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晋 《世界知识》2023,(22):62-63
<正>10月4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在保守党年会上正式宣布,将取消高铁2号(HS2)北部西段伯明翰至曼彻斯特线路建设,改而推出致力于改善英国中北部现有交通网络的“北方网络”计划。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于英格兰;1830年开通的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则是世界首条城际载客铁路。在现代铁路建设史上,英国长期位于前列,不仅在国内建造了发达的铁路网,还将铁路修至世界各地。如今,英国在高铁建设上却面临各种窘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城市道路项目与高铁交叉,在此情况下,文章研究了道路下穿高铁的结构形式,结合典型的工程实例,对道路下穿高铁进行结构安全数值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案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从2008年京津高铁的开通,高铁就进入了快速大发展的阶段,随着京石武、武广、京沪、哈大等重大高铁项目的开通将中国的高铁建设推向了高潮,高铁的视频监控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本文重点介绍了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主要功能,最后从系统维护角度,重点介绍常见故障及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罗竹 《科技咨询导报》2012,(13):221-222
近几年,我国铁路建设蓬勃发展,特别是高铁建设更是进入世界前列,目前,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的"四纵四横"已基本形成。今年,我国铁路将新增通车里程6366公里,其中将有3500公里高铁通车,高铁运营总里程将突破1万公里。作为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就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加强铁路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加分析,并认真落实相应的控制措施。作为一名铁路建设管理者,在此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工程与建设》2011,(2):242
据《人民日报》1月24日报道2010年是我国大规模高铁建设逐步进入收获期的一年,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 358 km,在建里程1.7万km,无论是运营里程、运营速度还是建设速度,均居世界第一。到今年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将新增4 715 km,总里程将突破13 073 km。届时,中国高铁将雄踞世界高铁网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6.
《工程与建设》2011,(3):364
据《人民日报》1月24日报道2010年是我国大规模高铁建设逐步进入收获期的一年,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 358 km,在建里程1.7万km,无论是运营里程、运营速度还是建设速度,均居世界第一。到今年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将新增4 715 km,总里程将突破13 073 km。届时,中国高铁将雄踞世界高铁网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7.
双周要闻     
正1新马高铁或成亚投行首个投资项目未来5年马来西亚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基建。在诸多项目中,横跨新马两国的新马高铁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新马两国专家预测,亚投行设立的初衷与新马高铁项目的需求高度契合,或将成为亚投行投资的第一个大型项目。项目规划,新马高铁全长约350公里,预计耗资120亿美元。沿途经过巴生河流域、森美兰芙蓉、马六甲以及柔佛等地,时速达350至450公里,可将目前来往新加坡和吉隆坡约6小时的车程缩短至大约90分钟。届时,吉隆坡与新  相似文献   

