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世界》2021,(8):28-29
据统计,日本每年因心脏病死亡的人高达20万,居死因的第二位.其中,因心脏病猝死的人每年超过7万.即使日常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心脏有时也会突然停止跳动,其代表性的原因是"心肌梗死". 动脉堵塞导致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由围绕在心脏外侧的冠状动脉堵塞而引发的心脏病.冠状动脉负责提供心肌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1,(4)
近日在上海长征医院,一位植物人即“脑死亡”患者的家属无偿将其心脏捐献给医院,供急需器官移植的人。这一举动在医学界、法律界和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这是全国首例“脑死亡”者捐献脏器。这位姓谢的“脑死亡”患者是从江西到上海打工不慎从6米多高的脚手架上跌落,经医院抢救两天后确定为“脑死亡”的。当家属得知其已脑死亡继续抢救无效时,决定将器官捐献。第二天,谢的两个肾脏被分别移植到上海和江苏两名尿毒症患者的体内。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3000例左右的人需要肾移植手术,但大约98%的病人得不到供体而不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3.
按事件公布时间排序。一、器官移植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血管修复中心科学家1月13日在《自然—医学》杂志在线版发表论文称,他们通过给“脱细胞化”处理后的动物尸体心脏注入活细胞,成功地使这些心脏恢复了跳动。这是器官移植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人类首次在生物体外用组织培养出完整器官。  相似文献   

4.
天南地北     
死人不纳税瑞典一位名叫雷弗·斯登堡的企业主被税务所拍控长时间不交税,因而被法庭传讯。但他却振振有词地援引一条国家法令说:“当一个人的心脏停止跳动以后,这个人即被认为已经死亡,死人是不纳税的。而我的心脏停跳已快一年了,我是借助于人工心脏生活的,所以当然不在纳税人之列。”  相似文献   

5.
《科学世界》2021,(8):20-21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前面介绍过的死亡三征兆来判定生死.但在现代社会,却有必要考虑另一个死亡定义,这就是"脑死亡". 脑死亡是指没有自主呼吸和意识、脑功能丧失且无恢复可能的状态.在头部因交通事故或摔倒而受到猛烈撞击,或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原因导致脑功能突然丧失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脑死亡. 虽然脑死亡的判定标准因国家不同而有...  相似文献   

6.
马杰 《科学世界》2008,(1):66-70
心脏忽然停止跳动的人在几分钟内就会死亡,如此之短的时间往往连救护车都来不及赶到。有了自动体外除颤器,你也可以对病人实施急救,助其“起死回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刘帅 《青年科学》2010,(3):21-21
经历过濒死状态的人称,在那一刻,他们看到了一束白光、往昔记忆再现等。这项被称为“复活期间的意识”的研究,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萨姆·帕尼亚博士称:“死亡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时刻,而是一个开始于心脏停止跳动、肺部停止工作和大脑功能终结的过程。医学上的‘心脏搏停’与临床死亡同义。”  相似文献   

8.
虽然“病人”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大脑也没有任何反应。但是只需要一种特殊的“冰糕”,生命就可以重新回到这个躯体。这是关于医生们一个偶然发现的故事,他们成功地使一个接近死亡的“人”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9.
呼吸停止7~8分钟,脑细胞缺氧、功能消失,恢复生命就难了。因此在心脏停止跳动前,就得马上施行人工呼吸。若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则要马上进行心脏按摩,利用人工令含氧气的血液达到脑部及全身,然后作吹气式人工呼吸。供给血  相似文献   

10.
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虽给心脏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但要找到一位刚刚死去而又愿意献出心脏的死者却是一个难题。因而,人造心脏仍是比较可靠的办法。从医学角度讲,死亡意味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脑失去机能,一种是心脏停止跳动。对于前者,人类至今还无法挽救。而用人造心脏挽救垂危的心脏病患者,这种理想可望变成现实。据报道,美国犹他大学实验室主任威廉·德维里斯博士设计了一种人造心脏,能使心脏病患者“绝路逢生”,受到普遍赞扬,被称为“延长生命的机器”。  相似文献   

