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发展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转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及继续深化入世后的适应性改革的顺利推进,国民经济体系的开放度日益提高,多年来渐趋边缘化的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在得到中央政府的战略关注.人力资本的积累效果直接关系到中部地区内生增长能力的培育,更是中部地区能否早日崛起的关键.因此,及时制定合理高效的人才竞争与集聚战略成为中部崛起的第一要务.根据第1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4次、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揭示了中部地区人才现状和人才流失动态,深层分析了中部人才外流的症结及制度缺陷,最后提出了中部人才集聚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发展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转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及继续深化入世后的适应性改革的顺利推进,国民经济体系的开放度日益提高,多年来渐趋边缘化的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在得到中央政府的战略关注.人力资本的积累效果直接关系到中部地区内生增长能力的培育,更是中部地区能否早日崛起的关键.因此,及时制定合理高效的人才竞争与集聚战略成为中部崛起的第一要务.根据第1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4次、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揭示了中部地区人才现状和人才流失动态,深层分析了中部人才外流的症结及制度缺陷,最后提出了中部人才集聚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3.
“中原定,天下安”,“十一五”期间“中部崛起”这一区域发展战略在中国整体发展布局中走出了关键之棋。安徽能否抢抓这一战略机遇,实现安徽崛起,人才是关键。本文结合安徽崛起的战略构想,从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工业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适应安徽未来经济发展的人才总量、层次结构和区域需求,并总结出走人才强省之路所必须的五类人才类型。  相似文献   

4.
沅水流域的人口分布在先秦已经比较广泛,楚汉时期黔中、武陵郡及其属县的广泛设置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汉代的著籍人口已达二三十万。三国至隋唐时期,沅水流域的人口继续增长,其分布由下游向上游递减。宋朝进一步加大了沅水流域的开发力度,不仅鼎州,而且辰、沅、靖三州人口数量增幅也很大,崇宁年间达到大约五十万人,宋代人口增幅变为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加大。元代,该流域的人口数量增至最高峰。元代以前长时期的户口增长为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经济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彭头山人和城头山人创立了常德远古时代领先的农业文明和城市,善卷在转向文治的德文化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楚人大量进入常德后,使常德在德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惟楚有材”的格局。至明代,沅澧流域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常德古代人才群体的高峰,并为常德近代以来人才群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作家群在当代崛起,有赖于科尔沁丰厚的文化资源。具体说来,历史长河的投影、地缘优势的显现、宗教文化对艺术的催生、庄妃故里的灵光等,是科尔沁作家群崛起于当代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跨流域水电站群中长期调度计划问题为研究主题,讨论了实用上的简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大系统的分解协调和决策者交互方式的补充,来实现综合的决策支持算法,其充分考虑了决策者对处理问题过程的参与.针对西北电网中的三大流域,八个水电站这一实例进行了分析计算,该算法可以提高跨流域水电站群间的补偿效益,使调度计划出力过程相对平稳,符合了合理制定调度计划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系发育特征是对新构造运动的敏感响应,是研究新构造活动过程的良好载体.澧水地质构造背景独特,其水系展布特征研究可为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其河流演变是提供有力的证据.本研究利用DEM和Arcgis软件,获取了澧水源头水系和河流地貌参数,定量分析了流域水系分异发育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澧水源头北岸的水系参数均较南岸高,呈明显不对称性.水系发育受新构造运动强度和性质的影响,区域自西北向的掀斜隆升和流域南侧的断块抬升是造成澧水南北两侧水系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干流在沿断裂发育的过程中缓慢的逆扭错动,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流动.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了解山西在中部崛起战略提出时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山西在中部崛起中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雷应逸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1):45-45,58
在当今世界,商战就是文化战,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之间最大的差异,不再是资金、技术、人才、设备和规模,而是企业文化的差异。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是现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1.
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展,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为中国奠定了全面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0 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 ,是我国科学社团中活动时间最长政治上最为进步的学术团体之一。该学会不仅“广招同志”为中国新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而且还“纠合同志”积极投身辛亥革命 ,参与策动了滦州起义 ,在促使清帝退位促成民国建立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失败后,不少立宪派变成了革命派,即使那些仍然坚持君主立宪者,对革命派的态度已开始发生变化,多了一些同情和包容。在国内外压力下,西太后被迫搞假立宪改革,然其大权在握,不能取信于立宪派。光绪帝死后,立宪派无君可忠了。宣统小皇帝继位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局面并未发生实质的改变.激起了立宪派的不满。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改变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放弃了一贯坚持的君主立宪的主张,加入了革命洪流,积极参与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为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前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世以来直至今日的焦点事件,完全在于她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结束根深蒂固的传统制度,开启以民主政治制度为保障的现代化实践,是辛亥革命完成的时代使命。从这点讲,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之关键。近世以来,中国问题变得如此复杂,其间受到多重干扰,但是现代化始终是中国社会寻求进步的主线,深入考察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内在因素及相关问题,辛亥革命是一个很恰当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据实恢复了"辛亥北方革命"的本来面目,重新评价了冯玉祥在辛亥北方革命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后,由于政府的提倡,进步人士的倡导,物质文明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及人们观念的变更,江苏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风俗的变迁有其时代进步的意义,反过来,又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保存和发扬了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国共两党是20世纪的中国政坛两大党,本文拟从革命领袖、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三方面重点考察辛亥革命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渊源,由此透视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中国巨变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论述1905年至1916年间,辽宁革命派为推翻清朝与中外反动势力所进行的斗争及其演变,武昌起义前,清廷在辽宁推行假维新真荷政之策,日本为“经营满洲”,肆意侵占中国利益,革命派不顾中外反动势力之强大,创建机构,宣传革命,组织斗争,和工农民众重新建立革命军,展开讨袁等斗争。  相似文献   

19.
秋瑾不仅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者,而且是妇女思想解放运动的开拓者,她思想激进,提倡女学,具有极大的舆论号召力。在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秋瑾积极地从事政治宣传活动,并且致力于办刊宣传工作,创办了不少优秀的报刊和妇女杂志,对妇女思想的洗礼和民族的解放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对近代报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期间,东三省的封建旧官僚要求"保皇独立",围绕这一问题立宪派、旧官僚、革命党人以及宗社党等各种政治力量展开了大角逐。其时,革命党人的北伐运动在东三省如火如荼地开展,立宪派内部开始产生分歧,英美等列强也不支持以赵尔巽为首的旧官僚"保皇独立"。基于内外两方面的压力,赵尔巽最终不得不放弃"保皇独立",承认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