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UPLC-TQ-MS对苦豆子中生物碱类成分定性分析的方法,可以对苦豆子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快速鉴定。方法以UPLC-TQ-MS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和数据库筛查,依据其精确分子质量、特征离子、MS/MS裂解规律和色谱保留行为对苦豆子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定。结果共鉴定出苦豆子中4类生物碱并总结出其中3类质谱裂解规律,同时基于其裂解规律分析出7种未知化合物。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以快速定性分析苦豆子中生物碱类成分,为研究苦豆子化学成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检测野樱莓冻干粉成分的方法.采用梯度洗脱的色谱分离方式,分别采集ESI正离子和ESI负离子两种模式下的质谱数据,并根据目标化合物特征离子的精确质量数、二级碎片信息等进行数据库匹配,在无标准品情况下利用Unify 1.7软件非靶向快速筛查野樱莓冻干粉的多酚类组分.结果表明,ESI正离子和ESI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出60余种和200余种多酚类物质,且质量数偏差均在3mDa以内.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信阳市鸡公山大茶沟(东经114°01′—114°06′,北纬31°46′—31°52′)古茶树叶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高效、全面的分析.根据色谱峰的精确分子质量、母离子、碎片离子、质谱裂解规律等信息结合UNIFI数据库、参考文献及对照品的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包括低聚糖1个、酚类化合物7个、黄酮类化合物18个、蒽醌类化合物2个、萜类化合物1个.  相似文献   

4.
红豆杉中巴卡亭类化合物的ESI/MS及APCI/MS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析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两种大气压电离质谱联用技术(LC/API/MS):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研究了红豆杉中含有的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巴卡亭Ⅳ、1-去羟基巴卡亭Ⅳ、1-去羟基巴卡亭Ⅵ等巴卡亭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这些化合物在APCI正离子全范围扫描中主要形成[M H3O]^ ,在ESI正离子全范围扫描中主要形成[M Na]^ 离子,同时都会产生与结构相关的碎片离子.另外还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相对质谱信号强度和相对色谱保留时间之间的关系,发现在ESI中,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而在APCI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平喘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现象,建立HPLC-MS法快速检测平喘类保健食品中12种非法添加化学物质。待测样品经甲醇提取,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肼质谱联用法测定。色谱条件: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4.6×250mm,5μm);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甲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质谱条件:扫描方式:正离子扫描;雾化气压:35psi,去溶剂气温度:350℃,去溶剂气流量:10L/min;离子扫描范围:50~1000m/z;通过对照品与样品一级、二级质谱图的对比,定性鉴别样品中非法添加的化学物质。在10批样品中,检测到有9批样品中含有化学物质。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性及灵敏度均可满足定性检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甘草中化合物的类型及确定药效成分,对甘草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超声波方法提取甘草,对甘草水提液进行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进行结构分析鉴定,并对分离产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测定,计算IC50值。经结构鉴定,从甘草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得到1 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黄豆黄苷。该化合物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得到。体外检测表明,该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0.5646 mg·mL-1,抑制活性高于对照组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生漆中漆酚类化合物。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HPLC-ESI-MSn)对生漆中漆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9种漆酚类化合物。结论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可有效、快速分离鉴定生漆中漆酚类化合物,提供化合物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8.
殷素兴 《科技信息》2011,(16):I0125-I0125,I0127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LC-MS)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性能高与质谱检测器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且能给出分子量和结构信息的优点,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分离分析工具。因此,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在化学、医药卫生、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首次采用LC-MS联用方法对藏药獐牙菜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对干燥磨碎后的样品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持续测定50分钟,共得到12个色谱峰,并推测出了8个化合物。结果表明獐牙菜含有獐牙菜苦苷、异荭草素、芒果苷、齐墩果酸、异丙基硫杂葸酮等化合物。此类方法为藏药的化学成分鉴定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思路,为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竹叶化学成分,准确认识勃氏甜龙竹竹叶的应用价值,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C18(2.1 mm×100 mm, 1.8μm)液相色谱柱,在0.35 mL/min的流速下,以A相为0.04%(体积分数,下同)的乙酸水溶液、B相为0.04%的乙酸乙腈溶液进行洗脱,并选取电喷雾离子源在三重四级杆中,根据优化的去簇电压和碰撞能下扫描检测;利用武汉迈特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建数据库,根据二级谱信息进行物质定性,利用三重四级杆质谱MRM对代谢物进行定量,通过对化合物特征离子色谱峰面积的积分和校正,确定各物质的相对含量。【结果】在勃氏甜龙竹竹叶中共检测到10大类407种代谢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79种,占检测化合物总数的19.41%;脂质类61种,占检测化合物总数的14.99%;酚酸类55种,占检测化合物总数的13.5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55种,占检测化合物总数的13.51%;有机酸类35种,占检测化合物总数的8.60%;核苷酸及其衍生物31种,占检测化合物总数...  相似文献   

10.
分析盐酸洛非西定有关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收集中间体和利用破坏实验分离杂质的途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盐酸洛非西定中一些主要有关物质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色谱柱为Diamonsil(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用甲酸调节PH至4.5),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1μL。质谱的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采用正离子模式。共分析了2,6-二氯苯酚,2-氯丙腈和2-(2,6-二氯苯氧基)-丙腈3种中间体在破坏试验中的存在情况,初步推测出氧化破坏产物中2,6-二氯苯酚的结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可获得盐酸洛非西定破坏实验产物丰富的结构信息,为这些化合物的定性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甘青青兰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出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色谱峰总面积的87.46%.结论:甘青青兰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反-松香芹乙酯和桉油精,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60.30%和9.31%.  相似文献   

