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社会思潮和现代审美心理的产物。现代社会思潮,推动中国政治变革;现代审美心理,呼唤中国文学更新。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呈现出体例纷呈的繁荣局面,除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郭志刚、孙中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承续了王瑶模式加丁易模式外;钱理群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等已对旧模式有较大突破。突破旧体例,另立新体例的则有孙昌熙、朱德发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和冯光廉、刘增人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发展史》。这些不同体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著者还分别发表了各自的学术创见,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以有益的启示。中国现代文学史著可分为教学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但都应具有文学性、科学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3.
李丽博 《创新科技》2014,(16):125-125
新中式风格是在后现代建筑基础上适用于现代居住理念的中国风格,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的脉络传承下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风格。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的鲁迅杂始终关注现代中国人的生存问题。鲁迅认为,“现代中国人的生存”要求是争取生存权、温饱权和发展权,三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他希望人们正视现代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反抗一切妨碍现代中国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黑暗,致力于现实中国社会、人生与人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的鲁迅杂始终关注现代中国人的生存问题。鲁迅认为,“现代中国人的生存”要求是争取生存权、温饱权和发展权,三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他希望人们正视现代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反抗一切妨碍现代中国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黑暗,致力于现实中国社会、人生与人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的中国画坛,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受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清束民初,不少留学西方或日本的中国画家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观念和表现技法,他们大多于“五四”前后归来,投身到社会洪流中去。于是,拉开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序幕,出现了如决澜社、艺术运动社、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等颇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团体。他们在30年代兴起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运动高潮。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申报》符号中发现了统治、知识、革命、孩子等多种主题,鲁迅以《申报》符号扫描中国的场景,侧重叙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打造“中国”的丰富层面与深层内涵,进行一种卓绝的思考与反抗。鲁迅借用《申报》符号构筑了现代中国的两只底座:客观状态的现代中国(报刊显现)和主观状态的现代中国(精神显现)。  相似文献   

8.
美国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的现代中国研究聚焦于中国向现代转化这一复杂艰难的历史过程,他以一种匿乏叙事逻辑将中国排除在“现代”范畴之外,并且将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不断作类比联系,意在呈现中国历史的重复性节奏。这一做法与史景迁去历史化的“现代”概念界定息息相关。同时,由于史景迁的现代中国研究较一般学者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具备较高的大众认知与接受度,他所建构的现代中国形象也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传播影响力。考察史氏现代中国研究在学界与非学术受众中的接受将我们推向了知识话语生产与大众意识形态间复杂关系的思考深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训诂学(1900—1982)体现了对传统训诂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实行超越的研究范式,显示了处于近代现代交替时期中国语言研究的民族特点。它实行的,是对中国语言各个门类作系统的有条理的研究,是贯串着中国文学、史学、哲学的语言研究,是联系着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是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学术的研究。中国现代训诂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是刘师培和章太炎。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启动实施专项的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以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中国现代服务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简论现代中国生活方式的内容李景耀现代中国生活方式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上建立起来的.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又不同于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现代中国生活方式的内容是一个整体系统。以人们生活活动的对象(生活内容)为...  相似文献   

12.
楚文化艺术形态创造中体现的超现实主义手法,表明在现代西方视觉艺术体系建立之前很久,中国人就已经建构了自己独有的视觉审美体系。面对中国现代设计创新力严重匮乏的现状,运用现代思维方式重新读解、比较、分析、挖掘古代艺术作品中最具生命力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用以指引中国现代设计的良性发展,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善用,也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必然。本文通过比较学研究的方法,结合超现实主义构思思维,剖析楚人奇异而丰富的原生态艺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结构主义方法论兴起于西方,中国现代陶艺在主客观方面具有引入结构主义的有利条件。结构主义在中国现代陶艺中的运用当中显现出整体性、关联性、自维性等特征。作为一种新型艺术观与方法论,结构主义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琼芳 《科技信息》2008,(15):318-318
文章以传统与现代为主题,记述了现代室内设计中继承传统和追踪时代在设计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对象征中国经久文化的传统内涵、现代中国特色的新形式,在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期待。  相似文献   

15.
王春霞 《甘肃科技纵横》2008,37(1):21-21,95
中国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中国的传统家具固然留给我们丰富的遗产,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就可以作为现代风格的民族形式载体。中国现代风格的家具的民族形式载体应该是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日趋多元化,现代生活陶瓷作为一门最贴近现代人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如何把握时代对其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造型设计中更好的体现现代人的审美理念,是开拓现代生活陶瓷市场的主要问题。中国现代生活陶瓷造型设计理念呈现自然化与人性化并重,个性化与时尚化凸显,国际化与民族化事等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这一发展趋势,帮助开拓现代生活陶瓷造型设计者的创作思路,更新设计理念,为日后中国的现代生活陶瓷造型设计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漫长而又灿烂的头饰文化历史中,中国妇女头饰以其种类丰富多彩,式样多姿多彩而著称。随着岁月的变迁,古代妇女头饰很多都已不复存在了,即使遗留下来的部分头饰也呈现出另一种形式。对此本文逐一列举了现代妇女头饰中所呈现的古代遗风,将现代妇女头饰形制与中国古代头饰形制进行了比照,并提出了应在现代头饰设计中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民俗特色与国际时尚之间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雷铭奇 《科技信息》2009,(23):I0013-I0015
现代科学技术西方比中国先进,中国人民真诚地向西方学习。在物理学领域,西方人怎样说我们就怎样听,但仔细推敲,现代科学家说的都对吗?不见得。本文专对现代主流物理学某些权威论点列举数例加以分析辨解并提出质疑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公共关系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而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它能在中国扎根、发展,其重要原因是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根植提供了有利的土壤。现代公共关系学被中国吸纳,成为中国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反现代”倾向的核心,总结核括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的两种“反现代”倾向,在此基础上以作家,文学思潮为切入点,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反现代”问题进行了溯源式的追问,从而揭示出“现代性”与“反现代”之间的非此即彼而又亦此亦彼的互补性的对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