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蕲簟,是李时珍家乡蕲春的"蕲州四宝"之一,曾为贡品,被唐宋诗词竞相吟诵.目前,蕲簟已经消失,其制作工艺也已失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湖北蕲春县蕲州镇王要村刘家咀明代墓葬中出土的蕲簟、湖北蕲春竹类样品制成的竹炭进行超微结构比较分析,发现蕲簟和水竹的部分纹孔均呈1~2列纵向排列,推测明墓出土的蕲簟原植物(蕲竹)即为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er及其近缘种.进一步对古代诗句中蕲簟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出土蕲簟与诗句中描述特征基本一致,并结合出土蕲簟断面超微结构分析,对蕲簟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为复原蕲春历史名物"蕲簟"文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时珍从一个普通的医家,走上了变革自然的道路,并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古代科学家之一,决不是偶然的。着重分析一下李时珍的科学思想及其工作方法、治学态度,以便我们学习、借鉴,批判地继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代表作,通过对《本草纲目》的分析,可以看出李时珍的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具有如下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胡世林 《科学通报》1975,20(2):57-57
《本草纲目》是十六世纪我国进步的医药科学家李时珍的一部名著。李时珍生活在明代中叶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儒法斗争非常激烈的年代。他的思想、实践活动和著作必然要打上阶级的烙印,表现出一定的政治倾向性。因此,研究李时珍在科学上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儒法斗争对于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的影响,对于弄清是谁创造了中国医药学伟大宝库,是谁阻碍、破坏医药科学的发展,在批林批孔运动朝着普及、深入、持久开展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名著《本草纲目》外,还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10种著作。《本草纲目》更是被外国人称为“东方药学巨典”、“中国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5.
海中良药——海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蛰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根据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海蛰气味碱温无毒,主治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  相似文献   

6.
张力  祁伟  苏国辉 《科学通报》2022,(4):329-331
枸杞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在我国的大规模种植和食用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中医药传统典籍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明确记载枸杞具有滋补、明目等功效[1].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枸杞中的活性成分和功效物质基础得以进一步明确:枸杞的功效成分包括玉米黄素、类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烟酸[2].在各种活性组分中,枸...  相似文献   

7.
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尤其是味觉、咀嚼、消化及吸收功能减退,加上易患各种慢性病,因此对饮食有特殊要求。专家们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认为老年人食粥有益。 粥在我国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了。古人认为,粥是“第一补人之物”。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粥“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相似文献   

8.
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他在20多岁时,因长期苦读书,一次不幸得感冒,咳嗽不止。开始不在意,延误后日久病情加剧,皮肤如火燎,痰涎增多,又值暑天,烦热口渴,身痛胸闷,睡眠不好,不思饮食。他服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病不好反加重。一个月后竟气息奄奄,家人认为必死无疑。李之父李闻言更心急如焚,久思才想起古名医李东垣治肺热咳嗽、顺躁引饮而白天病重者,用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李闻言就用黄芩一两,水半升,煎汤给李时珍一次服下。不想次日竟身热全退,痰嗽皆愈。全家大喜,时珍感慨万端,特在《本草纲目》黄芩条中记述了此…  相似文献   

9.
翠鸟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华丽羽毛,常常让人痴迷。在高楼耸立的城市间,普通翠鸟是较为常见的自然生灵。它们常栖息于水质较好的岸边,以小鱼小虾为食。在小河边、水沟旁,城市中的公园池塘周围,甚至小区里的假山喷泉附近,也能寻觅到这种漂亮小鸟的身影。"普通翠鸟"不普通普通翠鸟,属佛法僧目翠鸟科,拉丁学名为Alcedo atthis,英文名是Common Kingfisher。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曾这样描述它:"鱼狗,处处水涯有之。大如  相似文献   

10.
象皮有什么用处?尤其在医药学上有什么用处?很少有专题报道.我们通过8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象皮在医药学上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祖国医学对象皮的传统认识祖国医学对象皮的医疗作用早有认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最早详细记述了象皮的作用:“主治下疳,烧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疮不合.”明清以来的历代医药学家基本上袭用李时珍的观点,把象皮作为一味“生肌敛疮,药物,伤外科方面出现过不少以象皮为主要成分的膏散药剂,如清代的“象皮膏”、现代的“生肌象  相似文献   

