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1979-1982年大气臭氧总量和地面气压及温度的逐日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总量的变化与地面气压存在正相关,而与地面温度存在负相关。这种相关性在无云天气条件下最为明显。春季、冬季和秋季的资料分析结果比夏季好。臭氧总量与地面气压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受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影响的结果;臭氧总量与地面温度变化呈负相关,这里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能的净吸收,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远在十七世纪,人们就已经认为地面上的大气压力是由地面上空空气柱的重量造成的,同时,人们也很早就认为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气柱内空气重量的增加和减少。上述大气压力的观念在数学上是由静力方程来表示的,而这样的气压变化理论也在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20年3月18日保定市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探讨此次大风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偏北路径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大风,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槽、地面冷高压以及冷锋;贝加尔湖冷高压分裂南下,河北地区气压梯度大,变压强;负涡度平流产生较强下沉运动,有利于槽后较高动量的冷空气向下传送;高空急流的抽吸作用使整层垂直运动加强,高空急流入口区次级环流的形成加速了大气的上下交换,"漏斗"状北风强风速带向地面伸展,激发了地面大风的出现;锋区明显,冷平流强,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有利于高空动量下传,形成地面大风。  相似文献   

4.
目前宾馆中太阳能热水器普遍存在着受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提供的热量不够、不能够实现全年正常使用以及利用电能辅助加热存在的安全隐患。设计了一个可以对空气能和太阳能实现智能互补的多功能中央热水控制系统,在有太阳光时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没有太阳光时转换为空气能加热,既环保又安全。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辐射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地表辐射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辐射的变化规律,并对该区地表辐射特征、地表反照率的年季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全年太阳总辐射较强,年平均值为204.2 W/m2,受地表状况和天气过程等因素影响,年变化表现出不规则或区域性特征.大气和地表对太阳辐射加热的响应需2个月,它们对地表辐射年变化的相对变幅达44.6%和38.9%,比干旱区的(100%)小,这说明该区云量年变化比干旱区的小,且大气和土壤对地表辐射变化的"缓冲"作用更强.反照率的年平均值为0.2432,比荒漠区小;其高值正好对应降雪过程和偏干旱时段,而低值则与降水、连绵阴雨的天气吻合.  相似文献   

6.
不靠任何动力推动,而留空的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称为气球。气球不能像飞机那样自由地飞翔。飞行员只能操纵气球改变高度,因此如果在无风的天气,气球只能上下漂浮。但大气时刻都在运动着。在近地面,受地形、建筑物影响,风向会有所改变,风速也会明显减小。在一般人们认为“无风”的天气中局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长期天气过程最根本的物理特征是非绝热性,即外部对大气的热作用是长期天气变化的根本原因,而热作用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带来了长期天气变化物理机制的复杂性。影响热作用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全球的云量,云量分布不均匀使大陆和海洋增温不均匀,而陆地和海洋的不均匀增温区域就形成对大气的不均匀的加热场,这样就在时间和  相似文献   