1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法用于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中的有机酸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同时定性、定量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为汉防己甲素等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代谢合成机理解析提供数据参考。本研究采用Poroshell 120 CS-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含0.1%甲酸的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喷射流技术离子源(AJS-ESI),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通过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对不同采集批次的粉防己根部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2种被测化合物在线性范围内都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粉防己根部中12种被测化合物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化合物的含量在不同的采集月份也有着明显的差异;L-酪氨酸、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在粉防己根部的含量相对较高。本研究实现了粉防己根部中12种被测化合物的同时定性和精确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法研究一种苯骈二氢呋喃型新木脂素类化 合物——蛇菰宁的质谱裂解途径。分别对该化合物的准分子离子 m/z 379 [M+Na] + 和 337 [M-HH2O] - 进行碰撞诱导解离,获得它们的二级质谱碎片离子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下的碎 片离子主要表现出化合物的主要官能团的裂解行为。例如,C-8位的羟甲基既可以脱水,也可以丢 失1个甲醇分子,生成的双键可以跟苯环形成共轭体系。C-1′位的氧代丙烯基可以丢失1个甲醛 分子,也可在加合离子Na+ 的诱导下发生裂解。而负离子模式下的碎片离子则反映了此类木脂素 的化学骨架裂解。综合分析这2种模式下的质谱裂解信息对苯骈二氢呋喃型新木脂素类化合物的 化学结构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子液体作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同时测定莲子心中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SPHERIGEL ODS C18(2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添加30mmol/L[HMIM][BF_4]、pH为3.0的甲醇/水(70/30,v/v),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在浓度范围为2-200μg/mL范围内,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99 7和0.999 8;对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的LOD分别为0.14 mg/L、0.17 mg/L和0.19 mg/L,LOQ分别为0.29 mg/L、0.35mg/L和0.41mg/L.  相似文献   

15.
研究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艾克替尼3种苯胺基喹唑啉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电喷雾质谱正离子模式下的裂解规律.通过电喷雾质谱产生各化合物稳定的[M+H]~+准分子离子峰,进而对[M+H]~+离子进行高能诱导裂解和碰撞诱导裂解,获得相应化合物的质谱图.结果表明:在电喷雾电离(ESI)多级质谱中,3种药物的裂解主要发生在喹唑啉环C_4,C_6和C_7位取代基上,并伴随分子内重排和H+的迁移重排;在二级质谱图中,吉非替尼的高丰度特征离子质荷比(m/z)为128.1,厄洛替尼的m/z值为278.1和336.1,埃克替尼的m/z值为278.1,304.1.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固相萃取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海水中9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海水样品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用甲醇洗脱浓缩定容,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MRM)离子模式对目标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9种磺胺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2~1000μg/L,方法检测限在0.2~0.4 ng/L之间(S/N=10,1 000倍浓缩).以海水为基底,磺胺甲基嘧啶为替代物,加标浓度分别为5.0 ng/L和20.0 ng/L时,9种磺胺的回收率在86.4%~15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0.5%~8.4%(n=4),方法成功应用于厦门近岸海域海水样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应用固相萃取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海水中9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海水样品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用甲醇洗脱浓缩定容,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MRM)离子模式对目标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9种磺胺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2~1 000 μg/L,方法检测限在0.2~0.4 ng/L之间(S/N=10,1 000倍浓缩).以海水为基底,磺胺甲基嘧啶为替代物,加标浓度分别为5.0 ng/L和20.0 ng/L时,9种磺胺的回收率在86.4%~15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0.5%~8.4%(n=4),方法成功应用于厦门近岸海域海水样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采集于列车餐车的食用油烟雾样品进行全谱分析,发现样品有66种化合物,包括烃类、卤代烃类、醇酚醚类、醛酮类、羧酸及衍生物类、芳稠环杂环类和胺类等七类,其中一些化合物如芳杂环化合物、卤代烃和胺类等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报道一种用液相色谱分离,薄层电解池串联双电?安培法测定水样中七种芳香硝基化合物的方法。首先在上游电极还原分析物,然后检测在下游电极氧化的产物,避免了样品和流动相中溶解氧和痕量重金属离子的干扰,易实现自动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7)~4.0×10~(-5) g/ml,检测限为 1.0~2.0 ng,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5.2%,对水样测定的回收率为93~107%。  相似文献   

20.
采用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pH-ZRCCC)与常规高速逆流色谱(HSCCC)结合技术分离制备大黄粗提物中的化学成分。首先采用pH-ZRCCC分离大黄粗提物,溶剂体系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3:7:4:6,V/V),上相加TFA(10 mmol/L)作为固定相,下相加Na OH(15 mmol/L)作为流动相。从1.3 g粗提物中得到140 mg桂皮酸(纯度为96.1%)、130 mg大黄酸(纯度为92.5%)和560 mg尾吹物。称取260 mg该尾吹物采用常规HSCCC的方法进一步分离,溶剂体系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7:3:7:4,V/V),得到约98 mg大黄素(纯度为96.5%)和60 mg芦荟大黄素(纯度为94.6%)。用HPLC检测纯度,用ESI-MS和1HNMR鉴定结构。研究结果表明pH-ZRCCC与HSCCC结合是分离大黄中化合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