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礼礼 《科技资讯》2011,(32):228-228
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说明了教师不但要有学问,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为我们的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的师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语法界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即把“不”和“没”当作副词看待。例如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纲要》中就说:“另有一类词,如……‘不’‘未’等等……我们把它们称为副词。”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合作的《语法修辞讲话》也讲到:“现代口语里只有两个否定副词:‘不’和‘没’。‘没’字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否定‘有’,一个是否定行为的完成,除此以外都用‘不’。”近几年新版的三套高校《现代汉语》教材(即上海版郑州版和兰  相似文献   

3.
做教师难,做个好教师更难,在小学、中学里做个好教师更是难上加难.做教师需要具备三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思想品德、言行举止足以为人师表,既能为“经师”,更能为“人师”;二是专业知识丰富而扎实,专业技能准确而娴熟,授业与解惑,应付裕如;三是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于具体实践.单单是这三个条件,要全都具备就很不容易,世间之所以要为专门培养合格教师而设师范学校,原因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涕”、“泪”二字,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上古没有‘泪’字,凡‘泪’的意义都说成‘涕’。”汉代产生了“泪”字,但“涕”字仍表示“眼泪”的意思。王为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就持这种观点①。后来,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也一直沿袭此种说法②。只有任学良先生提出异议,说上古已有“泪”字,而且‘泪”指“眼泪”,“涕”指“鼻涕”扮得十分清楚③。笔者认为,对“涕”和“泪”的不同理解,直接关系到古籍今译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正干方家。在此问题上,笔者基本赞成任先生的观…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刘世瑛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更要重视通过知识学习去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本领。这是当前教育观念的一个转变,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笔者仅从自己在中等专业学校20多年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力于‘导’。”“应试教育”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重教而不重导,不仅扼杀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能,而且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过多,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总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记不牢,而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几乎等于零。  相似文献   

7.
身为人师,我曾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创造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对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近些年来有些鲁迅研究者为了对此有所“突破”,提出了“两个鲁迅”论:有人说:“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存在着两个鲁迅),一个是公开为群体存在而积极行动热情呐喊的鲁迅,一个是私下为个体存在的‘黑暗’和‘虚无’而默默探索且只在自己身上实验的鲁迅”,即“为个人”和“自私”的鲁迅。“这两个鲁迅虽然同为一身,却始终矛盾着”,“未实现统一”,即使是辩证统一观.也无法使其达到统一产关于第一个鲁迅,他们认为多年来鲁迅研究界已将其简化和神化了,“…  相似文献   

9.
大凡著名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云南大学的校训是“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东南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复旦大学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著名学者金开诚先生对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赞赏不已。他说:“在我所看到的大学校训中,印象最深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相似文献   

10.
张桂群 《科技信息》2012,(36):70+73-70,73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职业教育不能够仅仅满足于培养纯粹的职业人或者是技能机器人,人们在经过职业教育之后,培养自己的技能和素养,做一个有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的社会人。本文分别对“能力本位”和“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进行阐述,指出了两种教育观的区别以及相对于“能力本位”的“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杀一儆百”我们都很熟悉,是所谓的一种教育方法,顾名思义是杀了一个坏的,让其他一些想干坏事的人有个警惕。教师想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杀一”果能“儆百”吗?在自己的一次“杀一儆百”实践中,使我对当众批评学生的利弊产生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次朋友聚会上有人曾问我:“你当了十多年教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不加思索地说:“爱!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有朋友又问:“做教师清贫一生,你后悔吗?”我毫不犹豫地说:“吾为人师,为国育才,以实现自己上师范时教育报国之理想。我甘为学师,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3.
蒋绍愚先生的《<祖堂集>词语试释》说:“‘承闻’是‘听说’之意,‘承’是敬词,‘闻’是动词。……‘承闻’也可单用一个‘承’字。……‘承’已是用作动词‘闻’了。”照此看来,蒋先生认为“承”在《祖堂集》所反映的五代宋语言中,本来属敬词,放在动词“闻”前而逐渐渗进“闻”义,成为动词。这个说法有不妥当处,因为在唐代乃至六朝文献中,“承”训“闻”的例子已不罕见。《世说新语·雅量》:“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  相似文献   

14.
“正如每个季节的时尚都有自己的流行色一样,‘绿色’应该是现在IT产业新的‘流行色’”,清华同方计算机系统本部副总经理陆致瑛给了一个巧妙的比喻。——的确,在“节约型社会”、“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主流话语的时候,在媒体和公众舆论都在对节约性产品和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进行热烈讨论和关注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绿色”这一潮流趋势我们不妨理解为一种“时尚”了。  相似文献   

15.
敬业是教师的天职,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人的质量,乃至教育的成败。师德反映的是一种内在的修养,美好的内心世界转化为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堪称人师。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教学“对话”。人民教育出版社崔峦先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着存在的,如果没有矛盾冲突,没有对立统一,也就不会有激烈的思维火花,就不会有发明创造,人类就不会有进步。本文就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如何在“矛盾”对话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点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也就是说一个人受一些挫折,特别是早期受些挫折很有好处,可以催化他更快地成熟,所以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如何对他们进行挫折与承受力的教育。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应对有术,把准“挫折”教育的“舵”,让挫折也能成为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论语·先进》:“万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又曰“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未赢《集注云》:“如,犹或也。”朱注影响到现代许多古汉语教材以及文言虚词词赞。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P187注[15)云:“如,或者,下文‘如会同’的‘如’同,这两句是指周围六七十里和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此注有自相矛盾处,既讲“如”为“或者”,是一个表选择的连词,怎么又以表联合关系的“和”去对译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呢,且释“方”为“周围”义亦有歧,是距鲁国有六七十里远的邻国,还是其…  相似文献   

20.
郑丽芬 《科技资讯》2013,(2):185-186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出更高水平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办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关犍。高职院校高职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逐步实施实践证明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今后要坚持改革的方向,落实具体的措施,强化质量管理,吸收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进一步加大现有教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