭条件下加热,使基体挥散,以达到分离和浓缩杂质的目的,最后将浓缩物以光谱测定。 考虑到被测杂质大多数为电活性杂质(如Ag、Cu、Mn、Ni、Au、B等)环境污染较少,试剂空白也较常见元素低的原故,所以采用了化学光谱法。在国外主要是用空心阴极光源,由于这种方法操作复杂,且受现有条件的限制,我们采用了近来发展的“氩弧法”。该法的特点是对某些元素分析的绝对灵敏度高,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因此对薄层分析是有利的。根据我们测定的结果,各种元素测定的灵敏度为: Ag 1.0×10~(-11)g,Be 1.0×10~(-10)g;Mn 1.0×10~(-9)g; Cu 2.0×10~(-9)g; Au 2.0×10~(-9)g; Fe 3.0×10~(-9)g; Ni 1.0×10~(-8)g; B 5.0×10~(-8)g;Zn 2.3×10~(-8)g. 标准偏差2—50%。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4,6-二溴代苤硒脑为活性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剂,PVC为支持体研制了亚硒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电极对硒(Ⅳ)的响应范围为3.2×10~(-6)~1.0×10~(-1)mol硒(Ⅳ)/L,斜率为-23.6mV(21℃),检测限为1.0×10~(-6)mol硒(Ⅳ)/L.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用碳纤维电极用运导数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定V_E,在0.01mol/LHCIO_4——CH_3CH_2OH溶液中,得到了一对氧化——还原电对,线性范围是1.0×10~(-6)~5.0×10(-8)mol/L。检出限为5.O×10(-10)mol/L,并研究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目视比色法测定碘酸铜的溶度积常数,经过对试剂浓度、用量、操作方法等反复试验,测得K_(spcu(IO_3)_2)值能稳定在1.4× 10~(-7)—1.9×10~(-7)范围,比催化动力学测定值1.7×10~(-7)—3.6×10~(-7)更接近文献值1.4×10~(-7)。经大一无机实验课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咸宁学院学报》2002,22(6):66-68
提出了Ru(phen)32+-SO32+-Ce(Ⅳ)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溶液中亚硫酸盐的方法.SO32-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1.0×10-7~1.0×10-4mol/L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为1.97×10-7mol/L(S/N=3),1.0×10-4mol/LSO32溶液重复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9%.该方法用于测定白葡萄酒中亚硫酸盐总含量为4.006×10-5mol/L,加标回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Gd和Sm—TTA—Phen—TritonX—100体系的共发光现象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试验了实验条件的影响(pH、TTA、Phen、Gd、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有机溶剂、稀土干扰离子)。该体系的共发荧光的效应可用于测定超痕量的Sm~(3+),其浓度在1.0×10~(-9)——6.0×10~(-8)M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7.5×10~(-10)M,比文献提出的检定限降低了50倍。测定钐的灵敏度比没有Gd存在时Sm—TTA—Phen体系的灵敏度提高20多倍。  相似文献   

9.
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铜铁试剂(Cup)-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HAc体系的伏安行为,发现在pH为4.0~4.5,0.4 mol/L的六次甲基四胺中,铜(Ⅱ)、铅(Ⅱ)在铜铁试剂存在下,分别于-0.26 V(vs.SCE)-、0.58 V(vs.SCE)左右产生一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铜(Ⅱ)、铅(Ⅱ)的浓度分别在8.0×10-8~8.0×10-6mol/L、4.0×10-8~8.0×10-6mol/L的范围内与相应的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1.0×10-8mol/L和6.0×10-9mol/L.该方法用于大米、大白菜中铜(Ⅱ)、铅(Ⅱ)浓度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铽一六氟乙酰丙酮一三辛基氧化膦—Triton X—100荧光体系,并确定了最佳的实验条件。用本法可不经萃取直接在水溶液中测定痕量的Tb~(3+),其灵敏度比萃取法增加3—5倍。铽的浓度在5.0×10~(-9)—4.0×10~(-6)M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定限可达1.0×10~(-9)M。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合成稀土氧化物试样中的铽,结果令人满意。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Tb~(3+)荧光反应的增溶、增敏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低酸度介质中铀酰和dl-酒石酸的络合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阳离子交换法研究了低酸度介质中不同温度下 UO_2~(++)-dl-酒石酸的络合形成,证明在溶液中存在有 UO_2 HL~-,较高温度时还发现存在有 UO_2HL(H_2L)~(3-),在25、35、45和55℃时,β_1为1.5×10~(-6)、1.1×10~(-6)、6.6×10~(-7)、3.8×10~(-7);在45°C、55℃时,β_2为2.0×10~(-3)、4.2×10~(-3),求得△H(β_1)是—4.8千卡/克分子.  相似文献   

