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利用正负靶心灰靶决策模型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的方法.根据选取的20组矿井的突出单项指标数据,定义正、负两个靶心并分别计算靶心距,通过目标权重优化模型得到各突出影响因素的权重,依据计算出的综合靶心距大小划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等级,并利用建立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对选取的10组矿井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与矿井实际情况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正负靶心灰靶决策模型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煤岩与瓦斯突出是地应力、瓦斯压力、煤体结构破坏、孔洞内煤屑与瓦斯压力及时间效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中从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整个过程出发,结合现有的煤岩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煤岩微元体破坏模型,计算煤岩微元体区域破坏概率、煤与瓦斯突出所必须的能量条件,分析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的形成与发生,最后,提出了煤岩与瓦斯的突出是从煤岩体微元的破坏开始的,其发展、发育过程是众多煤岩体微元连续破坏的结果,得到了突出区域煤岩体破坏概率的平均强度以及发生突出的必须能量条件关系式,为煤与瓦斯突出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与思路,对于防治煤岩与瓦斯突出事故、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评价的模糊不确定性问题,提出基于CRITIC法的可变模糊集预测方法,以此提高煤层突出危险程度预测的准确率。模型选取突出矿井防突工作中常用的6项判定指标作为煤与瓦斯突出评价指标,并确定了煤层突出危险程度分级标准;采用CRITIC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引入可变模糊集理论合理确定评价指标对各级别的相对隶属度,建立煤层突出危险程度可变模糊集预测模型,依据危险等级特征值判断评价对象的隶属类别。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考虑了模型参数的可变性,准确地预测了煤层突出危险程度,评判结果更为可信,为煤岩动力灾害的准确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煤与瓦斯突出强度预测的准确性,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降低变量间的相关性,并将其与径向基网络相结合,对煤与瓦斯突出强度进行预测.以某矿为研究对象,对煤与瓦斯突出强度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提取,选取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5%的三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六个影响因素,将其作为RBF网络的输入参数,构建PCA-RBF煤与瓦斯突出强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PCA-RBF网络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55%,满足煤与瓦斯突出强度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潘一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模式识别与概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在查明多个突出影响因素与突出危险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因素模式识别模型,确定了煤与瓦斯突出概率预测准则,采用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方法完成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区域预测.划分潘一矿井田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无突出危险区,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做出了评估,提高了瓦斯灾害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的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查明矿井地质构造、应力场等突出影响因素与突出危险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多因素模式识别模型,综合应用VB、MATLAB完成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可视化程序的开发.用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方法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区域预测,划分潘一矿井田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无突出危险区,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做出评估.实现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可视化管理,提高瓦斯灾害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煤与瓦斯突出各影响因素权重系数,采用隶属函数构造了单因素判别矩阵,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 对平顶山研究区典型工作面进行了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定量预测和突出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强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瓦斯突出等级评判方法预测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算法(LE)和改进的乌鸦搜索算法(ICSA)优化核极限学习机(KELM)的瓦斯突出预测模型。利用LE算法对瓦斯突出数据进行非线性降维,消除变量间的相互重叠;引入Tent扰动序列、自适应步长和自适应感知概率改进传统的乌鸦搜索算法(CSA),有效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提高算法的收敛性能;采用ICSA算法对KELM的相关参数进行寻优,建立基于LE和ICSA-KELM的瓦斯突出等级评判模型。经过对比试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提高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正确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对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和煤与瓦斯突出相关的5个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拉依达准则处理数据异常值.针对数据变量缺失的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均值插补、多重插补、K近邻插补和随机森林插补方法完成数据插补.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模型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预...  相似文献   

10.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等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更合理地确定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因素的权重,在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的构造上,论文主要用三标度法对传统的九标度法进行改进。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各因素的权重,用隶属度构造了单因素模糊判别矩阵,用模糊综合评判建立了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多种模型,并且进行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结合起来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等级预测中。对神仙坡等煤矿的多个工作面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等级预测。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二级模糊综合评判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等级是合理可行的,可以较准确地进行等级预测。  相似文献   

