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15年10月开始,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推出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规定,上个月的剩余流量只能顺延一个月,并不是永久不清零。也就是说,对于符合条件的用户,10月没用完的流量会转到11月继续使用,到12月还没用完才会清零。新政实施已满两个月了,你的流量还剩多少?  相似文献   

2.
随着4G的逐渐普及,很多人觉得流量越来越不经用了,原来月月有富余的流量不够用了。随着"流量不清零"政策的推出,有关运营商"偷跑流量"的传闻就时常出现在媒体的版面上。从中国广播网公开发文指责三大运营商偷跑流量,到三大运营商澄清绝无可能。短短数天时间,运营商和媒体之间进行了多轮的交锋。虽然不少分析人士都认为运营商"偷跑流量"绝无可能,作为响应总理号召的一项新政策,"流量不清零"对于消费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权威媒体对运营商的指责,却为这一政策泼上了一盆冷水。我们不禁要问了,究竟是不是运营商偷走了用户的流量呢?"流量不清零"又是否是"偷跑流量"的罪魁祸首呢?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刷微博、玩微信,那么该如何避免"天价"流量费呢?不用国内卡,直接换作当地卡导游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他们带领游客出境后,都会建议游客换成当地的手机卡。"既实用,又省钱",唯一缺点是,国内不知情的朋友,有时可能会联系不上你。选择运营商,购买相应流量包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各大运营商争相向市场推出5G服务,争议也越来越大。不同于大多数时代,无线时代都是用方便的数字做名称,而且每个名称的问世都会带来一些非凡的新功能,例如,2G首次实现了短信发送,3G让我们体验到只要手机在手随时都可以畅游网络的快感。因此,当手机制造商和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开始讨论5G的新功能及其实现细节时,人们纷纷揣测,  相似文献   

5.
追问"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现代人,最近开始频频追问"流量都去哪儿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流量无疑与每个手机用户都息息相关,也无怪乎用户对"偷跑流量"如此关心。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络速度越来越快,系统与软件更新越来越频繁,软件越来越大,连接越来越多,图片清晰度越来越高,视频越来越常见,大家消耗在手机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即便是小心翼翼尽量用Wi Fi的用户,在移动网络上消耗的时间和流量也会递增。即使排除手机系统本身偷跑或应用程序偷跑流量的特殊情况,实际上是用户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的流量依赖症爆发。以下,小编总结了多种不知情流量偷跑的可能,用智能手机的每个人都一定会遇到,为如何减少不必要的流量损失,请仔细看看自己是否在坑里。  相似文献   

6.
张平  崔琪楣  侯延昭  徐瑨 《科学通报》2015,(Z1):433-438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机器类型通信等新兴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社会进入了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快速普及的智能化移动终端应用助推了全球移动数据流量的大幅度增长.在移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业务类型演进、数据多样化、数据空-时域分布不均匀等特征给无线网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一方面,无线网络从新频谱拓展、传输技术、智能立体化组网等多维度进行演进以满足大数据传输与应用的需求;另一方面,移动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改变着人们认知网络的方法,无线网络可以充分借鉴互联网数据挖掘的理论与方法,实现网络的灵活部署、无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低能耗绿色通信.  相似文献   

7.
<正>从笨拙的"小木桶"到名扬天下的海战"大鲨鱼",看我如何七十二变!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水艇的首度出征失利,并没有影响人类对潜水艇的再探索、再发明和再创造。因为靠一只"小木桶"般的原始潜水艇去作战,显然是不可行的,至多也只能偶然搞些偷袭,而且成功的几率极小,风险却极大。于是,人们开始研制现代潜水艇(也称常规潜水艇)和核动力潜艇,这让潜水艇成了后来海战中的"大鲨鱼"。  相似文献   

8.
正春夏秋冬,偷偷转了一个圈,一年四季不停地轮转变换。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向我们走来。春节来临,如何能高效做好整理工作,不光会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营造整洁的居住环境,还会带来愉悦的心情和成功的力量。人们为什么不爱整理在我正式开始整理咨询工作以后,我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疏于整理,人们为什么会觉得整理是如此困难的一件事?我以"不善整理的原因"为主题,向整理论坛的会员以及整理学会参加者等很多人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诸如"太懒了""房子太窄""太忙了""不会整理"等多种回答,这些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话说@字     
目前人们广为使用的符号@起源于中世纪,当时拉丁语的抄写员开始用简单的一笔来代替前置词"AD",这个前置词的含义是"在、到、向、在……附近"等.  相似文献   

