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占20%左右,严重病例可出现重度贫血、黄疸、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萧山区妇保儿科自2002年1月~2004年5月共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60例,采用静脉大剂量滴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诊断标准①先确定母婴ABO血型不合并结合临床表现;②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者。本组病例母亲血型均为O型,子为A型37例,B型23例。临床资料新生儿ABO溶血病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早产4例(占6.7%),足月54例(占90.0%),过期…  相似文献   

2.
探讨武威地区乙型病毒型肝炎抗原抗体与ABO血型的相关性。统计分析武威市凉州医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住院病人HBsAg阳性患者446例和HBsAb阳性人群487例,按A、B、O、AB血型分组,并以健康体检人群53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HBsAg组和对照组相比,χ~2=8.79,P0.05,说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b组和对照组相比,χ~2=1.02,P0.05,说明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威武地区HBsAg阳性与ABO血型有相关性,O型血和A型血人患乙型肝炎几率较大;HBsAb的获得与ABO血型无相关性;HBsAg组和HBsAb组的ABO血型分布特点为:OABAB。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甘肃省慢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HBVM)中抗原阴性抗体阳性者HBVDNA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了86例抗原阴性抗体阳性慢乙肝患者进行HBVDNA检测及错配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p-PCR-RFLP),对我省慢乙肝患者中发生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填补了我省该项研究的空白。1 材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收集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门诊和住院慢乙肝患者抗原阴性抗体阳性血清86份。其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32岁。根据抗体阳性的不同组合,将其分为4组:1组 抗-HBs(+),…  相似文献   

4.
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完全被某种抗体结合后 ,进行血型鉴定时发生遮断现象 ,易导致血型定型错误。笔者遇见一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王某 ,女 ,37岁 ,怀孕 40周 ,孕 3胎第二产 ,产程 1小时 ,羊水清 ,胎盘、脐带无异常 ,无家族遗传病史。王某之子 ,男 ,1天 ,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怀疑新生儿溶血病。2 血型血清学检查( 1 )试剂与方法 :血型鉴定、抗体筛查、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及放散试验均按文献 [1,2 ] 方法 ;试剂谱细胞为本实验室自配。( 2 ) ABO血型鉴定 :王某 A型 ,丈夫 O型 ,王某之子 O型。( 3)抗体筛查 :王某血清与不同红细胞…  相似文献   

5.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在红细胞和其他正常和病理的细胞和组织的表面上表达。随着60多年前的第一个临床观察,ABO血型在肿瘤生物学的作用已经被一些研究者深入研究,ABO抗原与几种类型的肿瘤(即胰腺癌和胃癌)的发展有关得到广泛认可。然而,这种关联是否会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还不太确定。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ABO血型与恶性肿瘤发生风险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71例新生儿黄疸患儿DNA的ABO血型基因型,并通过统计学分析,与255例海南汉族正常人群DNA的ABO血型基因型作对比分析,以探讨新生儿黄疸与ABO血型基因DNA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海南籍汉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ABO等位基因中以A等位基因多见、O等位基因少见,在海南籍汉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ABO血型基因型中以AO1基因型和BO1基因型多见、BB基因型和O1O1基因型少见,与海南籍汉族正常人群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可能与ABO血型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10例肿瘤导致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肿瘤因素导致 ABO 血型系统抗原减弱所引起的定型困难,解放军总医院2002年以来.在血型鉴定时发现10例肿瘤患者血标本,正向定型出现弱凝集或不凝集;反向定型正常,正反定型不一致.其自身对照为阴性,且排除假凝集所致.通过吸收放散、唾液型物质中和试验、H 抗原强度等实验检测弱抗原,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在患者病情缓解后重新进行血型鉴定.结果表明10例受检者红细胞上确有弱抗原存在,其中3例血清学实验呈现较明显亚型特征,但肿瘤经过治疗缓解后,亚型特征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定型恢复正常.说明某些肿瘤可以导致 ABO 血型系统抗原减弱,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清学呈现亚型特征,应综合病情、输血史、家系调查及特殊血清学检查来确定血型,并与亚型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人群中HBsAg携带、感染现状及HBV血清标志物组合。方法采用EHSA法对1257名体检者进行HBV血清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乙肝病毒携带率27.29%,感染率38.50%,HBsAg携带率男性16.55%,女性10.74%,男性高于女性。而抗-HBs阳性率男性显著低于女性343例HBsAg阳性者中“大三阳”11.77%,“小三阳”10.34%。结论对无临床症状的携带感染者要重点进行乙肝防治,进行必要的体检,有利于乙肝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及易感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贵州某医高专学生ABO血型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检测 3434名医学生的ABO血型,对6个专业学生和人数大于50的民族的ABO血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汉、布依、侗、苗、土家、彝和仡佬族等7个民族和6个专业学生的ABO血型分布特点为O>A>B>AB,基因频率分布特点是r>p>q.均具有较高的O型频率.[结论]结果提示:(1)该校学生ABO血型具有南方人的血型分布特征; (2)可能与他们的性格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好发于新疆等地,湖北地区,属散在性发生。此病是经肠道传播的自限性疾病,多见于青、中年人,老年人发病率较低,虽有报道[1,2,3],但并不多见。从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我院累计收治50例老年戊型肝炎病例,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文收集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单纯性戊型肝炎的50例老年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年龄分布在60~80岁。随机选择60岁以下单纯性戊型肝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7岁。所有病例均排除其它型肝炎病毒感染。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分析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无力(MG)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CT确诊有胸腺异常的MG病人21例,其中伴胸腺增生者11例,伴胸腺瘤者10例,按Osserman临床分型I型6例,ⅡA型2例,ⅡB型6例Ⅲ型6例,Ⅳ型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者3例,总有效率为90.5%,以I型效果最好,与其他各型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女性疗效较男性好,30岁以上组和浸润型胸腺瘤及全身型患者术后易复发,结论:胸腺切除术是治疗MG有效的免疫疗法之一,各型均应尽可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患儿张某,女,2日龄,血型为A型,为正常产第一服。患儿出生后12小时皮肤出现黄染,并进行性加重,面部和手足心均出现黄染,无抽搐。于1991年6月21日在吉林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检验结果:总胆红素359μmol/L,Hb138g/L,RBC4.10×1012/L,肝功能正常。经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证实为ABO血型系IgG抗A所致重症新生儿溶血病。经临床给患儿用白蛋白、兰光照射及换血治疗,痊愈出院。讨论ABO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子ABO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或抗B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所引起的,多见于O型母亲所生的A型…  相似文献   

