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塘青虾混养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是利用在常规鱼种池或成鱼池内通过投放幼虾或虾苗,在基本保持或略低于原有鱼产量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措施和方法,增加青虾产量,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这是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也是江苏省兴化市首次承担的部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20-21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的种类繁多,达170多种。该课题以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国内市场需求、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虾蟹类(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青虾、河蟹),贝类(栉孔扇贝、海水珍珠贝、淡水珍珠贝)和藻类(海带、紫菜)为研究对象,应用群体选育、家系培育、杂交育种、复合育种等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63-63
一、智能化水产养殖信息系统 国家863计划“智能化水产养殖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课题以北京水产养殖业为背景研制开发,应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COM组件技术、ASP技术、Windows DNA技术对鱼病诊断专家系统(含特种水产品)、淡水虾养殖专家系统、河蟹养殖专家系统、水产养殖信息系统、远程专家咨询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开发了池塘水质评价与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南美白对虾全过程养殖专家咨询系统、基于呼叫中心的鱼病咨询系统、基于PDA的移动式鱼病诊断专家系统和机顶盒水产养殖信息推送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选择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草鱼和鲢鳙鲫鱼,针对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和细菌性鲢鳙鲫鱼暴发性出血病在我国的发病现状,特别是现有养殖模式下出血性疾病持续暴发、有效控制技术缺少等问题,在系统调查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出血性疾病流行规律和病原分型分布的基础上,开展了病原快速检测技术和诊断规程研究,熟化了疫苗制备、生态防控、免疫制剂创制、药物安全使用、风险因子分析等单项技术,制订出以病害预警、免疫预防、健康养殖技术为主及抗病药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并在全国淡水养殖鱼主养区域进行示范。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4,(4):13-13,15
罗非鱼、鲤、鲢、草鱼、鲫和牙鲆等是我国海、淡水的主要养殖鱼类,2005年上述品种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占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40%以上,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存在人工培育的良种少、优良性状退化严重及育种材料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本项目以具有良好基础的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育种技术,集成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建立较为完整的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系统创新育种材料;选育出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4个,新品系7个,建立各种杂交配套系20个;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5,(8):13-14
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瞄准国内外淡水渔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实际需求,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解决社会公益性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开展水产良种选育、养殖技术、新型饲料、渔业环保、生物渔药、渔业信息、水产加工等方面研究开发,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推动了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海水养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养殖品种由70年代的少数几种扩大到鱼、虾、贝类数十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90年代以来,对虾和扇贝相继发生大规模病害,其中仅对虾一项,1993年全国损失了35亿元.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个品种频频发病的原因,除了由于病毒通过海水水流迅速传播外,局部地区养殖品种单一,养殖模式与养殖条件不相匹配,则是加剧病害蔓延的主要因素.从我国养殖业现有条件来看,真正具备精养对虾条件的池塘仅10%~15%,大部分池塘以采取与蟹、鱼、贝或其它品种混养的模式为宜.锯缘青蟹作为一个新兴的规模化养殖品种,由于对养殖池塘要求较低,产品市场售价相对稳定,在对虾病害日趋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下降的既定条件下,不少沿海省市均把这一品种作为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的主要对象种类.然而,由于这一品种的人工种苗生产迄今为止还未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水平,人工种苗在养殖用苗总量中仅占5%左右,阻碍了这一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是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其体型体色优美,最早是作为观赏鱼引进到国内,俗称“花老虎”;而后,因其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被作为食用鱼进行推广养殖。但由于淡水石斑鱼繁殖能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繁殖过剩、密度过大、生长速度较慢、个体过小且大小不均等不利情况,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水产研究中心团队,针对淡水石斑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亲鱼强化培育、水泥池育苗技术、鱼苗雄性化诱导技术、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10-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半滑舌鳎苗种规模化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成果是在国家863计划课题"半滑舌鳎生殖调控和人工繁育技术"、"海水养殖种苗培育技术标准的平台技术"、"重要海水养殖鱼类性别控制及全雌苗种制种技术研究"、"海水鱼虾性别控制技术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滑舌鳎种质资源及分子标记"等的支持下完成.  相似文献   

10.