10.
正一面是传统的"招手叫车",一面是新兴的"网络约车"。在过去的两年间,挟移动互联技术的"劲风","专车""快车""顺风车"等多种网络约车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收获服务好、价格低等赞誉的同时,网络约车也因为没资质、权责不清、缺乏监管的"野蛮生长"而遭遇多方质疑。然而,近期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却为其合法化带来了更多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2月中旬,"猎户座之肩"参宿四的亮度下降到了历史最低值,这让天文学家们很是困惑。参宿四在经历了长达4个月的暗淡过程之后,可能已经开始重拾光芒了。参宿四是猎户座的"右肩",很容易辨认,正常情况下在夜空中十分明亮,跻身十大亮星之列。然而,参宿四从2019年10月开始就不断变暗,到了2020年2月中旬的时候,亮度  相似文献   

12.
"周老虎"是真是假从2007年10月3日周正龙"拍到老虎"以来,许多人的神经都被调动起来,从政府、媒体到网民,都参与到这个"寻虎"事件中。从开始的一致称赞,到"被美国科学杂志选用",到有人质疑,到植物学家"以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14,(2):90-92
<正>《庄子》中说,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知道后便派人把它引到宫殿中去,给它奏乐、喂牛肉,可海鸟却无心赏乐,也不敢饮食,到第三天便死去了。《庄子》认为这是"以己养鸟",不是"以鸟养鸟"。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不顺应儿童的自然特点和真正需求去进行教育,虽然出自好心,儿童确免不了要遭遇那只海鸟一样的命运。而我们的父母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己养鸟",而不是"以鸟养鸟"。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 从广义上讲,东非大裂谷北起西亚,从靠近伊斯肯德仑港的南土耳其开始,南抵非洲东南,一直延伸到贝拉港附近的莫桑比克海岸.跨越50多个纬度,总长超过6 500 km.  相似文献   

15.
<正>从"有桩"到"无桩"从"有桩"到"无桩",解决了人们短途出行痛点,也符合低碳节能、绿色出行等政策导向"我在北京大学上学4年间,先后丢了5辆自行车。"谈起创新的起点,ofo单车创始人兼CEO戴威说,正是基于这样的痛点促使他和团队寻找一种既不必担心丢车,又能随时随地用车的解决方案。对于骑行便利的需求在城市里其实普遍存在。此前,不少城市也都发展了公共自行车,但  相似文献   

16.
正种类极为繁多的微生物对人类起着重要的作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它们还变成一个个的小"车间",用来生产我们大量需要的药物和化学制品。也就是从这时起,影响世界的基因工程时代开始了。基因工程:全人类的私人定制SPECIAL REPORT解释清楚基因工程很困难,不过理解基因工程可以先从最近在网上流行的一个叫"2048"的小游戏说起。这个游戏很简单,你需要移动在一个4×4的方格里  相似文献   

17.
<正>狂欢节并非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专利。每年天主教四旬斋开始前3天,意大利小镇伊夫雷亚人也会狂欢一番,他们不跳桑巴舞,却有着更为奇特的节目——"橘子大战"。每年的2-3月,都是"狂欢节"集中爆发的时段,从巴西里约热内卢到加拿大的渥太华、魁北克,从德国科隆、杜塞尔多夫到法国尼斯、西班牙帕尔马斯,狂欢的火焰烧遍了这些地方。至今仍盛行于欧美各国的狂欢节,在历史上起源于中世纪,与基督教和复活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复活节前有一个为期40天的大斋期,即四旬斋。斋期里人们禁止娱乐,禁食肉类,需要反省、忏悔以纪  相似文献   

18.
<正>它具有快如闪电,强大无比的万里长矛的威力,可以在激光雷达侦测到目标后的瞬间直接将其摧毁。这就是全世界最尖端的"点穴武器"……从经典游戏《红色警戒》的光棱坦克、光棱塔等武器,到科幻电影《星球大战:新希望》中出现的能摧毁一个行星的"死星",激光武器一直是科幻电影或游戏中的作战利器。2012年10月3日,美国波音公司推出一款名为"高能量激光移动实验机器"的地面移动激光武器。该激光战车被誉为地面"死星",能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发射激光束来摧毁敌方目标。无独有偶,近些年  相似文献   

19.
<正>私密部位的器官说起来总会让人觉得有些不自然,所以常有别称,比如"那玩意儿",就是指男性外生殖器。从医学观点来说,男性外生殖器可以看到的有阴茎、阴囊两部分,阴囊松驰状态下还能观察到睾丸的大致形状。男孩子"那玩意儿"长得正不正常、大小如何?是人们私下里比较关注的问题。对于家长和已经"懂事"的孩子来说,考虑更多的是将来的婚姻幸福和生育问题;即使对于还未懂事的小屁孩来说,"小麻雀"长得咋样也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你问我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1,(9):80-80
问:为什么要"贴秋膘"呢?答:因为立秋之后,在炎热的夏季,人们胃口差,常有厌食之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但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于是便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其中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所以叫"贴秋膘"。虽然秋季到了开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