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揭示甲醛超临界水气化的转化机理,了解各中间产物转化关系,建立了相关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该动力学模型对甲醛超临界水降解产物的生成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甲醛降解过程中,氢气主要通过甲醛直接分解、甲酸脱羧以及甲醇脱氢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主要通过甲醛直接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负氢离子转移以及甲酸脱羧反应生成;Cannizzaro以及负氢离子转移反应是甲醛、甲酸和甲醇生成或消耗的主要路径;通过甲醇脱氢及酯化反应生成了较为明显的甲酸甲酯;少量甲缩醛通过醇醛缩合反应生成.此外,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当[HCHO]0<2 mol/L时,随着甲醛初始浓度的增加,氢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升高,一氧化碳含量和气体产物高位发热量明显降低;当[HCHO]0>2 mol/L时,随着甲醛初始浓度的增加,气体含量及发热量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2.
以蒸馏水作为吸收介质吸收空气中的甲醛,在常温下进行吹扫捕集,并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同时对甲醛的稳定剂甲醇的用量、吹扫捕集的吹扫气流速和吹扫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某新装修房间的甲醛含量.该方法对甲醛的检出浓度可达到0.04mg/m3,且除了使用极微量的甲醇以外,几乎没用到有机溶剂,因此该方法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快速、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聚甲氧基二甲醚是一类分子式为CH_3O(CH_2O)_nCH_3(简写DMMn,n≥1)的醚类化合物,含氧量高(42%~51%)且具有高的十六烷值(30),能改善柴油的燃烧性能减少排放,因而被认为是理想的柴油含氧添加物。特别是当n=3~8时,DMM3-8具有与柴油相近的性质,平均十六烷值76,按20%与柴油调和,碳烟和NO_x的排放能分别降低80%~90%和50%。DMMn分子中间为低分子量甲醛缩聚物,两端由甲基封端,通常由提供甲基的化合物,如甲醇,二甲醚和甲缩醛,和提供低聚甲醛的化合物,如甲醛,三聚甲醛和多聚甲醛,反应得到。因此,实现从甲醇到DMMn的转化不仅能延长甲醇产业链,消耗过剩的甲醇产能,而且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在早期,以硫酸或者盐酸为催化剂,催化甲醇和甲醛、多聚甲醛或者二氧戊烷反应合成DMMn。BASF公司采用H_2SO_4或者CF_3SO_3H为催化剂,甲醇、DMM、三聚甲醛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得到DMM1-10,但是催化剂腐蚀严重,而且原料转化率和DMM3-8的选择性都很低。BP公司采用分子筛或者酸性树脂为催化剂,通过复杂的工艺实现二甲醚和甲醛转化为DMMn,但是,产物中DMM3-8低于10%。近年来,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开展了离子液体催化甲醇和三聚甲醛反应合成DMM3-8的研究,产品单程收率达到50%,DMM3-8选择性大于70%。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甲醇用量、醚化时间、醚化温度以及醚化体系pH值对改性DMDHEU树脂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和分析树脂的羟甲基甲醛含量、游离甲醛含量以及整理后织物的游离和水解甲醛量、折皱回复角、撕破强力等,确定了较佳的甲醇醚化工艺:甲醇用量为DMDHEU用量的36%,反应体系pH值为1.7~1.9,反应温度为50~52℃,反应时间为3.5 h,醚化后树脂的游离甲醛量低于0.3%,整理后织物上游离和水解的甲醛量为38.37 mg.kg-1,折皱回复角较原布提高了近100°,经、纬向撕破强力保留率均高于50%.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聚甲醛传统生产工艺存在的缺陷,提出反应萃取方法生产三聚甲醛的新工艺。以工业甲醛为原料,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萃取剂二甲苯的用量对三聚甲醛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5℃,催化剂用量为甲醛的8%(质量分数),萃取剂与反应液进料比为1:1(质量比)。在此工艺条件下,结合中试设备进行实验,甲醛转化率达到90.41%,三聚甲醛收率达到87.39%。  相似文献   

6.
采取银氨配离子还原法制备纳米银,并使用扫描电镜对所制得的粉末进行表征。探讨在气相与液相两种条件下.不同剂量的纳米银及其吸收剂对甲醛的吸收效果,并与市面所售光触媒产品进行去除甲醛效率的比较。实验结果发现,纳米银作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条件下.能够提高甲醛吸收剂在液相与气相中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研究了甲醛、甲酸对铂电极上甲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甲醛可使甲醇的氧化蜂电流增大,进一步分析说明,甲醇氧化蜂电流的增加不单是由于甲醛的氧化引起的,甲醛的氧化中间体或解离产物在铂电极上的吸附也促进了甲醇的氧化,并提出了可能的吸附模型.而甲酸对甲醇氧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可能与甲酸甲酯对甲醇氧化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过程中甲醛储备液标定方法进行改进,用加入碘酸钾标准溶液的量和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所消耗的体积,直接计算出甲醛储备液浓度。与国标法比较,该方法简化了操作步骤,耗时短,且精确度高,可作为标定甲醛储备液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在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用API胶粘剂生产出的实木复合地板的甲醛释放量进行分析,综合阐述了甲醛的来源及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甲醛释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敏感度分析法对甲醇详细机理进行简化,提出一个可用于均质充量压缩点火(HCCI)燃烧过程的甲醇简化动力学模型,包括16个物种17个基元反应,涉及甲醇的氧化反应、甲醛和CO的生成子模型.应用该简化机理模型对甲醇HCCI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特性进行的算例分析表明,简化机理模型在燃烧放热特征时刻、燃烧累积热效应以及发动机缸内温度和压力曲线的预测值均与详细机理模型的计算值较为符合,计算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1.
HZSM-5催化甲缩醛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间歇反应方式下考察了采用HZSM-5(si/Al=38;交换4次)为催化剂,以AR级甲醛和甲醇为原料合成甲缩醛的各种影响因素.遴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55℃,甲醛与甲醇投料摩尔比为1:2.5,瞬间加入6.5%的催化剂,反应时间为1.5h.甲缩醛的平均收率以甲醛计达53%。  相似文献   