8.
2020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建设的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全面提速,取得了重要进展。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对接《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的重要工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铁路合作对东南亚各国的长远发展、满足沿线各国的需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当地人民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化铁路合作有助于加快泛亚铁路网建设,早日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高铁站前区用地规划为研究对象,结合南充市南部县高铁站前片区规划项目,首先分析了高铁站前区的用地功能,进而探讨了高铁站前区的用地结构布局,在此基础上,论文探讨了交通组织、土地开发强度分区控制与用地开发时序安排,并对地下空间的适度开发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规模推进高速铁路网络建设不仅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也是为了促进城市和区域的协调发展,然而国际学术界关于高铁对城市的影响还存在很大争议,中国高铁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更是缺乏相关实证研究。利用2010年至2012年的城市统计数据对此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高铁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确存在促进作用,越早开通高铁站点的城市经济增长幅度越大。在沿线城市中,经济规模越大的城市越能从高铁建设中获益,从而有可能扩大沿线城市的差距。结论还显示,距区域中心150 km以内的城市,如果开通高铁站点,经济增长幅度将高于其他城市,表明高铁建设促进大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向邻近城市扩散。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银西高铁宁夏段为工程背景,利用RS和GIS技术反演时间序列的沙漠化监测指标,结合决策树分类法提取沙漠化土地信息,分析了银西高铁扰动廊道内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8年主体工程建设期高铁扰动廊道内土地荒漠化程度呈轻微递增趋势,2019—2020年工程收尾阶段高铁扰动廊道内土地荒漠程度呈递减趋势;银西高铁建设对荒漠化的影响随着远离高铁逐渐减弱,显著影响区主要集中在高铁两侧0.05 km范围以内。总体上看,银西高铁建设对扰动廊道内土地荒漠化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非常微弱,可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该区域的荒漠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工程与建设》2011,25(4):516-516
据《人民日报》1月24日报道2010年是我国大规模高铁建设逐步进入收获期的一年,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 358 km,在建里程1.7万km,无论是运营里程、运营速度还是建设速度,均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3.
英国在2004年年底前完成了2005年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并确定14项服务项目与改革区域,这些项目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及其预期达到的目的,无不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京沪高铁的筹资和经营主体应是京沪高铁股份制企业集团,建议京沪高铁的筹资应走多元化、多渠道以及“建设与开发经营一体化”的新路子,分析并确定了高铁股份制企业集团中主要公司的资金来源和较好的资本结构,同时模拟了资本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财经剪贴     
<正>1中国赢得印尼高铁项目成铁路全方位"走出去"第一单10月16日,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在雅加达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签署了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速铁路,全长150公里,最高设计时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主体——大学与科研机构、高铁建设企业和政府,以高铁建设的需求为纽带而联接起来,形成3种力量交叉影响、抱成一团又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关系结构.高铁建设企业在中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与高铁建设进程中充当着领头羊的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中国高速铁路科技创新与高铁建设进程中充当着科技攻关的重任,铁道部主导的...  相似文献   

17.
以山西省石太高铁、大西高铁沿线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年和2019年经济社会数据,对比分析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城市加权平均旅游时间以及经济联系强度的变化;采用“有无对比”法,研究高铁开通对山西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山西省高铁线路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了沿线城市的可达性,加权旅行时间提高了20%-70%,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变化在70%-97%之间,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高铁开通后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各市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时空收敛效应.  相似文献   

18.
刘永平 《科技资讯》2012,(1):40-41,43
本文对TD-SCDMA高铁高架桥场景专网覆盖方案进行了专项研究,结合场景特点,探讨了该场景下的组网方案,重点介绍多种切实可行的TD-SCDMA专网建设方式,并对信源及天馈系统的设备选型要求进行分析,旨在指导高铁高架桥场景实际工程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15年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将进入全面收获时期。高铁的建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更是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新篇章,在高铁建设过程中,涉及到高铁无线网络的覆盖施工,但是其中的难点就是高铁的隧道网络覆盖问题。网络的全面覆盖能够提升乘客乘坐列车的幸福感,这也是我国通信和铁路相结合的重要方面。只有全面覆盖才能显示出高铁修建对人们出行便捷性的考虑,高铁隧道作为一个特殊网络覆盖场景,是各移动网络运营商覆盖难点。该文从车体传统损耗、最小重叠覆盖距离、多普勒频移、覆盖范围及覆盖策略几方面,浅析了WCDMA网如何覆盖高铁隧道。希望能够给高铁建设者更多的建议,使WCDMA网实现更广度的覆盖,继而提升人们对交通的创新性认识,为交通领域新的发展添上一抹重彩。  相似文献   

20.
《华东科技》2011,(8):60-61
环顾当下,全球高铁发展进入第三次浪潮,在这其中,美国、欧洲、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构成了主力军。且有预计称,到2020年时,全球将有2万至3万公里的高铁线路建成运营。不过,各国都是“动力和阻力并存”,特别对于中方有意竞标的美国高铁项目来说,更是压力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