12.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色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恒电流电解法与流动注射技术相结合,在线电解定量产生不稳定化学发光试剂Mn(Ⅲ),基于Mn(Ⅲ)能直接氧化色氨酸产生化学发光,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色氨酸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色氨酸的范围为1.0×10-6~1.0×10-4g/mL,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7g/mL,相对标准偏差r=2.2%(1.0×10-5g/mL,n=11)。  相似文献   

13.
对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予聚体(PEU)分别与1,3—二(3—羟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Ⅰ)和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齐聚物(Ⅱ)在THF/DOX中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程度直至6O%,这两种反应均为二级反应。PEU与Ⅰ对应于65、56和47℃三个温度的反应速度常数分别为6.3×10~(-2)、3.8×10~(-2)和1.68×10~(-2)1/mol·min, PEU与Ⅰ的反应活化能及频率因子分别为66,14kJ/mol和1.l×10~9;PEU与Ⅱ对应于65、56和47℃三个温度的反应速度常数分别为9.9×10~(-3)、2.4×10~(-3)和1.76×10~(-3)1/mol·min,PEU与Ⅱ的反应活化能及频率因子分别为85.81kJ/mol和1.43×10~(11)。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葛根和葛藤中几种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葛根和葛藤中葛根素、大豆甙元和芦丁含量.以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电极电位为0.90V(vs.SCE),在50mmol/L硼酸盐缓冲液(pH9.0)中,使用长40cm熔融石英毛细管,当分离电压为9kV,上述三组分在12min内完全分离.葛根素、大豆甙元和芦丁浓度与电泳峰电流分别在2.5×10-6~1.0×10-3,1.0×10-6~1.0×10-3和5.0×10-6~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S/N=3)分别为3.4×10-7,2.4×10-7和5.1×10-7mol/L.7次测定葛根素、大豆甙元和芦丁的混合标准溶液,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1%,2.47%和4.21%.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温度为77K时,压力为6×10~(-6)~5×10~(-8)乇,总量为W≤7×10~(-7)克的氩在1.0克椰子活性炭上的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类型。为捕集真空状态下的微量氩提供了实验依据,为定量分析痕量氩建立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我们采用流动微波放皂——化学发光技术对N(~4S)—CS_2体系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结果:k=(3.09_(-0.80)~(+1.08)×10~(-11)exp[(-1.87±0.22)/RT]cm~3·molecu~(-1)·S~(-1)利用修正的半经验Hartra—Fock—Rothaan方程的MNDO程序计算出反应的二个过渡态的结构及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硫酸钠(NaLS)存在下,Br—BTAM和Br—BTAE与Co~(3+)的三元配合物.研究表明,在pH8.5~9.7时,Co~(3+)与Br—BTAM和Br—BTAE的配合物分别于波长595nm和575nm处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度分剐为9.5×10~4和1.07×10~5L.Mol~(-1).Cm~(-1).应用连续变化法,等摩尔系列法以及平衡移动法、斜率比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o:Br—BTAM和Co:Br—BTAE均为1:2,配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1.0×10~(10)和8.65×10~(10).首次用光度法测定了Br—BTAM和Br—BTAE的离解常数为pK_(Br-BTAE)=13.0(pK_1=2.9,pK_2=10.1),pK_(Br-BTAM)=13.10(pK_1=3.9,pK_2=9.2)。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PH3.0的条件下,邻二氮菲活化Pd(Ⅱ)催化氧气氧化双硫腙的慢反应,以萃取平衡控制反应时间和水相中双硫腙的浓度,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有机相中的绿色(620nm)减退,建立了测定痕量Pd(Ⅱ)的新方法.方法的灵敏度为1.0×10~(-8)gPd(Ⅱ)·ml~(-1),线性范围为1.0×10~(-8)-5.0×10~(-7)gPd(Ⅱ)·ml~(-1).对干扰的金属离子可用萃取方法进行分离,对干扰的氧化性离子可用盐酸羟胺消除,将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Pd(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黄素单核苷酸FMN在汞电极上强烈吸附的性质,用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了FMN,找出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在5.1×10~(-8)~5.1×10~(-7)M间,FMN浓度与吸附溶出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1.0×10_(-9)M,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特性粘数[η],重均分子量Mw和GPC,以宽分布的高聚物试样得到单分散的粘度—分子量关系式的方法,建立了由聚已二酸丁二醇酯(Mn=1750),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扩链剂1,4—丁二醇(BDO)形成的低硬含量聚氨酯在25℃时五种溶剂中的单分散Mark—Houwink关系式: DMF[η]=1.540×10~(-2) Mw0.748 THF[η]=1.211×10~(-2)Mw0.783 二氧六环:[η]=7.623×10~(-3)Mw0.820 环已酮[η]=1.157×10~(-2)Ww0.785 DMSO[η]=4.550×10~(-2)MW0.647 按照上述式子计算得到的Mη与单分散的Mark—Houwink关系式相吻合,而与试样的分布宽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