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生态学在中国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行为生态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原因、发生或发展、适应功能、进化历史的一门科学。行为生态学是在行为学与生态学的交叉领域,主要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与动物行为的存活值、适合度和进化意义,是生态学科中最年轻的分支学科之一,在我国这一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以来,20多年的时间里得到迅速发展,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行为频次和时间分配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两种不同指标,在动物行为研究过程中,发现行为频次与时间分配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为进一步检验以上结论对高原鼠兔行为研究的意义,文章采集了西藏地区的高原鼠兔取食行为和警戒行为的频次及时间分配数据,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行为中频次与时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小天鹅行为谱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行为谱的研究内容是行为型式(behaviouralpatterns)的描述,它的建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本文在对上海动物园自由生活小天鹅行为长达两年的观察基础上,对所遇见的主要行为用比较标准化的行为术语进行了定义、描述及分类.共区分和定义了32个行为型式,可分成静止、社会、梳理、取食、运动五大行为类型.上海师范大学校基金资助,上海动物园协助完成.  相似文献   

4.
正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与环境以及其他生物间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部门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仿生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等学科的发展。本期为读者遴选、介绍近期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的期刊中与动物行为学相关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与环境以及其他生物间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部门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仿生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等学科的发展。本期为读者遴选、介绍近期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的期刊中与动物行为学相关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并创立了动物行为学.本文是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动物行为中的信息流、动物行为中的信息反馈控制以及动物行为机制等进行探讨,试图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动物行为的过程与机制,以加深对动物行为的理解,把动物学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标记技术及其在动物行为研究中的应用。行为研究中的标记技术大致可分为:自然标记法;暂时标记法;半永久标记法。这些技术已用于多种动物行为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8.
继俄罗斯生理学家H.n。nan刀os(1849—1936)对动物行为作长期的实验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开创了动物行为研究的新局面之后,奥地利动物学家K.Z.Lorenz(1903—)长期观察研究动物行为,又发现了动物独特的“依恋”和“印刻”现象。这是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又一个重大突破。亦如条件反射学说尔后对心理学给予了深远的影响一样,依恋、印刻现象对于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于探讨精神病的病因及其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从而引起了心理学界广泛的重视和兴趣。  相似文献   

9.
观鸟是动物行为生态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鸟进行行为观察训练,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均有明显提高,从而证明了观鸟训练在行为生态学中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动物行为的PAE编码系统是把动物的行为分解为姿势(postures,P)、动作(acts,A)及其所发生的环境(environments,E),是目前较完善的动物行为编码系统之一.为构建笼养家鸽(Columba livia)的PAE行为谱,以本地健康、成年家鸽(n=16)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采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观察并记录家鸽的行为,编制了基于PAE编码系统的家鸽行为谱.共记录到笼养家鸽的43种行为,以及8种姿势、35种动作和6种环境.根据行为的生物学功能,上述43种行为可划分为10大类,即摄食、排遗、运动、休息、体温调节、通讯、繁殖、攻击、自我清洁和杂类行为.初步构建了基于PAE编码系统的笼养家鸽行为谱,家鸽行为的时间属性可描述为瞬时性行为、延续性行为和弹性行为3个时间属性类别.  相似文献   

11.
