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破坏性极大的突发事件,因此针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研究内容。火山喷发是近几年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和极大的破坏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深入研究这类自然灾害的内在规律变得极为重要。本文将重点研究此类事件的机理体系构建,分别从事件和应急管理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川川 《科技信息》2008,(6):115-116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自上新世以来火山活动经历了造盾、造锥和造伊格尼姆岩喷发三个发展阶段,历史上长白山地区有过多次喷发的"史料记载",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公元1903年.  相似文献   

3.
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潘格兰格山上,生长着一种奇怪的花,这种花能准确地预报火山喷发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层状火山,其形成经过了造盾阶段、造锥阶段和造伊格尼姆岩三个阶段,历史上有过多次喷发并造成巨大灾害。由于天池火山是活火山,应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喷发为防范依据,开展减灾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5.
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喷发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反映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火发方式的几个事实入手,通过与当代著名的裂隙式喷发火山-新托尔巴奇克火山对比,探讨老黑山火烧山的喷发式,说明它们先经由裂隙式喷发,而后转为中心式喷发。  相似文献   

6.
火山喷发柱物理机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力射流现象(又称羽流),是自然界很普遍的一种物理现象.世界上中最壮观的羽流现象是由爆炸性火山喷发的各种火山气体、细粒的火山喷发碎屑物所组成的火山喷发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火山蘑菇云.火山喷发柱的强弱和类型受火山喷发柱流体物理性质、动力状况力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制约.本文重点讨论了火山喷发柱的地表部分的物理机制.在分析前人在此方面的实验数据和成果之后,初步得出了我们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用俄勒冈州立大学(OSU)的两层大气环流模式,研究1991年6月中旬菲律宾的皮纳图博(Pinatubo)火山喷发对短期气候的影响.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①火山喷发引起低纬太阳辐射减少,导致次年1,2月模式大气的北半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东亚冷高压、北美冷高压等)的强度明显减弱,亚洲和北美大陆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的地面气温明显上升.模拟结果与实况相当一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对北半球中高纬许多地区(如前苏联的西伯利亚的中西部、中国北方地区、日本和西欧以及美国等地)1992年1,2月所出现的异常暖冬天气有重要的作用.②火山喷发引起的热带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变化有利于南方涛动的减弱.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成因理论,指出地壳下部熔岩层所析出气体引发的熔洞形成与垮塌,是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根本原因。文中首先对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各种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与解释,指出传统地震成因的断层说对解释水库诱发地震活动无能为力。文中通过大量理论计算和对实际观察分析,证明火山与构造地震都是地壳内熔岩层中气体熔洞的存在有关。地壳内熔岩的运动使气体熔洞上升,熔洞顶层的垮塌会引发地震。大型熔洞顶层的垮塌会导致高温高压气体的喷发,则引起火山爆发。这种理论能够对地震和火山的成因给出统一合理的解释,为深入研究地震和火山活动提供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00口钻遇火山岩层系的岩心及岩屑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依据火山地层学方法及地震火山地层学理论,通过火山地层界面识别,研究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对各个喷发旋回、期次火山地层进行平面成图,揭示火山活动时空规律;进一步结合火山地层分布与油气的关系,探究火山喷发旋回、期次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岩系可划分为4旋回15期;底部旋回一和顶部旋回四为玄武岩,显示火山喷发以基性岩开始,又以基性岩结束;中部的旋回二和三均为玄武岩→粗面岩→玄武岩的岩性序列,构成本区火山地层的主体。火山岩受北东向主干断裂控制,最大厚度位于断裂带附近;早期(期次1至期次2)全区分布,末期(期次15)分布局限;中期(期次3至期次14)表现为喷发中心由北向南依次迁移特征。该结果提高了火山岩序列的纵向刻画精度,厘清了有利火山岩层系的空间分布,有助于寻找火山岩勘探新层系。以往辽河盆地火山岩勘探主要集中于沙三段中亚段粗面岩(期次5),本次研究发现与粗面岩相邻的期次4、期次6、期次7玄武岩亦展现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杜树林  李军旗 《科技信息》2010,(3):334-335,351
在综合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地球岩石圈的组成及地幔结构;详细介绍了尚峪火山岩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系统性归纳了尚峪火山的喷发方式以及该岩体特有的形态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详细地研究了该处火山的形成机制,查明了岩浆活动与整个地壳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具有相关性,总结了该区火山岩的分布规律、岩浆岩类型和相关的矿产资源,为该地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和研究此类矿床成矿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萌 《世界知识》2022,(3):48-49
近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喷发.数据显示,这是全球自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Smithsonian研究院的全球火山计划发布火山喷发年表,筛选出1525-2000年强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指数IVE≥4),并分为强火山喷发(IVE=4)和极强火山喷发(IVE≥5);利用Gergis重建了1525-2000年ENSO 年表,得到不同类型的ENSO 事件,分别对强火山喷发和ENSO 事件进行10a累计统计.对1525-2000年强火山喷发次数和ENSO事件次数进行匹配.结果表明:1525-2000年,强火山喷发出现195次,其中IVE=4的强火山喷发153次,极强火山喷发42次;ENSO 事件出现399次,包括188次厄尔尼诺事件和211次拉尼娜事件.强火山喷发后的ENSO 事件次数明显多于出现前2a内无强火山喷发的ENSO 事件次数,且强火山喷发后的ENSO 事件中厄尔尼诺、拉尼娜次数相当,而出现前2a内无强火山喷发的ENSO 事件中拉尼娜事件明显多于厄尔尼诺事件.强火山喷发后的厄尔尼诺事件出现137次,拉尼娜出现136次,两者出现次数持平.不同强度的火山喷发后,厄尔尼诺事件与拉尼娜事件出现概率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从太空中观望地球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蓝色的星球,这是因为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海洋,在蔚蓝色的海洋包围之中可以见到棕色的土地,地球既显得充满生机,又宁静和谐,好象一切从来就是这样,而且永远不会改变。然而现代科学证实,地球的表面在数亿年前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实际上它始终在运动之中。科学家解释说,地球表面就象是一个裂了缝的巨大  相似文献   