11.
 据英《新科学家》2002年3月2日报道 :在欧洲每年大约有40万人患心脏跳动骤停这种疾病 ,它足以使人致死。如果病人在5分钟内不能恢复心脏跳动和苏醒 ,即使经抢救能活过来 ,由于缺氧时间过长 ,大脑就会受到严重损伤。后果是轻则丧失记忆力和语言困难 ,重则成为永久昏迷的植物人。最近 ,在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两个科研小组分别发现 ,只要将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病人 ,从37℃冷却到33℃ ,就可大大减少病人永久性脑损伤。欧洲的小组用这种冷却技术对275名病人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世界》2021,(8):12-1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死亡人数大约为5690万,平均每天有超过15万人因某种原因而死亡.那么,哪些原因导致的死亡较多呢? 2018年,WHO公布了2016年全球十大死因.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首位.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心肌梗死等因心脏血管堵塞而引发的心脏病.其次是脑血管堵塞或破...  相似文献   

13.
正全世界每天约有18个人因找不到合适的器官移植而死亡。未来,这种局面有望改善,人们或许可以通过3D打印获得移植器官近年来,3D打印技术毫无疑问已成为科技热词。而对医疗界而言,这更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造物新纪元,它预示着一场医学新革命或将来临。从仿真医疗模型、生物医疗器械,到更具个性化的移植组织或气管、更具潜力的生物高分子材料,都将聚拢于3D打印麾下。  相似文献   

14.
2001年5月13日清晨5点钟,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经历近十年的肝病折磨之后,带着他那未尽完成、却巴成为当代朝阳学科的认知研究事业离开了人世,他便是智利著名理论生物学家、神经科学家、系统科学家、认知科学家与哲学家弗朗西斯科·瓦雷拉(Francisco J.Varela,1946-2001),一个为心智寻找生物学基础的人.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世界》2021,(8):56-57
皮肤、器官和血液等处的细胞会老化死亡,被由干细胞分裂而成的新细胞替代.但是,大脑的神经细胞和心脏的心肌细胞等基本上不会被新细胞所替代. 这些不可更新的细胞会一直"工作"到生命终结为止.因此,这些细胞一旦老化,大脑和心脏的机能就会变差,直接关系到人的死亡.  相似文献   

16.
据英《新科学家》2002年3月2日报道 :在欧洲每年大约有40万人患心脏跳动骤停这种疾病 ,它足以使人致死。如果病人在5分钟内不能恢复心脏跳动和苏醒 ,即使经抢救能活过来 ,由于缺氧时间过长 ,大脑就会受到严重损伤。后果是轻则丧失记忆力和语言困难 ,重则成为永久昏迷的植物人。最近 ,在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两个科研小组分别发现 ,只要将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病人 ,从37℃冷却到33℃ ,就可大大减少病人永久性脑损伤。欧洲的小组用这种冷却技术对275名病人进行了试验。他们在给病人输氧的同时 ,用一台专门设计的机器向病人身上吹冷…  相似文献   

17.
人体尤如一架机器,经常有许多零件要损环。如病损的肾脏、盲了的眼睛,衰老的心脏、闭锁不全的瓣膜。机器零件坏了可以换一个,那么人呢?也可以换。早在19世纪就有人用健康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身上代替损坏了的器官,器官移植确实使有的人“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18.
2007年5月,《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己出台,但仍有诸多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缺乏细致全面的规定,甚至很多问题在法律上尚是空白。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完整的人体器官移植系统。笔者仅就死亡标准、器官捐献补偿体制、活体器官移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无畏的一刀     
一位工人野外作业时被电击,心脏停止了跳动,做人工呼吸没有效果,一位医生恰巧在场,现场只有一把水果刀。情急之中,这位医生用这把小刀切开病人的胸腔,将手深入胸腔,堤动心脏使之恢复跳动,  相似文献   

20.
《创新科技》2005,(10):53
日本神奈川大学物理系关帮博教授用高浓度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干燥保存老鼠心脏24小时,移植到别的老鼠身上可以再次跳动。据报道,用保存液保存人的心脏只能保存4小时,用人的胚胎干细胞生成的器官和猪的器官,如果要成功移植到人体内,长时间保存脏器技术不可或缺,新的研究成果在脏器保存方面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