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简称是科技名词名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正名的缩略形式,在相关专业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开展科技名词的简称研究,对提高科技名词定名水平,促进科技概念普及推广,实现民族语言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正名及其缩略语——简称两个角度出发,将科技名词的缩略分为一般缩略和特殊缩略,并对这一术语现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8月 2 9日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中国通信学会和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共同努力下 ,“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了。全国科技名词委是经国务院授权 ,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和推广的权威性机构。国务院明确规定 ,经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国家与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名词审定这项工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历届主任都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担任。在他们的关怀和领导下 ,迄今全国科技名词委…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21,(9):36-43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在2003年10月16日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千年飞天梦,人们在欢庆胜利的同时,并未忘记一位德高望重的功勋科学家——钱学森. 有北京媒体举行的一项题为“2003公民的科学印象”的调查中,钱学森位列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科学家”的第5名,紧随居里夫人之后. 钱学森(1911-2009),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员长,白春礼院长,各位委员,各位代表:非常高兴参加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30年前,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代表国家审定公布名词,自此,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走向了正轨。30多年来,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在路甬祥主任的领导下,各位常务委员、各位委员以及众多科学家共同参与,使得科技名词审定、两岸名词对照、科技名词的宣传普及等各项工作都取得  相似文献   

5.
经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联合提名聘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同志接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路甬祥同志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并担任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三届、第四届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和《科技术语研究》主编,为推动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和统一事业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为在新闻出版领域推广普及规范科技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16年7月25—29日在银川举办了第二期"科技名词规范与语言文字规范培训班"。来自全国90家科技期刊、图书出版单位的124名骨干编辑,接受了科技名词规范应用的培训。迄今,全国科技名词委已开展科技名词规范应用培训达20期,来自1100多家出版单位的2100多名相关从业人员参加了培训。科技名词在新闻出版领域的推广普及工作,始终得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近年  相似文献   

7.
正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大家好!今天召开的是《中国科技术语》第三届编委会的第一次会议,我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见面。《中国科技术语》是中国术语学领域的一个标志性的刊物,地位很重要,内容也很独特,而且编委会凝聚了一批科学家和语言学家,探讨科技概念的定名,为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术语学在国外发展已经比  相似文献   

8.
科技名词是科技发展和交流的载体,带有时代的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反映着科研成果,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第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的诞生,是科学家和语言学家精心研磨的结果,是科学思想和汉语文化交互融合的产物。给新元素定中文名,是一项复杂且有难度的审定工  相似文献   

9.
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是全国科技名词委近20年来持续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全国科技名词委目前已经在3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名词对照工作。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日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认同。  相似文献   

10.
<正>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诞生在科学的春天里,自此,我国科学技术名词事业蓬勃兴起,我国科技名词统一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统一的科技名词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审定、公布科技名词。它的任务是制定我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和规划;组织科学技术各领域的名词审定、公布及协调、应用推广工作;开展海峡两岸及华语地区科学技术名词的交流、协调和统一工作;组织开展中国  相似文献   

11.
钱三强科学史贡献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三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且对科学史学科的发展也贡献卓越。本文梳理了钱三强公开发表的有关科学技术史方面的著述,探讨了他对科学史的贡献,认为,钱三强是原子能科学技术史的开拓者和传播者,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记录者与研究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组织者与推动者。重视科学史的学术价值、科普功能、教育功能和资政功能是钱三强科学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倡导和推动了中国科协学与系统学的研究。中国科协学作为科学学在中国兴起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实践内容,深受当时钱学森系统学思想的影响。反过来,中国科协学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钱学森系统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英的角色重构:钱三强晚年的科学活动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三强晚年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一方面,从管理和体制的层面,推动中国科学规范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和推动中国软科学事业的建制化,亲自主持组建了多个软科学组织。像钱三强这样的科学精英,由于多种因素,其角色往往由科学家转换为战略家。由科学精英挂帅推进科学的社会建制化工作,已成为中国科技体制的显著特点。钱三强等中国科学精英的角色重构,不仅为中国科学社会学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案例支撑,同时也为理解新中国科技体制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而深刻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钱三强科技现代化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三强科技现代化思想涉及科技现代化的内涵、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科技人才、引进与创新等,是对国家宏观科技决策的呼应与诠释。在中国式科技发展道路中,科学精英的作用巨大而特殊,钱三强的科技现代化思想与实践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一部史学巨著,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技术内容。该文从科学思想的角度探讨评述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中国古代人天关系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以及司马迁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基础上的独到的见解和发挥,并对《史记》中记载的一些科学技术史实进行了研究,指出它们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领导人,退休后长期担任国防科技委高级顾问。他非常关注新时期的国家尖端技术以及与尖端技术相关的自主创新工作。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提出,芯片产业属于国家尖端技术,必须坚定独立自主的发展路线。文章披露了钱学森关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剪报及信件,并总结、梳理了他对于落实国家尖端技术自主创新的三条意见:发扬两弹传统、善用对外交流以及培养创新人才。对于"钱学森之问"的旨归及理解亦有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在当代政策制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科学家在决策中的角色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挑战。科学家在决策中的角色选择既与决策的具体情境相关,也与科学家自身关于科学和民主的观念密不可分。小罗杰.皮尔克(Roger A.Pielke,Jr.)在《诚实的代理人》中将参与政治和政策过程的科学家分为了4种理想类型:纯粹的科学家、科学的仲裁者、观点的辩护者和政策选择的诚实的代理人,并主张诚实的代理人将是科学家们在政治事务中发挥作用更可靠和更有效的选择。本文进一步对形成这种区分的理论根据展开批判性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参与决策的诚实的代理人得以存在且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术语学”建设的关键在于立足中国术语研究和实践,凸显其中国特色。“中国味”体现了钱学森对术语定名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其术语翻译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中国术语学”建设具有重要启发。然而,钱氏术语译名的“中国味”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内涵。文章从形、音、义三方面出发,结合钱学森术语翻译实例,考察钱氏术语“中国味”在术语翻译中的体现及其适用限制,以期详明“中国味”的内涵,丰富术语翻译理论,为构建“中国术语学”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日本1868—1945年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这是一篇描述日本科学发展史的文章。日本科学的发展,起始于日本步入近代国家的1868年,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文章主要阐述了5个方面的内容:(1)1868年以前,在日本流行的汉学研究,对日本后来接受西学的重要作用,日本人把汉字有效地运用的创造科学专业术语;(2)受益于聘请的大批外国专家的帮助,日本在最初引入西学的30年中,采取的是强行灌输西方科学技术的手段,这在世界近现代史中是罕见的;(3)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一种传统的观点,科学的目标是解释而非理解.然而,包括爱因斯坦和亨普尔在内的许多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科学的目标是理解.但一些人坚持认为,即使这些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用到"理解"这个词,他们只是随便一说;"解释是科学的目标"才是他们严肃认真的看法,至少对于亨普尔是如此.本文反驳了这一观点,探讨了"科学的目标是理解"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