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爸爸做饭     
平常的晚餐都是妈妈做,爸爸看电视,我做作业。今天晚上,不知爸爸哪根神经兴奋,主动对妈妈说:“今天你休息,让我来做饭!”妈妈不相信似的问:“你烧的饭菜能行吗?”爸爸答:“你别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妈妈听后笑了笑。一会儿,厨房里传来了哗哗哗的淘米淘菜声,过了一阵子,又传出了吱吱吱的炒菜响声……爸爸相继端着青椒炒肉丝、红烧大鲤鱼、青菜豆腐汤等从厨房走向餐厅我嗅着香气扑鼻的菜和汤,禁不住口水直流。爸爸好像看见了我的馋样,大声对我和妈妈说道:“快来,品尝我做的菜和汤!”妈妈放下电视遥控器,特意朝鱼盘中看了又看,说:“你真是…  相似文献   

2.
早晨,我刚把包放进抽屉,便听见了“报告”的声音,我头也没抬说了声“进来吧”,“哪里来的香味?”我吸了吸鼻子,继续清理抽屉里的书本。“老师。送给你!”我抬起头,我班的“小调皮”举着好大一枝桂花出现在我眼前,原来是桂花的香味啊!我用力的嗅了几下,然后对他说:“你喜欢桂花吗?从哪里摘来的桂花?你摘了,别人还怎么闻到桂花的香味,感受到桂花的美丽呢?”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家称,我们的嗅辨能力只使用了一小部分,理论上我们的鼻子可以嗅辨至少1万亿种气味。这一研究结果是不是让你感到惊讶?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它们,但我们确实正被许许多多种气味包围着。翻开《少儿科技》,你嗅到知识的味道了吗?  相似文献   

4.
“接到线报,恐怖分子将对我市地铁站进行炸弹袭击,各小组立即行动……”,一声令下,特警们迅速出击赶往地铁站,与匪徒展开大对决。地铁站人流量大,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马上疏散人群控制现场,同时,展开地毯式搜索。搜爆犬首当其冲,经过特殊训练的鼻子,仔细地嗅了起来。“报告,发现可疑物!”特警排爆组立刻进行检查,发现这是一枚遥控炸弹!  相似文献   

5.
家乡的四季     
家乡,多么亲切的名字!她的一切对我来说都那样熟悉,无论春夏秋冬,总是生机勃勃。春天降临在家乡的山坡上,小草探出绿油油的脑袋;花儿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柳树也变得嫩嫩的、绿绿的……它们把积攒了一个冬天的能量尽情释放出来。阳光柔和地洒在草地上、花朵上、柳树上,我漫步其间,嗅着春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乡亲们忙着在田中插秧,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青山的衬  相似文献   

6.
"开饭咯--"从教室 外传来嘻嘻哈愉悦而又中 气十足的声音。 "不就是营养午餐嘛, 有什么好激动的!"胖子陆颓废地坐在教室 里,下巴搁在课桌上,没精打采地说道。 "嗯?!什么味道?"胖子陆隐隐约约地闻到一股香味,他迅速坐直身体,脑袋像雷达一样四处转动,鼻子更是不停地使劲嗅着。 "别闻了,"艾幻想对他说道,"香味是从嘻嘻哈那边传来的!"  相似文献   

7.
<正>暴露人是否得癌症暴露人是否得癌症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研究人员发现,狗经过训练,能成为医生的好帮手——通过嗅气味判断人是否患了癌症。研究人员训练一只名叫弗兰基的狗帮着确诊甲状腺癌。弗兰基嗅了甲状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的尿液样本,如果嗅到癌症患者样本就趴下,成功识别出了34名甲状腺癌患者中的30人。  相似文献   

8.
水样的嗅味检测方法主要分为感官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在介绍水中嗅味的来源、分类及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感官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的优劣势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结合实际给出推荐的嗅味检测方法,进而建议我国水质分析工作者积极借鉴国外嗅味检测技术及培训经验,发展符合国情的嗅味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成年     
小兔子坐在他的洞口曝着太阳.他差不多睡过去了.他的两只大耳朵倒挂起在背上,他的两胁微微翕霍着在透气不时有微风从溪流上吹来,使他肚皮上黄苍苍的毛往上耸,在这中间造就了银色的条纹.每逢微风吹到了身上,他就嗅一嗅空气,想他母亲来喂他.他现在大得会到肥沃的溪岸边自己寻草吃了.然而他的兄弟姊妹已经全给黄鼠弄死了,因这缘故,他母亲的干瘪的奶袋里却  相似文献   

10.
初生扬子鳄嗅球、嗅束的组织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尼氏,H.E.及Hagquist等染色方法对扬子鳄的嗅球,嗅束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横切面上,嗅球可分为清晰的8层,从外到内,分别是神经纤维层,小球层,外颗粒层,外网状层,僧帽细胞层,内网状层,内颗粒层和室慕支。嗅束的横切面上可见梨状皮质,海马及嗅前核等结构。  相似文献   

