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1年莱阳恐龙发掘点滴1951年6~9月,中科院古脊椎所杨钟健带领刘东生和王存义等3人组成考察队,在莱阳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并在金刚口进行了发掘,采集了一大批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潘云唐所著的《刘东生传》一书中对那段历史有着详细的记述:195 1年,山东大学地矿系主任何作霖写信邀请杨钟健去看前一年山东大学师生在莱阳实习时发现的恐龙蛋和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2.
关岭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距黄果树瀑布只有几十公里远,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大小小的石灰岩山丘星罗棋布、绵延起伏。其实,很早以前这里就以出产精美的海百合化石而闻名于世,并在挖掘海百合过程中,不时发现一些奇特的大型脊椎动物骨骼化石。直到199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科研人员才辗转收集到此类标本,并得知化石产自贵州关岭及邻近地区。在随后几年里,中科院古脊椎所组成专题组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初步查明化石分布于关岭、兴义、盘县以及邻近的云南罗平等地,并核实了数十个化石…  相似文献   

3.
1989年12月2日是裴文中教授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60周年纪念日.北京自然博物馆、九三学社、中国科博协会、中科院古脊椎所、上海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北大考古系等十几个单位联合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行纪念活动,裴文中铜像揭幕式同时进行.九三学社中常委副主席孙承佩、北京市政协主席白介夫为铜像揭幕.中科院副院长孙鸿烈、副秘书长张玉台、北京市副市长陆宇澄、  相似文献   

4.
为新时期我国恐龙等古生物化石能够依法及科学地发掘与保护开发利用,通过沈阳师范大学近十年来在辽西及新疆等地成功开展大型恐龙化石野外发掘工作的实例,论述了恐龙等化石的野外发掘应在认真贯彻国家《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的前提下,通过严格履行国家有关发掘申请程序、组织由科学家率领的高水平的化石发掘队伍、运用科学的发掘方法以及化石发掘后密切与科研结合等措施,高质量完成化石发掘任务。上述方法为依法及科学地发掘古生物化石并合理地开发利用及保护等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5月6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项发现,准确复原了2014年初在我国西南腹地发现的奇异滤齿龙的形象。奇异滤齿龙生活在2.4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具有怪异的头骨结构和栅栏状牙齿,是海洋爬行动物中罕见的滤食性类群。在早先的研究中,由于化石的保存原因,其特异的头骨形态并未得到正确认识。而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研究团队通过两件保存完美的化石标本,在近期重新复原了这种动物的  相似文献   

6.
赵文金 《大自然》2010,(5):66-70
最近几年,我经常在云南的曲靖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考察。由于泥盆系中的早期脊椎动物化石门类齐全、原始类群种类多、在鱼类尤其是肉鳍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中意义重大。2007年以前,我的考察重点都是这里的泥盆系、特别是下泥盆统,主要考察并发掘其中的鱼类化石。  相似文献   

