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洛寻根文化自形成以后,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河洛寻根活动日益普遍,河洛寻根意识日益强化.而随着河洛地区原始氏族首领黄帝在中华民族共同始祖地位的确立,以及少数民族对黄帝始祖地位的自觉认同,河洛地区更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寻根圣地.  相似文献   

2.
闽南文化区域概念的习惯性使用,招致异地同质文化族群的质疑.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本质一致,但河洛文化超越地域局限,能够为异地同质文化族群普遍接受和认同.河洛文化内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底,外连闽南区域海洋文化之特色,尤在起始根脉上显现文化的本质性,有利于两岸同胞原始文化之认同.故以河洛文化兼容闽南文化的主导研究方向,将具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文明演进时间维为主脉络,以各时期文化特点比较为特色,系统研究了河洛地区文化与地理环境变迁的相互影响,表征了河洛文明纵向演变系列,探索了河洛文明自仰韶到北宋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演变,表达了自仰韶以来气候环境和文化特征的变化,得出河洛地区是一个独特的人地桕关系统,宋代以前为中国人地关系良性发展的典型区域,是中国重要的古文明中心区.该文明中心区形成夏、商与东周三代文化(华夏文化),后来与其他文化类型融合,与其他文明地域相互作用,形成高度发达的河洛文化,并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本研究是一个探索中国古文明吸收、融合及辐射、发展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学与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双向关系.河洛文化对河洛文学精神品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河洛王都文化生成了河洛文学的权力意识,苦难意识、历史兴亡意识;河洛理学文化构造了河洛文学的理学主题和独特的人物形象;河图洛书文化塑造了河洛文学的神秘奇异风格.河洛文学捍卫和坚守了河洛那方土地上的地域文化,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河洛文学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域文学,它既是河洛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开设“河洛文学”课程源于河洛文学的重要文学史地位,它既是传承与弘扬河洛文化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课程内容上要从地域视角出发,要选择具有地域文化身份的河洛作家和具有浓郁河洛文化色彩的作品,呈现河洛文学的地域文化传承,并重视河洛地域“小写”的乡邦文学.同时,还应以河洛文化为贯穿主线,防止对河洛文学的人为割裂与偏废,并把品读文学经典与文学实地采风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清代为河洛地区文学的复兴时期。清前期,河洛地区诗文、戏曲、小说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晚清河洛文学虽呈现衰落之势,但诗文方面也大有可观者。此理应引起河洛文化及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语言研究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对语言进行文化分析,已经是汉语学界的共识.洛阳话与晋语中形容词通用现象明显,进而探寻晋语与河洛文化的渊源:晋语与河洛文化血缘关系深厚;人类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音理论及生活用语联系紧密.得出结论:河洛文化对晋语的影响是源,晋语对河洛文化的渗透是流.  相似文献   

8.
发源于河洛地区的炎黄文化,是河洛文化的滥觞,它蕴育滋养了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而对于自己祖先炎帝、黄帝所处的社会性质,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观点认为是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但从炎帝、黄帝的出生、婚姻状况、所处的社会状况及其文化遗址来探析,炎黄时代更有可能是处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  相似文献   

9.
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产生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政治条件。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分析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由于人口迁移而形成的源流关系;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出发?阐述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传播继承关系。说明文化随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异?使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文脉关联得以彰显。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文脉传承关系的旅游开发模式?解决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道家虽然流播中国,但却是在河洛大地孕育、萌发、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它以其他文化区城不曾有的深厚积淀展示了文化漩涡中心的蓬勃力量,从而自然构成河洛的文化精髓和底蕴,成为解读河洛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密钥.河洛文学的道家旨趣集中表现于河洛山水名胜的作文题记与河洛园林的写意咏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