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构树去木质部后,IAA的运输抑制剂TIBA(三碘苯甲酸)可抑制IAA对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再生与活动,以及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化等的促进作用。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与组织的分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杜仲形成层活动周期及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形成层3月中旬恢复活动,7月下旬形成层细胞停止分解,同时停止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但直到8月中旬才停止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12月新形成的未成熟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都继续分化、成熟。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酶活性在形成层区域和木质部区域中变化最大。POⅠ和POⅡ组同工酶只在春季形成层恢复活动时期的活动状态发生变化。负极端的ESTⅢ ̄Ⅴ组  相似文献   

3.
1或2年生构树的茎干去木质部后立即除去所有的芽和叶,如果对去芽顶端施以外源IAA,或IAA和GA的混合物都能诱导新的茎干状结构的形成。但GA与IAA共同使用后减少了IAA所诱导形成的茎干状结构中维管组织的细胞数。单独用GA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抑制新的周皮、形成层和维管组织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构树剥皮再生中内源IAA的变化及其组织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了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剥皮后维管组织再生过程中内源IAA浓度的变化,并用改进的免疫金银法测定了此过程中内源IAA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剥皮后内源IAA浓度迅速升高,升高幅度近100%。去除树冠和遮光抑制了维管组织的再生,但却没有影响内源IAA浓度的变化趋势。这似表明,剥皮刺激诱导的内源IAA浓度的快速升高可能是束缚态IAA的快速释放,而不是芽和幼叶新合成的结果。内源IAA组织定位的结果表明射线细胞、愈伤组织和新生维管组织内均有较多的银颗粒标记。这些似可表明,高浓度的内源IAA可启动未成熟维管组织细胞的脱分化,而较低浓度的内源IAA流则可诱导再生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相似文献   

5.
杉木维管形成层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细胞生物学手段,初步观察了杉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发育。观察结果表明:(1)杉木的顶端分生组织的周围分生组织区细胞分化为原形成层束和皮层;(2) 在初生分生组织区,原形成层呈束状分布,并且具有边分裂边分化的特点;(3) 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晚于初生韧皮部;(4) 杉木维管形成层于三月初开始活动,4 月中下旬进入活动旺盛期。  相似文献   

6.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枝条中的多糖颗粒经Ⅰ-KI溶液染色不显蓝黑色反应,偏光显微镜检查也不显示各向异性。髓、木质部、木射线和皮层薄壁细胞内多糖贮量的变化和形成层的活动周期有关:从5月下旬至12月中旬,逐步积累:从12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则逐步消失。韧皮部薄壁细胞中的多糖颗粒很少,而且没有季节性变化。淀粉酶同工酶酶谱在不同组织中不同,并随形成层的活动状态而变化,但与多糖颗粒的积累和消失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将由单细胞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它内部分化的栓化组织、拟分生组织、维管组织结节、薄壁组织.栓化组织是不连续的,由愈伤组织周缘的愈伤形成层产生,位于愈伤组织的表层,具周皮的作用.它的形成是愈伤组织产生分化的标志.拟分生组织,由愈伤组织中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形成,位于愈伤组织的各个位置,相当于愈伤组织中的分生组织.其作用有三点:(1)形成器官原基;(2)拟分生组织分化的拟形成层形成维管组织结节;(3)产生薄壁细胞补充到愈伤组织中.维管组织结节是由拟形成层产生.位于愈伤组织的深层,由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三部份构成.可能具有输导作用.维管组织的分化,有一个“向心性”,可能与淀粉的积累有关.在维管组织结节部位,淀粉粒在木质部积累较少;在韧皮部侧积累较多;形成层中极少有淀粉粒.再生植株的芽是外起源的,与维管组织结节无联系.根为内起源,与维管组织结节有联系.  相似文献   

8.
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发育,结果表明:(1) 从顶端分生组织至原形成层,以及由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的转化是随着茎的发育逐渐向顶进行的,而且叶迹与维管组织的发育密切相关;(2) 维管形成层为叠生型,并在芽萌动前已开始活动,4 月中旬进入活动旺盛期,分裂形成的薄壁细胞迅速分化为导管参与构成次生木质部。  相似文献   

9.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在距顶端约180μm处,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在距顶端约240μm处,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产生长、短两类细胞,短细胞与束间细胞一样,含有淀粉粒。原形成层束间的基本分生组织可以为裂产生新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10.
白芷的药用部分为根。本文对根的组织分化进行了研究。其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在初生结构中没有分泌道发生。周皮在产生以前,由中柱鞘细胞先进行平周分裂为4至5层细胞,其最外层形成木栓形成层原始细胞。在成熟根中次生韧皮部比次生木质部大的多。除了次生木质部和周皮以外,分泌道存在于中柱鞘和次生韧皮部中。  相似文献   