11.
郭守仁 《科技潮》2000,(3):34-37
神奇的黑土地新西兰的土地非常奇特。土质松软肥沃,花木茂密葱茏。据小泰介绍,这一带的土质中含有硫磺的成分,因此,在奥克兰没有老鼠、蛇,也没有虫子、苍蝇和蚊子。在奥克兰看不见土,路面以外所有的土地都被树和草坪覆盖着,森林覆盖率占世界第4位。我拨开草丛抓了一把土,那土呈殷红色,嗅一嗅,透着一股泥土的清  相似文献   

12.
张秀艳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2):67-67,83
本文针对日益普遍的以地表水为原水的饮用自来水中的嗅味问题,结合秦皇岛市水源地富营养化和水厂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嗅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几点去除嗅味的理论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新发明的"嗅癌机"除了可以"嗅出"人体癌细胞的气味。英国科学家在诊断癌症手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花费了14年发明出了能替代"嗅癌犬"、及时嗅出是否患癌症的"嗅癌机"。目前,这款名为"Breathotron"的嗅癌机正在英国多家医院试用,若成效显著会推行至所有公立医院。报道称,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教授巴尔领导的研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某运河水中的致嗅微生物,发现引起嗅味的微生物主要是颤藻类,同时还含有少量螺旋藻、鱼腥藻、微囊藻类,pH =5.5的时候有利于微囊藻生长.pH=7和8.5的时候有利于颤藻、螺旋藻的生长,明显碱性环境更有利于颤藻的生长.颤藻对水的致嗅作用是四种藻类中最明显的,喜欢在酸性环境下生长的微囊藻的致嗅作用最不明显.可以控制水体成偏酸性环境,延缓致嗅物的产生.致嗅微生物培养大约10天会达到一个峰值,培养前7天致嗅微生物会成指数的增长,随后放缓,达到一个极值.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乌塘鳢嗅觉器官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解剖、光镜观察表明: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 Lacepede)具一对纺缍形嗅囊,由前、后鼻孔与外界相通,嗅上皮向嗅囊腔内突起形成10-16个初级嗅板,初级嗅板上有次级嗅板,可增大嗅上皮的表面积。嗅板由嗅上皮和中央髓两部分构成,中央髓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构成;嗅上皮排列于中央髓的两侧,由多层细胞组成。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嗅上皮分为非感觉区和感觉区两部份,非感觉区位于嗅板边缘,较薄、较平滑,外缘高倍放大呈指纹状或块状结构;感觉区位于中央部位,呈连续分布,细胞种类多样,表层为纤毛非感觉细胞,中上层为纤毛感受细胞和柱状细胞,中下层为支持细胞,底层为基细胞。纤毛感受细胞为一种双极神经元,树突在上皮表面形成嗅结;轴突则穿过基膜,在固有层内集合成束,形成嗅神经纤维.终止于嗅叶。  相似文献   

16.
以单宁酸做还原剂,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SDBS)形成的微乳环境中将硝酸铕还原成铕(europium,Eu)纳米颗粒,通过修饰剂硫辛酸与嗅蛋白结合,分析铕纳米颗粒结合嗅蛋白前后的荧光变化与嗅蛋白含量的关系及机制。结果发现铕纳米颗粒与嗅蛋白结合后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在优化条件下,荧光强度与嗅蛋白的浓度在0.020~8.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2mg/L,对5.0mg/L 嗅蛋白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4%。嗅蛋白主要通过分子间能量转移使铕纳米颗粒的荧光强度增强,利用该变化测定嗅蛋白含量,结果灵敏、准确,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和高锰酸钾预氧化法对某运河水的致嗅物去除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最佳投加量是50mg/L,此条件活性炭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为3mg/L,这样有助于保持运河水体的平衡,避免对微生物产生影响;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嗅味,使嗅阀值由42降至23以下,明显改善了水的嗅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许多证据表明,正常衰老过程伴随着记忆力的衰退.但有些动物却不表现出这种年龄相关的记忆障碍.为了检测其中的分子机制,将24个月的老年大鼠按在水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分成记忆损伤组和记忆未损伤组,分别取海马和内嗅皮层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海马和内嗅皮层中分别有47和37个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两个脑区的基因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9.
部分鲇形目鱼类嗅觉器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剖观察6科10属19种鲇形目鱼类的嗅觉器官,其嗅囊的形态可分为椭菜,肾形和卵圆形。初级嗅板的形态可为复板亚型、厚板亚型及薄板亚型、长椭圆形嗅囊中的初级嗅板为复板亚型和厚板亚型;肾嗅囊含复板,厚板有薄板三种亚型;卵圆形嗅囊仅有厚板一种亚型,可根据嗅轴特点进一步分为扁平下型和凹窝下型。鲇形目鱼类嗅觉器中作为科属间一个重要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20.
硫醇类物质是南方某江排洪时饮用水中嗅味的主要致嗅物质。以乙硫醇为典型致嗅物质,研究了臭氧活性炭对乙硫醇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对乙硫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臭氧氧化是去除乙硫醇的关键工艺,活性炭发挥的作用有限;去除乙硫醇嗅味的适宜臭氧接触时间是15 min,当水质变化不大时,完全氧化水中乙硫醇所需要的有效臭氧投加量(mg/L)为乙硫醇初始浓度(μg/L)的0.04倍。当进水乙硫醇浓度大于100μg/L时,需要增加适宜的预氧化处理,与臭氧活性炭联用才能有效去除水中硫醇类致嗅物质产生的嗅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