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大多还是"爬格子的一代",正在形成的新媒体不是这代人的"母语"。尽管在承受着媒体转型之重,嫁接、孕育之痛,但走一条有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是新老媒体共同的责任,任重而道远。第四种选择从前有个山民,张网捕猎,捕获一只山鸡,放在家中饲养,生了不少蛋。后来又捕获一只个头较大的山鸡。一家人围绕如何处理这两只山鸡展开了  相似文献   

2.
<正>"媒体融合"是2014年的热词,更是风向,而至2015年,显然已成为一条经得起推敲、受得起褒奖的可行之道。融合是记者写稿多用网络语言吗?融合是用图片视频来改造传统报道吗?融合是让传统媒体涉猎并不擅长的商业平台吗?媒体融合元年,变革没空反复排练,从数字到数据,从用户到客户,从互动到互联,从融合到融  相似文献   

3.
<正>新媒体携"信息爆炸"时代的威风粉墨登场,传统媒体却集体陷入"愁云惨雾"之中。面对用户群体大量流失、市场不断萎缩等诸多困境,传统媒体已然"闻风而动",调动庞大的身躯开始转型。2015年,中国媒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行业逆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行业挑战:报纸关停,电视亏损,广告操心,新媒体下行,媒体人辞职,行业入秋三分凉。"限剧""限娱""限广""限真",媒体人戴着手铐脚镣,秀舞、秀艺、秀技,短兵相接只求生存;资源战、平台战、内容战、整  相似文献   

4.
<正>不受组织的约束,在规则框架内独立表达,是自媒体的动力之源。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尽管商业前景目前看来并不明朗,但自媒体的探索不会停止。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新媒体正在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从等着看媒体播报新闻到个人即时的信息分享;从报纸、电视、广播到网络、手机、"双微";从"媒体—个人"的单一传播模式到"个人—媒体—个人"的网络传播模式……"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可是,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探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对比,以及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如何有效融合等几个方面,谈谈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依托科技再造传翻绪民业.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初爆发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媒体战。巧妙有效地发挥新媒体的软件杀伤作用,使之成为现代信息战中一种重要的作战工具和战斗力,成为军事和心理打击的重要载体,可达到涣散敌军军心、不战而胜的目的。一、利用交互性,打破“舆论一律”。所谓交互性,包括机器与机器(硬件与软件设备)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人和机器间的信息流动(包括输入、输出以及人同程序之间的互动),人和人通过机器的中介进行的沟通交流。传统媒体能给受众传递大量的信息,但受众反馈给媒体的信息以及受众之间的交流是很少的。而…  相似文献   

7.
面对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的第四代新媒体的竞争,在我国文化产业改革的政策支持之下,作为传统传媒产业的广电企业集团来说,既有着发展的紧迫性,又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电企业集团与数字化终端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实现内容生产、制度组建、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广电企业集团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张晓波 《科学之友》2011,(32):120-121
面对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的第四代新媒体的竞争,在我国文化产业改革的政策支持之下,作为传统传媒产业的广电企业集团来说,既有着发展的紧迫性,又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电企业集团与数字化终端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实现内容生产、制度组建、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广电企业集团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断融合,“全民微博”时代的来临为政务微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从政务微博存在的优势、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及如何高效利用政务微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旭升 《自然杂志》2003,25(2):100-105
事物的发展似乎总是经历着否定之否定过程.在古希腊时代,科学与艺术曾融合于一体;到了近代工业化社会,科学与艺术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全球化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科学家与艺术家相互间有了更多思想交流的新渠道,科学活动与艺术活动再度彼此靠近,大有相互融合之势.  相似文献   

11.
郑海燕 《科学之友》2010,(6):162-163
数字媒体的优势日益显现,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转变是一条必由之路。文章对数字媒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提出了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数字媒体的优势日益显现,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转变是一条必由之路。文章对数字媒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提出了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数字媒体的优势日益显现,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转变是一条必由之路.文章对数字媒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提出了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当转基因、核能、气候变化一再在媒体上成为争议话题的同时,也使得科学媒体的作用备受关注,在这方面,英国科学媒体中心(SMC)的探索及其成效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当科学成为新闻时,有机会向公众发出他们的声音,是科学家之所愿;而获得准确的权威性的材料,则是许多新闻工作者所期盼的。而以"通过媒体促进科学,通过科学家发展媒体"为理念的SMC所扮演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相似文献   

15.
<正>在选择这篇文章时,我也曾有过深深的担忧:究竟是否应该告诉你们一个尚未被社会广泛认可的观点呢?不过,想到科学的真谛就是在辨析中发展,在辨析中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我还是决定与大家一起分享——森林并不是"地球之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学术观点不断涌现。有些已经完全推翻了旧有的知识体系,而有些则正在向过去宣战。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恐怕会令大家咋舌,毕竟这是一个几乎已经被全人类推崇的观点——森林是"地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快速崛起,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灵活性、及时性等特点,不仅对传统媒体产生较大冲击,而且越来越深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对大型企业产生很大影响,尤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极大.文章主要论述了新媒体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好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云 《科学之友》2013,(1):38-39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各种电子产品将越来越具有生物特征,人机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而芯片是这些智能电子产品的关键元件。芯片的性能越好,电子产品就会越来越"聪明"。那么,究竟是谁发明了芯片?芯片是什么东西?未来芯片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各种电子产品将越来越具有生物特征,人机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而芯片是这些智能电子产品的关键元件。芯片的性能越好,电子产品才能越"聪明"。那么,究竟是谁发明了芯片?芯片是什么东西?未来芯片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4年,我接过《科学通报》大旗,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期刊国际化竞争,我和编委会团队一直在思索:如何使中文期刊紧跟中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脚步?《科学通报》如何提高自身水平,继续肩负起科学家和办刊人的重托与期望?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科学家交流的平台,国际科学研究的展台,向世界展示的窗口,中文期刊的旗舰"的办刊宗旨.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到  相似文献   

20.
一边是严谨儒雅而不失幽默的科学大家,一边是感性细腻又充满智慧的著名女作家;一方是现代科学的实践者,另一方是人文精神的代言人。当科学和文学坐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思想火花?9月16日下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士裴钢和著名作家王安忆以"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为题,和300多名自发前来的听众一起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对话。科学"侵犯"了艺术吗? 对话的最初,王安忆认为对于这样一个话题,自己是以弱势面对强势。善于运用科学数据说话的裴钢紧接着就对现场观众作了一个调查:有科学背景的观众占30%,人文背景的更多一些,两者都不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