模拟动物行为的多目标可靠性优化设计博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目标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求解问题,结合动物行为对博弈方行为方式进行改进,提出模拟动物行为博弈算法.将各设计目标视为不同博弈方,通过随机向量映射技术将设计向量分解为各博弈方的策略集.根据行为匹配规则,将动物的"损人利己型"与"互惠合作型"行为赋予相应博弈方,各博弈方依据所模拟的行为,构建收益函数与目标函数的映射关系.模拟"互惠合作型"行为的博弈方组成联盟,与模拟"损人利己型"行为的博弈方进行多轮博弈,最终得到均衡解.车辆制动器设计结果表明,对比竞争与合作博弈,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RIA法分析人工饲养下1只成年雌性灰叶猴尿液中的E2、P水平,结合观察该雌猴和其配偶的行为后发现:拥抱、梳理、接近、嗅阴和示阴是它们交往的重要行为;接近、嗅阴和示阴水平在E2峰值前后上升,其生殖期望(fertility expectation)即动物行为中表现出的增加后代数量的本能增强。雌猴怀孕后,生殖期望满足,嗅阴、示阴水平下降而表示友好的梳理、拥抱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定义了动物知识、动物文化等概念。又通过分析当某种生态位因素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动物种群的反应过程,指出动物文化、动物行为.动物躯体因素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有着多条正反馈促进环路,因此动物文化-动物行为-动物躯体因素的同步进化是可能的。文中据此提出了有脑动物的同步进化(CBASE)假说及多态进化观。与达尔文式进化相比较,CBASE是一种在效率上要高得多的定向进化,它很可能是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2003,(4)
1973年,廷伯根(NikolaasTinbergen)、洛伦兹(KonradLorenz)和弗里西(KarlvonFrisch)三位行为生物学家因为在行为生物学领域的出色工作和优异成绩,获得了有史以来第一次颁发给行为生物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他们的工作为新兴的行为生物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从而在生物学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行为生物学。行为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自然条件下的各种行为,即动物对外界环境和内在环境变化的所有反应过程的科学。行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动物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利他行为、亲杀行为等诸多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如行为生理学、行为遗传学、行为发生学等等。科学家研究发现,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特殊的行为,如捕食、攻击、逃避、求偶、育儿以及学习记忆等,越是低等的生物,行为越简单。动物的社会性也是发展变化的,是为了生存和繁殖而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行为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有些则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动物的行为,弄清动物行为的形成、发生、发展规律,不仅能为动物的保护、培育、繁殖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对人类自身演化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揭示人类疾病的发生、行为与疾病的关系等问题。本期我们为读者组织了几篇关于动物行为方面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文章作者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丁秋蓉、廖馨、王闻起、吕佳、黄成等师生。配文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李湘涛摄影。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2003,(4)
1973年,廷伯根(NikolaasTinbergen)、洛伦兹(KonradLorenz)和弗里西(KarlvonFrisch)三位行为生物学家因为在行为生物学领域的出色工作和优异成绩,获得了有史以来第一次颁发给行为生物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他们的工作为新兴的行为生物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从而在生物学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行为生物学。行为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自然条件下的各种行为,即动物对外界环境和内在环境变化的所有反应过程的科学。行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动物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利他行为、亲杀行为等诸多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如行为生理学、行为遗传学、行为发生学等等。科学家研究发现,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特殊的行为,如捕食、攻击、逃避、求偶、育儿以及学习记忆等,越是低等的生物,行为越简单。动物的社会性也是发展变化的,是为了生存和繁殖而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行为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有些则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动物的行为,弄清动物行为的形成、发生、发展规律,不仅能为动物的保护、培育、繁殖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对人类自身演化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揭示人类疾病的发生、行为与疾病的关系等问题。本期我们为读者组织了几篇关于动物行为方面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文章作者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丁秋蓉、廖馨、王闻起、吕佳、黄成等师生。配文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李湘涛摄影。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03,(4)
1973年,廷伯根(NikolaasTinbergen)、洛伦兹(KonradLorenz)和弗里西(KarlvonFrisch)三位行为生物学家因为在行为生物学领域的出色工作和优异成绩,获得了有史以来第一次颁发给行为生物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他们的工作为新兴的行为生物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从而在生物学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行为生物学。行为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自然条件下的各种行为,即动物对外界环境和内在环境变化的所有反应过程的科学。行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动物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利他行为、亲杀行为等诸多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如行为生理学、行为遗传学、行为发生学等等。科学家研究发现,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特殊的行为,如捕食、攻击、逃避、求偶、育儿以及学习记忆等,越是低等的生物,行为越简单。动物的社会性也是发展变化的,是为了生存和繁殖而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行为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有些则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动物的行为,弄清动物行为的形成、发生、发展规律,不仅能为动物的保护、培育、繁殖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对人类自身演化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揭示人类疾病的发生、行为与疾病的关系等问题。本期我们为读者组织了几篇关于动物行为方面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文章作者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丁秋蓉、廖馨、王闻起、吕佳、黄成等师生。配文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李湘涛摄影。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2003,(4)
