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皓 《科技潮》2012,(3):68-69
前段时间,中国社会掀起对PM2.5的关注热潮,但媒体却给公众传递了两个错误信息:一是只要监测了PM2.5,空气质量就会好转;二是可吸入颗粒物中只有PM2.5才危害健康。这两个信息都是大误导。  相似文献   

2.
杨晋 《世界知识》2010,(4):24-25
<正>有一句老话叫:"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不过,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真的仅仅用"无知"或者"偏见"就能完全解释,甚至可以一笑了之吗?"被找茬"、"被误读"、"被偏见"在21世纪度过第一个十年之际,中国崛起成了西方媒体竞相报道的话题。2010年元旦,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在这幅漫画里,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任何一个国家,都习惯于凭经验去看待世界。如果中国崛起为世界最强国,她就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去塑造世界。因此,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实在有些过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可能也会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晋 《世界知识》2011,(10):68-68
4月初,正值日本核危机愈演愈烈之际,笔者随央视摄制组深入日本重灾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实地探查和采访,对日本的救灾体系和危机处理机制有了较为直接和深入的了解。最大的感触就是国内对日本地震救灾情况和核危机的报道并不准确和全面,而且可能存在着很多误解。报道称,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有"50名勇士"冒死坚守在第一线,据"核防护专家指出",他们中70%的人,也就  相似文献   

5.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08,(19):64-64
周作人是日本“人情美”的崇拜者,在《日本的人情美》一文里,他赞同日本史学家内藤湖南的学说,认为日本固有文化里没有忠君的观念,忠君观念来自中国,因此不能将忠君看作日本的永久不变的国民性;在此基础上,周作人推出另一种与之对立的日本国民性——人情美,并劝人们“觇日本,不要去端相他那两柄双刀的尊容,须得去看他在那里吃茶弄草花时的样子才能知道他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从神话学的角度可以看出<诗经·豳风·鸱鸮>接受史上的被误读,它本应是原始祝祷仪式上的歌舞吟唱,诗意应是再生之祈祷;而从诗歌形式的演变史看,误读却是文学形式嬗变的一个契机,从而成就了禽言诗、寓言诗、拟物诗等诗歌新理解.  相似文献   

7.
从神话学的角度可以看出《诗经·豳风·鸱鸮》接受史上的被误读,它本应是原始祝祷仪式上的歌舞吟唱,诗意应是再生之祈祷;而从诗歌形式的演变史看,误读却是文学形式嬗变的一个契机,从而成就了禽言诗、寓言诗、拟物诗等诗歌新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才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的分析,阐述了作家如何冷静冷静、客观、真实地展现日本民族人格的多重性、分裂性,揭示了日本民族的劣根性和悲剧根源,以此展示了二十世纪现代人共同的困惑和焦虑,表示了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并探讨了如何整合日本民族分裂的人格和如何重塑日本民族形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日本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能够使现代与传统设计双轨并行发展得较为成熟,并形成特色。从日本设计历史及文化的角度,结合其文化的多元发展背景来看待日本设计的特殊性。旨在引发某些对设计的深层次思考,关注本土文化与设计的密切关系,对探索和发展本国设计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