11.
白皮松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枝条不同组织中过氧化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的酶谱也不同,而且每种组织中这两种酶的同工酶酶谱随形成层活动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休眠期,形成层区域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酶带最多,这时周皮和韧皮部中酯酶同工酶谱在正极端出现一些酶带,这可能与抗寒有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生长素IAA及其运输抑制剂NPA,TIBA,BFA对粗梗水蕨孢子萌发率的影响.抑制剂NPA,TIBA,BFA均抑制孢子萌发,但IAA减弱NPA和TIBA的抑制作用,NPA的抑制及IAA对其的拮抗在不同萌发时期均有体现;生长素及其运输抑制剂在粗梗水蕨中通过影响细胞骨架甚至囊泡运输,损害了孢子萌发中重力感应和细胞核迁移等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13.
甘露醇和AgNO_3对小麦细胞再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甘露醇和AgNO3 对小麦 (TriticumaestivumL.)品种保7059幼穗细胞再分化和IAA氧化酶、IAA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AgNO3 能够明显提高小麦愈伤组织再生率 ,但甘露醇使其再生率降低 ,AgNO3 对IAA氧化酶和IAA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甘露醇使2种酶活性明显升高 .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组织培养中水稻种子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与2,4-D(2,4-二氯苯氧乙酸)质量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4-D质量浓度为0.1mg/L时诱导愈伤组织的效率高达88.9%,低质量浓度及高质量浓度的2,4-D则均不适宜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成功建立了用于广亲和基因互作研究的受体杂交水稻F1代测交种的再生体系,并探讨了从愈伤组织分化到再生植株形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F1代测交种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拟南芥PIN2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植物根向地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观察了拟南芥生长素输出载体PIN2及其介导的极性运输、生长素诱导合成对根尖生长素不对称分布和根向地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南芥PIN2基因突变、诱导内源生长素IAA及用抑制剂NPA或TIBA抑制生长素极性运输都严重影响了根尖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形成,最终抑制植物根向地性反应,暗示PIN2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和生长素不对称分布在根向地性反应中起着关键性调控作用.从这些研究结果可进一步理解生长素调控植物根向地性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6.
紫草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紫草的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分化、不定芽的生根和生根继代、试管苗的移栽和移植的研究,建立起紫草嫩茎的无性系,达到了快速繁殖的目的.结果表明:MS+BA0.5mg/L+NAA1.8mg/L是诱导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1.5mg/L+BA0.3mg/L+NAA0.1mg/L是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理想培养基;1/3MS+IAA0.4mg/L是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后试管苗保持了野生植株的各种生物性状,后期出现了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植物次生细胞壁的发育受到一系列转录调控因子的调节.但关于这一过程如何与植物整体发育相整合,一直少有报道.拟南芥URO(UP-RIGHT ROSETTE)基因过量表达导致在相应突变体uro中自由态生长素浓度明显升高,并导致该突变体中次生细胞壁发育减弱.本研究利用突变体uro及其杂合子uro/+,通过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一系列调控植物次生细胞壁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uro/uro和uro/+中,植物次生细胞壁发育开关基因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对于木质部导管细胞分化的开关基因没有明显影响.因此,URO基因是介导植物细胞壁次生加厚与植物生长发育状态关联的基因,URO基因通过抑制次生细胞壁发育达到维持细胞的生长状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瓜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以黄瓜(CucumissativusL.)品种“LS-21”为实验材料,按如下培养基配方:MS培养基,附加6-BA(0.8~1.6)mg/l IAA0.2mg/l;不同浓度的6-BA分别与NAA及2,4-D配合,研究影响黄瓜组织培养的诸多因素,建立了黄瓜离体子叶高频不定芽再生系统。主要结果如下:黄瓜5-6日苗龄无菌苗子叶作外植体,愈伤组织生长旺盛,芽诱导率高;7-8天的外植体则生长势弱,不利再生芽的分化。6-BA(1.2~1.6)mg/l IAA0.2mg/l,芽分化频率较高,其中6-BA1.2mg/l的芽分化率可达51%;待再生芽长至2-3cm时移入生根培养基(1/2MS 0.1mg/LIAA),生根率达90%,40-60d可得到完整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