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对立的根源、表现和实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分析了儒法两家法律思想各自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2.
儒法两家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精华所在 ,它们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先祖对于治国、处世和做人的诸多思考和总结。本文从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三方面出发来分析儒法两家思想的差异。在我们倡导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今天 ,深刻地研究传统思想的内涵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揭示中国的儒、道、法、兵四家的传统思想蕴含了博大精深的国学智慧。并将四家各总结出四个管理思想原理,用这十六个最具中国特色的管理原理以指导国人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4.
朱熹思想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统摄各家治学学说,把儒、法、墨、道、佛五家治学、治家、治国的思想结合起来,去粗取料,去伪存真,更能发扬中国进步的传统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枟管子枠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治国理论.该文总结了管子的宇宙观与世界观、社会管理思想以及经济发展理论,回溯了其哲学理论的生成背景.总体而言,管子的主张融合了儒、法、道三家之精华,对于中国后来的统一与治理具有深刻的影响.至今,“礼法并重”的治国思想,仍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他出身在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从小就受到市民阶层广泛的影响。廿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耳闻目睹儒学家们的虚伪可恶,深感封建社会官场的腐败,使他养成不屈不挠的反孔斗争精神。他的战斗的一生,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儒法斗争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李贽的著作甚多,流传很广,其中《藏书》和《续藏书》这两部巨著,是李贽的主  相似文献   

7.
《管子》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治国理论。该文总结了管子的宇宙观与世界观、社会管理思想以及经济发展理论,回溯了其哲学理论的生成背景。总体而言,管子的主张融合了儒、法、道三家之精华,对于中国后来的统一与治理具有深刻的影响。至今,“礼法并重”的治国思想,仍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传统儒家和法家的人性论进行对比阐述,提出了将儒法融合的人性管理思想引入图书馆内部管理之中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名,在中国古代有名分,名位(爵),名号、名词,名字等多种含义。自孔子以后,随着名辩思想的产生,名实关系,形名关系讨论的兴起,名逐渐被赋予了概念的含义。而“正名”,则相当于普通逻辑的明确概念。 正名学说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精华,先秦儒、道、名、墨、法诸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均从不同角度或深或浅地涉及过这一论域,孔子、老子、邓析、墨翟、管子、尹文都曾就此阐述过一家之言。但直到战国未期,由于公孙龙和后期墨家的深入研究,先秦正名理论才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两家的研究可谓一脉相  相似文献   

10.
在阶级社会里,上层建筑领域内经常存在着两条思想政治路线的斗争,一条是革新、进步的,对科学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另一条是保守、倒退的,对科学发展则起着阻碍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就是这两条路线斗争的表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法家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西汉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法两家的斗争则是反动势力与进步势力之间的斗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儒法斗争也反映在古代天文学与气象学的发展上。一些在天文气象上有成就的著名人物,无论是在思想上或政治上都同法家有着密切联系;那些站在儒家行列的顽固派,除了鼓吹“天命”的谬论外,有的敌视科学技术,有的盗窃人民群众的实践成果,为他们的反动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1.
儒墨显学给韩非带来巨大学术压力。为了证明儒墨之学的愚诬,韩非设定了两条检验标准。在这两条标准之下,韩非必须通过师事苟子才能论证法家思想的合理性,因此,韩非师事苟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韩非与荀子共同遏制墨家“兼爱说”,客观上实现了儒法的短暂学术结盟。韩非对孔子进行“法家化”处理,强化了法家存在的合理性,至此,韩非完成对儒墨的学术突围。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在解决人性本质与资源占有矛盾的问题上儒墨法各具特色。儒家倡导即凡入圣的生活,墨子提倡超凡入圣的生活,而韩非则主张按照丛林法则像动物一样地生活。韩非“去仁爱”。舍弃了“仁爱”的差等原则.导致其在“爱”与“恨”的权衡中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玄学风行、道教佛教广泛传播的时代,而儒学则由“独尊”的峰巅跌下。不过,儒学因其本质上是服务于社会中现实政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它在社会政治中所居的正统地位并没有动摇,而且儒学在与佛、道的斗争和互融中继续向前发展,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对于晚清颇受道光皇帝重用的汉人大臣曹振镛历来批评较多,甚至认为他是"庸官"的代表,对晚清腐败的官场习气应负重要责任。研究认为曹氏为官之道中有消极成分,然在封建社会有其适用性,把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的官场习气简单的归罪于曹振镛个人有失公允。应该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儒家传统文化出发,以探求"曹振镛现象"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认为李氏朝鲜时代的长篇家门小说《玩月会盟宴》明显受到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表现出韩(朝)封建社会对“礼”“孝”的正统认识。其主题思想脱胎于儒家思想,尤其是宋明理学,与中国清代思潮几无相涉。作品的本民族特色体现在对家门血缘的极端重视,在艺术上有其独到之处,所蕴涵的封建卫道士思想使作品内涵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5.
儒家与法家在传播中都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以及高明的传播技巧,但却因在人性这一本质问题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在实践中未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而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更是为汉家立法,为后世树范。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早已深入到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中,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生活。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儒家思想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原则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仍有一些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法律儒家化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影响着中国法律的走向。西汉中期,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正统法律思想得以形成。“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此后,在官方的认同和儒学大师们的推动之下,儒家法律思想全面贯注到了古代立法与司法领域。  相似文献   

18.
荀子是先秦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性观,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人性理论。荀子的人性论是以"人性趋恶"为逻辑起点,以"礼义之道"为落脚点,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寻找人性上的依据。荀子的人性论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