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志清 《科技信息》2011,(34):417-418
某建筑材料制品厂的废水处理系统经常发生污泥膨胀..本论文通过分析该系统多年运行数据以及污泥性状,发现污泥膨胀和温度及负荷有关;通过实验证实,污泥膨胀的原因确实是由于低温和低负荷引起的;后通过小试模型,提出了调节污泥负荷和投加生物营养剂方法来控制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2.
ABC活性污泥法即是将污泥负荷分为高负荷、一般负荷及低负荷三个区间运行,根据污泥负荷与污泥容积指数的关系进行设计,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净化效率,还防止了污泥的膨胀,是目前理想的生物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3.
针对深圳市滨河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传统活性污泥法不能有效进行除磷脱氮、在运行中容易引起污泥膨胀、低活性污泥浓度运行时抗冲击负荷能力差、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弊端,依据相关数据,提出用AB法替代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预期结果为:氮磷去除率大大提高,运行更稳定,增强了抗冲击负荷和抗污泥膨胀的能力,也容易实现自动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徐孝明  汪葵 《科技信息》2010,(36):98-98
本文以丝状菌、运行参数、环境因子和废水水质作为污泥膨胀监测对象,提出用污泥沉降比、负荷、溶解氧、泥龄、温度、pH值及废水水质等指标来预警污泥膨胀,并给出了指示范围。  相似文献   

5.
采用葡萄糖自配水研究了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的形态,微生物相及优势菌群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和有机负荷的提高,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粒径逐渐增大,污泥床底部颗粒污泥的粒径大干上部的污泥粒径,呈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相,运行初期甲烷丝菌属为优势菌群;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甲烷丝菌逐渐减少,甲烷杆菌占优势;待反应器稳定运行后,菌群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在甲烷杆菌和甲烷丝菌上附着有部分球菌,反刍产甲烷球菌等多种产甲烷菌混栖.不同高度颗粒污泥的形态和微生物相分布也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商丘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量八万吨,进水水质变化幅度不大.但在生产运行期间,由于实际需要,在工艺调节方面可能会造成水力负荷变化较大,污泥膨胀发生.致使污泥沉淀性能变差,SVI值不断变大,二次沉淀池内污泥界面上升,回流污泥浓度较低.如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控制活性污泥会严重恶化,对生产运行造成不利影响.通过五年的运行经验,采用沉降曲线法,能直接发映出活性污泥的凝聚和沉淀性能,对控制污泥膨胀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晓娜  白明松 《科技资讯》2010,(23):117-117
通过研究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污泥负荷、沉降比等数据,找出了引起污泥膨胀的原因。通过添加药剂,调节污泥浓度,污泥负荷、溶解氧等措施,成功地控制了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8.
污泥膨胀是污水处理工艺启动和运行中棘手的问题,食品废水采用A/O工艺进行低温下启动运行时,出现了污泥膨胀的现象,研究对A/O工艺段水质进行了分析,构建了16S r DNA克隆文库.通过对膨胀污泥微生物群落解析,探讨了污泥膨胀和工艺调控的关系.研究表明,厌氧膨胀污泥中Proteobacteria占总的细菌数的63.51%,Chloroflexi为16.22%,其中Thauera sp.占到总的细菌数的20.27%;好氧膨胀污泥中Proteobacteria占总的细菌数的36.08%,Chloroflexi为24.74%,Bacteroidetes为7.22%,出现了与污泥膨胀有关的细菌Uncultured Nocardia,Uncultured Leptolyngbya sp.,Thauera sp..导致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的进水温度低,厌氧段厌氧程度不够,可生化性差,部分重金属超标,好氧段的曝气量不足.建议通过调控工艺的进水温度,提高厌氧段的厌氧程度,提高好氧段的曝气量,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9.
《太原科技》2006,(9):F0004-F0004
太原大学水污染控制中心结合目前城市污水水质特点和城市生活污水回用现状.将膜工艺与高速厌氧反应器——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结合,对膜-EGSB反应器的快速启动、运行特性、污染物的去除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开发出膜膨胀颗粒污泥床生活污水回用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性、经济性、稳定性,是适合我国北方节能环保的污水回用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采用SBR工艺分别研究了不同盐度、不同有机负荷驯化下的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污泥的沉降性能、COD去除率和出水浊度,结果表明,SBR工艺处理含盐有机废水有机负荷在0.15 kgCODCr/kg MLSS.d,盐度在25 g/L NaCl下运行,CODCr的去除率达到86%,而在高负荷和高盐度环境下容易诱发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1.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防止和克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是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严重问题.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调查证实,导致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因素是进入曝气池的污水水质(如含大量溶解性易降解合联有机物及硫化物等)促使丝状细菌过度生长所致,而污泥负荷率、曝气池的运行方式、溶解氧浓度和污水的碳氮比等是提供丝状菌生长的环境条件,防止和克服污泥丝状膨胀的有效方法是改变进入曝气池的污水水质.通过调整工艺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改变水质,如:①取消初沉淀池或采用短停留时间的初沉池;②采用两级活性污泥法(例如A-B法等);③在曝气池的前端设置部分填料,将曝气池的一部分改为生物接触氧化池;④采用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SBR)法,以上措施可防止和克服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相似文献   

12.
活性污泥法异常现象的探讨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外活性污泥法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对于低负荷,低溶解氧和高负荷种情况,就污泥膨胀现象与污水水质及工艺运行条件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工程实践,对污泥膨胀现象采取相应措施,如药剂法,环境调控,代谢控制及补充元素和选择器等,使污泥异常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供从事设计和操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国华  徐强 《太原科技》2012,(10):44-45
论述了城市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在曝气池中污泥膨胀的问题,分析了此类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可以为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调试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 ,获得了稳定、高效的处理效果。通过研究曝气时间和进水有机负荷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曝气时间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 ,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根据处理水的排放地点不同 ,确定不同的曝气时间 ,从而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在氧化沟内投加填料来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考察了系统在投加填料后氧化沟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发现:通过在系统内投加填料,系统的抗冲击负荷、有机负荷和硝化和反硝化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也有效地抑制了污泥上浮和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6.
污泥膨胀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污泥膨胀的最新成果与研究动态。系统介绍了污泥膨胀的类型,影响因素,相关理论和控制措施,通过对国内外污泥膨胀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该课题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污水处理厂中 ,经常发生由于丝状菌 0 2lN引发的活性污泥膨胀 .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约含 70 %的易于降解的溶解性物质 .当液相中易于降解的有机物质在选择池中去除的不完全 ,丝状细菌就会快速增长 .易生物降解的物质在选择池中主要通过生物相的吸附和贮存而得以去除 .选择池中用于生物贮存的需氧取决于有机物的类型 .为保持选择池的吸附能力 ,污泥必须在曝气池中进行再生 .一旦发生超负荷或供氧量及营养物质不足 ,贮存能力不能得到恢复 ,好氧选择池也就失去了效果 .通过研究对选择池中去除易生化降解物质的影响因素 ,发现了好氧选择池设计的简单计算方法 ,并得出了一个模型 .  相似文献   

18.
吴九九  李晖  杨春燕  黄勇 《江西科学》2012,30(2):197-199
介绍EIC+活性污泥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设计,该工艺设计具有低运行成本、处理效果好、操作方便、产泥少等特点。工程建设完成后,运行出水可达标排放(CODcr≤80 mg/L),适应用户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