11.
核设施的自然灾害评估需要利用数学与统计工具来评估灾难发生的概率、数据质量、模型开发以及概率的不确定性.介绍核安全评价中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情况,及其发生概率的定量描述.自然灾害所具有的短时间内定量指标异常变动的频率远超过历史记录小概率事件发生频率的特征,对环境产生较深远的不良影响.结合中国自然灾害特点指出这些因素在核设施安全评估和防护措施设计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化工贮罐区安全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OW法和重大危险源法,对一化工贮罐区进行了安全评价,得出该罐区为重大危险源。对两种评价方法及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化工贮罐区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该模式是几种评价方法的有机组合,是一个综合型的安全评价模式,该模式也是动态的。该模式对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大小都进行了评价,它又是全面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客观的评价深水防喷器系统的失效风险,建立基于改进屏障和可操作性分析方法的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应用安全屏障框图识别深水防喷器系统的安全屏障,从人员、设备和技术三个角度建立了包含15个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深水防喷器系统失效分析模型;然后根据文献公开数据,分别计算了深水钻井井涌和防喷器系统失效的平均概率;同时利用齐次泊松过程参数模型代替屏障和可操作性分析方法中确定事件发生概率的专家赋值法,提高了结果的客观性;最后对Block47-1井的防喷器系统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Block47-1井的深水防喷器系统失效风险符合事故调查报告中的风险状况;安全密度窗口[1]对深水防喷器系统可靠性影响最大,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特别防范窄密度窗口带来的影响;验证了所建模型的科学性,可为深水钻井作业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浮式钻井生产储卸油装置(FDPSO)钻进时关井作业进行安全评估,基于认知可靠性和失误分析方法(CREAM)的人员失误概率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设备风险和人员风险的安全评估方法.首先对钻进时关井作业进行任务分解,然后根据其事故路径建立了相应的事件树,事件树中的设备失效概率主要来自于风险数据库,而人的动作失误概率则是通过CREAM的定量计算方法得到;最后对事件树中的每条路径进行计算,得到事故发生的总概率;在风险后果的估算中,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的风险研究成果,对FDPSO钻进时关井作业中可能的事故后果进行评估;最终依据风险评估矩阵,得到了考虑人员失误的FDPSO钻进时关井作业的安全评估结果.结果表明,FDPSO钻进时关井作业的风险等级较高,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梳理深水气井测试作业风险,分析了深水测试作业中潜在的主要风险,将深水测试风险划分为井况与环境风险、井筒与设备失效风险和操作与管理风险3个风险评价单元,确定了深水测试作业风险评估的33个评价指标,建立测试作业的完整性评价模式。结合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 AHP),确定了各评价指标发生风险的严重程度与可能性以及相对权重值,通过计算深水气井测试作业的风险度得到对测试作业风险等级的划分,并将其应用于某深水气井测试作业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
A one-hit model of cell death in inherited neuronal degenerations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In genet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premature neuronal death, symptoms may not appear for years or decades. This delay in clinical onset is often assumed to reflect the occurrence of age-dependent cumulative damage. For example,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oxidative stress disrupts metabolism in neurological degenerative disorders by the cumulative damage of essential macromolecules. A prediction of the cumulative damage hypothesis is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cell death will increase over time. Here we show in contrast that the kinetics of neuronal death in 12 models of photoreceptor degeneration, hippocampal neurons undergoing excitotoxic cell death, a mouse model of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and Parkinson's and Huntington's diseases are all exponential and better explained by mathematical models in which the risk of cell death remains constant or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age. These kinetics argue against the cumulative damage hypothesis; instead, the time of death of any neuron is random. Our findings are most simply accommodated by a 'one-hit' biochemical model in which mutation imposes a mutant steady state on the neuron and a single event randomly initiates cell death. This model appears to be common to many forms of neurodegeneration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经典风险模型的一个推广,构造一种理赔次数服从Cox过程,且具有相依关系的多险种同时并存的风险模型,运用鞅方法得到破产概率的上界.并在理赔发生过程简化为混合Poisson过程时,通过应用Markov链的性质,获得终极破产概率应满足的积分方程.  相似文献   

18.
浮式钻井生产储油轮(FDPSO)是一种具备钻井、采油、储存、外输等多项功能的新型浮式生产装置.FDPSO的功能高度集成和密集布置带来了各模块风险的相互影响问题.针对由此引发的一类突出危险事件,即FDPSO装置上外部设备发生的火灾爆炸波及钻井区,展开事件发生概率研究.在定量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经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概率预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用性.研究成果有助于设计人员回避繁琐的定量风险分析过程,快速确定不同布置情况下外部火灾爆炸波及钻井区的概率,从而通过合理设计有效控制该风险.  相似文献   

19.
A logistic model was employed to correlate the outbreak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 with relat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migration of birds. Based on MODIS data of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considered in generating a probability map with the aid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 Bayesian maximum entropy model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orrelations of HPAI incid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ximity to water bodies and national highways was statistically relevant to the occurrence of HPAI. Migratory birds, mainly waterfowl, were important infection sources in HPAI transmission. In addition, the HPAI outbreaks had high spatiotemporal autocorrelation. This epidemic spatial range fluctuated 45 km owing to diffe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ities and water bodies. Furthermore, two outbreaks were likely to occur with a period of 22 d. The potential risk of occurrence of HPAI in Mainland China for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3 to February 17, 2004 was simulated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providing a useful meta-model framework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prediction of HPAI risk.  相似文献   

20.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来评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安全风险程度,对提高道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入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结合事故树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将数学计算模型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范围、环境影响、信誉损失5个方面量化事故后果严重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