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油炸时间及温度对方便面水分及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方便面的水分含量及含油量是影响方便面品质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了油炸时间和温度对方便面水分含量及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炸时间越长、油炸温度越高,面饼失水程度越大,含油量越高.说明油炸时间和温度对面饼中水分含量及含油量的影响是相互关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扬花期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选取491、577、698和780 nm作为特征波段,利用其构建了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三角形植被指数和增强型植被指数,分析光谱指数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PROSPECT模型模拟的不同叶绿素含量(5~80μg·cm~(-2))下的5 nm叶片光谱反射率数据,分析评价光谱指数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敏感性;再将五种光谱指数与叶绿素含量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最后利用验证数据对光谱指数反演模型进行真实性检验.结果表明,选取的五种光谱指数与叶绿素含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SRI和EVI反演效果较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3和0.74,且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余指数反演效果较差.SRI对叶绿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敏感性,表明其在全生育期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反演中更具潜力.本研究可为其他农作物叶绿素含量反演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化工废水对植物过氧化氢酶和叶绿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经化工废水污染的河水作为灌溉用水对黄瓜和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中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氨氮、TP、CI^-、SO4^2-等各项指标的降低(均高于“标准”值),黄瓜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升一降”趋势,而大豆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对两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chla/chlb的影响也不一样.结果还表明,大豆cat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变化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黄瓜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变化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混合植物油和白油对皮肤水分含量和经表皮失水率的影响.通过让志愿者分别在前臂上使用含混合植物油和白油的膏霜样品,用多探头皮肤测试系统MPA9的CM825水分含量探头和TM300经表皮失水率测试探头测量前臂内侧皮肤未使用、使用后0.5、2、4h的水分含量和经表皮失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使用混合植物油样品后的皮肤水分含量高于使用白油样品,但经表皮失水率无明显差别,混合植物油在短期内的保湿效果优于白油.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高温胁迫过程中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num(Mitt.)Fleisch)失水量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失水量随胁迫时间的进程呈饱和曲线,相关性分析得出高温胁迫过程中鳞叶藓失水量与蔗糖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r=0.545);其中在胁迫过程中的0.5~4.0h阶段相关性极显著(r=0.996)。根据热激响应理论推理得到高温胁迫过程中石生苔藓水分亏缺能激活蔗糖关键酶,使其获得特定阶段的抗热性。  相似文献   

6.
以养护温度及石灰岩石粉掺量为影响因素.对机制砂砂浆早期收缩变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砂浆前28 d失水率及收缩率均在增大.随石粉含量的增高,机制砂砂浆失水率和收缩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掺量达到12%时收缩率最大;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前28 d砂浆的失水率及收缩率不断增大,到达28 d龄期时砂浆的失水...  相似文献   