13.
患儿王某,男,2日龄,为正常产第1胎。生后24小时出现黄染并逐渐加重。面部和躯干均出现黄染,无抽搐。于1994年1月12日住儿童医院。化验检查:Hb220g/L,RBC6.60×10~(12)/L,PC160×10~9/L。血清总胆红素210。3Mmol/L。肝功能正常。血型血清学检查:血型为B型,HDN(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检查结果证实为抗B抗体所致ABO系统HDN。 血型血清学检查 1.ABO定型 患儿血型为B型,其母血型为O型,其父血型为B型。  相似文献   

14.
<正>血型知识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中屡次出现,高中生物课本(第二册)仅以“课外读”的形式略微介绍ABO血型,学生对此类题目颇感棘手,要想让学生做到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掌握血型的种类及相关知识的运用。1血型的种类人的红细胞表面带有抗原物质,称为凝集原。凝集原类型多,最主要的凝集原系统为ABO系统。还有另外几种血型系统,如MN系统、Rh系统等。MN系统包含M和N两个凝集原,在临床医疗巾不重要,Rh系统则是很重要的系统。  相似文献   

15.
云南怒族八种红细胞血型抗原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云南怒族ABO、Rh、MN、P、GPC、GPA、KeLL、Wrb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 ,为解决临床输血及人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怒族自然村采用随机抽样调查128人 ,进行血清学检测定型的方法。结果 :云南怒族ABO血型系统中表现型A>O>B>AB ;基因频率r>p>q。Rh血型系统中Rh( -D)阴性率占4 69 % ,d基因频率为0 2165 ,分布较高于我国各民族(除新疆维吾尔族外) ,该民族表现型CCDee居多 ,占31 25% ,其分布特征为CCDee>CcDee>CcDE>ccDE>ccdee>ccDee。MN血型系统中表现型M>MN>N ;基因频率m>n,该系统中的Mur抗原阳性率特别高为22 65%(29/128) ,与上海汉族阳性率为0 66%(6/900)相比 ,怒族Mur抗原分布明显高于汉族Mur抗原。P血型系统中基因频率P2(0 7552)>P1(0 2448) ;GPC、GPA、KeLL、Wrb血型皆为阳性。结论 :不同民族的血型抗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怒族的血型分布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用纯番茄α-D-半乳糖苷酶,作用于B型红细胞及其影泡和水溶性血型物质,均能使它们的B抗原转化为H抗原专一性,定量地释放出D-半乳糖,表明B型红细胞的血型抗原均匀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且全部能被酶转化,番茄α-D-半乳糖苷酶能将人B型红细胞转换成O型红细胞。探索了酶转化完整B型红细胞的条件,通过对转化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膜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高铁血红蛋白浓度、三磷酸腺苷及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正>我市自1992年元月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已年余.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效果,作者于1993年11月,对全市各计划免疫门诊接种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1名儿童进行表面抗体(抗~-HBs)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检测对象 51例儿童出生后24小时在医院产房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二、三针在市区内各指定计划免疫门诊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全部采用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规格每支10ug,接种方法按卫生部规定0、1、6月接种。51例全部完成基础免疫后的婴儿,男性30例,女性21例,汉族50例,维吾尔族1例。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近几年来公认的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原体,由输血引起的HCV感染急性期抗HCV阳性者70%—80%慢性化,继而转化为肝硬化,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癌(1)因此,HCV的感染研究和献血员的筛选受到了广泛的重视。1材料与方法1.1机关干部、教师、工人、职员等正常人血清、其中男性897例,女性803例,年龄18—65岁。2检测方法2.1抗HCV检测,EIA法,采用上海科华公司体外用试剂合,严格按说明书规程操作。3检测结果3.1总检测人数96/1700例,阳性率5%。3.2男性总人数58/897例,阳性率占6%。3.3女性总人数28/8…  相似文献   

19.
配血困难1例     
患者纪某,女,56岁,工人,汉族,于1990年4月19日住院。临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Hb25岁/L,RBC1.4×10~(12)/L,因贫血较重需要输血。血型检定:正反定型均凝集,经进一步定型为AB型。与AB型血交叉配血,主侧、次侧均凝集,经多项试验证实为冷凝集素影响配血。 ABO定型(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20.
A_2B亚型1例     
患者郭某某,男性,8岁,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住我院儿科,因病情需要,请求输血。在鉴定血型时正定型及反定型不符,经进一步鉴定确定为A_2B亚型。患者先后输入O型代浆红细胞400ml,无不良反应,病情好转后出院。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如下。ABO血型鉴定结果,患者红细胞与抗B和抗A B血清凝集很强,与抗A_1血清不凝集,与抗A血清凝集较弱,镜下观察呈混合外观,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