14.
李建军 《大自然》2011,(4):8-13
人们常用坚如磐石来形容大地的稳定,用海枯石烂来形容海洋和山脉的永恒,但是.近来频频发生的地震使人们开始怀疑脚下的大地是否稳定,遮天蔽日的火山喷发也使人们疑惑雄伟的山脉是否永恒。实际上,随着地球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脚下的大地并不是稳固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  相似文献   

15.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板块力学和地球均衡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二三十年,作者在油气田地质学和含油气盆地构造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曾先后提出过三个有关学术问题。现汇总于此,以求教于同行。这三个问题是:建立一门新学科:《含油气盆地地质学》的可能性;试行一种将板块构造应用于局部地区或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的方法,即:板块力学;将地壳均衡说发展为地球均衡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雨檐 《今日科技》2005,(12):42-44
地震是地球不可治愈的顽症,总是在不经意间突如其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台湾地震、印度洋海底地震、巴基斯坦地震等一个个灾难触目惊心,当人们慢慢从瓦砾中爬起来,刚刚走出阴影的时候,江西地震又再一次造成了重大的人身伤亡与经济损失。地震灾难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地震带来的灾难有的是当场发生的,更多的则是次生灾难,而人们对地震的正确了解、对预防应对措施的正确掌握可以大大降低次生灾难的发生。也可以避免出现象前段时间出现的东北地震谣言和地震恐慌的现象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以一个块体的理论运动轨迹特殊对象 ,分析在强中纬力作用下 ,地球板块在高纬度带 (6 8°2 7′~ 90°0 0′)、中纬度带 (2 1°33′~ 6 8°2 7′)、低纬度带 (南纬 2 1°33′~北纬 2 1°33′)内等不同地域的受强中纬力作用时的运动方向及其 F- t关系图 ,以及板块在随着地球的自转 ,作跨越赤道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 :地球板块的运动特点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强中纬力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地球的黄纬 ;黄纬的变化发生在板块所受强中纬力变化的情况下 ,其外部现象表现为地球纬度的变化。这一结论为由特殊到一般的板块运动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古板块会聚带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集二线两侧,镶黄旗—四子王旗以北地区,即现今北纬42°30′地带,是典型的内蒙古草原与农牧区的分界,地质构造上也是天山—内蒙大兴安岭地槽与塔里木—中朝板块分界,区域构造线及地层走向基本为东西向。前中生代地层和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呈带状分布,界线以南,习惯上称为地台区,界线以北为地槽区。在这条界线上,构造、地层、地貌景观都有明显的分野。  相似文献   

19.
5·12 地震引发对地震预警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震预警系统的物理原理、相关理论、组成及其评价体系,分析了国内外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从地震预警系统的4个组成部分提出了建立国内地震预警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全面论述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铜陵地区,首次发现石炭纪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的火山岩系列及与它有成因联系的黄铁矿型铜矿。从成矿理论上提出断裂拗陷型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黄铁矿型铜矿的特征及成矿后的变化,指出了迭生成矿作用的过程和意义,为在长江中下游普查铜矿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