7.
提到周口店遗址,可谓尽人皆知;可说到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的发掘,很多人就感到陌生了。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点的发现,打破了周口店遗址近几十年来的沉寂。[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02年10月,应贵州顶效经济开发区贵州龙地质公园筹建处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李锦玲教授、金帆博士及贵州省地矿局王立亭高级工程师等一行对贵州龙动物群进行系统、深入的地质调查,并在贵州龙原发现地筹建现场博物馆及做地址剖面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1971年冬,贵州省112地质队于桐梓县岩灰洞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等材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后,即派出野外队,随同贵州省博物馆的同志前往考察并作了短期的试掘。次年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又派出野外队,在岩灰洞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工作,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两枚、旧石器数件和用火痕迹,以及相当多的哺乳动物化石。 1975年,作者等对这些化石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由于当时人类化石仅两枚,其中一枚又有缺损,所以对它的系统位置并未给予肯定的结论,只是说:“桐梓门齿化石和前臼齿化石在形态特征上与现代人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虽然其中的门齿化石保留有尼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恐龙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恐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1996年中华龙鸟的发现,改革开放时期的恐龙研究可谓遍地开花,不仅传统化石点的研究取得新进展,而且许多新的化石地点被陆续发现,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如今,新一代恐龙研究者继往开来、锐意进取,用薪火相传的科学精神谱写中国恐龙学研究的新篇章. 中国恐龙化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俄国人在黑龙江流域组织的野外考察和发掘活动,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零星的发现到遍及全国的化石点,从有限的种类到涵盖几乎所有恐龙类群,从外国学者主导研究到中国人占据热点研究方向,恐龙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古生物学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科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1998,(5)
数年前曾有报道,北京永定河畔坨里地区曾发现恐龙骨骼化石。现已证实,这些化石系经冲刷自河北阳原一带"搬运"而来。1992年夏,笔者应河北地质学院古生物学家庞其清教授之邀,前往河北阳原县,参观考察他们正在发掘的恐龙化石出土地点。我们乘车过官厅水库,沿桑乾河而上,至阳原县的灰泉堡村。化石产出地点位于该村东北约5公里的山巅,该地实际上已处于山西天镇县境内。初发现于1983年,后由于种种原因,时断时续地进行了近15年的采掘和研究。至1997年,经对采得的2300余件骨骼化石进行修复、鉴定、描述及对比研究之后,终于获得了初步的,也是丰硕的成果。经研究证实,阳原——天镇恐龙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6月,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等生物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天山哈密翼龙",这被认为是翼龙200多年的研究历史中,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那么,这种已经消逝的远古空中霸主,又显露出什么样的姿容?翼龙是一种神秘的,能够飞行的爬行动物,它飞向天空的时间比鸟类还要早约7000万年。不过,在最早飞向蓝天的3类脊椎动物(翼龙、鸟和蝙蝠)中,它也是惟一绝灭了的类群。早在1784年,意大利博物学家就描述了第一件来自德国的翼龙化石。20世纪初,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恐龙化石点,自1980年1月开始发掘,至今已两年多。从目前采集的恐龙化石门类统计分析,蜥脚类为大山铺恐龙动物群组成的主要分子,剑龙类、鸟脚类化石也十分丰富。这些化石材料均保存有相当完好的头骨和骨架,对研究中株罗世恐龙具有非  相似文献   

14.
《定西科技》2007,(3):F0003-F0003
根据2007年5月28日中科院——定西市科技合作(岷县)会议纪要精神,8月15日至24日,由中科院兰州分院有关人员带队,定西市科技局及部分县(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一行,前往中科院有关科研单位,就信息化建设、优势资源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科技合作事宜进行了回访对接。  相似文献   

15.
刘迪 《大自然》2012,(4):26-29
2011年3月,我借工作之便前往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考察了闻名世界的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位于园内的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的蛋化石博物馆,珍藏着大量珍贵的恐龙蛋化石。这里既是一座得天独厚的恐龙蛋化石研究场所,也是生动直观的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山东诸城白垩纪恐龙化石发掘现场,研究者们屏息等待着。随着一块"w"形恐龙骨骼化石完全露出地表,世界角龙的研究随之迈进一个新的里程——这块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古生物学家徐星认定,是一种此前从未被发现过的大型角龙科的颈盾化石。随后,在这块化石附近,又发现了一块角龙的头骨化石。经研究,这两块化石同属于一个角龙的个体。古生物专家将这一角龙的新种类命名为诸城中国角龙,时代为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接近于恐龙灭绝  相似文献   

17.
贵州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在贵州桐梓县发现古人类化石以来,陆续在水城、兴义又有所发现,但均是下颌骨和一些牙齿。1982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普定县文化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对普定县穿洞进行第三次发掘。发现一个较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这是贵州首次发现的较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相似文献   

18.
重庆是恐龙最多的地区之一。别误会,千万别误会。这可不是在说丑女,而是指恐龙化石!多年来,人们在重庆的多个区、县发现多处恐龙遗迹,并先后发掘恐龙化石点30个左右。  相似文献   

19.
省外资讯     
《今日科技》2012,(11):32-33
山东 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潍坊中心成立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与潍坊市政府在潍坊市举行"共建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潍坊中心"协议签署仪式。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是山东省与中科院共建的综合性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是全国第一家以省命名的中科院转化中心。目前,经过四年的共同建设,山东中心依托中科院综合科技优势,探索出了一条有效发展模式,在加快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与转化,为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新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5):30-30
[华南植物园]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恢复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根据野外实践和经验积累,在原有“‘电驱’原位测定根系呼吸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发明了适于野外使用的“‘水驱’原位测定根系呼吸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