12.
Mo—Ce/Sio2催化剂上甲醇氧化制甲醛的动力学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璃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Mo-Ce/SiO_2催化剂的甲醇氧化制甲醛的动力学。吡啶吸附的红外光谱鉴别出催化剂Lewis酸的存在。红外光谱证实甲醇在催化剂上发生化学吸附。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甲醇及甲醛的吸附热。随着甲醛分压的增加,甲醇氧化制甲醛的速度随之减小。进行了催化剂被甲醇还原及还原催化剂用O_2再氧化的脉冲实验。甲醇氧化的动力学服从甲醇及甲醛吸附的Redox机理方程。  相似文献   

13.
以TiO2(Degussa P25)为光催化剂,可见光为激发光源,分别对甲醇/TiO2、甲醛/TiO2、甲酸/TiO2体系中光催化还原Cr6+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有机醇和羧酸能与TiO2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能够吸收400 nm以上的可见光,并通过LMCT(ligand-to-metal charge transfer)机制引发光催化还原反应. 不同的有机物/TiO2体系中,Cr6+的光催化还原反应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别与有机物的结构密切相关. 当体系中不存在有机物时,可见光下TiO2几乎不能将Cr6+还原;当加入甲酸,经光照80 min后,Cr6+的还原率即可达100%;而在甲醛/TiO2和甲醇/TiO2体系中,光照6 h后,Cr6+的还原率分别可达93.63%和22.69%. 体系的pH对Cr6+的光催化还原反应有显著影响. 有机物/TiO2体系中,光催化还原Cr6+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4.
甲缩醛合成的本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对甲醛、甲醇合成甲缩醛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本征动力学模型。生成甲缩醛的反应速度与甲醇的浓度呈两级反应,与甲醛、甲缩醛、水和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反应。正逆反应的频率因子分别为A_(01)=1.7285×10 ̄4、A_(02)=4.975×10 ̄8;活化能分别为E_1=6.862×10 ̄3、E_2=9.169×10 ̄3。对模型作了检验,其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SOL-GEL技术成功地制备了ZrO_2-CaO膜管,这种膜管由于能控制氧的扩散速度,并能活化它,因而容易和甲烷反应,表现了高的选择性生成甲醇、甲醛。实验发现最佳的制膜条件为:焙烧温度是700~900℃,膜厚45~60gZr/cm ̄2,CaO的最佳值为X=0.08~0.15。实验也考察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常压下反应温度为350℃,GHSV=8000~10000h ̄(-1)。在这样的条件下获得了95%的甲醇、甲醛选择性,大约1%转化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分子筛对甲缩醛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间歇反应方式下, 研究了以甲醛和甲醇为原料合成甲缩醛反应所需的催化剂. 在30 ℃, 醛醇摩尔比为1∶2, 加入5%(质量分数)的催化剂条件下, 考察了HY, HM , Hβ, γ-Al2O3和 HZSM-5等催化剂对该合成反应的催化效果, 从中优选出HZSM-5. 进一步对不同硅铝比和 不同交换度的HZSM-5进行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硅铝比为38, 交换4次的HZSM-5分 子筛对该 合成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甲醛的转化率为45%, 甲缩醛的选择性达99%. 该催化剂经 20次重复使用, 甲醛的转化率、 甲缩醛的选择性无明显变化, 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新的生产工艺,使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与甲醛进行缩醛化反应,制备的白乳胶具有抗冻性,在0℃48小时不冻结,而且粘液接强度不降低.  相似文献   

18.
<正>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可转化成甲醇作为燃料和基本化工原料,相对于气态的甲烷,液态的甲醇运输方便、安全性好,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好的前景。目前虽已有工业化的甲烷转化甲醇工艺,但反应需要高温高压条件,并经过两步化学反应,生产装置体积大、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过程中出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醛等有害或无用的副产物。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SI)催化与可持续化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将甲烷直接转化成甲醇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9.
"甲苯-甲醇烷基化试验装置"微机控制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工作主要是针对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过程的控制系统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在恒温下进行,反应温度不允许有超调,并使甲醇和甲苯的转化率达到生产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余华  董晓玲 《甘肃科技》2014,30(15):21-24
介绍了高碱值烷基水杨酸钙新型生产工艺在兰州石化三叶公司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以α-烯烃、水杨酸和氢氧化钙等为原料,甲醇为促进剂(适量的催化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通过烷基化、钙化等反应中试放大生产了高碱度烷基水杨酸钙盐产品。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做了全面的分析,其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Q/SY RH6005-2009标准中RHY109。工业运行结果表明,此新型生产工艺经过工业放大以后,生产的产品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