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生态立省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水利枢纽工程方案实施后,仍有长达半年多的"江湖"隔断时间,其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 m左右,这将直接淹没16.0 m以下的在天然状态下随着枯洪季节而变化形成的草滩、沼泽和浅水洼地等独特湿地自然景观,湖泊水域面积增大,洲滩湿地面积减少,从而对鄱阳湖水生生物环境带来不确定的影响。通过工程可能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鱼类及珍稀生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工程实施后,一方面整个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饵料生物资源量较建坝前会有较大的增加,水生维管束植物会发生结构调整和生物量变化,底栖生物有增大的趋势。枯水期的蓄水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浅层水面扩大;内湖水位稳定,有利于湖区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江湖季节性连通有利于保持长江与鄱阳湖物种遗传与生态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尤鑫  戴年华  张杰  姚忠 《江西科学》2012,30(5):702-706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开展对鄱阳湖湖滩草洲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对策研究。通过对鄱阳湖湖草的生物物候、种类、分布、保护和利用问题的调查,结合现状进行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湖滩草洲生态系统保护与湖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策,为鄱阳湖的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湿地对鄱阳湖水环境生物修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夏雨  蔡哲  林波 《江西科学》2004,22(4):297-300
由于受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污染,鄱阳湖水体已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局部水域重金属污染严重。生物修复技术以其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水污染治理中日益受到重视,鄱阳湖大面积的湿地为生物修复提供了优越的天然条件。本文对生物修复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湿地对鄱阳湖进行生物修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湿地生态安全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湿地数量、质量,调蓄能力,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等湿地资源特征及生态功能变化进行现状调研,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生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的生态现状及其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忠  戴年华  张杰  尤鑫 《江西科学》2011,29(5):667-671
目前鄱阳湖生态现状总体相对尚可,但存在的一些重大生态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着力研究解决,如水文情势异常变动、水体呈富营养化趋势、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和水生植物等资源衰退等。通过成因分析,认为主要是有关鄱阳湖生态保护与开发的规制体系、监管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并从这4个方面就进一步加强鄱阳湖生...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秋萍  黄国勤  刘隆旺 《江西科学》2006,24(6):517-521,544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有着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由于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目前,鄱阳湖面临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土壤退化、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鄱阳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影子工程法、影子价格法、替代花费法、条件价值法等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得出结果为:鄱阳湖湿地主要生态功能可分为7类,其中调节径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水分供给和存在价值5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处于主要地位,它们占总价值的93%.  相似文献   

8.
简敏菲  弓晓峰  游海 《江西科学》2003,21(3):230-234
鄱阳湖作为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尤如一块巨大的天然碧玉与璀璨明珠镶嵌在江西的北部,成为世界瞩目的宝地,研究保护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位于鄱阳湖流域信江中游的永平铜矿和乐安河中、下游的德兴铜矿,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铜业基地,各金属矿床的开采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矿山开采产生的重金属污染已对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鄱阳湖局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局部区域的渔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及生物物种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中针对鄱阳湖流域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及规划保护措施,为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水生态安全监测的内涵及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的现状,讨论了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数据库建设的目标、原则及数据库设计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一体化进程就显得尤为迫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南昌、九江、景德镇等相关设区市已日益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经济协调发展中,法制保障体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重视并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当今乃至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机遇,以及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建设就是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体系,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以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叠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EM高程数据,提取森林、灌丛、农田、湿地、草地、城镇、裸地7种生态类型为一级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生态系统构成及占有率,划分了森林、农业、湖泊湿地3种生态资源类型的6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生态屏障区,并针对不同生态资源类型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当今国内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素质建设者的培养摇篮——江西地方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局,也有利于江西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条件和要求,江西地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不仅应当包括生态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还应当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现状教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关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道德内容。在生态道德教育方法上,江西地方高校应当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给江西人们带来的良好机遇,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开展以"体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以"亲身实践"为主题的调查研究以及自我教育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嘉  孙铭  江英英 《江西科学》2012,30(2):265-270
鄱阳湖是我国"最后一盆清水",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意义极其重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规划的实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站在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要重点抓好以水质为中心,以板块为区划,以生态为制约,以准入为手段4个方面,从而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5年、2010年、2013年3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理特征,修订了谢高地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得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再利用R.Costanza等提出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公式,估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2005—2013年间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5—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面积减少的有草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而面积增加的有建设用地和水域;2005—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增加再减少,其中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4者的总价值超过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55%;各地区的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差异,2005—2013年,除了余干县、永修县、都昌县、鄱阳县、进贤县的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外,其余县市的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减少,其中星子县和九江市区为最高损失区.  相似文献   

16.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水位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出现了低水位提前并持续时间延长、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问题.本文应用CoupModel生态水文模型,模拟鄱阳湖湿地优势种灰化苔草呼吸量(碳),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与苔草呼吸量(碳)的关系,研究鄱阳湖湿地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0—2011年间9—11月的鄱阳湖湿地优势物种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呈下降趋势,且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比蓄水前减少了3.5%,减少趋势显著.根据鄱阳湖水位变化的特征,提出了高、中、低3种水位调控方案: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了3种水位调控方案下,鄱阳湖湿地9—11月苔草生长期累计呼吸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水位调控方案可明显恢复三峡水库蓄水后的苔草呼吸量,对湿地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明显作用.研究结果为制订适宜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水位调控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流域生态补偿是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机制,是解决流域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公和发展机会不均的重要方式。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需求,提出了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设想,以期为协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和流域生态资源的保护提供指导,最终实现鄱阳湖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决策.要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必须在盘活现有人才存量的基础上,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才的现状分析,分析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才资源的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重要手段之一.逐步建立和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补偿的机制化和法律化,是保护鄱阳湖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保证,才能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分析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提出完善对策,解决生态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而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江西科学》2008,26(4):527-527
烟波浩渺、风景如画的鄱阳湖,是大自然对江西人民的特别恩赐。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新形势下江西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必然选择。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崛起的基础,是江西崛起的希望。为共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