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取消进城人口计划指标,这对于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增加农民进城机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使农村人口融入经济社会主流进程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广东小城镇数量不断增加,但镇区人口不多.小城镇建设水平低,集聚功能差,就业机会和商机缺乏,致使农民进城的预期收益低于其进城成本,进城动力不足,深层次原因在于制度上的缺陷.改变现行的落后制度,吸引农民进城是今后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农民下山进城入谷本质上是走出去,农民下山进城入谷抓住了“三农”问题的要害。农民下山进城入谷的主要障碍是城乡隔离制度仍未根本松动;市场信息网络尚未形成;农民市场竞争力较低;管理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民下山进城入谷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正确的方针,遵循基本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浅议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社会分化就是农民的分化,而农民最明显的分化就是分化出一个独特的、人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阶层。然而,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城市二元劳动市场制度的制约,导致农民进城就业的不稳定性与风险性,使得绝大多数进城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往往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宋伟 《河南科学》2014,(6):970-974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从就业数量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多,河南新型城镇化出现就业支撑不足与招工难并存的逻辑悖论.从就业结构看,虽然总体来看河南非农就业的比重已经很高,但受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限制,河南农民工就业层次低且不够稳定,多数农民工仍达不到市民化所需要的收入水平,这就决定了河南的新型城镇化需要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推进.就当前的政策选择来看,首先,应不断扩大就业,不断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就业基础;其次,应从城镇与农村两方面消除人口城镇化的制度障碍,构建农民转户进城的顺畅渠道,使具备市民化能力的人口愿意进城、能够进城;第三,应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让多数农民有机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提高农民市民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在于增收,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进城务工。由于种种因素,进城农民工的权益受到剥夺、损害,而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除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因素,探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策,成为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扎得根”的关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大胆创新,循序渐进.要通过深化户籍、土地、就业、社保等制度改革,加强权益保障,提升整体素质,增强市民意识,合理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还包含着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进城务工虽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却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政策障碍和农民工自身障碍,提出从制度创新、政府引导入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还包含着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进城务工虽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却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政策障碍和农民工自身障碍。提出从制度创新、政府引导入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
对211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当地儿童进行了人格特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人格在诸多因子上与当地儿童有极其显著差异;在人口统计学资料的性别和是否来自灾区因素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年级和是否来自灾区人口统计学资料可以有效预测相关人格因素.不良的人格特质对儿童自身的人格完善和学业成就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给予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和帮助,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智力和心理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郭军 《河南科学》2014,(6):949-952
城镇化的内核是人的城镇化,在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的情况下,本质上就是大量农民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城镇化.在一个整体工业化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现时城市经济社会承载力有限,农民进城纠结、彷徨,欲进不能.欲罢不休背景下推进城镇化,政府事实上面临着究竟向怎样的城市转移和怎样实现稳妥转移的严峻考量.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方面还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客观规律,让农民进城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注意在当前城镇化发展热中进行冷思考的问题,以利于科学推进城镇化,走一条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实实在在的城镇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城镇上山、农民进城”对云南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变革”功效在于:“城镇上山”扩展了美丽云南建设所需的地理空间,“农民进城”促升了美丽云南建设所需的人口质量。地理空间拓展人口素质提高奠定美丽云南建设的两大基石。因此,“城镇上山、农民进城”要真正奠定美丽云南建设的两大基石,应探索完善云南特色城镇化路子;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新理念这样才能迎难而上破解美丽云南建设中的突出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一轮城镇化快速推进,是城乡发展一个新重要的契机,各地新一轮城镇规划将集中在在2013年内出台。要安置好3亿农民走出土地,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员,并且真正得到社会尊重,由走出去变成走进去。因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证土地制度的落实,同时化解农民进城困境。解决其住房问题,城市为新一轮城镇化规划要重要考虑的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户籍制度改革后,迁徒到城市定居的农民将失去耕地所能提供的生命波折期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城乡迥异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下,新迁入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不容易忽视,因为这将影响城市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的福利和生存状态,关系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入手,分析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必要性,提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机衔接的“三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主要地依赖人情关系网络来处理相关交易,形成各种特征的人口集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法律等正式制度对进城农民的权利界定不够清楚,导致该群体采用正式制度来治理相关交易的交易费用高昂,使其更多地选择非正式制度来治理交易,以降低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经济学认为,城乡间交易效率和劳动效率的差距是促进城市化的关键因素。在结合中国现实国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对城市化进程还有负向作用的是城市的专业化经济、农民进城的迁入成本和农村土地使用权及村集体相关福利。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帮助农民致富的措施对城市化进程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比较而言,降低农民进城迁入成本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将成为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费景汉(J.Fei)和拉尼斯(G.Ranis)模型以及托达罗(M.P.Todam)模型虽都较适用于我国的实情,但忽视了农民心理、城乡文化差异、迁移风险和制度因素等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和影响,没有从农民的决策行为去考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根据有限理性“新经济人”假说和行为决策理论。用Taylorand Jonker(1978)的模仿者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模型从理论上能够较好地分析农民进城的决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费景汉(J.Fei)和拉尼斯(G.Ranis)模型以及托达罗(M.P.Todaro)模型虽都较适用于我国的实情,但忽视了农民心理、城乡文化差异、迁移风险和制度因素等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和影响,没有从农民的决策行为去考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根据有限理性“新经济人”假说和行为决策理论,用Taylor and Jonker(1978)的模仿者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模型从理论上能够较好地分析农民进城的决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强化对百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迫切任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搞好城市"低保",做到城市特困群众和失地无业农民应保尽保。搞好城乡医疗救助,使困难群众看得起病,并得到有效救治。提高城镇职工保险覆盖率,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弘扬敬老爱老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王紫微 《世界博览》2009,(10):52-54
上万人口的“进城”打工者长期停留在城里人看不见的边缘地带。后来,他们自发形成了一个个新型组织。在试图改变城乡结合部文化生态的同时,他们也在寻求着社会对打工群体自身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