半滑舌鳎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海水经济鱼类,主要生活于我国的黄海、渤海海域,是一种广受市场认可的海水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半滑舌鳎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其已成为我国北方主导海水鱼养殖品种之一.针对半滑舌鳎养殖中种群退化、雌性率低、病害频发和黑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收集与驯化了半滑舌鳎野生种质资源,构建了半滑舌鳎繁育种质库;研发...  相似文献   

11.
泥鳅俗称鳅、鳅鱼、泥巴狗子等。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常见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稻田、堰塘、湖泊、水库均有天然分布,它具有分布范围广、天然繁殖力强、环境抗逆性强、养殖方式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据国家海洋局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我国近海赤潮疯狂肆虐,海洋渔业损失惨重.1993年至1997年间,全国近海共发生赤潮265次;1997年至1999年3年间,共记录到较大规模的赤潮45起,其中渤海和黄海24起,东海10起,南海14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人民币.2000年,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又频频拉响赤潮警报,东海、渤海、南海等海域相继爆发赤潮.赤潮所进之处,野生、养殖的鱼蟹虾贝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近年来我国近海赤潮为何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新城子区淡水鱼星火学校位于新城子区新城子乡六王村.学校拥有水面14亩,稻田100亩;培训基地占地6000平方米,培训楼1200平方米;培训设施齐全;大型饲料生产机组2套,淡水鱼饲养品种多,除鲤鱼、草鱼、鲢鱼外,还饲养武昌、澎泽鲫鱼、黄颡鱼、淡水青鱼、大口胭脂鱼、罗非鱼等新品种.星火学校自被命名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对广大农民进行了9期320多人次淡水养殖技术培训,对于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4.
清华绿宝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淡水资源的匮乏造成了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不良局面.我国现有沙化土地168.9万平方公里,每年因土地荒漠化不仅造成了高达540亿元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带来了江河泛滥、沙尘暴屡屡发生等自然灾害.与此同时在农业方面,大水漫灌、大引大排等不科学用水现象比较普遍,水的渗漏、蒸发、流失十分严重,水资源的利用率不足30%,肥的利用率不足15%,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F0003-F0003
为了进一步优化河蟹养殖模式和减少河蟹养殖污染排放,切实构建河蟹节水生态高效综合养殖模式,提高固城湖螃蟹的知名度,8月23~24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谷孝鸿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周刚主任领队,项目实施小组组长曾庆飞组织落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8,(20):60-60
虾青素是一种近年来进入国际研发领域的脂溶性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海洋生物体内,它的强抗氧化活性比其它类胡萝卜素高10倍,比维生素E高550倍,因而被誉为“超级维生素E”。其着色能力显著,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虾青素的来源主要有人工合成和天然来源。但前者因涉及食品安全,已被先后禁止进入保健品行业,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特别是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的循环水利用率,关系到当前国家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50-50
该成果通过在繁育、遗传与育种、杂交、性别控制、营养与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龟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解决了淡水龟养殖产业化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了龟类养殖产业化发展。成果总结出较佳的繁殖、孵化管理技术,有效提高了健康幼苗的获得率,可鉴定不同的种群并选择育种,可进行性别控制生产及属间杂交。年产龟苗306万只,达规模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乳品消费大国和第三大原奶生产国,我国的奶牛养殖业经历了本世纪初黄金10年发展后,现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奶牛场的机械化养殖已全而铺开.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规模化养殖的试行规范和法规,进一步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着重提高机械化养殖的比例,2011年,全国100头牛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数量将占到总数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2,(4):68-69
四川省养殖规模约占全国的10%左右,是我国的养殖大省。畜禽养殖业排放的COD和固体废物占全国总量的22.97%和54.12%,而四川省则分别占总量的16.03%和45.42%,已成为继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