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方琴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笔者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英汉对照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得一定的效果,下面就这两方面的情况谈几点意见.一、日常生活用语方面的英汉对照.汉语中一句简单的问候语:“您好!你好!”或“你近来过得好吗?”英语中根据不同的场景,时间、彼此间熟悉的程度等.所表示的问候语也大不一样.英语口语中,第一次见面,常问候别人:“Howdoyoudo?第二次见面时则说:“Howareyou”?或“I’mgladtomeetyouagain.”街上见面时.为引起别人注意,常问候道:“Hi!或“Hello!(“喂!嘿!”)早上见面时说:“Goodmorning!(“你…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对照语篇分析学 (contrastivewrittendiscoursea nalysis)的范畴内对英汉思维模式及语篇结构的规律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中西方不同的思维习惯对于语篇模式的显著影响,从而启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应树立英汉思维差异和语篇模式差异的认识,全面把握英语语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4.
5.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习语包括成语、典故、谚语、格言、俗语、俚语和歇后语,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英汉语言都历史悠久,有着大量的习语.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在工作中我发现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自己,同行同事及学生翻译中的难点.语言和翻译都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就必然受文化的影响,被文化所改变,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理解差异的处理,是理解和翻译英汉习语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习语语篇中的文化语境这一角度,探讨英汉习语翻译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魏志成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1997,(3):55-61
英汉方式状语有着极为相似的共性,如结构、位置、表意范畴等。本文阐述的汉语方式状语的总体特征只是到了现代汉语这个阶段才形成,而且至今仍处于非稳固的动态变化之中。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现代汉语前位方式状语,在使用频率和表意功能上都明显有别于古代及近代汉语,它是集汉语传统语言思维及英语方式状语表意于一身的新兴句式,具有新的语言审美功能,但几十年来人们对此缺乏理性的研究,其后果之一,是翻译语言中惊人的失度。 相似文献
18.
魏志成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1997,(4):51-54
5 英译汉语方式状语 5.1 英译汉语后位方式状语 例9译文.He who exercises government by means of his virtue, may be compared to north polar star, which keeps its place and all the stars turn towards it. (Tr. James Legge) 例10译文.That parents, when alive, should be served according t 相似文献
19.
吴士异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1,16(1):50-52
文章探讨了英汉象形词和象声词的起源及结构,把象形词词义之间的关系划分为直观象形词,变形象形词 绘旬形词三类,把象声词按其音义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基本象声词,次象声词和回归词三类,并分析了它们在英汉文字中的异同之处,文章分析了象形词和象声词在文字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对文章作品中象形词和象声词的典型例证做了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20.
在英汉成语的来源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两国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及宗教背景也必然反映在各自的成语中,赋予他们不同的民族特色。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成语的比较,从各自语言的特色,文化的内涵分析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异同,有助于了解英语所载的文化意蕴与其多层面背景,是学习该语言并运用其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