7.
应用HPLC考察了不同烘焙条件下对白肋烟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得到了其变化规律,为提高混合型卷烟产品内在质量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工强度的增加,白肋烟中脯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脯氨酸的含量下降趋势越明显;随着终端水分的下降,烘烤时间的增长,脯氨酸含量也逐渐下降,空气含湿量对脯氨酸的影响与终端水分相同;随着烘焙温度的增加,由于氨基酸参与合成amadori化合物,导致游离氨基酸总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对滁菊进行不同淹水时间处理然后排水,观测其存活率,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随排水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的滁菊存活率发生不同变化,淹水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化程度反映了滁菊受淹水胁迫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烟草保护性酶类及氮和碳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6℃和10℃低温胁迫下,研究了2个烟草品种的膜透性、保护性酶类活性和N,C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烟草品种幼苗的膜透性都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CAT和SOD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OD的变化则有相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下降,脯氨酸含量则增加,并且脯氨酸在叶片中的变化较为剧烈;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低温胁迫下在叶片中有所积累,而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则可能因叶绿体受损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南粳44号)冠层叶片的SPAD (Soil-plan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值、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冠层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均呈显著相关,但是在不同的生育期内SPAD值与其他三项指标的变化并没有同步,存在一定时间的超前或者滞后。随着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的发展,无损伤、快速、灵敏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成为可能,因此想要更好地了解叶片光合作用的内在变化,还需要研究SPAD值与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组合试验方法,分析了窨制时间、配花量、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等因素对蜡梅花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对花茶的条索和色泽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窨制温度对花茶香气、滋味和总分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窨制时间和配花量对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窨制温度和茶坯含水量对叶绿素b的含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结果,确定蜡梅花茶窨制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窨制时间30~40 h、配花量70%左右、窨制温度14.5℃~18.5℃、茶坯含水量18%左右.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开展了kg级烧结混合料干燥实验,研究了干燥介质流量和温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过程是由较短的升速段、较长的恒速段及一定的降速段组成,其中恒速段表现为分段性;升速段、恒速段、降速段对应的水的质量分数(指干基水的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6.5%~7.5%,2%~6.5%和2%以下;升速段约发生在干燥前10 min内,且当水的质量分数为7.0%~7.5%时,干燥速率最大;不同工况下临界水的质量分数不同,其介于1.6%~2.8%之间;干燥介质流量和温度是影响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流量越大,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大,但它们不成线性关系;干燥介质流量与温度均存在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13.
马森 《应用科技》2011,38(1):10-13
对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方法为:95%乙醇回流提取一水浴蒸馏回收乙醇→加M如中和鞣酸、吸收乙醇和水分→90℃左右烘干乙醇、水分→油浴180~190℃加热粗提物,咖啡碱升华→纯品.武夷岩茶生产副产品茶末、茶片、茶梗中咖啡因含量分别为:45.65±0.66(mg/g)、42.14±5.68(mg/g)、25.55±0.55(mg/g),从中提取咖啡碱率分别达到0.97±0.30(%)、0.44±0.08(%)、0.38±0.07(%).用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定性定量,产品为咖啡碱,纯度达到80%以上.对提取条件以正交实验优选结果,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取温度,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70℃、料液比1:12.5、提取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两相流理论,提出了一个描述含湿氧化铝颗粒气流干燥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干燥管内气固两相间的传热和传质、气固两相温度和含湿量的变化.利用Bird等所提出的努赛尔数经验公式对该气流干燥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含湿氧化铝颗粒在不同气流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整个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可以用来预测含湿氧化铝颗粒的干燥湿度.另外,对固气比、气流温度以及气流速度对颗粒湿度沿干燥管高度变化的影响也作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固气比和气流温度对颗粒湿度的变化影响较大.低固气比、高气流入口温度,干燥过程颗粒湿度变化大,有利于颗粒干燥.而气流速度对颗粒湿度变化的影响则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5.
微波含水量测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快速测定含水量的方法。为进一步快速控制、分析岩土工程试验的影响因素,在实验室中经常需要含水量的快速测定,本文利用微波法和烘干法分别测定了黄土和砂土的含水量,分析了相对误差,并建立了微波法和烘干法之间的转换关系,为土工试验影响因素的快速分析定奠定了基础,同时该结果也可应用于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在测定含水量时比烘干法更能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实用的测定含水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合成纤维织物和棉织物热风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合成纤维和棉织物作为实验样品,对纤维织物的热风干燥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在不同干燥工况条件下的纤维织物温度和干基含水率变化曲线,对合成纤维织物和棉织物的表面温度和干基含水率变化特性进行了仔细分析。在热风干燥中,织物温度与干基含水率均存在4个 阶段的变化,不同的织物具有不同的干燥特性。织物的干燥是在恒速干燥阶段完成,其干燥速率由水分表面气化速度所控制;纤维织物热风干燥的临界含水率约为10%左右,降低织物的临界含水率和延长织物的恒速干燥阶段时间均有助于提高织物的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京东板栗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失水规律。结果表明:板栗烘干、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的失水特性主要表现为降速干燥过程,干燥过程属于内部扩散控制。烘干和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为Page方程;真空干燥为单项扩散模型。不同切片厚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对干燥速率的大小影响程度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物料配比、翻堆方式和通风量对脱水污泥生物干化的影响,分析了污泥生物干化前后热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污泥与园林垃圾的配比为5∶2时,温度峰值最高,达54.6℃,物料含水率下降了11.22%,且VS去除率最高;与不翻堆的试验相比,翻堆试验的最终含水率为45.98%,比不翻堆的低2.54%;当通风量为0.5 m3/h时,有利于堆体温度的上升和强化干化效果.采用最佳的生物干化条件对污泥进行预干化处理后,堆体的含水率从60.45%降至42.57%;干化后物料的低位热值达到9 763.3 k J/kg,有良好的热值资源化前景.  相似文献   

19.
龙眼微波干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微波干燥龙眼新技术,采用微波干燥试验装置和自行开发的计算机在线测试系统,进行了不同加热、间歇时间组合条件下的龙眼定功率微波干燥试验.结果表明:龙眼微波干燥过程可分为加速、恒速和降速干燥三个阶段,物料失水过程大部分处于恒速阶段,在2.7~5h内可将龙眼鲜果干燥至含水率20%(w.b.)以下,并获得满意的干燥质量.微波加热时间对干燥速度影响最大,间歇时间的影响受制于加热时间.在干燥后期应缩短加热时间以控制物料温升,避免干燥过度.以试验数据回归的数学方程可用于描述二段式龙眼微波间歇干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