1973年,廷伯根(NikolaasTinbergen)、洛伦兹(KonradLorenz)和弗里西(KarlvonFrisch)三位行为生物学家因为在行为生物学领域的出色工作和优异成绩,获得了有史以来第一次颁发给行为生物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他们的工作为新兴的行为生物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从而在生物学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行为生物学。行为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自然条件下的各种行为,即动物对外界环境和内在环境变化的所有反应过程的科学。行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动物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利他行为、亲杀行为等诸多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如行为生理学、行为遗传学、行为发生学等等。科学家研究发现,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特殊的行为,如捕食、攻击、逃避、求偶、育儿以及学习记忆等,越是低等的生物,行为越简单。动物的社会性也是发展变化的,是为了生存和繁殖而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行为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有些则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动物的行为,弄清动物行为的形成、发生、发展规律,不仅能为动物的保护、培育、繁殖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对人类自身演化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揭示人类疾病的发生、行为与疾病的关系等问题。本期我们为读者组织了几篇关于动物行为方面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文章作者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丁秋蓉、廖馨、王闻起、吕佳、黄成等师生。配文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李湘涛摄影。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2003,(4)
1973年,廷伯根(NikolaasTinbergen)、洛伦兹(KonradLorenz)和弗里西(KarlvonFrisch)三位行为生物学家因为在行为生物学领域的出色工作和优异成绩,获得了有史以来第一次颁发给行为生物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他们的工作为新兴的行为生物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从而在生物学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行为生物学。行为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自然条件下的各种行为,即动物对外界环境和内在环境变化的所有反应过程的科学。行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动物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利他行为、亲杀行为等诸多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如行为生理学、行为遗传学、行为发生学等等。科学家研究发现,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特殊的行为,如捕食、攻击、逃避、求偶、育儿以及学习记忆等,越是低等的生物,行为越简单。动物的社会性也是发展变化的,是为了生存和繁殖而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行为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有些则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动物的行为,弄清动物行为的形成、发生、发展规律,不仅能为动物的保护、培育、繁殖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对人类自身演化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揭示人类疾病的发生、行为与疾病的关系等问题。本期我们为读者组织了几篇关于动物行为方面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文章作者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丁秋蓉、廖馨、王闻起、吕佳、黄成等师生。配文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李湘涛摄影。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2003,(4)
1973年,廷伯根(NikolaasTinbergen)、洛伦兹(KonradLorenz)和弗里西(KarlvonFrisch)三位行为生物学家因为在行为生物学领域的出色工作和优异成绩,获得了有史以来第一次颁发给行为生物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他们的工作为新兴的行为生物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从而在生物学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行为生物学。行为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自然条件下的各种行为,即动物对外界环境和内在环境变化的所有反应过程的科学。行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动物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利他行为、亲杀行为等诸多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如行为生理学、行为遗传学、行为发生学等等。科学家研究发现,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特殊的行为,如捕食、攻击、逃避、求偶、育儿以及学习记忆等,越是低等的生物,行为越简单。动物的社会性也是发展变化的,是为了生存和繁殖而进化的结果。动物的行为有明显的遗传因素,但有些则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动物的行为,弄清动物行为的形成、发生、发展规律,不仅能为动物的保护、培育、繁殖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对人类自身演化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揭示人类疾病的发生、行为与疾病的关系等问题。本期我们为读者组织了几篇关于动物行为方面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文章作者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丁秋蓉、廖馨、王闻起、吕佳、黄成等师生。配文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李湘涛摄影。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与地震有关的动物异常行为的研究现状,震前动物异常的生物学解释及异常动物的分布特点,分析从基因学角度解释的可能性。介绍了断层的电磁模型的理论和实验,对现阶段建立动物行为异常地震预警系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