8.
6种城市下垫面热环境效应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下垫面(沥青路面、水泥路面、荷兰砖地面、草地、嵌草砖地面、大理石地面)作为观测对象,基于热红外成像技术对其地表温度特征进行观测,系统分析不同城市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日变化以及季节变化特征,并利用不同下垫面温度的时间标准差、空间标准差及时空数据标准差定量揭示城市不同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不同下垫面的热环境效应,结果如下。1)不同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日变化一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形态,草地地表温度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波动差异较大。沥青的地表温度在全年均为最高,对热环境的影响较大;嵌草砖和大理石在全年的温度均较低,对热环境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且缓解作用在夏季最显著。2)不同下垫面地表日均温度全年均高于大气温度,表明城市下垫面对大气在一年中都有加热作用。3)气温、太阳辐射以及空气相对湿度对下垫面地表温度的影响均较为显著;气温和太阳辐射与下垫面地表温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对下垫面以增温作用为主;空气相对湿度与下垫面地表温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对下垫面增温起抑制作用。4)嵌草砖的热环境稳定性较草地和大理石要好;沥青路面的温度变化特征最能代表本研究观测区域下垫面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对了解城市不同下垫面热环境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为缓解城市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耦合气候模式(GFDL-CM2.1)研究变动气候背景下全球平均降水和温度的变化。不同情景CO2 强迫试验表明, 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迟滞效应。全球平均降水与地表温度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但是降水同时也受到CO2 浓度的直接影响。在CO2 增加又恢复的试验中, 降水变化滞后于地表温度变化, 出现降水 “迟滞效应”。在CO2 增加过程中, 温室效应增强会立即导致大气长波吸收增强, 大气获得的净辐射能量增加, 为维持大气能量收支平衡, 地面向上潜热通量受到抑制, 形成CO2 增加对降水的抑制效应。随之而来的温度上升则主要引起大气层顶出射长波辐射以及大气对地表的长波回辐射增加, 大气净辐射能量减少, 地面潜热通量增加, 从而引起降水的增加。在CO2 减少过程中, 情况正好相反, 温室效应减弱会增加降水, 而温度降低会减少降水。温度和CO2 对降水的不同影响决定了降水的迟滞效应。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的夏秋季节都是台风、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的高发期,那么本期知识快餐店就提供一些有关天气的知识吧。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反应大气是冷还是热,是干还是湿,是平静还是狂暴,等等。当从地表蒸发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受冷后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他们与其他杂志结合聚集便形成了云。云能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太阳光,所有云的颜色通常为灰白色,但当云变得太厚太密而使得阳光不能穿过时,它们看起来就是黑色的了。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风能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风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地表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从而形成风。可见风的能量是来自太阳的,太阳辐射出来的光和热是地球上风形成的源泉。这是一种前途广阔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第2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TIPEX)1998年5-7月改则、当雄和昌都3个大气边界层加强观测站获取的近地面层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廓线规律,给出了青藏高原地区地表空气动力学参数和地表温度变化规律,讨论了高原近地面层湍流通量特征及逆湿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应用塔巴罗夫斯基方程(以下简称塔氏方程)计算地面气压变化的一个尝试。作者计算了沿经纬线均匀分布的五十个点的塔氏方程十八项的数值。应用的例子是一个深的高空槽。 公式(3)的第一、二两项分别为风速散度(注一)及轨迹曲率的变化。由计算可以看出,在高空这两项的数值最大。而它们所引起的气压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为一部分其它项在低层的相反作用所补偿。这样的垂直方向的质量散度的分布造成了很强的垂直运动。其它项在高层则多相互抵消。 前两项,即散度与曲率在强烈的大气过程发展中的决定性的作用,还可以由以下两点得证明: 1.用温度绝热交化算出的垂直运动(图三)有只用散度项及曲率项的高空质量散度算出的垂直运动(图二)很符合。 2.在地面气压倾向乘以面积的总和△P。与在950-200毫巴整层中前两项的散度乘以相应面积的总和△P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图七) 其它因子对地面气压变化的供献尚取决於具体条件,不过数值均不甚大。 根据得到的关系求出三个计算地面气压变化的半经验公式[(4),(5),(6)]。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赤道大气加热对大气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赤道加热可以产生赤道对称的定常气压波动,其强度与加热特别是凝结加热密切相关;(2)当加热强度变化时,可激发产生东移的开尔波和西移的Hossby波重力波。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上海徐家汇2014年9月~2015年2月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了徐家汇上空水平风速与地面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800m~1600m高度上,水平风速小于10m/s,且持续时间长时,地面能见度下降,风速越小,能见度下降越明显;当水平风速小于5m/s时,则可能出现严重灰霾天气。结合风廓线资料,对一次灰霾天气进行分析,发现风廓线雷达探测风场具有实时性特点,能较快发现风向的变化,进而判断污染物的扩散方向和传送途径,能够对灰霾天气作出短时预报;在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某时刻400m~1600m存在上升气流,当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明显时,会使近地面出现弱辐合区,形成小尺度局地环流,使污染物集聚,较易出现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16.
太阳光先照在地面上,为地面所吸收,地面上的温度升高后,再由空气的传导和对流作用,将地面上的热量传给空气。所以,越是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越高,并能使冰雪融化。冰雪在融化的过程中,增大了空气的湿度,带走人体的热量,人们也就感到很冷了,这就是春天冻人不冻水的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2015年锦州通量观测站实测资料,对东北半干旱地区的地表辐射收支、能量平衡、地表反照率和能量闭合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锦州地区向下短波辐射、地面向上短波辐射和地面向上长波辐射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而大气向下长波辐射没有.该地区8月午后易产生对流云,致使向下短波辐射日变化在午后有明显波动.净辐射平均积分值8月为12.7 MJ/m2, 12月为-0.9 MJ/m2,冬季全天均由土壤向地表传递能量,所以夏季盈余的能量可能储存到深层土壤,在冬季释放.感热和潜热随净辐射有相同的增减趋势,日变化并不平滑,有多个峰值.平均地表反照率12月(0.21)明显高于8月(0.18).受不同天气条件影响,在不同季节,各辐射分量的日变化特征不同.降水通过改变土壤湿度会对感热、潜热和地表反照率产生影响.采用过原点和有截距两种不同的拟合方法来评估锦州冬夏的能量闭合度,对比结果发现,冬季能量闭合度均远低于夏季.  相似文献   

18.
天山北麓一例黑风暴天气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气象自记记录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对1998-04-18由南支冷锋爆发性发展生成的干飑线触发的天山北麓黑风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沙尘暴和黑风暴过境时风、压、温、湿在短时间内出现突变,跃变幅度黑风暴远大于强沙尘暴,黑风暴嵌于强沙尘暴时变化幅度比强沙尘暴弱。沙尘壁具有等温性,水平厚度4~9km。影响黑风暴的天气因素中,地面大风形成主要源于冷锋的加强和锋后强冷平流,高空急流的加强及其形成的次级环流使高空动量有效下传到地面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混合层是有利于黑风暴在干旱环境形成的大气层结特征,这次过程深厚混合层的形成是深厚干对流和黑风暴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它的形成则是长时间地面加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DNDY型大气电场仪对贵阳机场2011年1月—2012年6月的雷暴过程进行探测研究,分析雷暴过程中雷暴云的电荷结构和电场曲线的特征,并详细分析贵阳机场2012年5月12日雷暴天气过程的电场变化.结果表明:大气电场资料可在一定范围内对雷暴进行短时预报和预警.贵阳机场雷暴过程产生的地面电场曲线有突升型、突降型和波动型,当地面电场曲线出现高频快变抖动且电场强度达5~10 kV/m时可作为贵阳机场可能出现雷暴的预报指标.地面电场曲线快变尖峰的出现表示发生云地闪,也表明雷电已发生.  相似文献   

20.
自然光是摄影, 尤其是地理摄影或业余摄影利用的主要光源自然光主要是太阳光, 充分认识太阳光的照明特征是分析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照度变化的基础对于地球表面的被摄体而言, 影响太阳光照度的基本因素主要表现在天气变化、时间早晚、季节变更、投射方向、地域变迁、环境明暗等六个方面这些影响因素虽然都比较复杂, 但也都富有极强的规律性了解影响太阳光地表照度的基本因素对曝光控制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