11.
站在手术台前,我手里握的不仅是一把手术刀,更是一条宝贵的生命、一段美丽的人生、一个幸福的家庭。病人将生命全部相托,作为医生要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赖。中国的历史上出过很多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曾出过精通医术的名医扁鹊;东汉末年,曾出过发明"麻沸散"、为关公"刮骨疗毒"的华佗和写就《伤寒论》的名医张仲景;在明代,曾出过撰写了长达25卷、190多万字中医巨著《本草纲目》的名医李时珍。据《列子》一书记载":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剖腹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从这段话中可见,扁鹊经过诊断后,对病人实施了"剖腹探心"的外科大手术,并将  相似文献   

12.
中药化学是近年来飞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但在我国的历代本草中,实际上都有着很多中药化学的内容。药物学的发展与化学分不开,在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本草著作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本草纲目》可以说把16世纪以前我国古代有关中药化学的经验和知识全收集起来了,加上李时珍本人的亲自实践,更是使这方面的知识丰富起来。在这里仅侧重于溶剂的选择,分离的方法和有机药物结晶的制备等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力  祁伟  苏国辉 《科学通报》2022,(Z1):329-331
<正>枸杞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在我国的大规模种植和食用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中医药传统典籍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明确记载枸杞具有滋补、明目等功效[1].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枸杞中的活性成分和功效物质基础得以进一步明确:枸杞的功效成分包括玉米黄素、类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烟酸等[2].在各种活性组分中,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LBP)是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类生物大分子;而枸杞糖肽作为多糖中一类具有免疫活性的糖蛋白[3],对其调节外周和中枢炎症从而改善多脏器功能近年来也有较多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建筑物的门前,都蹲着一对雌雄成双的石雕狮子,使这些建筑物与欧美的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迥然有别,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所独有的文化景观和特色。考究一下这种民俗文化现象一石狮子的来龙去脉,实在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石狮子的由来提及石狮子的由来,还要从狮子这种动物本身说起.狮子的原产地不在中国。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考证道:"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  相似文献   

15.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普希金的《茨冈》以及后来的电影《大篷车》、《叶塞尼亚》。让命运多舛而又乐天达观的吉普赛人,在世界各地享有了颇高的“知名度”。有言,吉普赛人也到过中国,流落到甘肃.后经世代衍传融合,形成今天独特的人文群落。那么,这些吉普赛人的后裔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一、继承与创新必须结合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医学理论成为系统的科学体系,从《黄帝内经》算起,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名医辈出的民族,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扁鹊、华陀、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吴鞠通、王清任等一大批优秀的医学家。他们既有高超的医学理论,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医学科学领域的许多方面,我们的前辈常常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与人》2009,(6):F0002-F0002
自1979年10月以来,《自然与科技》杂志已经走过了三十载风风雨雨,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的相互期待。也在激动和快乐中持续了三十年。从幼年的《博物》到青年的《自然与人》,再到而立之年的《自然与科技》,一路上有过耕作的艰辛,也有过丰收的喜悦。幸运的是,杂志始终都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朋友的忠诚陪伴和热心扶持!  相似文献   

18.
乔吉创作了大量作品,但杂剧只有《扬州梦》、《金钱记》、《两世姻缘》3种被明人收入到一些杂剧选本中,得以传世,反映了这3种作品在结构、情节、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让我们都爱《世界科学》一位读者给我们来信.说他十分喜爱《世界科学》。原因是他从《世界科学》上学到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理论和知识。他拜《世界科学》为师,据他说已有13年了。这位读者叫薛广振,原是沈阳航空学院航空系的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一家研究所从事...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以来,“万能的”、各自风行一时的鸡血疗法、卤碱疗法、饮水疗法、喝尿疗法、形形色色的口服液疗法等,至今已成明日黄花,被绝大多数人唾弃。然而在近年,从“中里巴人”郑幅中的《求医不如求己》和“排毒教父”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到“刘太医”的《刘太医谈养生》、《病是自家生》与“健康教母”的《不生病的智慧》,再到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和李一的“辟谷养生”中以及他们的“精彩讲演”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